山东昌邑是一方红色热土,英雄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革命壮歌,给人们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和历久弥新的宝贵记忆。李福泽就是从昌邑市下营镇火道村走出的开国少将,他的故居已在201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夏末秋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前往将军故居瞻仰学习。
李福泽故居现存东西两院,是一座青瓦白墙的古朴院落,具有鲜明的潍北民居风格。后来,人们对故居进行了修复,并就近增建了新展厅,与故居风貌保持一致。围绕“把一切献给党”这一主题,又将新展厅与故居统一设置为四个展厅,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多角度真实再现了李福泽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
迈步而入,左手边是第一展厅,这是新建展厅,详细回顾了李福泽走过的人生之路。墙上一幅幅图片向人们诉说着李福泽为革命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他浴血奋战,屡建奇功,从齐鲁大地到东北,从平津到两广,无不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其中,一组描绘塔山阻击战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我。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后,李福泽参与指挥了塔山阻击战。虽然叫塔山,这里却没有山,不利于防守,且敌众我寡,武器也不如敌军,但这里位置极为重要,必须守住。英勇的四纵将士经过6昼夜的顽强战斗,接连打退国民党军的轮番进攻,创造了坚守防御的经典战例,为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展厅中间除了陈列着李福泽生前穿过的衣物和荣获的十余枚勋章之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枚火箭模型。李福泽为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技术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1958年,李福泽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后任司令员),从此,他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荒漠一干就是16载。李福泽是我国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组织领导了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地对地、空对空导弹,“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等的发射试验,并且参与指挥发射多型号导弹、火箭,被人们誉为“发射将军”。1996年李福泽逝世后,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了酒泉,实现了“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报国夙愿。
往后走,穿过门洞,来到第二展厅,这是李福泽的祖屋。1914年,李福泽就是出生在这里。屋子为一厅两室,大厅正对门口的墙边放着一张八仙桌,两旁各有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他的照片,两侧各有一个灶台,与卧室内的土炕相通。卧室内土炕上摆放着两个木头箱子,下面有橱子、桌子等物品。李福泽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但他从不嫌贫爱富,处世仗义。李福泽先后到烟台、北平、上海等地求学,广泛接触并深受进步同学和中共地下党员的影响,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青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福泽离开上海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踏上了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斗争的革命道路。
第三展厅为一厅一室,走进卧室,内有土炕,上有席子、长桌和煤油灯,墙上悬挂着鲁东工委书记季方华(又名鹿省三)、昌邑县委第一任书记张智忠和李福泽的照片。李福泽结束在陕北公学的学习后被派往山东,由省委指派回原籍昌邑宣传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回昌邑后不久,李福泽找到了季方华和张智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县委委员、军事部长。这间屋子成为李福泽与县委领导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研究军事斗争的重要场所,也成为战斗中进行紧急转移的落脚点。1938年3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移驻肖家营,遭到大量日伪军的突袭,经过激烈战斗,李福泽带领突围出来的30余人转移到家中躲避。之后,他只身悄悄返回肖家营,寻找受伤人员,安抚群众。
最后来到第四展厅,里面摆放着李福泽生前亲手打制的部分家具,包括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书橱、三个沙发等物品,都已经比较陈旧,体现了李福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家具只要能够使用,他就不再添置新的。饭桌用旧了,刷上一层白漆继续使用,以至于一个方餐桌被李福泽涂了好几层油漆。办公桌表面已经磨破了一层皮,他一直使用着。孩子们结婚时,他自己动手打制书架、沙发,作为礼物。李福泽家教甚严,要求妻子和孩子们踏实做事,清白坦荡做人。他动员妻子梁山转业到地方,后来妻子有机会再次穿上军装时,他却把名额让给了别人。他的孩子本来有机会被保送上大学,却被他阻止了,参军入伍的孩子分派到部队基层一线工作。
从故居走出来,寻访结束,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李福泽出生并战斗过的火道村。然而,他的光辉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李福泽真正做到了“把一切献给党”,他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树起了一座令人崇敬的不朽丰碑,激励和感染着后来人,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