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大家很熟悉,来自于著名的冲天大将军黄巢。
几百年后,在浔阳江楼,一位郓城县基层公务员,喝醉酒在墙上胡乱题了两句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结果被举报,被抓起来砍头。
这说明,黄巢在很早前就是负面人物的典型,水浒传成书于明代,他老朱家就是搞农民起义发家的,但是对待黄巢显然就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提都不能提,否则脑袋搬家。
黄巢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太好,基本可以总结为:“卑鄙的私盐贩子,恐怖的吃人恶魔,毫无人性的屠夫。“
历史评价也是一门玄学,拿曾国藩来说,太平军说他是“曾剃头”,清朝说他是“完人”,民国说他是“大汉奸刽子手”,现在的人说他治家有方,能文能武,是权谋大师。
蒋介石在新中国是“大地主大资本家政治代表,卖国贼,独夫民贼”;今天的说法是“震烁古今第一人”
远的不说,你看看清史稿里怎么写孙中山革命党的,国民党史怎么写红军的,走资派怎么评价wg的,无非“乱党”“青面獠牙”“赤匪”“赤祸”“浩劫”,一言以蔽之。
再看看今天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是如何抹黑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行动是“恐怖分子”的。
它们竟能颠倒黑白,把无差别轰炸残杀妇孺老幼,把针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种族灭绝战争描述成“打击恐怖分子”的正义之举。
黄巢被黑了上千年,直到新中国才有变化。黄巢究竟干了什么,让后世的统治阶级耿耿于怀,恨不得把他踩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呢?
有人说是因为造反,古代造反的人多了去,而且后来的王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往往还要拿造反作为例子,证明前任王朝暴虐无道,民不聊生,老百姓是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孔子曰:“汤武革命,其义大矣乎哉!”
刘邦坐天下立“陈涉世家”
中国的政治,在宋朝以前,是被门阀士族垄断的,有一个词叫“五姓七望”,顾名思义这是由五个姓氏、七个望族组建的士族集团,他们主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走向。
讲究门第出身的习惯,是从东汉开始的,而在此之前,秦朝一统天下后,没几十年就完蛋了,六国贵族被剿灭了一大批,剩下的残党跟随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
到了西汉,经过几十年发展,武帝时期,豪强已经有做大的迹象,武帝一套连招,任用大量酷吏,全国派巡视组,大搞推恩令,豪强几乎被连根铲除。
武帝死后,国家已经元气大伤,这套路线也维持不下去了。西汉后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了挽救政治危机,朝野上下出现了一股强劲的“改制”与“更命”思潮。
王莽上台后,步子迈得太大,改制的诏令一个接一个,实行井田制,重新分配土地,大地主最多不准超过900亩,改奴婢为“私属”,不得买卖和任意打杀,为了打击豪商,还进行平衡物价,将主要商品收归国家专营,禁止私人铸币,实行币制改革等等。
这些政策,从出发点来说,都是很好的,但是政策需要有人执行,官僚和豪族们已经想好对策了,你不是想改制吗,那我们就把水搅浑,趁机发国难财,而大地主也强烈反对土地政策,公然起兵相抗,整个社会都像个火药桶,直接炸了。
刘秀在反对王莽与豪强的角斗中取得胜利,充分汲取了教训,知道豪强不能得罪。
统一国内后,刘秀准备彻查田亩,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各郡派人汇报情况时,陈留郡递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因为在河南和南阳,都是皇室宗亲、功臣子弟,查他们就等于查皇帝自己。
刘秀当时也出手过,严惩了在度田中执行不力的河南和南郡的长官们,却引发了波及全国的武装叛乱。各郡国的豪强大姓,发动兵长、盗贼等武装力量,攻击代表朝廷执行度田的官员。
刘秀一看,心里就明白了,知道这件事到此为止,再继续搞下去就要出大事。
平定叛乱后,刘秀回到了家乡南阳郡的章陵,他先是参观了以前的宅院,又去看望刘姓宗室,史书记录了皇帝与故乡亲友,置酒言笑、其乐融融的一幕。
正是因为向家乡的既得利益者妥协让步,光武帝得到了“谨信”“直柔”的美好评价。另一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武帝,史书对他的黑点,简直就是罄竹难书。
由于度田被取消,从此,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在东汉一代不受限制地发展起来。
有了钱,就得装点自己,不能老像个暴发户,自从独尊儒术后,汉代的经学由家学来体现,朝廷立的经博士以家学为准,在各派相传中,一些学派几乎完全变为私家之学,父子相传。他们借助经学又通向仕途,做了官又扩大家产,形成士人—官僚—地主三位一体往复循环的情况。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家四世三公的背景拿出来炫耀,这汝南袁氏就是靠学《易》混出来的。另一支弘农杨氏,以学习《尚书》成为累世显族。
后来一直到唐朝,这五姓七望的门阀政治,依然没有太大变化,李、王、郑、卢、崔这五大姓,对皇帝都不是很给面子。
当时,崔姓在唐朝是第一大姓,李世民就不高兴了,凭啥自己不是第一?于是强行把“七望”中的陇西李氏,摆到了第一的位置,把崔姓排在了第三位。
为了进一步打压“五姓七望”,唐朝提升关陇集团的地位,就是为了压制山东这帮贵族。
但是安史之乱过后,关陇集团势力被打残了,“五姓七望”又开始抬头,仅荥阳郑氏一个家族就出了十几个宰相,赵郡李氏更夸张,出了十七个宰相。
文宗皇帝不信邪了,他觉得自己的底子已经够厚,足可以配得上世家大族。于是他就想把女儿嫁给山东五大姓,但这些贵族们表面恭维,实际上都不愿意和皇室联姻。
李白斗酒诗百篇,名声传遍整个大唐,但是那又如何,他姓的李,既不是陇西李,也不是赵郡李,想靠科举当官简直是痴人说梦。被一帮人推荐来推荐去,也只得到了一个翰林待诏的闲职。
贵族们基本上只在内部通婚,什么跨阶层根本不存在,那是要笑掉大牙的,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中国恐怕要进入印度种姓社会了,从此停滞不前。
直到遇到了黄巢,这些“地富反坏右们”将迎来一场浩劫。
面对“我们几十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要输给你十年寒窗”的鄙视,黄巢也不废话,一个字,杀。
公元874年,关东大旱,但唐朝官府仍逼迫百姓上缴粮食和服徭役,最终引爆王仙芝起义,黄巢闻讯,立即起兵响应,这两位昔日的私盐贩子,成为了并肩战斗的义军领袖。王仙芝阵亡后,黄巢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自封黄王,号为冲天大将军。
他从江西、福建,一路转战到广东,然后北伐,攻下长安,唐僖宗李儇仓皇出逃。
黄巢入主长安后第八天,在大明宫称帝,定国号为大齐,宣布三品以下官员全部留用。
三品以上高官和大户,统统杀光,作为亲眼见证人,诗人韦庄是这么记载的:“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资治通鉴》写道:“杀人满街,尤憎恨官吏,得者皆杀之”,“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
当时广德公主等人表面归顺,暗地里却把公卿偷偷藏在地下室和暗门中,黄巢下令地毯式搜索,把这些心怀唐朝、暗中抵抗的士子阶级,彻底铲除干净,杀到什么程度呢,大街小巷全是血,走路得像过河一样,提起裤腿涉水而过。
而之前每攻下一城,黄巢都是这么操作的。
当时人们结婚办事都要看谱牒这样的东西,类似于身份证和家谱,证明自己来自名门望族。
经过黄巢起义的扫荡,唐末的官僚士族大地主大多被杀死,谱谍也烧光了,门第风尚,全被摧毁,门阀制度走向毁灭。
门阀制度不再,从此,五代十国统治者选拔官吏,不再讲究门第阀阅,而注重实际才能。
由于阶层的开放,许多出身寒门的才能之士就有可能走上朝廷舞台。
唐代369名宰相集中分布在98家新旧门阀之中,一门可以出15个宰相。北宋时,由于士族地主不再存在,没能形成新的门阀集团,当时“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黄巢的行为,告诉了后人,对于阶级敌人,除了肉身消灭,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在此之前,连安禄山都要跟门阀士族合作,不然根本维持不了统治,但黄巢不一样,他跟门阀士族没有半点关系,那些帝王话术,他也搞不懂,于是选择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致敬”他对唐王朝的不满。
当然,这样干也不是没有后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苦一苦门阀,骂名我来担。
在老百姓的价值观里,在这片喊出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土地上,杀一杀皇亲贵胄,杀一杀豪强地主,大家不仅不会鄙视,还会拍手称快,但是杀普通人,那就不对了。
而对于统治阶级来讲,你杀一杀老百姓没事,但直接掀牌桌,对统治阶层搞三光政策,这种思想明显不能宣扬。
于是,后世的史书,就知道撰写方向了。
《旧唐书》里记载,“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新唐书》也有类似记载:“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这大概意思是说,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走投无路下的黄巢只好利用“捣磨寨”这样一种工具,搞了一个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制成军粮,供人食用。
这个画面听起来非常血腥恐怖,但仔细推敲,又会觉得有问题。
这里把人换成猪,不掏内脏不放血,整个直接磨碎,满堆骨头,混着屎尿,这玩意儿估计狗闻到了都要跑。
而且还不谈怎么去弄这么大的石,要真有这技术,估计早就提前进入工业革命了。
古代历史上,人相食的事件一直是有的,烹饪方式有煎有煮有炸,但就是没有这么粗暴的,只能说这帮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士大夫们,实在不接地气,太缺乏想象力,黑都黑不到点子上。
至于黄巢到底是杀人狂魔,还是正义领袖,这里暂且不论,黄巢对唐朝的仇恨,直接就把大唐王朝给干崩塌了,安禄山都没做到的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黄巢在历代起义中,其实组织性很差,完全属于流寇式打法,山东、河南混不下去了,就跑到了安徽、湖南、江西,在这些地方混不下去了,就跑到浙江,浙江混不下去又去福建,就这么一直打到西安。
可以说是东奔西走,疲于奔命,毫无章法。就这,都能把正规军打得落花流水。
搞事情,是需要人组织起来的,分工要明确,环节要周全,计划要充分,预案要完备。而这些,黄巢全都没有。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如果一个平头百姓,能跑到皇帝的车架前,将皇帝拉下马,把皇亲国戚砍西瓜一样砍头,只能说明一个事情,就是帝国的系统,已经无能到了极点。
帝国系统腐朽,所以再也无法真正统治百姓了。老百姓认为自己是否属于这个帝国,关键就在贫富问题。
天下草创,旧贵族被战乱消灭,出现了大量的无主财产。无主财产分配给了赤贫的人,大家手里就有了地。
虽然大贵族到处有封地,吃香喝辣,跟老百姓差距很大,但是战争消灭了一部分旧贵族,靠着这部分增量,大家手里就有了新的存量,对于贫富差距,顶多嘴上骂抱怨两句,没人会去拼命。
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制度腐朽,控制不住大鱼吃小虾米,慢慢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历史就会迎来“黄巢时刻”。
罗马也是这样干的,元老院将自己等同于共和国,而共和国就是元老院。
经过几次战争,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已经变成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但是,罗马平民的生活非但没有变好,反而落入了一无所有的贫困境地。
罗马农村人平常种种田、缴缴税,国家打仗的时候就出来服个兵役。不幸的是,这些农地在战争的时候就荒废了,但国家还是需要粮食,所以此时这些耕地就纷纷被有钱人给兼并。
贵族的生活是越过越爽,花园、卧室、浴室,全都使用贵重的大理石和浮雕装饰。富有人家的妇女,用鹿膏、熊脂、羊脂制成的发油,甚至还有口红和眉笔之类的化妆品。等到农民打完仗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幸福小农庄,已经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被摧毁。
这样的人变多,帝国就会很危险。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护民官格拉古兄弟。开始了他们的土地改革法案。对元老院和地主阶级来说,这项法案严重侵害到他们的利益。
在公民大会上,眼看土地法案就要通过,一位领头元老振臂高呼,说执政官背叛国家了,直接唆使人们肉搏,人们拆下了长凳,把格拉古活活敲死。而罗马共和国,就开始在“对外战争→贫富不均→平民反抗→改革”中,不断循环。
黄巢当然也被围剿,黄巢跑到哪里,官军就围剿到哪里,但遍地的老百姓只会兴奋发狂,揭竿而起,追随黄王起兵造反。因为诛杀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让他们充满干劲。所以,人只会越打越多。就像后来的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骑人马,但当他高呼阶级的口号以后,又发展成为一股壮大的力量。
封建时代,一个黄巢出现是偶然,一代又一代黄巢的出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这个系统中,政治生态特别恶劣,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政治素养特别低,它们寡廉鲜耻,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利令智昏,愚不可及,致使曹刿一句“肉食者鄙”流传千古!
当他们不在乎屌丝死活的时候,黄巢时刻就会到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甚。则反抗愈烈。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杀人满街,尤憎恨官吏,得者皆杀之”,就不奇怪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