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条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直接持有鞍钢集团子公司12.5%股份,并间接持有另外37.5%的股份的新闻引舆论哗然,网友纷纷质问,这就是所谓改革?国有资产外商持有?
媒体助阵鼓吹
而更有趣的是一些资本媒体在标题赫然写着“国有钢企‘抱大腿’”“国有钢企求解高端突围”,误导民众,为外资收购国有资产鼓与吹。
蒂森克虏伯集团如何参与鞍钢混改
据报道,5月12日下午,蒂森克虏伯集团对外宣布,该集团旗下的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下称“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正式购入鞍钢集团下属一公司的股份,这家公司正在重庆建设一条热镀锌生产线。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将拥有这家公司12.5%的股份,并间接拥有另外37.5%的股份。
鞍钢集团成立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
报道称,此次收购并非是蒂森克虏伯集团与鞍钢集团第一次“牵手”搞混合。早在2002年,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与鞍钢集团旗下的鞍钢股份在中国共同建立了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Tagal),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目前,这家合资公司运营着两条热镀锌生产线,主要为汽车行业生产高质量的热镀锌钢板——尤其是汽车用外板。据了解,Tagal为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主机厂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有很多是欧洲的汽车生产商。
蒂森克虏伯中国方面表示,在这次收购中,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间接持有的37.5%股权,就是通过Tagal来实现的。
而蒂森克虏伯集团并未透露此次收购的是鞍钢旗下哪家公司。但蒂森克虏伯集团表示,这份收购协议目前已经签署,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据媒体报道,蒂森克虏伯集团此次收购的应该是重庆高强汽车钢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汽车钢公司”)。
2014年3月, 重庆汽车钢公司由鞍钢股份与西昌钢钒共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双方分别投资5000万元,股权各占50%。今年4月27日晚,鞍钢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将所持有的重庆汽车钢公司50%股权转让给西昌钢钒。西昌钢钒的控股股东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与公司的控股股东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均为鞍钢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鞍钢股份退出后,重庆汽车钢公司很快迎来了蒂森克虏伯,通过前期近3年的谈判,双方达成合作协议。
根据蒂森克虏伯中国方面的介绍,为了发展Tagal在中国其它地区的业务,这个新工厂将设在重庆,从而更靠近位于该地区的汽车生产商。新的热镀锌生产线预计于2015年下半年投入生产,产品包括高强度钢、双相钢及铝硅涂层热成型钢板。
政策背景
1,有意思的是,2015年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曾披露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其中,在主要政策导向上,除了引导外资投向和完善政策体系外,有一条是放宽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取消钢铁、乙烯、造纸、起重机械、输变电设备、名优白酒等股比要求。
据了解,原来限制钢铁行业外资股比一方面是保护国内钢铁行业投资者,避免过度竞争;另一方面是钢铁行业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行业,部分涉及国家安全和技术秘密,国家从政策上也对外资进行限制。而现在,无论行业还是大环境都发生了改变。
2,蒂森克虏伯集团的产品涉及钢铁、汽车技术、机器制造、工程设计及贸易等多个领域。在中国,除高品质的钢板外,蒂森克虏伯还向中国的汽车主机厂提供先进的底盘系统和动力总成零部件。蒂森克虏伯还在中国市场的其他一些领域取得快速发展并保持领先地位,包括风力发电设备的回转支承,建筑或基础设施中的直梯和扶梯等。数据显示,蒂森克虏伯在中国的年均增长率为9%,2013/14财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25亿欧元。
对鞍钢混改的质疑
此次混改的对象是鞍钢集团,包括了共和国钢铁业长子的鞍山钢铁和三线建设标杆攀枝花钢铁。鞍钢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是老一辈辛苦创下的基业,是共和国的长子。因此,此次外资参与混改堪称有标杆意义。混改引入外资的目的,官方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通常说法是引入资金、引入技术、引入管理经验,此次鞍钢混改据说是帮助将鞍钢将市场拓展到汽车领域。
质疑1:鞍钢缺钱吗?
在国内钢铁产业出现严重过剩,整个产业低迷的情况下,媒体报道,鞍钢近两年不仅“持续保持大幅盈利”,同时,已经让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未来发展势头强劲(见报道:2014年鞍钢持续保持大幅盈利)。既然不差钱,有必要引入外资,还要占股50%吗?鞍钢前几年的困境与整个钢铁业的产能过剩息息相关,这恰恰是房地产业泡沫化导致的,该检讨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
质疑2:鞍钢缺管理经验吗?
毛泽东时代对鞍钢管理经验的总结形成的鞍钢宪法,堪称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崔之元在《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一文中指出,“鞍钢宪法”经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过程,日本、欧美的一些企业纷纷效仿,鞍钢宪法是对福特式的僵化的、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分工理论的挑战。台湾学者金宝瑜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学到的并不是真正的鞍钢宪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任何工厂管理都不可能解决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两参一改三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巨大效力。
回看今天以鞍钢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企面临的困境,并不是原来的管理理念落后,而是国企改革过程,逐步剥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权,转为“厂长经理负责制”,这是对鞍钢宪法的彻底背叛。国企腐败问题滋生、管理部门臃肿、管理效率低下正是因为背叛造成的。国企领导者们不检讨自己的问题,反将责任推给为共和国流血、流汗的工人阶级,称国企困境是历史包袱造成的(见:鞍钢扭亏增效现转机包袱过重仍待减负),要降低工人工资、削减社会福利,下岗分流、竞聘上岗。在今天的鞍钢,工人工资每月一两千,而管理层基本过万,这在今天的众多国企里面已经是普遍现象。
质疑3:鞍钢需要蒂森克虏伯来帮忙拓展市场吗?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蒂森克虏伯集团为汽车产业配套,瞄准的正是中国市场,鞍钢作为本土企业却找一家外资来在本土拓展市场,这本身就是很荒唐的事情,如果鞍钢管理层无能那大可以下岗。汽车产业是最早对外开放的,今天中国轿车产业完全沦陷,这或许是外资更容易跟这些汽车企业谈合作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起初的开放政策奠定的产业沦陷局面。难道今天钢铁业这些仅存国企还能控制的产业全部都要步轿车产业沦陷的后尘吗?
质疑4:钢铁业技术升级一定要依赖外资企业吗?
钢铁业技术落后,产品低端,高耗能、高污染,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自身利益造成的。当然,另一方面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全面沦陷,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大步落后。此次蒂森克虏伯集团的参股,据说是为了帮助鞍钢产业升级。这几年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自主研发,“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2012年已经通过验收,自主研发的“热镀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突破,完全没必要以放弃鞍钢控股权的代价去换取国外技术。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路线导致我们全面受制于人,并没有真正换来技术,如今钢铁业也要重复这条老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