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逆潮流而动的六天工作制
据报道,今年七月,希腊正式成为首个实行六天工作制的欧盟国家,施行这一法规旨在提振国家经济。新法规于今年7月份生效,规定提供全天候服务的私营企业的员工可以选择每天额外工作2小时或每个星期额外工作8小时。这一变化表明,一些企业每星期40小时的工作制可能会延长至每星期48小时。
希腊政府认为,这既是对劳动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有效应对,也可以增加工人收入,保障工人有法律依据获得加班费。反对声音则认为,在一个几乎没有工作场所检查传统的国家,这项变革只会敲响五天工作制的丧钟。正如有评论人指出,这种“自愿”最终只能惠及企业,而不是工人。这意味着老板可以强迫工人第六天上班,尽管工人能按照法律规定预期获得40%的加班费。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历史反动。早在1817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就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他还有一个著名口号:“8小时劳动,8小时休闲,8个小时休息”。在此之前的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工厂中经常是十几个小时的超长工作时间,8个小时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一口号在随后也被各类劳工运动和工人阶级组织继承下来,成为争取工人权益的标志性主张。经过长期斗争,八小时工作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确立和承认,公开的违法强制劳动(或加班)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经常说也一直期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强度会降低,劳动时间会缩短,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闲、休息、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尽管遇到许多阻碍,劳动时间缩短的确是一种趋势。2022年,比利时通过立法,允许工人将工作时间从五天缩短为四天。今年4月,新加坡表示从12月起,将正式实施一套全面的灵活工作安排指导方针,工人可以要求缩短工作周并提高工作时间的灵活性。此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南非、加拿大、西班牙、爱尔兰和冰岛也已试行了试点计划。在英国,61家公司在试行每周四天工作制后,有54家继续实行,31家表示将永久实行此举。相较之下,希腊的这项政策变革显得十分落后。
中国:工作时长不减反增,“自愿”加班现象泛滥
中国对劳动市场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然而,中国的工作时长连续多年不减反增,官方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逐年上涨,2023年的49小时周平均工时为近二十年新高。此外,工作时长增速也在加快:2015—2020年,周平均工时增幅为1.5小时,2020—2023年,增幅为2小时,以每年52个工作周计算,相当于2020—2023年个人工作时长增加了13天(8小时工作制)。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周平均工时为48.6小时,为近6年同期次高,超过“六天八小时”工作制。此外,2024年1月、2月以及5月的周平均工时均为最近6年同期新高。
与此同时,加班文化在国内职场盛行,“自愿”加班现象在各个劳动场所均表现得十分严重。当然,这里的“自愿”在不同的工作场所有不同的含义和表现。比如在制造业的工厂中,既有员工主动要求的加班,也有管理人员监督要求的加班,亦有工厂生产需求强制要求的加班。在写字楼的白领中,“自愿”加班既可能是因为工作量确实大而不得不加班,也可能是因为时常出现突发需要迫切解决的事项,更有可能仅仅是因为领导同事在加班,自己碍于情面或发展期待不好提早下班。而在服务业领域,工作时长尤为模糊,很多职业都是长时间在岗待命。此外,随着通讯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在下班后仍需要线上在岗或待命,及时回复同事、上级的消息,深陷隐形加班之中。
2023年,DT财经发布的《2023年轻人加班报告》显示,95.7%的人都加过班,金融、IT和房地产是加班重灾区。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同样面临着超长的工作时长,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网络文学写手等新业态平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近9小时。而这些灵活就业群体——目前我国至少有2亿(央视报道)——并不被归类为企业职工范畴,因此他们的工时数据并不纳入全国性的周平均工时统计之中。
为什么加班成为一种“潮流”?
好的工作能给人以充实感、成就感,但狗屁工作就只能让人感到萎靡、愤恨。人们加班甚至主动要求、自愿加班,大多数时候并非是因为喜欢自己的工作超过喜欢休息,而有更深层次的结构因素。
一是单位时长工资低,迫使许多人不得不利用加班来增加收入,应对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假设一个工人每天吃喝住行需要花费50元,家里老人小孩照料养护也需要花费50元的话(显然这个数字只够底线温饱),如果每小时工资10元,那么工作八小时只能得到80元(<100元),连基本的生存都达不到。而这里的例子虽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可以折射出劳动者自愿加班背后的底层逻辑。尤其是一个家庭除了最基本的吃喝之外,还包括教育、医疗以及各种琐碎的生活费用,以至于包括车贷、房贷等等大额支出。在单位时长工资普遍低廉的情况下,工人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只能选择加班。甚至在加班减少的情况下,一些工人还会因为老板减少工作时长而不满,甚至为了争抢工作而大打出手。
从这个角度看,并不是中国的劳动者都是天选打工人,热爱加班;而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得不选择加班来获得供自己和家人更好地活下去的工资。
二是就业竞争和产业后备军带来的压力。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就业市场,都格外地卷。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就是买方市场,也就是企业的话语权要更大。已经就业的人如果不配合加班,就有可能随时因为不配合工作而被开除。而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人,因为劳动力市场还有大把更加廉价、更加听话的劳动者等着找工作。尽管一些人选择躺平、跳槽和打零工的方式进行有意无意地反抗,但在当前的形势下,鉴于有更多的人需要一个饭碗养活自己和家人,这些略显消极的反抗尚未对企业形成实质性的压力。
三是无形压力和加班文化。即使是在最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中,仍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层级的、官僚的文化与习惯,使得一部分人碍于人情面子,或是害怕处分,又或者担心自己的升迁,不得不选择加班。于是,形成了一种非常匪夷所思的加班文化。比如,有人力资源专家就指出,在一些企业文化中,长时间工作被视为勤奋和敬业的表现,这可能导致员工自愿或被要求增加工作时间。
增加劳动时长是好的经济发展路径吗?
以希腊为例,当局似乎认为延长工作时长就是增加劳动生产效率,是提振经济的好的方式。显然,工作时长和经济增速之间并不必然呈现正相关关系。不需要太多的统计数据或计量模型就可以证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平均劳动时长要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劳动时长。历史数据也表明,生产相同的产品并不必然需要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时长,这既可以用增加就业的方式解决,也可以使用技术升级的方式解决。
与希腊政府的主张不同,有证据表明,缩短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工人的健康、幸福感、满意度,减少劳动者的压力、焦虑和倦怠,进一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如果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只会令员工变得精疲力竭、效率低下,为了完成超额工作而摸鱼、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
实际上,延长劳动时长、降低工人福利的发展思维还充斥在大量的企业和国家决策中。正如有评论人在分析这种现象指出,类似政策导向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于市场原教旨主义,似乎只要把问题交给市场就能够得到完满解决。而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拥有大量资本的企业一定是强势者,它们既可能利用政策高强度剥削劳工,也可能动用自己的经济力量,以大众利益之名,行私人利益之实,绑架政府政策。
一些所谓的专家也完全看不清形势。比如,有就业专家在评论针对“996工作制”或加班时长出台严格的一刀切政策时,就说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性。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非常单向的思维,似乎减少工作时长,工人就活不下去。的确,在现有的工资体制下,不能获得足够的加班机会就得不到充足的工资。那么,为什么一定要保留超长加班工作制,而不去考虑增加单位劳动时长工资呢?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说增加工资也好,改善福利也罢,都会增加企业压力。这个逻辑表明,在一些人看来,企业的压力是压力,工人的压力就什么都不是。
提振经济的最佳方式:减少劳动时长,改善劳动者福利
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的发展,所以提振经济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在于:
一,为了让劳动者有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的工作状态和更高的劳动效率,就需要让劳动者更好的休息,有更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只有心情愉悦和精神充沛,劳动者才能以昂扬的斗志努力工作,而不是摸鱼、躺平。这个效果只能用改善劳动者境况实现,光是发表振奋人心的讲话是实现不了的。同时,技术发展方向应着力转向如何能够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长,而不是绞尽脑汁想着怎么用技术更好地控制工人劳动过程,精确化监管工人的劳动时长。发展最终是为了人,如果把人当作发展的肥料,只能是得不偿失、南辕北辙。
二,解决就业问题也需改善劳动者境况。现役劳动者的工作时长持续减少,意味着空出来的劳动时间需要更多的工作岗位去执行,也就可以增加就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减少每个人的劳动时间而增加就业岗位,在于企业想要减少工资、社会保障和人力管理的成本,而非因为生产力不够或资金不够。如果用生产力不够或资源不够的理由来抵制增加就业、减少劳动时长、改善劳动者福利的方向,是站不住脚的。要知道,有大把的资金、资源被耗费于保时捷、高尔夫、私人飞机和游艇,以及豪华酒店和别墅上头,庞大的奢侈型消费完全可以转化为实际的劳动者需求。只不过这种转化需要碰触大量的利益关系。
三,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休闲时间可以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的正向循环。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人不消费、少消费是因为没钱消费,或是因为没有时间消费。只有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加劳动者休息和休闲时长,完善和提高劳动者社会保障,具有稳定舒适可预期生活的劳动者才会充分消费、享受生活,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四,以上这些发展方向的结果将是经济体系的可持续、韧性和社会团结。
现在是时候加倍努力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劳动者福利,建立和确保更安全、更健康、更高效、更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体制和文化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