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学科。研究一个“总体”本身就不容易,又涉及整个社会的经济领域那就更复杂了,毕竟一个经济体包含成千上万的经济组织,每个经济组织里面又包含成千上万的个体活动。我们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随便查一下宏观经济变量,数目高达上百个,哪怕进行一下分门别类,也还会有十来个大类。翻一下相关书籍,仅仅看看用来分析经济问题的宏观模型,会发现每个问题都可以找出有一个模型,而且有的问题还不止一个模型。随便查查宏观经济学派,会发现恐怕只有宏观经济才会分出那么多互相看不顺眼甚至对立的学派。
但不管宏观经济怎么复杂,内部学派怎么对立,宏观经济学的绝大多数动作最终会指向三个靶标,笔者称之为三把“剑”——GDP、通货膨胀、失业。这三个变量为何如此重要?却又为何引来如此多的争议?下面先说“剑”的厉害之处,再说“贱”之所在。
(一)“剑”之所在
称之为“剑”,必有其厉害之处,玩的好可增加自身实力,玩不好也会伤到自己。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的经济学领域,换句话说研究的是影响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的东西。那什么东西关乎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
GDP:又称国内生产总值,一个衡量蛋糕总体大小的指标,也即衡量某经济体中所有人的总收入。蛋糕做得越大,大部分人分得的蛋糕也多(不然做蛋糕的过程也不会持续,因为恐怕没人愿意参与一个蛋糕逐渐变大但自己分的越来越少的项目)。虽然也会存在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但跟以前的自己比终究是变好的。近几十年我国GDP高速增长,回家翻翻自家的账本就可以看出是不是现在在吃喝住行方面比十多年前好了很多很多。GDP高,大概率政府也有钱。高铁线路通万家,不是谁想建就能建的;北斗系统环地球,不是谁想发就能发的;各个主流城市普遍兴建地铁,这种现象恐怕在欧美都很难看到。政府有钱建设基础设施,直接受惠对象就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对经济发展也是一个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近三年来GDP增长率从保八到保六,想必大多数人也深有体会,那些挖煤的、炼铁的等等一些人,是不是感觉赚钱的日子越来越难得了。GDP的大小,关乎的是绝大多数人得的多少的问题。
通货膨胀:一个衡量蛋糕是不是空心的变量。其常用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直接关乎自己的财富是不是缩水的问题。试想你本来分得了一块蛋糕,结果一口下去发现里面有个大气泡,你是什么感受?前几个月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想必大家依然印象深刻。通胀率大幅波动影响每个人的个人财富,影响企业经营,也影响国家税收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胀也影响着财富的转移。就借贷关系而言,一年前你借2000块钱给一个亲戚办事,当时他用这2000块钱买了一头猪,一年后的今天亲戚把2000块钱还给你,可这时2000块只能买猪的四条腿,同样是2000块钱,却因为通胀将实际财富从一人转移到了另一个人的手上。
失业:一个衡量多少人能吃上蛋糕的变量,或者说有多少人参与了做蛋糕。大面积失业是恐怖的,参与工作是获得分配的最基本条件,没有工作即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人面临饥饿什么事都能做出来,连生存都成问题得人是顾不了其他的,抢劫偷窃甚至武装暴力也就随着失业率的高升而高升。失业关乎的不仅仅是政权的稳定,直接影响了普通百姓的人生财务安全,也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就业率跟蛋糕的大小也是密切相关。劳动是生产的一个重要投入要素,更多的人就业,也就是更多人参与了做蛋糕。某些经济增长理论将劳动力的持续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这三个变量,做得好,国泰民安,国力强盛;做得不好,国力衰退,内乱纷纭。现实的例子比比皆是,称之为“剑”并不过分。
(二)“贱”之所在
想必没有哪个政府不知道这三个变量的重要性。但依然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贫穷,有的国家物价飞涨有的国家物价稳定,有的国家就业充实有的国家无业游民一大批。是他们不愿意做好吗?还是想要做好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事实上这三个变量犹如戴着头盔的人脑袋,想打破头盔看个明白已是不易,脑袋里面还布满了各种复杂的血管,让人难以捉摸。
首先,这三个变量是外部冲击或者政策调整或者整个经济活动的最终表现形式,在这之前经历了很多变量的传导,是一张网络的最终落脚点。但是,网络中的某一个节点受到冲击,最后都会传导至终点,也就是说这三个变量受很多变量的影响,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等动荡都会对此产生影响,想达到想要的效果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想做好其中的某一变量已很不易。比如说把GDP持续做大的理论,也即经济增长理论。从产出端来研究经济增长,最需研究的就是生产的三要素:资本、劳动和技术。技术的持续增长是最不容易获得的,技术的增长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研究投入,而且技术的产生随机性很高。资本存量的规模也得看很多因素,并不是想要就能有的。有人说最容易获得的可能就是劳动了,但高端的劳动没有十几年的教育哪能获得,而且人口持续增长的难度从现在日本和欧洲的老龄化现象来看就无需多言了。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持续的增长并不是靠某一要素一者独大,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随着投入量的增多,产出的增多会越来越少(术语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
最后,三个中的某些变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冲突。例如产出的减少往往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这是相互影响的典型案例。而被称作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则指的是低通胀和低失业这两个目标往往是冲突的,低的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高的失业,低的失业往往伴随着高的通货膨胀,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平衡利弊。
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莫不是这三个变量的某几个或全部同时恶化。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将电脑这么复制的东西摸得一清二楚甚至日益完善,而在西方经济学理论200多年的进化中,至今也并没有谁敢打包票保证有什么有效的措施会让危机不再发生,甚至关于改善某个变量的措施也依然争论不断。转身一想,或许并不是这三个变量“贱”的难以捉摸,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最基本的运转模式有某种难以磨灭的矛盾。正如先天发育不全的脑袋,戴上了头盔,表现的让人难以捉摸,但只是把头盔取下来顺顺脑袋里的血管就能让这个人正常起来吗?
【简介:萝卜吃土看星星,沪上某高校计量经济学博士,美帝联培一年。博士阶段虽已吃土三年有余,但心中不忘摘星之幻想。天地奇妙,盼与君同赏;世界多彩,待你我共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