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一种理想化的军事境界,它强调的是不必非要兵戎相见,战场厮杀,而是通过强大的实力和机智的战术迫使敌人不战而降或主动求和。这里将其移用转化为“不战而屈人之心”,强调的是心理上的冲击,是从精神气势上击垮敌人,是通过高尚人格的感化和转化动摇敌人的军心,从而收到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的功效,而毛主席就是达到这种理想化军事境界的战神。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的部队声势浩大地开进延安。胡宗南随即向蒋介石发电报捷:国军已占领共产党的“老巢”延安。蒋介石收到后甚是欢心, 8月7日,“美龄号”专机在延安简易机场降落,蒋介石踌躇满志携带夫人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了延安。
蒋介石在枣园终于看见了他的对手毛泽东的“家”。眼前的这一间破旧不堪的窑洞和老百姓的完全一样,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随从先进入窑洞内查看一番,出来汇报说:“校长,窑洞内墙面剥落,有一张榆木钉起来的破旧不堪的床,一张高低不平的榆木桌子。”蒋介石听后又亲自进到里面环视一番。
蒋介石从窑洞出来,又在院子里转了转,看到一个纺车,他问道:“这是干什么用的?”胡宗南回答:“被我大军围困,这里长年物资匮乏,据说这是毛泽东亲自纺纱用的。”蒋介石俯下身子,信手摆弄了几下,气的脸色发青。
一个吓得不断颤抖的农民被带到蒋介石面前。蒋介石态度和蔼地问他是否见过毛泽东?老农回答说经常见,他还在我家里吃过枣子。蒋问:你送给他的?老农回答:没,他买的,给了额钱。问:毛泽东穿什么衣服、鞋子?答:跟那些兵一样,穿旧衣裳,袖口还打着补丁。穿布鞋也有草鞋。蒋又问他:还说什么?老农回答:他问我为啥陕北人不爱吃红辣椒?问:你怎么回答?答:额说,吃了那家伙屁眼疼。
这些蒋介石不想听又想知道的话让他脸色铁青,表情凝重。
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蒋介石感到十分震惊,他实在是难以相信,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又怎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延安生活条件如此艰苦,中共何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发展壮大成了现在这样的力量?他看得很仔细,提出许多问题,随行的胡宗南等人根本答不上来。
蒋介石在延安看到的一切都使他感到震惊,因为无论是抗大,还是政府的办公所在地,所有都是十分的简陋、破旧、低矮的窑洞,条件十分艰苦。如果没有那些牌匾的话,你根本就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地方。
不得不说,蒋介石在延安看到的一切,如芒在背,意念崩溃,怅然若失。这不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心”吗?蒋介石虽然没有在参观延安后就缴械投降,但从精神上讲,他已被毛主席打造的延安作风和锤炼的精神气势压倒了,他已经下意识地感到与这样的对手较量无胜算可言,可以说决战还没开始他在心理上就被击垮了,不能不说这也是加速国民党大溃败的一个因素。正如蒋介石自己所说:“去延安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注定了国军的失败。”
毛主席的烟瘾很大。重庆谈判时,因为知道蒋介石不吸烟,也讨厌烟味,所以,毛主席在与他谈判时从始至终未摸烟盒。这对于一个一天大约要抽50支烟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需要多么大的克制力?一般说来这只是出于对人的尊敬,是个人修养使然,但就是这样的待人接物的人品却使蒋介石感受到了一种可畏的力量,一个可怕的对手。事后蒋介石就曾对秘书陈布雷坦言:“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心理学家讲,精神上击垮一个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自我否定。蒋介石不就是在毛主席严格的品行,高尚的人格面前自我否定了吗?
还是在重庆谈判的时候,中共办事处方面的保卫力量有限,当年担任保卫工作后来成为开国少将的龙飞虎跟国民党方面的张治中协商,就让他的宪兵排参与外围安保。事实上这些宪兵,名曰保卫,实则监视,宪兵排里每个士兵值完班都要严格地做记录,规定记录值勤期间观察到的毛主席的一切活动,直至步态怎么样,当日笑了几次,说了些什么话,等等。
在重庆住处,毛主席对所有登门访客都要出门相迎相送。每每送客返回的时候,毛主席总会跟每个值勤的宪兵士兵一一握手招呼,他还和蔼地询问宪兵士兵,你叫什么名字啊,哪里人啊,家里几口人啊,家里今年收成怎么样?等等。这亲切的握手和叙谈折射了毛主席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让人情心相随,甘愿效命的吸附力。所以跟毛主席握过手,叙过话的这些宪兵士兵都深受感动,有的还掉眼泪。他们跟龙飞虎说,我们的长官看见我们不是骂就是打,我们完全没有想到你们共产党的长官还来跟我们握手,跟我们这样嘘寒问暖。
当毛主席在重庆度过43天回延安的时候,管这个宪兵排的营长居然眼睛里含着泪,扭过头对龙飞虎说:毛先生这样的伟人天下少有,将来的天下非毛先生莫属。
这个一握一叙,不是大人物之间的握与叙,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同敌对阵营里名为保卫实为监视的国民党宪兵的情感交流。是毛主席的亲和、真诚感动了这些敌对阵营的宪兵士兵。这虽然只是一些生活细节,但细微之处见真情,言谈话语感化人心,随着它在敌军阵营中传播扩散,无形中就起到了分化、瓦解敌人,动摇敌人军心的作用,这不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心”的人格伟力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