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了下近期楼市政策,觉得还是存留在刺激层面。
我在文末讲要回到住的主干上来,逻辑很简单,虽然楼市经过几年狂风暴雨,但是核心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的房价,买不起的照样买不起,租不起的也照样租不起。
换句话说,之前就存在的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且有效的解决。
有人提到深圳的统租房,国有出资、民企干活,成立新公司,对划入的城中村进行统一收房,改造之后再出租出去。
乍一听是个好政策,但统着统着就变味了。
原有租户突然发现,这些改造完的房子不是简单的给自己改善租住环境的,统到最后再亮眼的环境也没有房租的上涨亮瞎眼。
要搬离再去周边找房子,结果发现房源也都在涨价。
房东们奔走相告、遥相庆祝,打工人则不得不得咬牙承受更高的租金。
住的问题没解决,倒是把收入低的筛滚蛋了,改造后租给“新青年、新产业人才”,房租、产值数据倒是涨了一大截。
可说实话,个人实在是看不出这种政策到底哪里在解决住的问题。
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当地决策层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根本不知道打工人租户们需要的是什么,并不是多么豪华的装修,而只是足够廉价便宜的住处罢了!
就好比,人家都特么以泡面度日了你还在那说泡面没营养,然后要给他改造,于是把泡面煮了加个荷包蛋再撒点葱姜蒜点缀,最后,这份面的价格翻了个倍。
傻子都知道这样更好吃,但原本只预算花5块钱解决一顿饭的人,你非硬要让他10块,到底谁有病啊?
根本没有解决住的问题,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在变相折腾租户,让原本就不富裕的打工人更难了。
广州现在放松限购,部分核心区位可买2套,社保和缴税要求降低,外来户可买1套。但,又有几个打工人能够买得起动辄数万一平米的房子呢?
一线城市随便一套房少说要四五百万,七八百万属于常态,拿上海的平均工资超1.2万/月这个数字来说,即使不吃不喝不交社保也至少得五六十年才买得起。
绝大部分打工人是肯定买不起的,掏空全家人的口袋和养老钱凑个首付也是相当吃力,所以有钱在一线城市买房的是哪些人?主力军肯定不是这些打工人。
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几乎每个都有上千万甚至超过1000万的外来常住人口,这还不包括流动性人口。
再看看现有楼市政策,不论是“认房不认贷”还是放松限购允许买2套,可以说几乎与这个群体里的大部分人绝缘,原因就在于一线城市房价高到让人仰视,大部分人一套都买不起。
所以我昨天在强调,眼前的政策并没有解决“住”的问题,而是在不断刺激存量,让“存量客户”花钱买房、贷款买房。
“存量客户”是哪些人群?简单说就是有钱且有资格买房的,收入差距在那摆着,之前有银行数据显示80%以上的财富掌握在不到2%的人手里,这些2%不到的人群就是存量客户。
一线城市的放松限购和认房不认贷等政策,更偏向有利于这部分本就家底儿厚实的存量客户。
但反过来说,一线城市大量打工人住的问题,谁来解决呢?!
广州放松限购的那个通知,除了放松限购外,还有第二条但几乎被许多媒体视而不见,就是保障房建设和供给。
广州打响一线城市放松限购被各大媒体抬上热搜,但其中保障房部分只有个别媒体提及。
如果保障房沦为一个添头或者一句口号的话,那解决住的问题就还是遥遥无期。
现有楼市政策在让有钱人买房、让有房子的人买二套,这与鼓励生三胎如出一辙,都是没把重点放在解决缺房人和连一胎都不愿生的问题上。
当然,一线城市中保障房也有建的比较好且便宜的,之前深圳公布过一批保障房,距离稍远但价格确实便宜到打工人泪流满面。
但这种低廉的保障房少之又少,更多的保障房往往沦为形式。
如图,咱就说,这保障房的租金,有几个打工人能租的起?!
就拿这个解决住的问题?!
如果这都能租得起,那还租个毛线啊,直接买套小的,月供怕都没这个租金高。
这种保障房以我有限的见识,实在不知道到底是在保障谁。
几十年的房地产热潮,该买的早就买过了,往往还不止一套。买不起的大多数一直买不起,毕竟核心城市的房价以万为单位的涨,而一年工资都未必能买得起一平米。
政策面仍然采取刺激这些已有住房、不缺住房的人去托底楼市,恐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毕竟手上不缺房的人此时最想的怕是赶紧逢高卖出,而不是当接盘侠。
所以,个人觉得,真正托底楼市、拉动经济的政策,应该把重点放在一线及其他核心城市的保障房上面!
前些年一直反复提倡多建设保障房,可实际推进情况却听得见住不着。
现在商品房明显难以在短期内再恢复财富和就业聚集效应,就足以说明到了调整侧重点的时候了!
加速在核心城市建设价格低廉的保障性住房、长租房就是极好的方向。
光是四大一线城市就有数千万外来常住人口,解决住的问题,必然能爆发巨大消费热情。
而且这种消费热情是由内到外且可持续的主动意识。
完全不需要刺激,更不需要盯着存款打主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