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都言毛泽东举重若轻,你可知背后的沥血殚精?

朱江 · 2021-04-01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都言毛泽东举重若轻,你可知背后的沥血殚精?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对比说法——毛泽东“举重若轻”,周恩来“举轻若重”。

  此言固然有一番道理,否则不会广为流传。

  但是,别忘了,“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事实上,毛泽东的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举重若轻,背后都是他的非常努力,是长时间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首先,从本源上看,毛泽东必须非常努力。

  一切都是“事在人为”,而“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人性的普遍现象,人性的一大弱点。

  毛泽东的事业是什么?那是引领一群普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大国改天换地。

  如此“止于至善”的要求、天翻地覆的目标,能不难吗?

  作为最高领导,他能轻松吗?

  

都言毛泽东举重若轻,你可知背后的沥血殚精?

  再从工作事项上看,毛泽东一直非常努力。

  作为心怀崇高使命、追求千秋大业的领导者,毛泽东对使命高度负责。然而,毛泽东的事业征途中,不是面临强大的敌人、就是面对巨大的困难,开拓的还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可谓困难重重、挑战不断。

  因此,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同时,毛泽东始终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遵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哲理。在引领党政军团队拼搏奋进的过程中,无论是战争环境还是和平时期,不管是为了打击敌人还是自我救赎,大事小事都很上心。重要的工作事项,他都不是停留在战略指令、高端纲领,更不会“大撒把”。

  他总是认真地投入具体的工作中,与战友们一起谋划策略方法、指导执行管控、强调关键细节,完全一副“烹小鲜”的姿态。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创建敌后根据地,战略战术问题,统一战线问题,精兵简政问题,大生产运动,等等。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指挥三大战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等等。

  建国之后,抗美援朝,外交工作,农村土地改革和集体化,城市工商业发展和改革,宪法,社会矛盾问题,洪涝灾害问题,农村医疗问题,血吸虫病问题,军队现代化建设,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两弹一星工程,党内政治思想建设,农业生产问题,工业化问题,地区平衡问题,等等。

  这些工作事项,毛泽东都很认真,费力劳心。有些还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自始至终一直亲力亲为。

  大党、大军、大国,有几件事不重要呢?心怀天下的毛泽东,又怎么能轻松呢?

  

都言毛泽东举重若轻,你可知背后的沥血殚精?

  第三,卓越功力的背后,是罕见的心血。

  很多人赞叹毛泽东举重若轻,因为他总是高瞻远瞩、看到未来,还善于看透本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来破解难题。其中,很多问题似乎就被他“出口成章”地解决了。

  而且,他的文章总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很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同时,他与人谈话时,似乎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语,不仅能给出鲜明的指导,还引人入胜,让人心服口服。

  这一切都让人由衷感叹和敬佩。

  但是,尽管毛泽东天资出众,这背后依然是长期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思考。对此,毛泽东有言,“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事实上,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研读经典理论著作,吸收其中的灵魂和精华,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素养,付出的心血常人难以想象。这是他面对重大问题时总能从容淡定、并且总是一语惊人的根本原因。

  不仅坚持不懈地学习,毛泽东写文章也有自己的高质量要求。

  他曾有言:“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对任意一篇文章都这么认真细致,能不辛劳吗?

  还有,《论持久战》、195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论十大关系》,等等,都是他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呕心沥血才出来的。

  外人看到的只是灿烂,他付出的心血和辛劳,鲜为人知。

  

都言毛泽东举重若轻,你可知背后的沥血殚精?

  最后,“一呼天下应”的背后,是毛泽东全方位的厚积勃发。

  很多人感叹,毛泽东要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而且,不需要他多操劳。只要他一声号召,无数人就会热情响应、积极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是事实。确有不少重大事项,毛泽东没有多过问,只是提出要求、发出号召。然后,上上下下一起奋斗,事情就成了。

  例如,“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等等。

  如此举重若轻,效果如此非凡,除那些事项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毫无私利因素外,背后是毛泽东方方面面的厚积勃发。

  因为他长期关注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培养,战争时期到和平时期,锻造出一大批干才。因此,重大工作有能挑大梁的人。

  因为他长期重视舆论宣传和文化导向,“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集体主义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等等,深深地扎根在大众心中。因此,无私奉献大有人在。

  因为他具有大格局的心怀、高屋建瓴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充分信任,等等,且始终如一,体现在各个时期、方方面面,绽放出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上上下下的由衷敬仰和爱戴。

  还有,他始终大公无私且严于自律,要求别人的,自己不仅都认真,而且远超正常的标准,为上上下下树立了灿烂的标杆。

  ......

  

都言毛泽东举重若轻,你可知背后的沥血殚精?

  这一切,让毛泽东具备了“一言而万民齐”的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毛主席说的”,成了一切的理由。

  当然,评说毛泽东举重若轻,是善意加赞誉,蕴藏着敬佩。即便这样,也要正确认识,要看到毛泽东毫不费力的背后,是他的非常努力,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朱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3. 从历史工人运动到当下工人运动的谋略——(一)历史工人运动
  4.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到底谁“封建”?
  7. “中国人喜欢解放军吗?”国外社媒上的国人留言,差点给我看哭了
  8. 韩乱时,朝鲜做了三件事
  9. 尹锡悦这样的奇葩为什么会出现?
  10. 铁穆臻|驳石仲泉纪念周总理诞辰125周年文对毛主席1929年8月以前建军思想的贬低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3. 与否毛者的一段对话
  4.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5.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6. 社会乱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着
  7. 不能将小岗村和井冈山相提并论!
  8.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9. 元龙:特朗普一示好,主流文人又跪了!
  10. 乐观与悲观,三天一个大翻转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元龙:1966-1976,文人敌视,世界朝圣!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机关事业单位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并轨差距究竟有多大?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