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失业职工最怕的一个词
库爽生
如果在原国企职工、现下岗失业职工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你最怕的一个词是什么?我敢肯定,“改革”这个词必定位居榜首。
对于国企改革,工人们并非生来就怕。曾记得,198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环节,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措施,诸如放权让利、经济承包制、员工竞争上岗、管理干部公开招聘、工效挂钩等等,都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国企改革措施,受到了职工的欢迎和支持。
但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工人们对改革开始怕了。1992年开始的国企“砸三铁”改革,即以“铁心肠、铁铁面孔、铁手腕”,砸烂职工的“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改革矛头指向工人,很多工人闻而丧胆。
随后,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口号叫响全国,很多工人含泪告别岗位。但是,这个时候,大多数工人还只是暂时下岗,厂籍尚在,一旦企业经营形势好转,就可以奔赴战斗岗位,重新端起自己久违的泥饭碗。因为“国退民进”的飓风尚未横扫神州大地,只是在局部刮起旋风。
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国有企业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提法,开始甚嚣尘上。原来的“砸三铁”深化为“砸国企”,产权私有化改革隆重上演。在全国各地,只要还是公有制,就被改革者虎视眈眈“盯”上了。如果是资产优良的企业,就“靓女先嫁”,赶快“嫁”出去,贱价没关系,权且当作嫁妆;如果是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那就赶快“送”除去,以免像冰棍一样融化了,白送也没人要,成为一辈子待字闺中而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岂不可悲?于是乎,快卖贱卖国企蔚然成风,地方国企成建制成批地从神州土地上消失,或者私而忘公,“城头变换大王旗”。地方官员们为此创造了足以载入史册、留名青史的“政绩”。
这次历时上十年的国企改革,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一路凯歌高奏,捷报频传。国企是工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工人们的饭碗被釜底抽薪:不止是下岗,下岗尚有岗位可以期待,当时称之为待岗者(和厉以宁首创之“待富者”异曲同工);然而,企业没了,原来的再上岗之希望被斩草除根,只能丧魂失魄地拿一点遣散费,无奈地卷铺盖走人。所以,在这个阶段,说起“改革”二字,工人们不寒而栗,由怕生恨。实际上,众多国企在内部实施“分块搞活”的改革的时候,工人们就领教了改革的厉害。凡是被试点“分块搞活”改革的分厂,其职工无不大呼上当:工资巨幅下降,岗位朝不保夕。
工人们是通情达理的,也是与时俱进的,绝非天然拒斥改革。他们心中有一杆秤,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对国家、企业、职工有好处,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对国家、企业、职工有灾难,他们心里是亮堂的。私有化改革,使国有资产快速大量蒸发,也使他们丧失了劳动权,使他们的生活面临可怖的危机,人格遭遇社会的践踏。这样开历史倒车的改革,工人们会欢迎会理解会支持吗?
数以千万计的原国企工人生活水平不断滑坡,说不清究竟倒退了多少年,可是,我们的主流媒体动辄来一句“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之类的欢呼,不知道这些媒体是否考虑过广大下岗失业职工的内心感受?
是的,这些年,城市的街道拓宽了,楼房长高了,街上的高级轿车多了,别墅群像雨后春笋不断从平地冒出……但是,这些与下岗失业职工关系不大,确切地说只有用目光欣赏的资格。而这种欣赏不是享受,而是一种心灵折磨。他们仍旧在自己的“贫民窟”里,为一日三顿饭而发愁。耳听庆祝改革的炒豆子一样的鞭炮声,下岗失业职工的心,是落寞的,是凄凉的,是自卑的,是愤懑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