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要扩大内需和建立内循环,即让发展经济的目的重新回归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巩固中国经济的自主性。
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实现扩大内需和建立内循环的目标——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必须坚持“四性”原则,即:自主性、在地性、综合性、人民性。
上篇说了产业振兴的“自主性”原则,今天接着说产业振兴的“在地性”原则。
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为什么要坚持“在地性”原则呢?
第一,产业振兴要优先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必须坚持“在地化”原则。例如,中国绝大多数村庄都不养猪了,导致广大留守农村的老人们吃肉贵、吃肉难,导致种地要买高价化肥、种地成本增加而收入减及土壤板结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生猪产业化(生猪产业现代化、振兴生猪产业)没有坚持“在地性”的原则。全国98%以上的乡镇没有屠宰场,甚至部分县市区也没有屠宰场,当地农户养了猪要拉到一百公里外屠宰后再拉回来零售,生猪产业的屠宰、配种等关键环节违背“在地性”原则,导致了农民家庭无法养猪,导致了农户生产生活的困境,导致了生猪产业化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第二,产业振兴要立足于提升当地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坚持“在地性”原则。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多,如果鄂尔多斯只靠卖煤和电,鄂尔多斯就会“东北化”,其资源、劳动力、资本及人口等就会净流出。由于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产业振兴的“在地性”原则,所以鄂尔多斯市的产业门类越来越齐全,综合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变成了资本、劳动力、人口等净流入之地。在北方城市中,税收排名:北京市、天津市、鄂尔多斯市……沈阳市、哈尔滨市……
第三,产业振兴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在地性”原则。我们常见的一些乡镇过去红红火火,现在冷冷清清,甚至凋敝不堪,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被强制纳入县市开发区、好老师好医生及好学校好医院全部强行收回到县市区的新城区,过去红红火火的乡镇被迫迅速衰败,不仅经济发展衰败,而且社会以更快速度衰败,造成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及幸福感急速下降,这是不坚持“在地性”原则的恶果。
第四,产业振兴要保护多样性和特色性,必须坚持“在地性”原则。全国人民都只吃海天酱油吗?全国人民都只喝青岛啤酒吗?全国人民都只看京剧吗?产业振兴,要保护好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产品和文化,就要坚持“在地性”原则。
第五,产业振兴要守住安全底线,必须坚持“在地性”原则。全国人民都吃东北大米安全吗?不安全。北京的蔬菜全靠海南等地供给安全吗?不安全。中国制造的产品主要靠出口安全吗?不安全。不安全,就一定会有彻底崩溃的时候!
产业振兴,如果不坚持“在地性”原则,煤电气东南飞、劳动力东南飞、产业东南飞……很多地方就变成了“死”城镇和村庄,就会振兴出无数长期不能团聚的夫妻,孤独的留守老人及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们,这是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背离的。
值得说明的是,“在地性”不等于“关门锁国”和“画地为牢”。“在地性”是立足在地的优势、发展在地优势,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和“对外开放”“互惠互利”,这样就可以避免市场化、全球化过程中出现“自我殖民化”的现象。温铁军先生此时提出人民经济“四性”,很及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