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唐晓敏的一则短文,他对新中国70年中的前30年和后40年做了一个比较,意思是前30年人们各方面的生活方式与两三千年以前“没有多大不同”,“只是改革开放开始,让中国告白了两千多年以来的生活方式。这位叫唐晓敏的以前的个人资料为北京某大学教授,现在改了,只注明为“教师”了,这人我以前也看过他的文章,并对他的观点进行过批驳,他原来的个人资料自我介绍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北京高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在他的个人资料仅注明为“教师”了。
还是先看看他具体是怎么说的吧:
网上有些人谈论前三十年、后四十年,并加以比较,提出不同看法,三十年加四十年是七十年,我今年七十二岁,这七十年,我都经历了。深深感到,后四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巨大变化,自然也是前三十年所没有过的变化。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下乡,铲地用的锄头,割庄稼用的镰刀,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一直这么用的,吃水是用辘辘把井里的水打上了,这与两千年以前也是一样的。……住的是草房,冬天靠火取暖,也是两三年前就有的。只是自改革开放开始,这都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让中国告白了两千多年以来的生活方式。
看了这位教授的这则短文,不禁对他的逻辑思维方式产生一种严重的质疑。他怎么能把后四十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就完全归功于一个改革开放呢?怎么就不知道是一种科技的发展进步带来的变化呀?而科技的发展进步难道一个改革开放就完全解决了呢?
当然,就如唐晓敏说的那些方面,确实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事实,但要否定与前面基础上的有机联系则是大错特错。当然,近几十年来农村种地的劳动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基本摒弃了传统的锄头镰刀,人们住房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取暖由靠火取暖到用电,再到地暖,的确是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他怎么就不知道这个变化是经历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的。
只要有点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都知道,农业机械的应用,高楼大厦的建造,这些关系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基础的工业和科技发展,而要促进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基本要素,由离不开钢铁、石油、电力、水泥等等。没有这些基础工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只是一句空话,高楼大厦也只是一种空想。
你说今天用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但必须承认机械化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你今天住高楼大厦,前提条件同样需要钢铁工业、电力工业以及水泥的大量生产,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是一句空话,这是最基本逻辑联系。在唐晓敏看来,这些都不需要,这一切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地里长出来的,一个改革开放就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实在是荒唐可笑。
只要脑子不是被驴踢了,就都知道,在我国,这些工业基础没有哪一个不是前30年打下的。任何人都知道,农业机械不仅需要钢铁,还需要电力、石油,即使修建高楼大厦也离不开钢铁、电力和水泥,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懂得的道理。我们就从我国的钢铁、电力、石油、水泥这几个影响国家工业、科技发展的基础方面来看看它们的发展过程吧。
我国建国初期有些什么?毛主席在建国初期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以说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基础。
在唐晓敏看来,以为工业化是一夜完成的。所以,在他看来前三十年“与两千多年以前也是一样”,但事实上,前三十年也并不是唐晓敏说的那样,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很多方面已经开始改变了原来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只是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事实上工业化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都经历过了100—300年的发展进程。而我国仅在20几年时间内,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并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强国之一。到1980年,我国的工业规模就已超过老牌工业强国英、法两国,直逼西方强国坐第三把交椅的西德。这些基础成就怎么唐晓敏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况且,还是一个大学教授,这样的大学教授不让人贻笑大方吗?
工业化发展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但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却以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我们可以从具体数据来说明问题。就以钢铁、石油、电力、水泥这几个方面的数据,就可以知道新中国的前30年惊人的发展速度了。钢产量,1949年仅13.5万吨,1975年为2390万吨。1949年石油产量仅12万吨,1975年达到7706万吨。1949年发电量只有43亿度,1979年为2820亿度,1949年水泥仅66万吨,按5.4亿人口计算人均水泥产量仅1.2千克,到1980年中国水泥生产达到7986万吨,从1950年到1980年,中国水泥在30年内增长了7845万吨。
根据1981年《半月谈》编辑部编印的《时事资料手册》第84—86页《我国三十年经济成就一览表》记载1950年到1980年的数据显示:
钢铁由97.8万吨增至3802万吨;石油由20万吨增至10595万吨;发电量由45.5亿度增至3006亿度;水泥由141万吨增至7986万吨。拖拉机由0增至9.8万台,手扶拖拉机由由0增至21.8万吨。
从增长倍数来看,1949年到1976年,钢增长了129倍,发电量增长了47倍,石油增长了726倍,水泥增长了71倍。这些数据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当然,虽然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但因为中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起家,要很快就在全国所有地方全面普及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没有这些基础作为前提条件,后40年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以电子工业为例,我国1958年就已经制造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个晶体管,那时和美国差距就已经缩小到12年,1958年美国造出第一集成电路,我国是1966年,差距进一步缩小到8年,1973年我国造出第一台台式电脑,硬件完全自己制造,差距缩小到3年,到1976年我国开始小批量生产集成电路,虽然美国是大批量生产,但我们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按照这个路子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产业追平美国是完全可能的,超过美国也是非常现实的。在前30年还不能大批量生产,但以后大批量生产就不是难题了。
这个例子说明发展有个过程,工业产品从小量生产到大批量生产是有一个艰难过程的,尤其是起初研究设计的起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有了零的突破以后,后来的大量生产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再从农业发展来看,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952年为18.4万千瓦,1975年为7478万千瓦;1979年为11379万千瓦;2002年为57929万千瓦。从农业用电来看,1952年为0.5亿千瓦,1975年为183.1亿千瓦,1979年为282.7亿千瓦,2002年为2993.4亿千瓦。从这些数据来看,越发展到后面,普及率就越高,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好像汽车从刚开始发动时起,但一旦发动起来了,就会以不断增长的加速度前进。飞机起飞也是如此,有起步就自然会有后面的快速前进。但如果没有开始的起步,哪来的后来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逻辑推理。而唐晓敏,看到的只是现在的普及,而完全不知道发展的基础对后面产生的积极影响。这就是唐晓敏所犯的认识上的片面主义的错误。
当然,唐晓敏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故意混淆视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你唐晓敏今天拿着国家给的高额退休金,不能说你的孩子时代和你的成长时期就都是白活了吧!可见,他这样的荒唐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否定前三十年的成就,这就是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说明他完全是一种典型的别有用心。
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我国的工业、科技各个领域,基本都还是研发起步阶段,但都有了惊人的突破。这是举世公认的,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时代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化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的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一切试图以各种方式抹杀前三十年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别有用心,唐晓敏企图以这种方式割裂历史,是不得人心的,只能为一切正义的人民所唾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