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也谈国企的倒掉
国企为何倒掉(以下简称老企业),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再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恐将误人子弟。因为,按照精英们的话,国企的倒是因为“大锅饭”、因为分配不公、因为缺乏竞争意识、因为……。
的确,绊倒国企的偏偏就是这些,老顽童也绝对不否认。
那么,就让我们先从“大锅饭”开始说起吧。
福利型的企业,上下均等的“大锅饭”,反而成为国企沉重的包袱。
所谓“大锅饭”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国企的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上至干部下至员工吃的都是一口大锅里的饭。工资、劳保、福利待遇相差不多,大致项目有:洗理费(洗澡理发费)、自行车保养费、书报费、差旅费、夜班费、营养费、冷饮费、郊区补贴、误餐费、医疗记账单、劳保鞋(翻毛皮鞋)、劳保手套(纱手套和帆布手套)、劳保口罩、劳保雨衣、劳保工作服(单衣和棉大衣)、卫生纸、集体宿舍、福利分房等等。
这些,不会因为你是干部就多洗几次头和几次澡而多拿洗理费,也不会因为你是干部而多拿劳保用品…….。反而,有些劳保用品和费用干部还不得领取。
有时候看电视、翻报纸,职业病成倍的增加,特别是矽肺病人的增加令人感叹和痛惜和悲痛。童工们、矿工们、窑工们、印染工们、搬运装卸工们、纺纱工们工作和生存的条件简直不如万恶的旧社会,也难怪新企业能够战胜老企业!
学徒工或者未婚青工,企业负责提供集体宿舍。结婚以后或家庭住房条件紧张的可以向组织打住房申请。干部和职工的住房申请,必须经过分房委员会的审查。南京供销社有三个加起来号称所谓“九品”的企业(废品公司、果品公司、杂品公司),那家公司没盖几百套的住房?当时分房,已经分配到70年左右参加工作的人了。此福利可谓相当的大,其原因就是国企必须考虑员工的福利问题。
怎奈在打破大锅饭的口号声中,福利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商品房。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一年的工资还买不起两三平方米的房子的话,回头想想是不是企业的住房福利能够缓解社会商品住房以及员工住房的压力呢?
老企业的员工是先领薪水后干活,新企业是先干活后拿工资;尽管没有劳动合同,老企业也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即使有劳动合同,新企业也能把减裁员工的游戏玩的滴溜溜地转;因此,老企业“吃大锅饭”的另一个恶名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下文,老顽童将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探讨此类问题。
所有的国企,必须按月替员工缴纳统筹和保险。
这些福利,在商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中陆续成立的私企、民企、合资、独资等企业里(以下简称新企业),员工们能享受到吗?恐怕很多人连统筹和保险都没有吧?
新企业从诞生之日起,不可能像老企业一样考虑员工的福利待遇。
因此,新旧企业显然没有站在市场经济前的同一条起跑线上。显然有福利的老企业吃大锅饭,无福利的新企业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显然,老企业不敢轻易打破大锅饭,因为要对得起员工。老企业不垮才怪!
老顽童在此提出的问题是有福利的企业好呢还是无福利的企业好呢?为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没有老企业生存之机呢?
负重前行的国企,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恐怕还不仅仅是因为人多。
老企业的人为何多?怎么又成了压倒骆驼的稻草?且听分析:
老企业把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人,职工拿自己当作是企业的主人翁。职工退休以后,企业仍然要承担退休人员的生活。老职工家里有困难了或老职工生病了,工会领导或相关领导都去探望慰问;老职工去世了,组织帮助家人处理善后事宜…..。
前几天,老顽童遇到一位老同事,他问:某某去世了,怎么单位没派人参加丧葬仪式?老顽童答:都什么时候啦,还指望单位出人参加葬礼?企业改制啦,还以为是从前呀?过去说人走茶凉,现在何止是凉,简直如冰。
老的商品流通企业,库、店、站一级,当时所承担的退休人员的比例,最高的达到1:1。而新企业多好啊,一上阵就是轻装,根本没有所谓的后顾之忧的问题。人们只说,老企业养人是应该的,却不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养人的成本是几何。同样是制造车床的企业,老企业每赚取一分钱,就得掰出一半来承担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而新企业则是净赚,还无须承担其它的社会效益(下文,老顽童会谈到两个效益的问题)。
上有老、下有小,就是国企曾经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各位知道“顶职”这个词吗?老职工退休了,其子女可以顶职进企业。因此,老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既要养退休的老职工又要养顶替进来的新职工。有人说,这种做法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是不值得提倡和执行的。我呸!殊不知,顶职替社会解决了就业并缓解了就业的矛盾,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怎么成了一种罪过呢?既然大家都在过渡,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脚下却有着不同的起跑线呢?
员工生病,有病假工资。员工患重大疾病,可以享受病退工资。老企业决不会把生病的员工推向社会。在老企业,员工如果遇到工伤事故,评上了等级伤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有根本保障的。可能有人会说,老企业中不自觉的员工泡病假的情况还是有的嘛。是的,老顽童不否认有这种极少数的情况。但是,起码你得有病才能泡病假吧?怕生病,是每个新企业员工都担心的事,但是,谁吃了五谷不生灾呢?在新企业,甭说员工生病了,就是遇到工伤事故,新企业的企业主撒手不管的事也比比皆是。
后来,老企业在劳动制度方面的确采取了一些措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比如说,留职停薪。所谓留职停薪就是指,有些人不愿意在老企业干,俗话说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又舍不得将来退休无着落,因此把劳动关系留在老企业,而不拿企业的薪水。看起来,留职停薪者是甩了企业自谋职业去了,老企业也甩掉了“多余人”的包袱。其实不然,帐不是这样算的。因为,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老企业还必须为留职停薪者交纳统筹,只要留职停薪者的名单还在企业申报的职工花名册里。再比如,老企业陆续开展过双向选择的竞岗活动,企业拿出N多的岗位进行人员优化组合,员工可以自选、互选。落选者,企业也不敢裁减之。于是出现了待岗人员。待岗人员参加企业组织的岗位轮训,合格者可以再被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于是,待岗人员的薪水,要么是最低工资要么是最低生活费。待岗人员还有若干出路,比如,够年龄杠杠的,可以内退或协保。内退者,男女职工年龄离正式退休不足五年的,所谓企业内部退休者也。其工资标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档案工资的70%——80%不等;协保者,男女职工年龄离内退不足五年的,其工资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其中还需要扣除个人需要交纳的统筹)。
显然,老企业想甩包袱很不容易。新企业却没有这些理不清的劳动人事关系。可见,所谓老企业所背的包袱,则应该是这样理解,那就是新老企业所担的责任不同。
老企业的老职工们在所谓利改税之前对国家的贡献何止是青春呢?国家在坐享几十年的利润之后,却因为为了市场经济而牺牲这一代人呢?改革开放的最后的荣誉究竟应该归谁?应该归那些为社会担责、担道义的国企、应该归那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过青春的、却不得不提前离开企业的老职工们!
老企业严格遵守两个效益一把抓之初,就已经被迫走进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死胡同。
如果记性好点儿的人还记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俩效益吧?
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合资或独资企业只讲经济效益,而国企必须两个效益都要讲。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效益呢?
防汛(扫雪)突击队、抗旱突击队、爱国卫生小分队、支农小分队等等,国企必须担当起来。这些队伍的形式和市场经济以后政府招募志愿者颇为类似,所不同的是国企自己承担所有的成本和义务。谁见过,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主、外资企业主们组织和开展这些社会活动的呢?
退伍转业军人、初高中和大专院校的毕业生的接纳安置,都是国企担当。如果有哪个国企找借口不接受和安置这些待分配的人员,第一顶大帽子就是不讲社会效益。可能,有些人还不清楚国企必须接受安置人员的类别中还包括“两劳”人员、落实政策的人员。所谓“两劳”是指劳教和劳改释放人员,从哪个企业出去的,释放后还必须回到原企业。所谓落实政策人员,是指下放人员、支边的回城人员、公检法错判人员等等。
不减员、不裁员甚至包括上面所说的“大锅饭”,都是国企必须承担着的一种社会效益。
按理说,企业回报社会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是应该的。企业既然有了经济效益就应该感恩,就应该讲社会效益。可是,一匹马总得大家骑呀,这边,新企业埋头创经济效益,那边,老企业还得创社会效益,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吧。
近几年的冬季,南京市规定扫雪新规,划定的路段,如果路边行人因为冰雪滑倒受伤,则相关企业需承担责任。且不说此规是否合法,就说扫雪这事,指望现在众多的新企业突击扫雪本身就是种奢望。顶多自扫门前雪罢了。
拨改贷说的好听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说的不好听是撒手不管。
计划经济时代,国企的固定资产投资都由国家拨款、由成套局配套。虽说有点儿像一个大家庭,儿子上交收入给老子,老子根据儿子经营的需要再拨款,此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大家还都不知道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啥玩意儿的时候,更不知道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啥玩意儿的时候,国家突然改拨款为贷款了,一下子,老子把儿子推向了谁也不知道深浅的、所谓的市场经济里了。
拨款,理所应当,因为国企必须上交利润。有哪个国企利改税以后不交利润啦?就是不交利润也得向主管部门交管理费或资产占用费,否则主管部门吃啥喝啥?因此,利改税改的不彻底,拨改贷却改的很彻底,于是乎国企必须承担平白多出来的贷款利息。一遇到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国企必然是——阴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瞎折腾,折腾光了国企的元气,造成资产流失、人才的流失。
上面说啦,社会主义经济就得摸石头过河,还说甭管白猫黑猫能逮老鼠就是好猫。于是乎下面的人起劲地摸起了石头逮起了猫。啥子科学不科学的,大伙儿都顾不上啦。
现在回过神来,既然市场经济不没有姓姓“社”姓“资”的问题,就干脆当一回拿来主义者,即:把资本主义社会现成的市场经济的经验拿来用,不是也可以少走弯路吗?
其实不然。
一些改革派们一时时兴起企业内部承包或外部承包的方式,顿时成了改革的先锋。时到今日,这些承包的标兵、改革的先锋、先进的典型呢?起码夕阳无限好,也让现在的人羡慕一把追随追随呀!
承而不包,包而不死,盆满钵满,拼光吃尽,抬屁股走人!这就是所谓能人经济玩出的把戏。
某车间主任或者某厂的厂长承包时,并没花一分钱投资盖厂房、添置设备或者搞研发,却左挑右选的选了些骨干、挑了些职工(当然,多余的人由厂或行业主管收容),堂而皇之地承包起来了。由于是摸石头过河,法制等尚不健全,因此出现承而不包、包而不死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不是自己投资买的设备,拼命运转,拼坏了拉倒。承包所产生的利润扣除上交的部分,吃尽了拉倒。承包期一结束,丢个烂摊子,让后续者揩屁股,此类现象也无需老顽童举例,回头看,大家都能看得到的。
也有神通广大的承包者,经过承包积累了经验,开辟了市场,打通了人脉,于是乎承包期一旦结束,就带领一批人独闯天下去了。企业的人才就这么被带走了,还不用承担培训教育成本,多划算的呀!
双轨制下,握有资源的部委办局各显神通办起各种各样的公司,说的好听是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说难听点,就是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脚。资源是谁的?社会的、国家的;资本是谁的?社会的、国家的;人员从哪儿来?各企业的能人。这些所谓的新企业,挤兑了老企业,还能说是改革开放的尝试者,是一只逮老鼠的好猫么?给俺这个条件,俺逮老鼠的本事比天大!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官商勾结下的贪污腐败,是掏空国企的蛀虫!
有一个怪现象,老国企在改制前,亏损的、不死不活的有不少。改制后,还是原先的经营者,居然能扭亏为盈。这个蹊跷,谁都知道是咋一回事。
东北某市某大型企业改制前亏的是一塌糊涂,改制后,参与改制的原经营者居然成了市场明星。最后揭露出来的内幕是,此翁转移了资产、隐匿了企业资金,为自己改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无需老顽童指名道姓,感兴趣的自己翻报纸去)。
国企再怎么亏,领导的待遇不变,手机拿着、轿车坐着、老酒喝着、好烟抽着,一点不像穷庙里的和尚。一旦改制,民营企业的优势凸现,简直是换了一番天地。原始资本的积累是靠他们打拼出来的么?说给鬼听讷!
企业改制,政府官员甚为配合,可是他们有这个胆量回头看改制么?不敢,回头看的结果,猫腻太多。改制改的越多,官员的政绩越加明显。变卖的资产再多,不是自己的卖了不心痛。各地都有官员因为改制而腐败的报道,还需要多说其中的原因么?
无论是寿终正寝的承包经营、还是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改制都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指导,都是摸石头过河的产物。不但把国企陷入困难的境地也把职工们推上了绝境。
其实,为国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得老企业和新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老企业的干部职工都不是孬种!
本文权当作是提纲式的文,因为时间关系、工作忙的缘故只能照着葫芦画个瓢。还因为文章太长了,看得人嫌烦。
江湖人称老顽童
2009/2/28于南京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