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1972年2月28日中美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这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件。别的不说,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名言在美国的流传之深之广,可以看出《上海公报》的国际影响之大,非同小可。与此同时,不妨稍微往前推进一步思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内在的含义,是不是与“造反有理”相通呢?
从《上海公报》的内容和形式看,明显地感觉到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美国,都会有巨大的冲击力——由器而道,由道而器。
《上海公报》,影响了中美关系,进而影响了国际关系的道器变通之变——既有道层面思想观念的破与立,也有道器层面世界观方法论的破旧立新。
人类思维惯性,有时候是极其顽固的,要破出迷信是需要有点手段的,所以“造反有理”的说法,是不是就应运而生呢?
中国和美国,由对抗走向对话,毛主席要不是拥有崇高威望的话,会怎么样?
尼克松总统到中国来访问,那是顶着多大压力?有人公开说他是打着白旗来的,所以毛主席决定尼克松总统一到北京,就会见他——这分明是为尼克松“造反”助威嘛!
1974年,因“水门事件”而下台的尼克松,谁继续为他主持公道?
是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
1976年2月,毛主席派专机接尼克松夫妇来华访问,那可是震惊全球的,为什么?
毛主席造了谁的反?
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
01
—
中美的默契:打破坚冰及破冰之旅的深远影响
在1967年之后,毛主席就着手部署我国外交的道器变通之变,一直到“乒乓外交”及尼克松总统访华,这在客观上完成了1949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战略安排,可谓言必信行必果。
如今人们都喜欢用“打破坚冰”和“破冰之旅”来描述那个时候中美国关系的道器变通之变,可谓形象生动。
不过,请注意,这都有个“破”字。
这正是毛主席“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一哲学命题里的那个“破”字。
这也就是说,中美关系道器变通之变,从根基上追寻,那是有道器变通之根与基的。
在整个过程中,中美两国的两位领导人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推而行之谓之通——通为道器变通之魂,通就是想法想得通,说法说得通,做法行得通,唯有如此才能道器变通。
02
—
1967、1969、1970,三年的系统分析
1967年:毛主席敏锐的洞察力
毛主席作为领袖,在重大问题上不存在没有想到,也就是不存在因为没有想到而错过机会的问题。毛主席常常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或者浪成于微澜之时,就以战略家的高敏感性而察觉,同时又以大政治家的敏锐性果断决策,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毛主席总是能够未雨绸缪不是偶然的,那是必然的道器变通。说起1972年尼克松访华,可能会有人觉得那是乒乓外交的结果,可乒乓外交又是为何产生的呢?在乒乓外交开始的时候,庄则栋想起过毛主席《愚公移山》里的教导,那可以从乒乓外交道器变通之根上去理解。如果要说乒乓外交道器变通之基,那不妨看一看1967年毛主席和当时还不是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之间的无声交流。正是这种特别的交流,构成了乒乓外交道器变通之源——变为道器变通之源。
1969年:毛主席异乎寻常的举动
我们在看有关尼克松访华资料时,经常会看到毛主席这样的批示——“尼克松的演说也应见报”,这指的是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说公布后,《人民日报》、《红旗》评论员拟发表一篇题为《走投无路的自供状》,毛主席看了稿子之后,觉得应该将尼克松的演说全文同时发表。这个举动,异乎寻常。虽然中美两国当时尚处于敌对状态,在我们的党报上全文登出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恐怕连美国人也不会想到,也看不懂其中的深意。但至少可以说,一场道器变通之变,就在酝酿中。
1970年:毛主席的两个举动——一阴一阳之谓道
毛主席对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并不是在尼克松发出善意信号的时候才有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就与美军观察组有过直接交往,后来与马歇尔元帅等美国高层官员直接交流过。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国际事务的。后来,我们有了原子弹,美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视我们,尼克松这位美国有识之士率先意识到新中国的地位之于美国的作用,就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为此,毛主席采取了两手——一打一拉,一阴一阳之谓道。
五二零声明,那是打——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
这个打,意味着什么?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分得清。
后来尼克松总统来,那是毛主席化敌为友的标志。
毛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所以我们在外交上从来都是主动积极地展开工作——道器变通。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尼克松总统才会到中国来和毛主席握手,难道不是吗?事实雄辩证明,唯有如此才会有尊严——国家的尊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立场是不能有丝毫的变化,否则对手也会瞧不起你的。这是常识。常识不能忘记,忘了就会吃大亏。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记者斯诺,那是拉。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做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悟的,那是有不断有所发现的过程,其乐无穷。过去不懂的,会开始懂了;过去想不通的开始想得通了。我们的未来要开启新的道器变通,这是不是一条捷径呢?
1976年2月,当尼克松乘坐毛主席派去的飞机,第二次来和毛主席握手时,可谓百感交集。被赶下台后,他是不是更加接近美国人民呢?他是不是更能体会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造反有理”之真谛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