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吉“巨人”真相
《商务周刊》
□记者 袁瑛
“玉米深”是嘉吉在亚洲投资的最大合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3亿元人民币,其中嘉吉集团持有公司51%股权,中粮集团持有剩余49%,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厂。然而,倘若追溯嘉吉在中国的脚印,则可以回到1971年,嘉吉在中国台湾的高雄设立了第一家饲料加工厂。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不久,嘉吉就是第一批来到中国大陆进行贸易合作的美国公司。
嘉吉公司对自己的定义是:一家全球性的食品、农业和风险管理产品及服务供应商。“嘉吉的业务非常多元化,很难表达成一种模式。”嘉吉中国与韩国区谷物油籽总裁安博泰曾经这样对《商务周刊》解释说。
在嘉吉的网站上,其业务被主要概括为5个方面:农业(动物营养、化肥)、原料采购及加工(谷物油籽、棉花、糖、海洋运输)、食品配料(淀粉与甜味剂、专业食品配料等)、工业(聚氨酸)和风险管理。具体来看,这家有着141年历史的老牌私人企业,在时间的累积和沉淀下,已经形成了从农业到食品加工,从能源到工业贸易的一个庞大而交错的业务体系。这些业务在中国也已纷纷“试水”。
除却谷物加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嘉吉目前在中国的业务还包括:作为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公司之一,嘉吉在中国14个省拥有18家饲料厂,提供普瑞纳、嘉吉、安亿科、乐恩贝等品牌产品,目前还有几家饲料厂在建;美盛化肥在中国的业务历史则更为悠久,目前嘉吉在江苏、烟台、秦皇岛以及云南都建有化肥厂。在棉花、糖等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中,嘉吉一直是中国贸易市场的领头羊。以棉花为例,嘉吉棉花自1972年以来,就开始将世界各地的棉花引进中国;嘉吉位于上海的中国食糖小组,在过去的25年里向中国各地的工业用户、批发商以及终端用户供应食糖。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嘉吉在中国还涉足贸易结构融资和投资金融领域。其中嘉沃投资是嘉吉控股的一家子公司,其在全球管理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四类资产:贷款组合、房地产、公司证券和特殊机会,在华管理的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与房地产。
在国际大宗商品方面,嘉吉的国际钢材贸易部一直是中国大型钢铁厂的矿砂和生铁重要供应商之一。2005年,嘉吉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钢材进出口许可证的外资公司,拿到了为国内钢铁客户提供全程物流和分销服务的资格。嘉吉石油于2001年就进入了中国,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经获得批发许可证。
嘉吉的业务链条甚至延伸到了海洋运输领域,嘉吉海洋运输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干散货物运输商之一,每年承接超过1.6亿吨的货物运输。在中国,嘉吉海洋运输的身影活跃在钢铁、煤炭和谷物运输业务中。
一个以提供食品和农业产品与服务为主,拥有多元化业务,并具备类似日本综合商社架构的庞大“帝国”,愈来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在中国的身份一直被称为“粮商”。它真正被中国大众和媒体所知晓,也是起源于那场“大豆之战”。
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目前中国70%的油脂加工厂属于外资,80%的大豆压榨能力被跨国粮企尤其是所谓的“四大粮商”——嘉吉(Cargill)、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所控制。
大豆由于被视为非粮食作物,国家对其贸易关税控制一向较松,这就为外资粮商提供了机会——从巴西、阿根廷等地低价收购南美大豆,运至美国港口,然后美国粮商将这些大豆销售至世界各地,其中最多的就是中国,一时在中国的大豆进出口领域出现了“巴西人种大豆,中国人用大豆,美国人决定转手利润”的格局。
从几年前开始,“四大粮商”在中国大规模收购和建立下游压榨厂。目前嘉吉在中国主要设有4家饲料蛋白和植物油的油籽加工厂,其中两家位于广东东莞,一家位于广东阳江,一家设在江苏南通(该厂也是嘉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油籽加工厂之一)。四家工厂的日压榨能力约为13500吨,占据了近17%的国内市场份额。而排名前两位的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两家的市场份额则超过一半。
国内压榨企业普遍使用进口大豆进行压榨已是不争的事实。伴随着进口大豆逐渐获得竞争优势,国内豆民和压榨企业处境堪忧。一时间,包括嘉吉的“四大粮商”被推到了公众指责的风口浪尖。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葛诺仁说他一直认为所谓的“价格操控说”有些荒谬,直到他发现针对嘉吉的指责和质疑声愈演愈烈。“我在粮食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30多年,我看到的事实是,从芝加哥到大连交易市场,看看每日的交易量有多大,你就会明白,单凭一家或几家公司是难以控制市场价格的。”葛诺仁对《商务周刊》说。
孰是孰非,曾经参与撰写《粮食战争》一书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对《商务周刊》表示,“我从来不曾站在嘉吉这些跨国公司的反对者立场上。公司要追逐收益,服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有一点,我们要十分清楚粮食的特殊属性:就粮食本身而言,是很容易被操控的,无需控制产业链,只需改变或者影响决定供需平衡上的那一点关键产量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场“豆争”中,嘉吉的身份被模糊了。无论从业务的构成和组织结构来看,嘉吉远非“粮商”这一身份能够概括完全。这个拥有141年历史,业务领域涵盖农业至工业贸易的庞大农业“巨人”已在中国市场行动起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