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民日报写手其实是很难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高速增长,财富大量增加,这是有目共睹的。否认这些是不实事求是的。如果总结成绩,无论思路还是素材都很多,应该并不困难。可贫道发现,人民日报4篇纪念文章,写得都很无力,除了堆砌一大堆含有褒贬意义词汇来得出改革前一塌糊涂,改革后光明无限,有说服力的东西很少。让贫道感觉很失望。就算让贫道写,而且把屁股完全坐在主流精英意立场上,也不至于写得这么无力,这么无聊,这么掉价。贫道就给这些写手说说他们作品的毛病。
纪念文章之一,题目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说实话,这个题目一定,后面的就很难写了。要论述1978年中国处于“命运抉择”,要站在很高的历史角度才能论述,凭写手那两下子,一定会出洋相。因为“命运”是很难说的东西,证明如果不改革就一定“命不好”,一定是死路一条,不是简单一句“崩溃的边缘”就可以论证的。如果题目改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方向的关键抉择》就好写一些。因为这符合实事求是精神。一说命运就有关生死,最大难处在于必须把改革前说得地狱一样恐怖,这样才能衬托改革后命运好了。定为命运问题,死活问题,后面就很难写。
这个篇论述除了带褒贬意义的词汇,就有两点证明改革前“命”有问题,一是“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二是“1978年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在英国出生,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正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韩国、新加坡基本实现了经济起飞”。这两句都不是在。
首先,当时中国“濒于崩溃的边缘”与总量世界第四关系不大。因为当时中国总量第八。总量第八变成总量第四是进步了(当然要扣除苏联解体因素),但总不能说第八就是崩溃边缘吧。同时,总量第四,基尼系数从0.23上升到0.49,老百姓得到的利益就值得考虑了。就像拉美学者说的,巴西的GDP就像一头在烤箱里,一头在冰箱里。
其次,1978年世界并不是写手说的那样。1978年整个西方处在严重滞涨时期,通货膨胀率20%左右,经济年均增长2-3%,不仅比中国低,也比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低,一点没显示出“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样子。西方经济一直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复苏,也就是里根政府后期。而且那个所谓“新科技革命浪潮”也不是70年代后期出现的,而是90年代初期才开始。不知道这个写手到底几岁了,怎么对当时情况一点都不清楚。不清楚查查资料呀!怎么张口就敢说什么黄金时代。难道那个试管婴儿就是黄金时代?
再看之二《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如果第一篇题目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方向的关键抉择》,这篇的题目就比较合适,因为恰好该方向抉择是否正确了。但文章一开始扯到“当年”戴高乐机场每小时吞吐60架次飞机就出错误。正像一个网友指出的,2004年戴高乐机场才有60架次/小时的吞吐量。戴高乐机场第一航空港是1974年建成,所谓“当年”就是这个时期。1992年扩建了更大的第二航空港,并建设了A、B、C、D候机厅,1997年后增加F、E候机厅,2003年投入使用,吞吐量才达到现在水平。其实,老老实实说数字也就够了。比如当时戴高乐机场是每小时20架次,这也是首都机场的10倍呀。是写手不老实还是笨蛋?都不是,是任务太大。写手大概觉得要证明“两种命运”,10倍不够,需要30倍。
接着开始说速度,说“改革开放造就的‘中国奇迹’”,“30年,中国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0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果说只有中国实现二三十年GDP年均10%的增长率,那确实叫“奇迹”,假如有很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再叫“奇迹”应该有点不好意思。还是根据联合国数据,贫道就能举出27年年均增长10%左右的一大堆国家:按美元计算的GDP,中国1980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10.4%,其他国家在1970年到1997年为,巴西11.6%,阿根廷8.6%,哥伦比亚10.5%,墨西哥9.4%,马来西亚13.0%,韩国16.9%,新加坡15.6%,泰国12.9%,印度尼西亚12.2%……,十几个国家都在70年代以后连续实现过近30年增长率超过两位数的增长。人家年增长率比中国高的国家多的是,中国怎么好意思自己说自己创造了“奇迹”?谦虚点嘛。
接着说“3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也很不准确。还是世界银行数据说,中国低于中国贫困线人数也有5500万,低于每日1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法计算)1.19亿人,低于2国际元竟然有4.14亿人。中国低于每天1国际元占人口占9.9%,而同样发展很快的国家:印尼7.5%,韩国2.0%,马来西亚2.0%,泰国2.0%,墨西哥3.0%,阿根廷6.6%,巴西7.5%。统计表上列出29个各类国家中,中国贫困率只比9个国家高,其余19个都比中国强。贫道当然知道写手的数字从哪里来的了。国家贫困线是根据物价变动经常上调的。写手一定是拿1980年贫困线数字来套2007年低收入得来的。也够费心的,不过很傻。因为这个数字随便就能查出来。
之三的题目看着眼熟——《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能走回头路》,让贫道想起解放初期和文革后期的类似言语。“走回头路”听起来不好听,但论证起来就困难。比如别人说,现在搞市场经济,允许资本家剥削工人就是走了回头路,你要辩解也很困难。因此题目一出来,论证就困难。“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并没有说服力,因为解放前工人农民的收入更低,而且还没有社会地位。为出现问题辩解说“出现公平、道德”问题是因为我们“30年走过人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那同样30年走了人家上百年路的国家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的国家就很少,同样国家中,中国基尼系数0.47,而印尼0.34,韩国0.32,印度0.37,泰国0.42,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中贫富分化程度在亚洲接近第一,只比拉美国家好些。统计表中列出29个国家,中国排倒数第6。中国大,印度也大。中国发展快,印尼也发展快过。因此,有人对此发点牢骚是挡不住的。别人一说话,就说是想走回头路,想吃二遍苦受二遍罪,还想“买布要券,吃粮凭票”,有这回事没有呀!这样生拉硬拽,漏洞百出的辩解,一样是蛮不讲理。既然如此,还不如文革后期干脆“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更有效果。
正是开始就把纪念的基点放在“命运抉择”上,越往后就越难写。所以之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本来是个小题目,但目标放在把今天的共产党与改革前的共产党做彻底切割,又会使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受到怀疑,因此,写手在运用材料上容易遇见两难。
比如,写手不得不写了如下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体制对发展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存在排斥市场调节、利益导向这一内在缺陷,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凸现,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和利益导向搞错了。搞错了改一改就是了,怎么能扯到命运上呢?而且既然问题只出在市场调节不足,利益导向重视不够两点,以后改革的内容超出这两点了,会不会是失误了呢?因此题目一出后面就难写了。
由于非要做个切割,后面一牵涉数字就出纰漏。比如“中国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了短缺,钢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纺织品生产出口也成为世界第一”这一段。确实,中国是在改革后告别了食品短缺,但这只说明一个成长过程中某一段的状态,扯不到命运上。我国人均粮食产量,1949年209公斤,1978年317公斤,承包制全面实施的前一年已经达到325公斤,2003年是333公斤。钢产量也是这样。解放前年最高钢产量只有69万吨,解放前夕只有几万吨。计划经济的1980年达到3712万吨。就算按解放前最高产量算,年增长率也达到14.2%。按照这个速度现在也就是4亿吨,世界第一。中国1952年棉布产量38亿米,1980年135亿米,年均增长5.2%。到2005年为484亿米,还是年均5.2%。最主要的是,中国在1985年棉布产量就世界第一了,当时也就是147亿米,比1980年多7%。就这样3列数字,怎么能忽悠出“命运”这个词?真实难为写手了。
贫道早就说过,赞扬改革不能搞成忆苦思甜。这不仅包括不实事求是,最主要的是让写手们作难。
哎,贫道幸亏不是这些写手,干那活儿看来真够受罪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