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美国国债是自杀之举
[2009-2-7 ]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207/n262101936.shtml
http://funds.hexun.com/2009-02-07/114103912.html
http://intl.ce.cn/zgysj/200902/07/t20090207_18139249.shtml
http://www.cfi.net.cn/p20090207000167.html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 叶檀
美元必然贬值,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是中国经济的自杀之举。
有人提出,中国应该继续购买美债,这是让中国帮助美国恢复经济,从而延缓美元丧失信用的时间。这种认识从战略上是错误的,从战术上是无效的。
美国有两种应对危机的办法,一是让世界美元持有者购买美债;二是美联储购买美债发行货币。这两种办法有本质区别,前者没有增加美元的供应量,美元的信用还在,全球美元持有者将在泡沫继续崩溃、美国生产效率的下降中,手中的财富慢慢流失,属于钝刀子割肉。而后者则是美国大量印刷美元,在短时间内迅速稀释美元持有者的财富,丧失美元信用。
从表面上看,如果继续购买美债,中国的外汇储备在短期内不会缩水太快,账面会比较好看。但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中国经济继续依附于美国这棵大树,在石油、铁矿石等所有重要的资源性产品上,看着美国金融机构的眼色行事。
这方面我们已经有沉痛的教训,最典型的是石油,当油价上涨到每桶140美元左右,中国不得不购入石油战略储备,中国大型用油企业不得不进行套保——其实是上了当,以为购买套保其实是购买了结构性产品,一旦中国购入,全球石油价格大挫,华尔街某些公司获得厚利。当然,华尔街这次因为次贷把自己也玩了进去,是始料未及的事,但这不能影响我们做出基本判断:在大宗商品方面,我们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利益输出。因为定价权、规则制订权、还有对于商品的判断,全部掌握在货币发行者手中。
好的战略从来都是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所谓通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帮助美国金融市场尽快恢复稳定,从整体上而言将有助于最小化中国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的说法,不过是以朝三暮四的分饼术麻痹自己。另有许多人提出,我国应该秉持现金为王的策略,购买美国短债,购买短债比购买长债机动性强。事实上,不论是长债还是短债,主动权都不掌握在购买者手中,大宗购买者时刻受到控制,我们是软弱的债主。
中国的美元储备已经被绑架,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今之计,一方面必须争取损失最小化,大量购入黄金、石油,同时做好经济转型的准备,从被绑架的战车上脱绑,才是最大的成功。除了必要的美元储备以外,现在所需要做的是逐渐、但坚决地减少美元持有量,这样不仅对于中国经济有利,还可以成为重建全球金融秩序的重要力量。一个负责任的、受到监管的全球货币,不仅对世界、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也有利。如果我们不能避免财产损失,也应该最大限度地要求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
中国经济最可怕的不是美国国债贬值,而是到现在为止还试图维持以往的经济模式。
基本的前提不应短期的市场涨跌而混淆,全球经济还将继续紧缩,中国还在寻找拉动居民消费的道路,中国与美国经济在同时经历历史性的转折,美国人不再大规模消费,中国人不可能大规模输出产品,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回到国内。从根本上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是增加信贷,而是信贷分配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最有增长潜力的企业。
此轮中国资本市场价格大幅反弹是面双刃剑:一方面证明在短期内增加货币供应刺激资本市场的政策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滋生了盲目的乐观情绪,以为所有问题都可以借用积极财政政策,一扫了之。
最近碰到在银行供职的朋友,总是询问一两年后是否会出现呆坏账,得到的回答非常乐观。理由是反正有政府兜底,政府可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降低营业税收等种种方式为银行纾困。如此盲目的乐观,反映出中国深层次的结构问题没有得到纠正。
笔者担心的是两年后的财政赤字、资金的使用效率、高管不当高薪所暴露出的错误的激励机制,以及滞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对民企的不信任。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企业无所谓类别之分,只有高效低效之分,能够将资源配置到高效、守法的企业,就是好的制度,否则,任何反弹都免不了昙花一现的宿命。
附文:
新华网:从未有一个穷国借这么多钱给美国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新华网刊登:http://cnstock.xinhuanet.com/08yaowen/2009-02/06/content_4044685.htm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206/n262081924.shtml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从未有任何一个穷国借这么多钱给一个富国,美国也从未如此依赖一个国家政府所提供的资金。”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地缘经济研究中心新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持有的外汇资产总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其中七成为美元计价资产,规模约为1.7万亿美元。
这份由该委员会研究员Brad Setser和Arpana Pandey 于今年1月撰写的报告称,截至2008年四季度末,中国在2008年底持有的外汇资产达到2.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一半。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余额达到2.1万亿美元,包括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及规模在1080亿~1580亿美元之间的“其他外国资产”;此外,国有银行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外汇资产共约为2500亿美元。
Setser和Pandey估算称,上述资产约70%已投资于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这意味着相当于中国2008年GDP(国内生产总值)40%的国民财富投向了美国市场。这项庞大的投资组合中,包括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包括短期美国国债)、5500亿~6000亿美元机构债、1500亿美元公司债、400亿美元股票以及400亿美元的短期存款。
上述计算结果明显大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两位研究人员认为美国的官方数据低估了中国持有的美国资产规模。
目前,中国仍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人,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1月末,中国累计持有美国国债6819亿美元。
尽管中国的外国资产增速已经于2008年四季度以来明显放缓,但是此前却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时期。据Setser和Pandey计算,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三季度之间,中国的外国资产增加了超过7000亿美元,远高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量。
“中国现在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在其高速增长时期,中国大约总‘借给’美国约4750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平均每个月‘借给’美国400亿美元)。”报告称。
报告称,在过去12个月中,外国官方投资者对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的需求规模几乎和美国的贸易赤字规模相差无几。“如不考虑自美国外流的私人部门资金,平均每个月,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机构债,为美国提供了维持其贸易赤字将近一半的资金。”
“恐怖的平衡”
去年四季度,随着投机性资金抽离,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不过,Setser和Pandey认为,即使投机性资金少量流出中国,上升的贸易顺差将会再次推高外汇储备。
因此,中国的美元储备资产将继续为美国提供其赖以支撑经常项目逆差的大部分资金。如果美国巨额的财政刺激计划能够带动全球摆脱当前的经济衰退,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甚至还会扩大。
“中国的整个经济体受到美国的挟持,这么大的头寸压在美元资产上,美国可以不断发行货币而不用担心崩溃,双方之间建立了一种‘恐怖的平衡’。”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室博士胡志浩也认为,中国的外汇资产要更多由居民来持有。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人民币也要逐步向国际货币转变。“持有外汇资产其实是持有发达国家的信用,现在由美国的信用来支持我们人民币的信用,但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这样的支持,经济结构、资本流动也就会相应改变。”
这种格局一旦改变又会对美国带来什么影响?Setser和Pandey认为,未来中国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继续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而另一方面,他们也指出,目前为止中国“借钱”给美国的条件都显得相当“慷慨”。但是没有什么能够保证中国将会延续这种慷慨,也不能保证未来中国对美国的慷慨,不会以影响美国的相关政策选择为条件。
报告最后警告称:“美国需要调整其经济模式——以出口来换进口,而不是依赖借债买单。美国对中国依赖越久,逃避得越久,将来这种调整就会越难。”
张喆 李彬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