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亦鸿毛?谈本.拉登之死
俞力工
本月1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在巴基斯坦某山区击毙了恐怖主义首脑本.拉登。消息传出后,国际股市一度上扬,西方媒体则普遍视该军事行动为反恐战争的一大成就。
其实,无论是美国,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别说是消灭一个个人,即便摧毁一个不具核威慑力的中等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因此值得思考的不是美国取得了多大胜利,而是本.拉登所领导的基地组织为何坐大?他们代表的什么势力?什么思潮?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其他恐怖主义组织又维持着什么关系?起着什么作用?
本.拉登原为沙特阿拉伯的富家子弟,1970、80年代之交,其父子即与布什父子维持良好关系,甚至一度是布什父子所开设之石油公司的主要股东成员。
1980年代初,美国政府鉴于苏联出兵干预阿富汗内政,便怂恿本.拉登出面负责阿富汗的民兵与恐怖主义分子的培训工作。从此之后,他便起着枢纽作用,源源不断地把来自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的军事物质与作战、爆破技术输送至阿富汗民兵与国际恐怖分子手中。
民兵与恐怖分子严格说来是两股不搭界的人马。民兵的打击对象明确指向苏联驻军;而来自全球的恐怖主义敢死队(知识分子比例很大),则学会一身爆破本事之后,主要是前往具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纠纷的地区从事颠覆与破坏,例如,苏联、印度(当时还亲苏)、中国、南斯拉夫;还有,就是打击一些带有左倾色彩、民族主义、世俗化、开明化、拒绝对西方臣服的“革命伊斯兰教国家”,如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或者,把伊斯兰教什叶派国家(如伊朗)当做敌人,进行颠覆与骚扰。
绝非偶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视本.拉登为适当人选。他不仅具备工程师的学历,因而对知识分子具有号召力,也极为富有,更重要的是,他来自将伊斯兰教瓦哈比派奉为国教的沙特阿拉伯。
瓦哈比派早在18世纪中叶便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其基本教义内容极为狭隘,主张严格遵守《古兰经》教义,抵制一切艺术和经书上所没规定或涉及的言行举止。如此一来,自然约束了任何与时俱进的改革可能性,同时也只可能把自己当做永远正确的楷模,而稍有“偏差”的思想与政治均属离经叛道的打击对象。
显然,这种思潮只可能在相对封闭、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产生,而18世纪沙特阿拉伯王室的祖先,便正好是那样一个热烈拥护瓦哈比原教旨主义的部落领袖。沙特的瓦哈比传统延续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甚至还不断运用其庞大石油收益来资助瓦哈比运动的全球性扩张。
还值得一提的是,与当前国际乱局息息相关的两个因素:一是自1910年代起,英国便大力扶持沙特阿拉伯以及其瓦哈比运动。目的无他,为了将阿拉伯地区有效地分而治之,便于驾驭,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封建势力以阻止该地区的进步。果不其然,当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的妇女识字率早已超过70%女性人口时,沙特阿拉伯至今还阻止妇女求学与驾车。阿拉伯地区深受瓦哈比原教旨主义影响的还不止于沙特一个国家。当前海湾地区,尤其是那些酋长国,几无例外地执行者反世俗化、反改革、反“革命伊斯兰国家”的政策。吊诡的是,这些国家又恰好是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最忠实盟友。
其次,19世纪中叶,瓦哈比势力便随着利比亚班加西(即目前反叛势力的基地)地区的封建部落的引进而扩张到北非地区。1969年卡扎菲推翻封建王权,推行“伊斯兰解放运动”之后,该地区也始终是反对卡扎菲的大本营。无独有偶的是,班加西的“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Libyan Islamic Fighting Group)自1990年代初起,便获得英国情报组织(M15)的积极援助;甚至叙利亚当前反叛最激烈的瓦哈比势力,即萨拉非派(Salafi),也一直是英国的支援对象。
有鉴于此,“反恐战争”实际上一直是英、美等国刻意推行的“援恐活动”。所谓的恐怖主义组织,不外是西方情报机构豢养的猎犬,其肆意骚扰之处,即是其主子乘势打着“人权”、“国际保护责任”旗帜,进行军事侵略的目标。至于本.拉登,多少是为了拒绝继续受到愚弄而进行反抗。因此他虽然终究难免一死,但死得重若泰山或轻若鸿毛,似乎还难以盖棺论定。 2011-05-02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