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防外交

张文木|有学问的政治家眼中的印度

张文木 · 2024-03-01 · 来源:张文木战略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40年11月13日,德国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询问莫洛托夫:“苏联是否原则上对获得印度洋出海口感兴趣。”11月17日,莫洛托夫致电苏联驻英国大使迈斯基称:“德国人和日本人很想推动我们前往波斯湾和印度。我们拒绝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认为德国的这些建议是不合适的。”1943年11月28日,罗斯福对斯大林谈到印度问题时说,他认为议会制政体对印度是不适合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印度创立某种类似苏维埃的制度,从下面开始,而不是从上面开始,也许这个就是苏维埃制度。斯大林答,从下面开始——这意味着走革命的路。罗斯福说,关于印度,局外人比那些同这个问题有直接关系的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斯大林说,当然,局外人能比较客观地观察事物。

  30年后,据莫洛托夫回忆:“希特勒说:‘你们应该有通向温暖海洋的出海口,将来要像伊朗、印度那样。’我对他说:‘这可是个有意思的想法。您有什么设想呢?’我引他说,以便让他把想法都讲出来。对我来说,这并非什么严肃的谈话,可他却兴高采烈地论证着,应该如何消灭英国,同时要我们通过伊朗进入印度。这是个毫无远见的人,对苏联的政策缺乏透彻的了解,却要把我们拉去冒险。如果我们在南方陷了进去,他的处境就会轻松得多,一旦英国要和我们作战,我们就得依靠他。如果不理解这一点,那就太天真幼稚了。”

  “二战”中,斯大林始终关注着英国衰落后的印度可能出现的前景以及苏联是否可能一步到位地将俄罗斯力量伸入到印度洋。斯大林非常清楚,在通往印度洋的道路上,俄罗斯人南征最远的地方没有出过南阿富汗。因此,印度对俄国人来说,如果不是清谈的话,那就是一个只是好看,实则鞭长莫及的天边彩虹——这正如北阿富汗对英美国家来说,也是鞭长莫及的道理一样。由于印度半岛与北面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海拔的巨大落差造成的南下易进、北上难出的地理特点,历史上来自中亚的征服者在进入印度后也就脱离了他们原来的母国。这个结果对那些低文明且一无所有的民族是有利的,但对守着巨大版图的俄罗斯人,尤其是对苏联人来说,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因此,只是在面对巨大的德军进攻而英美又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1942年夏天,斯大林才有过“一旦战败,流亡到印度去”的设想。但这只是瞬间的闪念而已。后来即使有罗斯福在德黑兰的怂恿,斯大林也没有再打过印度的主意。对世界历史了然于胸的斯大林明白,有多少粮食就能走多远的路。俄国历史上南下没有出过南阿富汗的经验告诉斯大林:印度是俄国鞭长莫及的地方;而将力量投入到力所不及的地方,是不能容忍的政治低能的表现。斯大林对本国的战略力量极限的把握能力与同时的希特勒、东条英机不计成本地扩张战果的特点形成云泥之别。

  读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关于印度的上述战略思考,联想普京曾在叙利亚的强势投入,给人的感觉是“姜还是老的辣”。

  除了斯大林,在对印政策上,三个很有学问的人在印度边界上都停住了。一个是亚历山大,一个是成吉思汗,还有一个是毛泽东。

  亚历山大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他从希腊一路打到印度河边,眼看着向南一拐就进入印度时,却在印度河边停了下来,沉思三天后决定打道回府。他知道得鱼不可忘筌,进印度不难,但进去后若出不来那整个希腊就丢了。

  成吉思汗在英国人、美国人和苏联人都望而生畏的帕米尔高原上所向披靡。但当他打到印度河边时就停下了,连续几晚上他跟丘处机深谈。丘处机跟他讲了什么?书上说给他讲养生,其实是在讲战略哲学。与曹操得陇不复望蜀的想法一样,成吉思汗得了帕米尔就不再南望印度了。那晚深谈后,成吉思汗就打道回府,回新疆,图中原。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毛泽东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打过去又退回了呢?看看立体地图就明白,我们的资源在当时是很难上去的,我们再打下去就会因资源不济而守不住。基辛格看到这一点,他说:“中印边界冲突中,军事后勤条件对印度有利,因为喜马拉雅山离中国的力量中心过于遥远。”毛泽东当时考虑更多的是怎么能回来。他利用古巴导弹危机防止第三国插手: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决定封锁古巴,古巴导弹危机随即爆发。当天,中方的自卫反击从守势转入攻势。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最后结束封锁,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零时发表声明,宣布于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为什么要选择古巴导弹危机?不像克里米亚之于俄罗斯,藏南前线的地形不利于坚守,因此不能让第三国尤其是美国和苏联介入中印这场冲突并将中国拖在那里。1959年5月13日,即在中印冲突前,毛泽东让人转告尼赫鲁:

  总的说来,印度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一千多年来是如此,今后一千年一万年,我们相信也将是如此。……印度不是我国的敌对者,而是我国的朋友。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照我们看,你们也是不能有两条战线的,是不是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双方的会合点就是在这里。

  为什么毛泽东说一千年、一万年呢?我们看历史,除了1962年那场冲突,回忆一下,一千多年来,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若以当代印度版图为限,印度和我们中原王朝似乎没有直接发生过战争。即使有1962年那一次,规模也是非常有限的。中原王朝与印度没有直接战争,但却有不少高僧往来。为什么?僧人能爬山走小路,大部队走这种路就特别难,辅佐成吉思汗的重臣耶律楚材对此更有体会,他在诗中写道:“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显然,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放弃了进入印度,不是攻不下,而是地理条件使其回不来。僧人们不怕路险,能进去也能回来。所以中印之间僧人来往多,军人来往少。我们常说“文化是中印交往的主流”,原因就在这里。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如何看待某车企“中国工人”在巴西“被指处于类似奴役式环境”
  3. 从历史工人运动到当下工人运动的谋略——(一)历史工人运动
  4.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5. 乌克兰逃兵
  6. 殖人哭了:还是中国好,别来美国做牛马了
  7. 倒反天罡!瑞幸给打工人节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8. 王忠新:清除内奸远远难于战胜外敌——苏联“肃反运动”功不可没
  9. 女士,你骂“泥腿子”,身份暴露了
  10. 特朗普开窗
  1.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3.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4. 与否毛者的一段对话
  5.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6. 群众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谁不高兴了?
  7. 社会乱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着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9. 我国的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内卷,失业,学历贬值…
  10. 不能将小岗村和井冈山相提并论!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0. 我们还等什么?
  1.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机关事业单位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并轨差距究竟有多大?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