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过春节俗称“过年”,是最重大、最有民俗味和人情味的传统节日。在江西瑞金,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日的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结束。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人们除旧布新、祈求丰年,以示对新年的美好愿景。而在9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里,革命领袖毛泽东在瑞金度过了3个特别的春节,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别样的回忆。
鏖战大柏地,借粮过新年
除夕和正月初一本是春节期间最喜庆、热闹而祥和的日子,可是,1929年的春节,毛泽东却是在一场苦战中度过的。
红四军自1929年1月14日下井冈山以来,由于天寒地冻,道路难行,且一路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先在大余受挫,又遭圳下溃败,沿途几战皆告失利。此后,红军辗转进入瑞金地界,赣敌刘士毅旅先头部队阴魂不散,尾追红军至瑞金黄柏,眼看就要被敌人咬住,年也没法过了,红军指战员纷纷请战。
2月9日,正是农历除夕,红四军进入瑞金大柏地山区。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党代表的毛泽东在行军中发现大柏地麻子坳狭长5公里,两边峰峦叠嶂、山林茂密,仅沟底一条小路向北通往宁都,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为了振奋士气、摆脱一路挫败的萎靡之状,毛泽东连夜在大柏地王家祠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商议利用麻子坳的口袋地形,以及敌人孤军长追、疲惫已极的弱点,打一个伏击战,斩断尾巴。
大柏地战斗暨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次日大年初一,一开年就下起了毛毛细雨,加上时停时起的北风,战士们忍受着寒冷潜伏山头,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下午2时许战斗开始打响,二十八团二营率先与敌交火,且战且退诱敌进入预设的伏击圈。等敌军全部进入红军“口袋”后,红军将士居高临下发起冲锋,杀声震天,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就连平时较少摸枪的毛泽东也提枪亲率警卫排冲向敌阵,战斗之激烈前所未有。有趣的是,红四军因缺少弹药,便借来百姓过年用的爆竹在桶里燃放,发出的炸响声极像密集的枪炮声,让敌人分不清虚实而心生怯意;“噼噼啪啪”的声音既迷惑了敌人,又是胜利的礼炮。经昼夜激战,红军歼灭了刘士毅两个团的大部分人马,俘敌800多人,缴获800多支枪,将坏枪统统丢入小河深潭中。
红四军宣传队兴奋得即兴编唱快板:
“一到大柏地,碰上刘士毅。两个三营包抄快,敌人就缴械。缴到九响铳,就往河里送。”
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下山以来的首胜之仗,它让红四军军威大振,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力。从此,红四军摆脱了一路窘境,扭转了战斗局势,主动游击于赣南闽西之间,进而开辟和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因此,可以将大柏地战斗看作是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礼,是“最有荣誉之战争”。
毛泽东对这个新年“礼物”一直念念不忘,他在1933年夏天再次经过大柏地时,满含深情地写下《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让毛泽东念念不忘的不仅是当年战斗的胜利,还有当年那一餐特别的年夜饭。
在大柏地战斗之前,由于村中百姓对红军不了解,听说红军来了感到很害怕而藏入山中,只留下了一个空村子和准备过年的食物。红军战士一路挨饥受寒,体力不支。红四军前委秘书长江华向毛泽东反映这一情况:有些单位早已断粮,已经两餐没有吃东西了。大柏地村里老百姓家中虽然有米有油,有些老百姓家中甚至还备好了过年的鸡鸭鱼肉和米酒。可是,当时红军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主人不在,不能随便动用老百姓的东西,而且部队早已没有了经费,拿不出钱来向老百姓买吃的。除夕之夜,大家只得饿肚子了。毛泽东了解到情况后,内心很不是滋味。他正犹豫之时,江华趁机建议:让战士们先借用百姓的粮食和食物,算清价钱,留下欠条,待以后筹得现洋如数归还。毛泽东考虑到当前战斗的实际情况,批准了这个请求,但要求士兵严守军纪、写下欠条,并爱护好百姓家的一切物品。正是因为这样,士兵们饱餐后体力充沛、士气充盈,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
大柏地战斗遗址——前村
这年5月中旬,红四军入闽再次经过大柏地时,毛泽东没有忘记大柏地战斗前的那顿“年夜饭”和当时的“承诺”。他派出一支小队伍,每人手持三角小红旗,分头向群众作宣传:“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谋利益的。上次打仗借了你们的粮食,这次是来偿还给你们的。”大柏地群众只听过“当兵吃粮”,可没听过“当兵还粮”的事,因此对红军的宣传半信半疑。待到红军战士拿出一摞摞光洋摆在台上时,大家都相信了。老表们拿着红军打的借条,领到了粮款;当初没有保留借条的,红军也请他们自报数目偿还。这次还款,红四军一共发了3500块光洋给大柏地群众。老表们纷纷赞叹道:“红军真是少有的仁义之师啊!”发完光洋,毛泽东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号召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替老百姓打天下”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当时就有十多个青年报名加入红军,瑞金人民自发地敲锣打鼓欢迎红军。自此,红四军在赣南开始拥有坚强的群众基础。毛泽东后来想起瑞金人民“如火如荼地起来欢迎我们……”的情景,内心抑制不住激动,对身边同志说:“瑞金是个好地方,一定要把这块革命根据地搞好。”两年多后,瑞金赫然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
退隐东华山,与民闹新春
毛泽东到瑞金的第一个春节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度过的,而第二个春节却是在清静的东华山上度过的。
1931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一苏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转眼就到了1932年。这年开初,苏区中央局就中央红军下一步行动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形成了两种看法:一是为贯彻临时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这一“左”倾进攻路线,决定攻打赣州;二是毛泽东的观点,他坚决反对攻打赣州,认为红军当务之急是继续打土围、拔白点。
1931年12月下旬,周恩来刚到瑞金时,对于是否攻打中心城市赣州,多次与毛泽东讨论并交换意见。毛泽东就实际情况向周恩来分析:赣州城三面环水,城墙高坚,素有“铁赣州”之称,向来易守难攻。而且1930年3月红四军曾攻打过赣州,无功而退。现在赣州城内及北面之吉安、南面之广东都驻有国民党重兵,如果红军强攻,他们势必增援,弄不好红军将腹背受敌,陷入危险境地。如若红军按原定部署继续打土围、拔白点,照样能将湘赣和赣南两个苏区连接起来,让赣州成为一座孤城。然而,迫于临时中央的压力,中央局成员大多支持攻打赣州的意见,周恩来最后决定攻打赣州。这次争论,毛泽东的意见不仅被否决,甚至还有人扬言:“打下赣州,再和老毛算账!”听到这样的责难声,联想到前不久“赣南会议”上的压抑和受到的严厉批评,毛泽东心情复杂,闷闷不乐,身体日渐消瘦。
周恩来知道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后,劝说他休养一段时间。毛泽东想到自己已卸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而且临时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又有项英在负责,已步入正轨,红军也正集中全力攻打赣州,对这次军事行动自己根本就反对,现在又无从插手。因此,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遵照党的意见,找个地方吧!”
1932年1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一个警卫班上了东华山。东华山是叶坪的一个小山头,山不高,长满苍松翠杉,郁郁葱葱。一条山路,从山脚的枣树下弯弯曲曲地通向山顶。山顶有座古庙,始建于宋代;庙不大,只有一厅两间,后墙镶嵌在庙后的岩石上;岩石的一半伸进厅堂,稍经修整便成了供奉佛像的神龛。这里景色宜人,邑人谓之“夏登东华热气顿解,冬上东华顷刻暖和”,确实是个好地方。毛泽东下榻这座古庙时,已近农历小年,虽然是革命战争时期,但山下群众仍然按照习俗置办年货,而山上却显得幽静了一些。
毛泽东曾居住的东华山古庙
在东华山,毛泽东一住就是一个多月。这段时间,他放下政府繁冗的事务,抛开党内争论的烦恼,埋头于书报,关注时局,钻研马列思想。此时,他不仅重读《孙子兵法》,还钟爱《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在赣南会议上,他被斥责为“狭隘经验论”者。后来,他的老师徐特立送给他这本书:“润之,有时间多看几本书吧!”对于这本马列著作,他爱不释手,读完两遍后,找到徐特立说:“徐老,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列宁批评的‘左派’共产主义者,我们这里也有。他们都一样,喜欢唱高调,表面上格外革命,实际上对怎么想出办法,渡过困难,发展革命,毫无办法。”这回上东华山,毛泽东是第三次读这本书了。
毛泽东不仅自己读书、看报,还每天花时间为警卫班战士教授文化课,并亲自制作了学习时间表。
上午:文化学习,两个小时;
下午:时事学习,两个小时;
晚上:自习,一个小时。
后据他的警卫员吴吉清回忆,每天上午8时,毛泽东就在庙后的大沙石上教课,用竖立着的大沙石当黑板,用木炭作粉笔,还风趣地说:“我们是天当屋,地作纸,坐石上,学道理啊!”因为警卫战士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对读书的意义也不太清楚,毛泽东就教导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干革命,他们也就更认真地学习了。
在读书授课中,不知不觉已过了农历新年初一。慢慢地,山下有的群众知道了毛泽东住在山上,便有老表们接二连三地来看望他。毛泽东就像一家人似的和他们拉家常,从中了解乡亲们对政府的要求、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红军公田的情况、红军家属的情况,问他们村里的干部有没有贪污、浪费和违法乱纪行为,还给他们讲解当前形势、红军的任务、苏维埃政府的政策等等。谈得高兴时,甚至会忘了吃饭和休息。此后,毛泽东常常在饭后到山路上去散步,好像专等那些来看望他的老表。来的人少,毛泽东就请他们在屋里坐,来的人多,就和他们一同坐在庙前的山坡上。老表们高兴地说:“自从毛主席领导打土豪、分田地以后,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兴旺了,可就是还没有见过毛主席的面,这回可好了,我们有福气见到毛主席了!”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毛泽东带领警卫战士们来到黄沙村,和群众一起闹元宵、观灯、看戏。吴吉清说:“当时,祠堂里摆了十来桌,桌上的元宵、米馃、花生、甜酒摆得满满的。群众们一听说毛主席来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差不多都到齐了。这个提米酒,那个抓花生,争先恐后地请毛主席尝尝他们翻身做主人后的劳动果实。毛主席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时不时吃吃这家的米馃,尝尝那家的花生。老表们看见毛主席这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都非常激动。那热烈的场面,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毛泽东在东华山居住了一个多月,在那里休养学习、调查研究、深入人民群众。他进退有节,处变不惊。元宵节后,当得知红军攻打赣州失利,他立即下山,指示大胆起用红五军团,挽回危局。
闲居元太屋,春节乐天伦
东华山虽然清静,但毛泽东深入群众、与民同乐,把春节过得热热闹闹;相比之下,他在瑞金过的第三个春节就显得非常冷清了,虽然有天伦乐怀,但也难掩内心的孤独和郁闷。
因“左”倾领导的排斥,毛泽东于1932年1月卸任党内领导职务后,又在“宁都会议”上被解除军权,后来,在1934年2月还被拿掉了人民委员会主席一职。1960年12月,毛泽东过67岁寿辰时,曾与一些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说起当年的境况:“……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
当时住在沙洲坝元太屋的毛泽东心情郁闷、孤独,而且生活十分艰苦、清贫。时任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的吴亮平曾回忆道:“当年,我们国民经济部设在瑞金沙洲坝一个单独的院子里,离院子不远的地方,就是毛泽东同志的住地……毛泽东同志当时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但在生活上,他和大家一个样,没有什么特殊,甚至有时比大家还不如。我们各部那时都设法养猪,隔一个时期杀一头猪,大家尝点油水。可是主席办公室人少没有养猪,我们部里杀了猪就送些猪肉给毛泽东同志,他多数时候给退了回来,说:‘大家都很困难,肉你们自己吃吧!’毛泽东同志吃饭很少,一点蔬菜、一点盐,外加一点辣椒,如果说毛泽东同志有一点什么‘特殊’的话,那么就在这点辣椒上面,因为他是特别爱吃辣椒的。”
沙洲坝毛泽东旧居内景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幸好有妻子贺子珍与儿子毛毛给他带来欢乐。
贺子珍住在隔壁人民委员会办公的房子里,与毛泽东近在咫尺。毛毛大名毛岸红,1932年底在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出生。贺子珍在1930年春还在福建龙岩城生下一个女孩,不久就托付给当地一名补鞋匠收养,后来再去寻找时,已下落不明,毛泽东很是遗憾。毛毛出生后,毛泽东视之为掌上明珠,爱之深切。当时担任毛泽东警卫员的吴吉清曾回忆说:主席因忙于革命工作,经常见不着毛毛,每当外出回来时,贺大姐把毛毛打扮得像红军战士一样去迎接他,毛毛就挣脱妈妈怀抱,像小鸟一样飞出来,扑到主席怀里,亲昵地把小脸儿贴过去,牙牙学语叫着爸爸。
1934年2月13日,已是农历除夕,此时的毛泽东比较清闲了,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妻儿。一大早,贺子珍给毛毛穿上她用旧军装改做的“新衣服”,又给他戴上一顶小八角帽,帽上还特地缀了一颗红星。此时,尽管战争局势险恶,但沙洲坝仍然洋溢着过年的欢乐气氛。贺子珍带着毛毛来到元太屋前的大樟树下玩耍,正玩着,毛泽东从房间里走出来,毛毛看到爸爸走来,就“咿咿呀呀”地扑过去。毛泽东高兴地亲了亲毛毛,把他高高举起,赞美地说:“嗬,我们的小红军明天又长大一岁啰!”这天上午,毛泽东与毛毛在元太屋前,又是绕着大樟树互相追逐,又是夹着竹竿“骑马”,玩耍了一个上午,逗得毛毛拍着手,张开小嘴儿格格地笑。直到贺子珍来叫父子俩回去吃年饭,毛泽东才抱着毛毛进屋。春节期间,毛泽东除了读书,每天都要领着毛毛到外面走走,散散步,或者用铅笔在纸上给他画些有趣的东西,或者坐在大樟树下的石头上给他讲有趣的故事。春节里与儿子嬉戏玩耍,这在毛泽东风云激荡的一生中是绝无仅有的。
毛泽东旧居外的大樟树,毛泽东曾与家人在树下共享天伦之乐
沙洲坝的春节很是热闹,邻里之间充满着人情味,人们沉浸于亲情和节日的欢乐中。然而在毛泽东受冷遇的日子里,来看望他的人越来越少。他虽然在名义上还是中央政府的主席,但实际处境是除了发布一些中央政府通告等文件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1962年,毛泽东在接见一个外国共产党代表团时曾说过当时的处境:“……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
然而,毛泽东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落而就此沉沦,他充分利用春节充实自己,从书本中、从实践中、从人民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养精蓄锐、进退有度。春节后不久,中央苏区南大门筠门岭失守,毛泽东立即前往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虽然取得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但难以改变“左”倾路线指挥者对中央苏区战况全局性的破坏,红军最后被迫踏上长征之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