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之间,毛泽东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作为脱了贫的兰考,党的十八大以来变化天翻地覆,摘掉了贫困帽子的兰考百姓,除了发自内心的感谢党,感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兰考人民的深切关怀,人民还时时不忘毛泽东主席在世时对兰考改变贫困面貌的亲切关注。
兰考人不会忘记,那是1952年10月29日,新中国刚刚成立两年,毛主席便风尘仆仆来到兰考。省市的负责接待的同志赶到兰考时,毛主席已经到了兰考农村的打谷场。省委领导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正在和农民王廷选谈话。
毛主席问王廷选:“你家啥成份啊?”答曰:“贫农。”毛主席问:“村里有无地主富农啊?”王廷选答:“俺这地儿穷,没有地主,只有两家富农。中农和贫下中农19户”。
毛主席接着问:“那你这儿土改没有?”
王答:“改罢了。”毛主席问:“每亩收多少斤粮食?”
王回答:“也就百十斤。”毛主席问:“花生每亩能收多少?”王回答:“好的合两石,雨水不好,也就收一石多点。”
毛主席接下来问到关键问题:“那每亩缴多少公粮呢?”
王廷选如实回答:“一百斤缴十几斤。”毛主席指着旁边的白花花的盐碱地问:“这些没有几棵苗的盐碱地,一亩地也那样缴么?”
王廷选说:“这要看地质量啦,像这种盐碱地,要少点,可再少也得七八斤。”毛主席问:“这儿盐碱地可不少啊?”王答:“都是因为黄河啊,年年透水,透出来的都是清水。”毛主席说:“这怎么解释啊。”王廷选说:“这黄河啊,它是紧沙慢淤澄清碱,流的快了,能够把坏地变淤泥好地,庄稼长得好着呢。澄清的水出来,不是盐就是碱地,坏得很。”毛主席说:“看来得用黄河的长项,用它淤灌为百姓造福。”
王廷选答:“是啊,过去国民党时期,没人管这事,今天挖沟子,明天挖沟子,天天打仗,都是不管百姓死活,弄得黄河成了害河,这大部分盐碱地跟老蒋滥挖有关系。”
毛主席点头称赞他的话,说:“我们现在共产党当家了,我们要管住这条河,让它给咱百姓造福。”接着他说:“打公粮公不公?”王廷选说:“公,公,公着哩,人人一份,谁也特殊不了。”毛主席拍着王廷选的肩膀,哈哈笑了起来。
接着,打谷场上来了很多老百姓,争着来看上边来的大领导。主席跟群众不断打招呼。毛主席问;“你们这儿有没有粮食囤啊”。群众争着答:“俺这地方粮食收成薄,那点粮食还用不着囤。”正说着,不知谁家的二小子喊起来,“俺家堂屋挂的像就是他,对就是他。他是毛主席。”于是,大家禁不住喊起来了,“哎呀,是毛主席,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咱庄上了!”这么一喊,农家人都放下手里活,有的端着吃饭碗赶到了打谷场。毛主席说着笑着,从打谷场朝一户叫董宪德的农家走去。
老董的老伴儿李桂香满脸堆笑迎毛主席进院,又是倒水又是给毛主席让饭。毛主席问日子过的怎样。李桂香说:俺这儿现在解放了,老蒋被打跑了,俺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日子好着哩!”毛主席问家里几口人,李桂香说:“俺家就三口,老伴儿去县城有事,俺儿当兵在海南岛。”说完,她捧一捧黄豆给毛主席看。毛主席看黄豆,说:“这黄豆怎么像辣子籽一样小啊,今年生虫啦吧。”李桂香说:“是的,主席怎么啥都知道啊,今年蝗虫可厉害。”毛主席看这屋里摆设,桌子上摆了一些农活用具,正方面墙上挂一副毛主席像,像的下边挂了一副南海观音大士画像。
毛主席一看笑了。李桂香一一解释:“你看,这是我们毛主席的像,这另外一副呢,是老奶像!”毛主席看着这很不协调的摆设笑了说:“旧社会俺老家湖南也挂过,现在不时兴啦。不过你就是挂上也没有啥妨碍,他又不吃你的,也不喝你的。”说完,大家一起哈哈笑了起来。
毛主席挨家挨户走了很多家,了解的非常细致。大家都舍不得毛主席离开,都比着给毛主席端来饭,拿来馍,让毛主席尝他们的面条馒头。毛主席便拉家常,便互相打招呼,聊得非常开心。
毛主席非常关心兰考的土地改良问题,在黄河边上,他对随行的省市领导说,既然黄河水可以通过灌淤改良土地,就要用好这个资源办法。黄委会的王化云接着给毛主席做了详细汇报。他说,省里现在正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做好关于引黄灌溉的大事情。用黄河水来改良兰考的土地。毛主席说,兰考土地不改良,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吃饭问题。你看,黄河改道后,给兰考留下来不是内涝,就是沙荒、盐碱,怎么解决,省市当然要想办法,恐怕主要还是靠兰考县委和群众,人定胜天嘛。江山流血牺牲都打下来了,就不信它打不出粮食来。不能眼看老百姓填不饱肚子。我等着下次来,就要看看兰考的变化。毛主席指着黄河,对着随行的一群干部,把手一挥说:我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指点江山似的号召,也是党的领袖对兰考的期待和希望。
大家都认为毛主席只是说说,真没有想到,六年后,毛主席真的再次来到兰考。毛主席惦记这些黄河边的父老乡亲呐。这时是1958年8月,陪同的有省委领导史向生、地委书记张申、县委书记程约俊,时隔六年,毛主席来到就再次问粮食产量情况。程约俊书记如实回答,“兰考盐碱内涝、风沙确实太严重,条件太差,小麦增产了,今年也就是一百多斤。”毛主席就说,填饱肚子还是不够啊!他逐项问到农民生活,问到黄河治理计划,问到如何改变兰考内涝、风沙、盐碱这种因黄河带来的自然灾害。
毛主席问他们,那年我来,记得黄河堤上掏洞的狐狸很多,对黄河威胁很大,现在还有没有。毛主席怕兰考人不明白,他说就是偷吃鸡子的那个东西啊。
程约俊回答说:我们发动群众,已经把狐狸消灭了,把那些狐狸洞灌上淤泥浆淤实,大堤现在很牢固。大堤牢固了,水患少多了,土地危害就会减少。
听说毛主席要游一下黄河,省里安排县长张钦礼特意带领几十个黄河船工及水性好的小伙子探路试游。此时正是八月,黄河水很大,浪也急,漩涡也多,不要说外地人,就是黄河边的船工也经常出现险情。水性极好的张钦礼来回游了数遍,认为主席在这样十分危险的地方游泳不合适,实在没有把握。
张钦礼如实把考察情况上报中央以后,中央负责同志向毛主席报告,取消了泅渡黄河的计划。但是这样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定要游一次黄河的毕生夙愿,最终也没有实现。
在住处,毛主席依然惦记着兰考面貌改变的问题。他1952年来兰考视察时曾经提出大面积植树造林,特别是在古道上那些柔软的沙土地上,他认为适合种植泡桐和多种果树,这次他来到兰考,很想看看落实没有,结果令他分外高兴。看到仪封已经大面积种植苹果葡萄,此时已经果实累累,其中3000亩的苹果园已经都结果了。
毛主席特别高兴。他很想进一步了解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兰考的内涝、盐碱问题。省里领导商议,让被称为兰考通的本地干部,县长张钦礼配合程约俊详细给毛主席做个汇报报告,在毛主席面前桌子上,张钦礼打开一张县里精心绘制的兰考引黄灌淤根治三害的五年规划图。他向毛主席报告,根据这个规划,通过引黄,准备建造一座有规模的引黄渠,我们叫“人民胜利渠”,把黄河水引出来,对兰考土地逐片灌溉,这样沉积下来的泥沙非常厚,最多达到半米,这样就彻底改变了土壤性质。这样大片盐碱地就会变了地性。至于那些黄河古道留下来的沙丘,我们打算按照主席的要求,大面积种树,只要种上树,沙丘就不再流动,就会稳固下来。
张钦礼对主席报告说,兰考的问题是黄河留下来的灾害,的确是硬骨头,但是骨头再硬,我们也要一口一口啃下来。请主席放心,我们能在主席的领导下解放兰考,也一定能把这块地方变成米粮川。让老百姓吃饱饭。
毛主席听得高兴,非常兴奋地说:“人民胜利渠,这名字叫的好,听着鼓劲啊。如果照你们计划干下去,黄河就会由一条害河变成有益之河了。”
毛主席接着说,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是母亲河,世世代代养育了我们,滋润了我们的文化,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图腾,我们就是要想办法用好这条河。让母亲的乳汁滋养我们。接下来,毛主席有非常详细地查看了兰考淤灌水利建设规划图,看完后,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如果照这个计划落实下去,多年后,兰考就会成为江浙的鱼米之乡兰溪了!
张钦礼、程约俊回答毛主席说:我们一定按照主席的号召,想尽一切办法,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把兰考变成兰溪,不辜负主席对我们的期望。这一天,不论省和地区来的干部,还是中央来的随同人员,还是兰考县的本地干部,都显得特别兴奋,因为由兰考县委一班人制定的根治兰考三害的规划得到了国家领袖毛主席的亲自肯定。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一个根治灾害的群众运动在兰考兴起。大家在毛主席面前表态:等主席下次视察兰考,我们一定让兰考彻底变样。给主席一个惊喜。
毛主席非常高兴地说:好啊,到那时,我一定会再来看中国大中原的“兰溪”,再来听你们讲改天换地的精彩故事。
1958年,毛主席视察兰考,真正为兰考的三害治理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从那时开始,兰考经历了几代人的奋斗,开始有张钦礼、程约俊一代,六十年代初,党又派来了好书记焦裕禄,他与老县长张钦礼骠起了膀子拼命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焦裕禄去世以后,兰考百姓用“誓将遗愿化宏图”的意志,继续战天斗地。为此有的领导同志还经历无数磨难和冤屈,但最后目标就是一个:治好三害,向九泉之下的毛主席报告。
但是兰考的特别重大变化,真正实质性的历史巨变,还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对兰考的关注和关怀,桩桩件件都落地有声,全国各地的支援都非常具体实在,促使兰考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如今再去兰考,你就会发现,这里已经是花果之乡、泡桐之乡、乐器之乡等等,兰考当地人会给你讲十个八个这样的“之乡”故事。兰考变了,楼高了、树绿了、百姓服装美了、姑娘小伙个个都像城里人了。兰考应验了毛主席七十年前的期待,兰考成了中原的“兰溪”。
而这时,兰考百姓最大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再来兰考走一趟,看一看他期待中的兰考是怎么变“兰溪”的,看一眼中原的美丽江南是一番什么模样?希望他为“中原兰溪”留下一首壮美的诗篇。黄河岸边,碧水蓝天,人民在怀念我们当年吹响进军号的伟大领袖。
今天,在毛主席离开我们45周年之际,兰考人民百倍思念毛主席。领袖得知应笑慰,喜看旧貌换新颜。
毛主席,兰考人民想念你。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