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末《南方周末》向《炎黄春秋》特别致敬,说他们是一群有理想的老人。
对辛子陵关于1974年我国外汇问题“高论”的一点看法
本期问题:尊重老人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道理,但是如果遇到了“老不要脸的”怎么办呢?
辛子陵,本名宋科,1935年生,国防大学1985年正师职研究员,1988年授大校军衔,1994年6月退休。
两大高论:
1,“有些青年人连文化大革命把国民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都不信。我到政法大学与一些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座谈,跟他们讲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1974年4月,联合国召开第六届特别会议。我国派出邓小平率领代表团去纽约。什么都安排好了,突然想起去联合国不能用人民币要用美元。(突然想起?) 紧急下令全国所有银行将美元收罗起来。找出来多少钱呢?找出来三万八千元美金,这是当时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邓小平带着中国国库中美元储备的全部家当,率领代表团到了纽约,住进一家酒店。交了房租,扣除吃饭等日常生活的必要开销,出现了堂堂中国代表团给不起服务员小费的尴尬事情。后来邓小平团长把他的全部个人经费作为小费给了酒店的服务员,他回家只给他的孙女带回来一块巧克力。” (2008年2月20日辛子陵在《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上发言)
2,《辛子陵:关于1974年国家外汇储备答网友》中引用“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说1974年中国外汇储备为零。
关于第一个:
首先,1974年的辛子陵(宋科)并不在党中央、国务院工作,与外交部、财政部……中的任何一个部门。他从未说过这一“典故”典出何处?
其次,邓小平没有孙女,他最大的外孙女在1974年初还是个襁褓之中的孩子,吃什么巧克力?
最总要的是,我国在1971年10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从1971年到1974年4月的三年中,是中国在外交史上非常忙碌的三年,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处长期拥有自己的一整套后勤系统,这个老头的却全部视而不见。
对于这一段历史,更有大量官方的、非官方的记录,随便一分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代表团赴第二十六届联大之前(1971年),一个以高梁同志为首的三人先遣组已提前三天抵达纽约,为代表团安排住宿、饮食、交通、联络等具体事宜。我们的下榻地点是麦迪逊马路第四十三和第四十四街之间的罗斯福旅馆,这是罗马尼亚代表团的朋友受我们的委托为我们预订的旅馆。每年秋季联大开会期间,各成员国代表团云集纽约,离联合国大厦较近的旅馆十分抢手,罗马尼亚朋友在接到我们的电报之后,一两天内便给我们订好了这家旅馆,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罗斯福旅馆位于纽约市中心曼哈顿区的东部,离联合国总部只隔两条街。我们的驻地在十四层楼,我们把这一层楼的七十余个房间全部包了下来,一部分做会客之用,其余每人住一间,就这样暂时安顿下来。”
而等到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去纽约出席联合国特别大会,已经是1974年4月6日的事情了。我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团的各项设备都已齐全,连新华社联合国分社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设备。当年常驻联合国从事采访报道的新华社记者都知道:邓小平副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一到纽约,就住进了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那幢大楼(邓小平住的是一个大套间),在代表团的办公楼办公,在代表团的食堂吃饭,并在那个食堂宴请来访的各国友人。
辛子陵说“邓小平率领代表团到了纽约,住进一家酒店。交了房租,扣除吃饭等日常生活的必要开销,出现了堂堂中国代表团给不起服务员小费的尴尬事情”,就是扯淡!
提问:“什么是老不要脸的呢?”回答:“辛子陵”
关于第二个:
不懂不要紧,虚心学习就可以了,但是“老不要脸”不懂还要去乱说话就不对了。
什么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等于美元吗?今天中国外汇储备的单一性造成的的可怕后果已经让人们痛心疾首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故意装傻充愣不要脸呢?
1974年关于世界经济有那么件大事,就是美元和黄金彻底脱钩了,换句话说美国人在那次全球危机后彻底开始耍流氓了!而我们做了一件比今天聪明的多的事情:
“1973年7月,即邓小平率团去联合国开会之前九个月,陈云找财政部、外贸部和银行的负责同志谈话:“目前,我国的外汇较多,存银行要吃亏。”陈云主张把我国存在外国银行的美元取出来,买成黄金作储备。当时,银行的同志想不通,因为把美元存在瑞士的银行里可以得利息。取出美元买黄金,会带来利息损失。陈云同志多次对银行和外贸部门的负责人做工作,强调:美元肯定要贬值,取美元买黄金至少可以保值。在需要大量美元的时候,可以卖黄金换美元嘛!”(见《陈云传》第1414页)
在这次外汇储备结构调整之后,中国外汇储备变成了基本上是以黄金为主。因此,以美元为单位的“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中显示1974年外汇储备为“0美元”,但这不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为零。
为了攻击中国以前的经济成就,现在有太多的“辛子陵”之流满嘴喷粪,可惜就是水平差了点,基本上都见不得光。我建议“老不要脸的”们以后加强理论水平,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脸的时候也能够“理直气壮”,不要如此经不起我们这些“毛头小子”们的分析推理。
相关专题:
相关文章:
用数字补充辛子陵的“濒临崩溃的边缘” [云淡水暖][2008年4月1日][1850]
内容:
用数字补充辛子陵的“濒临崩溃的边缘”云淡水暖 总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草民也跟着说了一段时间,草民发现,这个说法被引用的频率很高,时间跨度很长,想来大概已经不下20多年了。直到有一次跟一位北京的工程师就此事争论,拿不出具体数据,那小子倒是说了些项目什么的。最近,一个原先名不见经传的辛子陵先生跑出来又讲这个话题,并且言之凿凿地说出来一个“实例”,说邓小平去联合国开会,“全国外汇储备……
辛子陵在《炎黄春秋》联谊会上造谣污辱邓小平 [kfsjj][2008年3月20日][6505]
内容:
辛子陵造谣污辱邓小平——看在《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上的发言 对黎阳《多谢疯疯癫癫僧》的一个补充——1974年的时候,邓小平有“孙女”吗? ------------: kfsjj1974年的时候,邓小平有“孙女”吗? 在“著名”的“辛子陵故事”中,有这样一些话: “1974年4月,联合国召开第六届特别会议。我国派出邓小平率领代表团去纽约。” “邓小平团长把他的全部个人经费作……
黎阳:辛子陵是不是在撒谎?多谢疯疯癫癫僧 [黎阳][2008年3月18日][3364]
内容:
多谢疯疯癫癫僧 黎阳 2008.3.17. 看了“疯疯癫癫僧”为我写的两篇文章:“也谈辛子陵所说文革后的中国外汇储备问题-------请黎阳等人勿要漫骂”(2008-03-15 12:29:38)和“希望黎阳清醒清醒”(2008-03-15 21:21:35),忍不住说一声:多谢。 第一要谢您这么看得起我,专门为我一天之内(2008-3-15)连发两篇大作:中午12点半一篇,晚上近9点半又是一篇,……
内容:
从辛子陵的“1974年邓小平出席联大只给孙女买回来一块巧克力”,说说我看到的问题[ 红色土地,青青草 ] 于2008-03-17 这句话放到现在说,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能透出邓小平对晚辈的“温情”。问题在哪里呢?还是对那时候国家财政、财会系统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是无知。如果去走访一下我国的“老外交”们,我相信他们会毫无例外的告诉你:那时候即使是驻外使节的工作人员,也是没有外汇花的,这是纪……
也批一下辛子陵和疯僧 [铃兰台][2008年3月16日][1657]
内容:
也批一下辛子陵和疯僧[ 铃兰台 ] 于2008-03-16 14:43:58 争辩“辛子陵故事”真实与否,是必要的。不过他那个故事的要害,不在三万八千美元,也不在外汇储备,而在于他的目的,是为了说服青年人相信“文化大革命把国民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辛的原话),是要恶心一下毛泽东时代。想要恶心一个时代,你辛子陵行吗?我猜他是看到了1974年前后国家外汇储备的数字,即73年赤字……
辛子陵如此撒谎不应该 [鲁漫][2009年1月15日][1954]
内容:
辛子陵 先生如此撒谎不应该 辛子陵 先生,《千秋功罪毛泽东》的。据说这是一部“石破天惊”的“巨著”,是“春秋史笔”。还据说,他告诉了人们毛泽东时代的“真相”,使受“蒙蔽”的年轻人读了他的书“定会幡然醒悟”云云。我一直为无缘拜读他的伟大杰作而深感遗憾。最近,有幸看到了他的一个讲话,便如饥似渴地读了一遍,却令我极为震惊和意外—— 2008年2月20日 ,在《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上,辛子陵有……
内容:
是毛泽东“失足”,还是辛子陵无知?——辛子陵《农业集体化理论是怎样失足的》一文评析奚兆永 《炎黄春秋》杂志有一批所谓“核心”, 辛子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这批“核心”经常在该刊发表一些奇文,辛的《农业集体化是怎样失足的》(载该刊2007年第10期)也是其中之一。这两年,我对该刊的这类奇文包括辛子陵的奇文常常有所评析,但不知怎么竟把辛的这篇奇文《农业集体化是怎样失足的》给看落了,未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