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从“国营”到“国有”:一字之差,到底有着什么秘密?

丰兄 · 2023-12-28 · 来源:丰言疯话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上个世纪末的下岗故事,仿佛已经很久远了,而当新世纪的昂扬伴随着父辈们的青春一同远去,时代的铁幕再次笼罩在这一批年轻人身上时,我们好像发现,熟悉的东西,似乎又回来了。

  在关于东北的文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双双下岗后,想找工作,但在离开厂子后,却没有谋生技能,一次次碰壁后,不得不去退休的父母家里蹭饭。在受够了亲人的白眼之后,那一天,夫妻们起得特别早,买了猪肉,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菜。

  很久没吃肉的孩子,吃得特别地香,而就在这顿饭菜里,却埋着老鼠药。

  上个世纪末的下岗故事,仿佛已经很久远了,而当新世纪的昂扬伴随着父辈们的青春一同远去,时代的铁幕再次笼罩在这一批年轻人身上时,我们好像发现,熟悉的东西,似乎又回来了。

  大家好,我是丰兄,今天就给大家来讲一讲历史进程中的故事。

  1

  1979年6月,四川宁江机床厂把一则向国内外订货的商业广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是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第一则“计划”之外的生产资料广告。

  此后,我国开始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并且进一步扩大了企业改革的范围。其主要内容是全国实施各种形式的企业承包制,经过两轮“承包期”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与此同时,中央与地方财税,也变革为相应的“包税制”。

  1984年,《人民日报》转载来自福建省的一封要求给“企业松绑”的《呼吁书》。55名厂长、经理联名上书,想引起高层与社会的关注,“松绑”成为了改革的“高频词”。

  1986年11月,出席北京中美金融研讨会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先生,在受到邓小平接见的同时,还收到了邓小平赠送的一件礼物:一张上海飞乐公司的股票。

  两年后,老人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的情况决定了中国经济成分必然是多样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就在这段时间,国际形势发生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忽然土崩瓦解,仅剩的红色土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而在国内,价格闯关失败,抢购风潮蔓延,危机重重。

  危机之下,这位老人乘车南下,开始一段旅程,并展开了一次次谈话。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刊发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以极大的热情描述了这场南方谈话。

  此时,正值北京两会,“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提法,产生了轰动效应。

  与舆论上的势如破竹相比,在现实中的国企改革领域,正举步维艰。

  就在当年,徐州国营企业掀起了一股以“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为中心的改革热潮。

  所谓“破三铁”,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辞退工人,工作岗位将不再“世袭”,员工的工作也不再是铁板一块,而将根据效益和绩效浮动。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更是直接提出,以三铁精神(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来破三铁。

  这是企业改革15年来,第一次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企业中的一般职工,在此前,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措施都是针对经营层与国有资产管理层的。

  人们终于意识到,一直以此为家的国营企业,不再是能永远守护他们的港湾了。

  三铁虽破,但社会保障体制却没有健全,成千上万的工人下岗,一下子变成了无依无靠的社会弃儿,严重的失业迅速演变成一场社会危机。

  一些地方相继发生被裁员工人跳楼自杀和行凶报复事件。1992年4月,天津市盛传天津手表厂搞“破三铁”出了乱子,工人罢工、女工自杀、厂长免职,传言迅速飞散整个华北地区。

  社会动荡引起了决策层的警惕, 并得出了“破三铁,要谨慎”的结论。

  到了1992年7月,改革策略重新回到原来的放权主题上,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宣布赋予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资金支配权等。

  不过,国企随后就迎来了时代的寒冬,在1994年,国有企业亏损面超过40%。

  下岗潮的到来,似乎不可避免了,而国家在此之前也要做好准备。

  2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要“重点完善企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一词,取代了“待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同年年底,濒临破产的国营广州无线电厂裁员1000余人,“下岗职工”一词第一次从广东向外传播。

  也是这一年,“国营企业”一词正式被“国有企业”取代,并以宪法的尊严予以确认,一字之差,映射着的是很大的制度变迁,同时也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我们会注意到,在后来的报告中,已经没有再提“国有企业改革”的办法,而是提出了“国有资产改革”的办法。

  过去是“国营企业”,是全民所有,国家经营;后来是“国有企业”,国家所有,国家不经营;现在是国有资产,国家只管资产,企业如何经营与政府已经彻底脱钩。

  因为在十二大,就已经提出来,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全民所有制企业纷纷进入转型调整。

  例如,一汽集团由20 世纪50年代的“企业办社会式”工厂,发展到20世纪末,进入结构调整时期。通过兼并、重组、改制,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工厂向集团公司体制的转变。

  而成立于1954年的武汉钢铁厂,在改革潮的推进下,于1993年正式转型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于 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当国家不再负责经营后,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工自然也要另谋生计。

  1993年,“下海”在《人民日报》的文章标题里出现了26次,与之相对,“分配”“单位”“铁饭碗”这些词被淡化。

  “下海”与“下岗”,本质是一件事导致的两种结果,而它们也分别对应两个群体。

  1993年3月的两会上,鞍钢总经理李华忠对时任海城市东防身村党支书王国珍说,我的权力还没有你大。

  然而,很快,这种关系就被颠倒了。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在下海与下岗的浪潮中,但一种身份丧失的时候,另一种全新的身份被建构起来。

  《我所亲历的90年代国企下岗》一书中这样描述:

  同事离开原单位后,为一家不太正规的建材公司工作,无意中掌握了一些重要材料,被人困在房中用砖头拍死,遗体在亲人赶来前就被送进了火葬场,而法院给出的结论竟然是自杀。

  有人得到,就必然有人要丧失。

  其实,早在1986年,全国就正式推行劳动合同制,先前入厂的职工与后来入厂的职工,在劳动关系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虽然他们都是正式工,但后者是与用人单位产生雇佣关系的国有合同工,前者则在国家的就业保障和分配制度下,经劳动局来到工厂工作,是为固定工。

  固定工由国家统筹,单位负责处理工人的具体劳动与生活问题,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条龙式包办,最关键的是,单位无权解雇工人。

  而在劳动合同制下,只要符合相应的条款,单位就有权解雇合同工,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在80年代,劳动合同制推出后,曾引发过激烈讨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已故所长蒋一苇认为,引入劳动合同制无疑会使中国工人的地位倒退,一纸合同,实际让“国家的主人”沦为了到市场上讨饭吃的“受雇者”。

  而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局,更是让下岗就要变成一股浪潮。

  截至 1995 年,国有企业的亏损总额高达 639.6 亿元,亏损额比上一年增加 36.5%。同时,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5.8%,高于工业化国家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水平。

  到了 1996 年,国企亏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预算内国有企业的净销售利润率降低到历史最低点,国有企业破产总计 6232 家,超过了过去 9年的总和。

  同年,大型国企开始大面积上市,两大股市代替国家财政成为向国企输血的工具。这仿佛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依靠全面扶持国有企业的“指标配额制”的上市机制,成为他们最后救命稻草。

  这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争议。连《人民日报》记者都忍不住评论,“看起来,国企过去是依靠财政、银行,现在是股市、股民,扶持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把钱送到国有企业里面去。”

  然而,这毕竟是饮鸩止渴,一些地方政府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操作,从1992年开始,诸城市市长陈光将282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全部改制。陈光一夜成名,被媒体称为“陈卖光”。

  1996年2月,中央联合调查组赴山东诸城处理“卖光国企”事件。最后的结论是:诸城的改革方向正确,效果显著。

  3

  不过,此时社会上的舆论,正处于汹涌的交锋中。

  1995年,社会上突然流传开来一份名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若干因素》的万言书。

  这篇万言书,在民间引起了很大反响。1997年下半年,这场火药味很浓的争论,终于一锤定音。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

  1997年,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终结。苏南地区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逐渐出现政企不分、产权空心化、企业“政绩化”等弊端。

  苏南模式的终结,标志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验的合作社制度及后来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基层经济组织中彻底破产。

  告别历史后,自然就要轻装上阵了。

  1997年,“国退民进”的新战略出现:国有资本从164个竞争性行业中“坚决撤出”,同时在上游能源性行业中形成强势垄断格局。

  经过多次讨论,政府把改革的具体措施确定为:淘汰落后产能,兼并和淘汰落后企业,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实行分流。

  作为决策层习惯性的老套路,往往会先找一个领域进行试点。

  90年代,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那些遍布全国大小城市,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一座座国营棉纺厂,是上个世纪工人阶级最深刻的记忆。

  1998年,国家认为纺织业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档次低、结构不合理和富余人员过多、历史包袱沉重。

  于是,就下了一记重拳:“从 1998 年起,用 3 年左右时间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 1000 万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 120 万人,到 2000 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

  1998年至2000年, 中国国有企业共产生下岗职工2137万人,三年间以每年六百万的速度增长。大下岗年代,就此到来。

  “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1999年,黄宏在春晚小品《打气》里的这句经典台词,成为一个时代伤痛的最佳注脚。

  电影《钢的琴》里,一群技艺精湛的东北钢厂下岗工人,只能沦落街头。陈桂林听说二姐夫面子薄,不愿意出来做木匠小工,他两手一拍,说:

  “你怕笑话现在就挣不着钱。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我。”

  解放本来是一个褒义词,用在这里,却代表着一种消解,也就是身份的消失。

  而另一边,总理签署了一个看上去很疯狂的计划,中国政府同意全球胶卷业的老大——美国柯达公司,对中国胶卷工业实施全行业收购。

  根据协议,中国胶卷业的7家企业将全部与柯达建立合资公司,柯达承诺投入10亿美元资金,同时把世界一流的感光技术带到中国。这个轰动了国际商业界的协议被称为“98协议”。

  把空间让给民营企业,让给外资,这一退,退得很彻底。

  不管如何,到新世纪初,这场运动终于落下帷幕。

  2003年2月,发生一系列的轰动新闻,在西安市,政府宣布一揽子出让600亿元的国有资产;在重庆,1000亿国资也在等待买主;在深圳,则推出了几十家国企进行国际招标。

  这是“国退民进”战略的最后盛宴。

  1998年到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5万户,减少了40%。

  截至2003年底,全国4223家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有2514家通过多种形式改制成为多元持股的公司制企业,改制面近60%。“国退民进”终于结束。

  有意思的是,当国退民进结束时,却又朝着相反的方向开始了。

  2003年的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型——从轻型化向重型化的跃迁。

  当年,国企利润达到4769亿元。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钢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7家公司实现的利润,就占到了全部中央企业利润的70%。

  这一年,国资委成立,管理总量17.84万亿元的国有资产、15.9万家国有及国有工商控股企业。

  从2004年春夏的宏观调控之后,国企在资源型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开始迅猛扩张。2006年1月,中石油成为亚洲最盈利的公司。8月,中国移动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公司。10月,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宇宙第一大银行。

  尾声

  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再到“国有资本”,每一次改革,只有一字之差,却造成了巨大的历史震动。

  而到了新世纪,革命历史与开放逻辑的冲突、政治叙事与市场叙事的矛盾,已经被慢慢冲淡,关于谁是“国家的主人”的讨论,也慢慢止息。

  历史总是在蜿蜒中曲折前进,而变革的复杂性,也很难让我们有一个确定评价。

  只是,当一群人心醉神谜于这场几十年历史进程的狂欢盛宴时,却还有一些破旧的衣衫、长途的迁徙、离别的乡愁,以及劳累的伤痛、蜗居的困顿、无奈的叹息,都被卷入到他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里面去了。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与胡锡进同志谈心
  2. “个人崇拜”的大棒阻止不了亿万人的敬仰
  3. 怀念毛主席,人们到底在怀念什么?!
  4. 坐标韶山,今夜无眠,滚滚红潮,感天动地
  5. 明德先生|王石先生,您老莫动肝火:大可不必如此杀气腾腾!
  6.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领袖一百三十周年
  7. 欧洲金靴|中央档案馆公布毛主席文稿,进一步洗刷历史污水
  8.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网友怀念他老人家?
  9. 双石|“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的表达是否言之成理?言之属实?
  10. 侯立虹|跪拜毛主席像是陋习吗? ——纪念130周年之五
  1. 这是明目张胆地要抢班夺权
  2. 张志坤|“毛泽东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3. 《邓选》学习 (十七)四人帮是否不允许引进先进技术
  4. 活得风光风光,死得鬼怪鬼怪
  5. 病患破纪录,高兴贴喜报!资本赤裸裸言论,已不是毛骨悚然这么简单,而是要吃人!
  6. 吴铭|“此地无银三百两” ——华为海思芯片案折射的问题
  7. 欧洲金靴|毛泽东终归是不一样的
  8. 天意民意,浩浩荡荡
  9. 房价全线下降!这一次的寒潮将超过你的想象
  10. 《邓选》学习(十六)是“四人帮”主张“穷过渡”吗
  1. 孔庆东:向毛主席汇报——在纪念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3.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4.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5.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下册)
  6. 张勤德:清算胡锡进们应抓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这个要害——在纪念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7.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8.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1. 想起毛主席时代的清官,令人感慨万千!
  2. 房价全线下降!这一次的寒潮将超过你的想象
  3.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郑州市地摊经济调查
  6. 这是明目张胆地要抢班夺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