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五次反“围剿”,听毛主席策略就胜利,听其他人策略就失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五次反“围剿”、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凡是听从毛主席的策略就能取得胜利,不听从就失败,毛主席的思想深邃,逐渐让将帅们服气。

  毛主席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随,是因为他的行动力、他的智慧,他的胸怀,跟着他就能屡次成功,不听他的就屡次失败。

  毛主席在早期被很多人不理解,他提出的策略经常被否定,甚至受到排挤。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几次反“围剿”中,听从毛主席的策略就能胜利,否定他的策略就失败,最后不得已才再请毛主席“出山”。

  接下来跟大家讲述毛主席在几次反“围剿”中是如何以弱胜强和化被动为主动的。

  

第一次反“围剿”

  蒋介石在基本搞定各大军阀后,开始抽出精力对付井冈山上的红军。

  老蒋开始是不够重视毛主席的,觉得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派出10万兵力去“围剿”。当时红军大概四万人,老蒋派出10万人去攻打,其实不符合兵法的围攻理论,一般来说需要用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去包围,这才能有大概率达到歼灭对方。而且老蒋实行的战术是“长驱直入,分进合击”,声势浩大地攻打井冈山。

  毛主席以“诱敌深入”方针,集中全部兵力打老蒋的分兵之敌。

  在整体上是以弱对强,但在局部上创造以强对弱,占回优势,掌握主动权。

  面对分兵之敌压力不算很大,毛主席与朱老总在背后指挥,粟裕在前线主攻,很快歼敌一万,取得了一个胜利。

  毛主席挥师向东,又歼敌3000,彻底打破老蒋的第一次“围剿”。当时朱老总很佩服地说:还是摇羽毛扇的厉害啊。

  毛主席在朱德的眼里是诸葛孔明的形象。

  而毛主席在这次反“围剿”的胜利还写了一首诗,它的前半阕是: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第一次“围剿”失败,蒋发现自己大意了,于是派何应钦去进行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2月,国民党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兼南昌行营主任”,调集18个师又3个旅起第二次“围剿”。

  十万兵力失败,这次增加多一半兵力,共20万。国民党吸取第一次惨败的教训,把作战策略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日只进五里、十里,然后停下来马上修工事,再加上搞民团善后,看你怎么对付?

  毛主席知道情况后,发布命令——跑!

  

图片

  而当时组织内有人主张跑远点,跑到根据地外面去,有些人甚至主张“分兵退敌”。

  伟人反对两种主张,不用跑远,但对付这么多敌人也不能分兵去打,还是要坚持集中兵力原则。以“诱敌深入,避其锐气,在运动中伺机歼敌” 为作战原则,将红军主力悄悄转移至广昌、石城、宁都等地区。

  毛主席的跑不是逃,而是想方设法去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再打敌人,并不是单单躲避敌人,是要把被动局势化为主动。

  刚开始没有太多人理解,毛主席为了能获取更多基层的支持,所以毛主席建议扩大会议讨论,最终支持毛主席占多数。

  当时他还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主席命令士兵开始埋伏,布下“口袋”,苦苦等了二十五天,等到了一个师加一个旅。因为在第一次反“围剿”获取了电台,这一回比上一回纯粹布置的“口袋”不同,毛主席用电报安排士兵以穿插的方式抄了敌人的后路,使毫无准备的敌人陷入混乱之中,我军大获全胜,缴获了很多物资。

  毛主席很高兴又写了一首词: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有人泣”指的是蒋介石,“步步为营”指的是蒋介石的战术,但依旧失败了。

  

三、第三次反“围剿”

  红军在毛主席的指导下虽然又赢了,但蒋介石很快对苏区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来得比毛主席的预料要早,而且这回老蒋亲自赴江西指挥作战,兵力更是达30万,这次是蒋介石第一次和毛主席面对面直接较量。

  国民党方面并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

  蒋介石自恃兵力雄厚,作战方式又回到第一次“围剿”的老路去。

  敌人进兵速度比毛主席想得快太多了,毛主席想退到腹地都来不及,于是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勉强躲过敌军进攻,这才实现了主力的集中。敌人实在太多,毛主席定下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术。

  老蒋不断寻找红军主力,但屡次扑了空。

  即使这样,红军还是没有跳出包围圈,一不小心依旧会被国民党大军包围。

  毛主席处于三面临敌的状态,一面临赣江的危险境地,另两面就是南北都有强敌,中间只有20公里空隙可以穿过。毛主席派少量士兵伪装主力向赣江方向去,主力趁着黑夜,翻山越岭跳出敌军包围圈。

  不仅跳出来,还反咬几口包围圈,然后用同样的方式把敌军拖得很疲劳。

  但国民党兵力太多,危险依旧在,有一回只有10公里的窄缝没有敌军,毛主席命令整夜急行才有惊无险溜出敌军的包围圈。

  红军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发动攻击,三战三捷。在兴国休整半月后,对疲惫退敌实行追击,再取三捷。

  更准确说,以五胜一平打破老蒋的包围。

  第三次“围剿”,老蒋第一次亲自坐镇指挥与毛主席较量,国民党还是失败!

  毛主席在《毛选》的一篇总结性文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写到:

  “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第四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不久,日本突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但蒋介石没有对抗外敌,而是继续把精力放在对付自己人上。

  此时苏联派了一批人到根据地来,他们完全听从苏派的安排,反对毛主席的作战方式,把毛主席的成功说成“狭隘经验论”。

  此时陈独秀已经边缘化,蔡和森刚牺牲,还有一批站毛主席的人也被边缘化了,毛主席此时解决内部的教条主义,比对付敌人还艰难。

  苏派的领导越来越多,伟人没有领导权。会议上他们决定打赣州,毛主席反对,但没人听,后来失败了,牺牲3000多人。

  老蒋整顿好各军阀,发动第四次“围剿”,兵力增加到50万。

  组织内矛盾重重,好在周总理、王稼祥、朱老总等人顶住了组织内反对声音的压力,用“朱毛”的方法歼灭敌军三个师,人数达28000人,打破了老蒋的“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前,虽然毛主席有些职务被撤了,但当时已经进入反“围剿”的准备,毛主席、朱德等已基本上确定第4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并带领红军扫除突入赣南的粤军4个师,实际上就是为诱敌深入消除后顾之忧,加上毛主席深刻思考让周恩来认识到新人的一些错误,本质上是毛主席策略的延续。

  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下半年,国民党经过半年准备,对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围剿”。

  这次老蒋的方法又高明了一些,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对根据地实行更严密的经济封锁。

  那时生活十分苦,盐油和衣服布料都缺,东奔西跑,睡的是草席,吃的是南瓜粥。

  老蒋军事上采取“堡垒主义”和逐步推进的新战术,调集100万大军,自任总司令。

  不过老蒋用于主攻兵力在50万那样,而我军主力已发展到了10万,差距其实并不比前面的大,特别是与第三次“围剿”相比。

  但此时李德、博古掌握指挥权与领导权,他们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蹂躏一寸苏区”方针。

  “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主席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陷于被动地位。

  很快就出现失利,博古与李德归罪于战场指挥员,想要处决他,毛主席坚决反对。

  这时其实有一个反“围剿”的机会,因为抗日好几位名将反对老蒋,他们派代表同红军谈判,老蒋要抽出兵力对付这些人。

  但博古拒绝毛主席的一些方案,很快老蒋就搞定那边问题,错失机会。

  最后失败,被迫转移。

  老蒋继续“追剿”和堵截,毛主席虽然没有领导权,受到排挤,又有病在身,但依旧积极了解局势,寻找化被动为主动方法。

  毛主席的建议还是没有得到采纳,直到湘江那里,遭受优势敌军夹击,最后惨败,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

  这悲惨的结果和面对危机重重,引起了组织上下对博古等人的不满,所以有了后来的遵义会议,从那个会后毛主席开始有了领导权。刚接手就把敌人耍得团团转,指挥出著名的“四渡赤水”,三万士兵对40万大军,以弱胜强,化被动为主动,跳出敌人包围圈,开始了长征之路。

  五次反“围剿”、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凡是听从毛主席的策略就能取得胜利,不听从就失败,毛主席的思想深邃,逐渐让将帅们服气。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克言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一生没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终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车企“中国工人”在巴西“被指处于类似奴役式环境”
  4. 小岗村分田单干“合同书”之谜及其它
  5. 乌克兰逃兵
  6. 政说心语|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础究竟图个啥
  7. 殖人哭了:还是中国好,别来美国做牛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给打工人节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内奸远远难于战胜外敌——苏联“肃反运动”功不可没
  10. 井冈山观心|苏修越修的“人民军队”还是人民军队吗?
  1.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3.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4. 与否毛者的一段对话
  5.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6. 群众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谁不高兴了?
  7. 社会乱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着
  8. 我国的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内卷,失业,学历贬值…
  9. 不能将小岗村和井冈山相提并论!
  10.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0. 我们还等什么?
红色旅游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