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双轨制、“官轿”分档次——谈谈尊卑观在现实中的体现
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是不可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之上的,它必然会在现实中有非常具体的体现,只是大多数人都将这看成“生活”,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对于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往往会忽略其中背后的文化因素,或者说忽略宏观上的思想因素。孔子的思想当然很“博大”,因为《论语》本来就是裁取生活中的只言片语汇集而成的,在加上后世多方位的解读,所以对现实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这不足为奇;但孔子的思想绝对算不上“精深”,任何稍微懂一点点哲学的人,恐怕都会对孔子的哲学思想嗤之以鼻。但正因为孔子思想中没有艰深的哲学元素,所以人们应用起来才得心应手,恐怕这也是孔子思想能广泛传播的一个原因吧。那么,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对于一个第一次在政治核心位置塑孔像的社会来说,孔子思想在当下又有怎样的体现呢?
看到网络上到处热议养老保险双轨制的问题,以及持续了好几年的公车(官轿)改革问题,这些个在很多网友中(包括一些尊孔的网友)看来很不正常的现象,其实正是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子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公务员、官员们享受的“礼”怎么可以也让企业单位的“庶民”们也享用呢?这不乱套了吗?纲举目张,尊卑有序,这是儒家之礼的核心内容。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工作二十多年,2010年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掏粪工徐深海,有很多网友惊诧于他居然是一个临时工,于是在网上发起了帮全国劳模“要编制”的呼声。“编制”是什么东西呢?“编制”就是一种原来人人都有,后来只剩下少部分人有的东西,“编制”意味着“铁饭碗”(当年某些人忽悠大家砸铁饭碗,作势将碗向地上猛摔,结果别人都摔了,他们手上的铁饭碗却还在),“编制”意味着“级别”,而“级别”意味着“待遇”,“待遇”又可以称为“礼遇”,“待遇”就是孔儒之“礼”在物质上的体现。我在深圳和北京都呆过,在深圳两个人寒暄往往会问对方在哪家“公司”上班;而在北京则多数人会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公司”与“单位”的巨大差异就在于这个“级别”上。有没有“级别”,这是潜藏在中国社会的一条巨大的鸿沟。说两句强国论坛版主能听得懂的话吧,“在编”的与聘用的斑竹,虽然工作内容差不多,但“礼遇”可是天差万别。当然,现在强国论坛已经改革了,“在编”的人恐怕不多。对于80后这一代人来说,对于“单位”已经非常陌生了,多数人都已经习以为常。
其实养老双轨制并非中国独有,有一些号称民主的国家也实行双轨制的,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要比企业人员的待遇更优厚。只是在中国这种不平等才惹起了很大的是非,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从何而来?就来至于那个“打倒孔老二”的年代。特别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也就是现在这一批退休老人,他们心理上的对比极其强烈,所以中国的“养老双轨制”才显得这么的难看,公务员们的“礼遇”才显得这么不合情理。所以,养老双轨制,是孔子思想的体现,而谴责养老双轨制,则是那个批孔年代的思想遗留物。
和“养老双轨制”交相辉映的是另外一个制度,就是公车分档次。如果说养老双轨制是官和民之间的比较,那么公车分档次则是大官与小官之间的比较。公车档次最终仍然是以行政“级别”来区分的。所以,“级别”这个东西可真是个好东西,可以将一个社会划分为好多层。中国社会要形成千层饼结构,还有待孔儒们努力,如何将孔子的“礼”给说圆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