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民是哪门子的香港左派?
凤凰卫视何亮亮《时事开讲》中称,温总理接见的吴康民是香港的左派,这使我感到糊涂。凤凰卫视的节目标题是《何亮亮:温总理接见香港爱国人士有重要意义》,如果以吴康民曾任多任人大代表的身份,说他是“爱国人士”大概没什么问题,但我从网上搜索了两篇代表吴康民典型观点的文章,实在看不出吴康民算是哪门子左派,别说离共产党左派十万八千里,就其吹捧杨继绳这种弱智造谣者的行为,恐怕连真诚的资产阶级左派都算不上。何亮亮把吴康民定义为左派,足见其背后的“良苦”用心。
凤凰卫视节目:http://news.ifeng.com/opinion/phjd/sh/detail_2011_04/28/6034333_0.shtml
通过百度搜索得到了如下信息:
吴康民,1926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47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旋赴香港培侨中学任教,1958年担任该校校长,1985年专任校监迄今。1975年筹组香港教育工联会,并被选为创会会长,现为该会名誉会长。1984年创办教科文协作顾问有限公司,之後又陆续成立香港教科文贸局公司,CAD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之职。1975年起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起被选为香港事务顾问1993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95年底,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以下是网上搜索到的吴康民的文章:
附1 为何害怕“两院制”和“三权鼎立”?
吴康民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43258
“两院制”,指西方的议会制度,即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英国的“上议院”和“下议院”。“三权鼎立”,指西方政治制度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制度。西方国家,这种制度行之有年,但在中国,却是禁区。不要说可不可以参考、吸收其中的有益部分,而是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制度,建议实行当然是大逆不道,就是讨论一下也不行。君不见新年以来便有大人物发话,要“筑牢抵御”这种“错误思想”的“防线”么。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这句在改革开放初期立下不朽功勋的名言,当前是不是要抛诸脑后了?一切不必再用实践来检验了?只凭大人物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制度、一种学说、一个思想的生死?制度好坏该由实践检验,目前没有人提倡、也没有人敢提倡,在中国应该实行西方的“两院制”和“三权鼎立”。但人家上百年的实践,至今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不是连研究一下也不行呢?“两院制”,就是有两个议会,互相制衡。美国一个议会是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另一个议会是按50个州各选2名组成。英国的下议院是按选区直接选举议员的议会,上议院则是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宗教领袖等组成。英国的上议院权力较小,对下议院的法案只能拒绝一次。三权分立则是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权力鼎立,避免行政权力过大,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邓小平曾经批评过三权鼎立变成三个政府,互相扯皮,影响行政效率,这也许是事实。但由于制衡而防止滥权,又可能是“鼎立”的好处吧。不过这可以讨论,不必一棍子打死。现在内地不是经常提倡要有监督和制衡吗?也承认导致腐败的原因是制度问题吗?既然如此,人家的制度和经验是不是可以探讨研究一下呢。照搬固然不对,但研究和吸收其有益成分,是不是就变成一种错误呢,而且需要“筑牢抵御”呢。以防洪水猛兽之势来防止这种“错误思想”,未免神经过敏了吧。至于“两院制”,不是每个国家都实行,越南和中国便是实行一院制。而西方各大国,除英美外,德、法、俄、荷等大国都实行两院制。两院制也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它不外是分别以不同方式选出代表(议员),互相制约,来反映人民的权力罢了。邓小平说过,“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一院制也好,两院制也好,都是“通过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的制度,不应把“两院制”打入“错误”的范畴。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院制议会,但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集思广益,又设立“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制度,邀请各方面的有代表性人士,共商国是。虽然“政协”并非权力机关,因此不构成“两院”。但每年开“两会”,在反映人民呼声方面,却有“两院”之实。有的人惯于一党领导,一言堂,对“两”字颇有畏惧感,所以也把“两院制”,列为“错误思想”了。要比西方更民主,邓小平又说,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果然有气魄!在民主方面要超过资本主义的,首先要有普选。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中,就说到了民主制度,他说:“我们是主张普选制的,因为只有普选制才能彻底地表现民意。”西方资本大国已有普选,要超过资本主义民主,就应该设计出避免受到操纵的选举。西方选举文化受到大财团“捐献”的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超过他们,更应该研究他们的制度,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两院制”更应该加以分析,何必坚持“筑牢抵御”呢?胆子不要只有针尖那么大。还是中宣部长刘云山讲得好,应该“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真理正气的东西是打不倒的,如果认为“两院制”和“三权鼎立”是妖氛,那也只不过是一股浮云罢了,何必去筑牢防范的篱笆,花那么大的力气呢。那些提倡“筑牢抵御”的大人物,使我们想起英国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前篇》的话:“他们的胆子装在他们的肚子里,只有针尖那么大”。
附2 生活语丝·杨继绳的新著
吴康民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7/06/CF0807060002.htm
北京《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杨继绳,是一位治学严肃、搜集资料丰富,而又思想开放、大胆敢言的作家。继《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巨著之后,最近完成近百万字的,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大饥荒的实录专著《墓碑》,可说是对中国现代政治史的一大贡献。
杨继绳在此书的前言上写道,出这本书也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如因此书而遭不测,也算是为理念而献身,自然也就成了自己的一个「墓碑」。
他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一向以来,我们对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些缺点错误,总是一个定调,就是以毛泽东路线划线。后来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太大了,不得不定调为一次「浩劫」。但对于其原因、过程、后果的深究,却仍然是个禁区。至于大跃进引起三年大饥荒,这种「空想社会主义」实践造成的大灾难,却还没有正式的文件加以总结。因此,杨继绳的巨著,实际上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但因触及大规模的「人祸」,揭露了极大的「黑暗面」,影响了党和国家的正面形象,对惯于粉饰太平的人,自然感到十分不好受,这是杨指出有极大政治风险的原因。
但中国在进步之中,从这一次四川地震灾难和救灾过程中的充满开放和新闻自由,可以看到这一点。
三年大饥荒,过去的定调是「天灾」,后来松了口,承认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今天看来,何曾有什么天灾,全都是领导的错指挥所闯下的大祸。时间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如不好好总结,这种违反科学、唯长官意志的错误,还是有可能重犯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