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如果形成了工业生产很多,但给工人发钱少的模式,久而久之,扩张货币投入生产反而有可能导致通缩。
再一次来更详细地解释一下我的观点,并对上次的文章作出改动和完善。
按照西方经济学,有的观点认为,“温和的通胀”会对经济有益,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所谓“温和通胀”,就需要扩大货币规模,直到产生这种所谓“温和通胀”。
不能把现在的经济现象看得如此简单,实际上,扩张货币规模不一定会在经济体的每个局部都产生预期的“温和通胀”,比如在制造业这个重要的局部,扩张货币就不一定能引发“温和通胀”,在一定的情况下,反而有可能引发制造业领域的通缩苗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如果有一部分新增的货币首先到制造业领域中大力实施了生产(强调,是首先),引起商品大丰富,而且,同时在制造业领域中又基本没有出现囤积居奇,这样还会在制造业中形成足够的通胀吗?这就不容易出现通胀了。制造业产量或产能的增长,需要电力支撑、需要交通等基础设施发达,现在,我国的电力充足,电价也不能随意上涨,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很强,等等,这就大大助力了制造业的产量或产能大增长,扩张货币就引发了商品大丰富,这样的情况下,在制造业这个重要的局部,不但没有出现一些人所期望的足够的“温和通胀”,反而有通缩的苗头。所以,不能局限在18、19和20世纪的西方经济学的观点里打转转,不能简单地认为扩张了货币规模就必然会在制造业中产生所谓温和通胀。是否产生通胀,要看扩张的货币怎么使用。
简化分析一下:扩张的货币有两种使用方法,会形成不同的局面。第一种方法,是首先投入商品生产,而不是投机炒作,这就先生产出一份商品,然后发给工人一份工资,这种方法不容易产生通胀,因为虽然货币增多了,但是商品也相应地增多了,但是,如果本来就存在大众消费能力不足、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比如说,经济体之中本来就存在一份过剩的产品或产能,工人想把这份过剩商品消费掉,但没有钱,这时开始扩张货币,来刺激经济,把一份扩张出的货币首先投入商品生产,于是工人得到一份工资,具备了一份消费能力,但同时又给经济体生产了一份待消费商品,连同经济体中原先已经存在的那一份过剩商品,那就有两份待消费商品对应着工人的一份新增工资,待消费商品仍然多于工人的消费能力,那么,这种扩张货币的方法就解决不了消费不足、商品过剩的问题,甚至会产生通缩苗头。来分析第二种用法,如果经济体中存在民众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出现了一份过剩的制造业商品,那么,扩张的货币就先不投入生产,而是首先发给普通民众,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就先增加了一份,同时,由于没有首先投入商品生产,所以经济体中的待消费商品没有增多,民众新增的一份收入对应着一份已经过剩的商品,这就能先消费掉那一份过剩的制造业产品,接着,制造业得到相应的销售收入,再把这份销售收入继续投入生产,使经济得以循环,不过剩也不短缺。不过,要想使扩张的货币首先被消费力不足的普通民众获取,这个难度很大,执行过程中会不会走样变味?这要打个很大的问号。而且,如果用这种方法增发货币过度,也容易产生通胀。总结一下,第一种扩张货币的方法很有可能解决商品短缺的问题,如果是生产能力不足,那就适宜用第一种方法,先大力发展生产,但如果这种方法使用过度的话,容易形成消费相对不足、商品过剩,甚至导致局部通缩。第二种扩张货币的方法容易解决商品过剩的问题,如果是生产能力过剩,而同时消费能力不足,那就适宜用第二种方法,但如果使用过度,有可能形成通胀或者商品短缺。还是那句话,用第二种方法必须不能变味走样,这确实很有难度。如果第一种方法使用过度,就形成了工业生产很多,给工人发钱很少的局面,就会有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甚至导致局部通缩;如果第二种方法使用过度,就形成了生产很少,但发钱很多的局面,就容易形成高通胀。
当然,扩张的货币还有第三种使用方法,就是进入投机炒作领域兴风作浪,这是最不应该的。
有的观点认为增发货币直接给民众发钱不妥,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扩张货币的方法不妥。那怎么办呢?有的观点认为可以让民众负债消费,让民众加杠杆。那我们就来简化分析一下这种负债的办法,假如经济体中存在一份过剩商品,而工人没有钱消费,此时让工人负债消费,于是工人借了一份金钱的债务,消费了那一份过剩商品,过剩问题暂时缓解了,但工人是要偿还债务的,偿还债务的钱需要工人用劳动来换取,这就是关键,为了偿还债务,工人就付出一份劳动,得到一份工资,但同时生产出一份商品,也就是向经济体推送了一份待消费商品,如果工人得到的那一份工资正好可以从经济体中消费掉一份待消费商品,那就不会形成商品过剩的影响,但工人需要还债,他把那一份工资用于偿还债务了,所以就消费不了经济体中多出来的那一份待消费商品,这就形成新的商品过剩。如果工人在不需要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劳动,通过劳动向经济体推送了一份商品,同时得到一份工资,他就能够从经济体中消费一份商品,那么这个经济过程就没有对经济体形成生产过剩的影响。如果工人把这一份工资用于偿还债务,那么他在这个经济过程中就只是向经济体中推送了一份商品,而没有形成一份新的消费,那么,这个经济过程就对经济体产生了商品生产过剩的影响。当然,也不是说绝对不可借债,而是要看债务产生的缘由和债务规模数量是否合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