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笑果文化的脱口秀演员李昊石,演出的时候用“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形容两条野狗,实打实的侮辱了人民解放军。
一石激起千重浪,网友们纷纷出来维护解放军的荣誉,甚至最高级的官媒都表态批评这件事,可见事件的严重性。现在李昊石已被立案调查,笑果文化被罚款、停演、整改。
不过这件事的背后,还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一、时事大V博主胡锡进,先是认为解放军的荣誉没有受到挑战,并不建议严惩笑果文化公司和李昊石。等北京文旅局查处笑果文化和李昊石之后,胡锡进立即跟进,表示“坚决支持这一查处。”
二、脱口秀表演现场,李昊石说出“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烂梗时,台下的观众也没有意识到不妥,反而哈哈大笑。
这两个问题说明,从指点江山的大V,到一部分看脱口秀的人民群众,在和平年代生活的太久了,“拥军爱军”的觉悟非常低,甚至可以说缺乏尚武精神。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遇到外国的第五纵队,没有“拥军爱军”的觉悟,会不自觉的被策反。将来收复台湾或者爆发其他战争时,缺乏尚武精神,会成为干扰战事的不安定因素。
这两个问题,可能比李昊石玩烂梗更严重。
想到这里,我就想起两年前“喀喇昆仑中印冲突”时写的一篇文章,从《谁是最可爱的人》谈尚武精神的回归,感觉现在重读也是蛮应景的。
所以今天就不写新文章了,把这篇旧文重新贴到这里,呼唤尚武精神,共同拥军爱军。
1
1937年12月,魏巍揣着共产党员黄正甫的推荐信,自河南郑州出发,独自一人奔赴西安,准备报考抗日军政大学。
当他找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时候,却不知什么原因,被无情拒绝了。
正好,旁边贴着115师军政干部学校的招生广告,魏巍思考半天,决定报考115师的学校。
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在临汾蒲县,魏巍便收拾包袱离开西安,直奔蒲县。
可等他去了蒲县才发现,部队已经转移到临汾赵城,魏巍再次启程,终于在临汾赵城找到部队,说明来意要考学校。
入学题目是三道口试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统一战线的意义是什么?
你的志愿是什么?
魏巍都回答的非常好,顺利入学。其实在那个年代,能把这三个问题说明白,已经是天资和觉悟都很高的人才了。
进入军政干部学校后,魏巍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部队、什么是军人、什么是战争、什么是革命。这些常人难以经历的阅历,对魏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启蒙。
因为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明白。
1938年初,魏巍所在的学校被编入抗大,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进入抗大第三期政治队学习。
走了数百公里求学,实在不容易啊。
正是在延安求学期间,魏巍走上文艺的道路。
他参加了用诗歌宣传革命的“战歌社”,经常写一些鼓舞人心的诗歌,贴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在文艺战线上为革命出力。
而长期深入一线采访写作,也极大锻炼了魏巍的文学水平。
短短几年后,魏巍就写出2000行的叙事诗《黎明风景》,得到很多知名作家的点赞,并且获得鲁迅文艺奖金。
在文艺创作的同时,魏巍的职务也在逐渐进步,从最开始的抗大学员,陆续做到宣传部干事、营文化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并且参加了解放陕西和宁夏的战争。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说的就是这种人。
1950年,魏巍离开前线部队,到总政治部工作。
他以为全国已经解放了,以后的工作再也不会起波澜了,谁都没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旷世战争即将爆发,而魏巍也在这场战争中,走向人生的最高峰。
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正式拉开帷幕。
为了动员国内的人力物力,总政治部和新华社成立了一个宣传部门,专门负责宣传前线的工作,包括感人的战友情、英勇的作战事迹等等,魏巍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很快出问题了。
由于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远离前线,并不清楚朝鲜战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完全是用前线送来的材料加工写作,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和前线脱节,而且不能打动人心。
当时的普遍反应是“想象出来的”,读者看了根本没感觉。
内容创作就是这样,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某些事情,或者没有亲自研究某些问题,就不能感同身受,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是枯燥拗口的。
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感动别人?
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又谈什么动员别人?
而且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有些外国媒体也在进行舆论战,他们利用道听途说的消息,捏造出很多抹黑中国的材料,向全世界传播。
反正中国的宣传人员也没有去前线,写出来的稿子都是二次加工,谁又能说外国媒体都是Fake news?想反驳也没有材料啊。
于是魏巍说,我去前线调查吧,一定能发现最好的写作题材。
1950年12月,魏巍奔赴朝鲜战场。
2
魏巍去朝鲜的时候,志愿军正在进行第二次战役。
彭德怀在清川江附近部署23万人,长津湖部署15万人,准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和联合国军打几场大战役,将其赶回“三八线”附近。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只说清川江战线。
志愿军自西向东铺开,第50军和66军迎战美国第1军,第39军和40军迎战美国第9军,第38军和42军对付韩国第2军,彭德怀预定的突破点,便是实力较弱的韩军。
11月24日,韩国第2军从德川向北进攻,却被志愿军第38军和42军顶住,整整两天都没有继续前进一步。战争进行到第二天傍晚,两个军决定从侧面反击韩军。
只要对韩军的反击成功,志愿军就可以绕到美军的背后作战,整个第二次战役的部署就盘活了。
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副司令韩先楚亲自指挥两个军的行动。
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较差,和美军硬刚有点吃亏,但和韩国军队作战,几乎是挑软柿子捏,战斗力没问题。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志愿军便歼灭韩国第2军大部,占领德川,清川江战场的联合国军东面阵地,彻底落入志愿军之手。
剩下的韩军迅速向西逃跑,准备和美国爸爸会师。
一步错,步步错。
韩国军队的阵地失守,让美国两个军暴露在志愿军的兵锋之下,打了几仗发现不对劲,赶紧向南撤退。
彭德怀的作战计划是包围歼灭美军,怎么可能轻易让美军南逃,于是在发现美军南逃的迹象之后,彭德怀命令38军向南进军,切断美军的逃跑路线。
只要我跑的比你快,你就跑不出我的手掌心。
第38军113师经过连续作战,已经很疲惫了,对于大部分军队来说,这是失去战斗力的标志,但113师接到作战命令,什么都没说,丢掉伪装全速前进。
他们用14个小时行军72.5公里,终于在11月28日清晨,抢先美军占领三所里,封锁住美军南逃的路口。
志愿军南北夹击,歼敌无数,初步完成第二次战役的计划。
三所里的北方是松骨峰,也是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
这座山峰只有288.7米,但山脚边缘就是公路,公路旁边有一条南北铁路,铁路附近还有一条容易涉水通过的小河,如果不能在松骨峰阻击美军,极有可能让一部分美军顺利逃脱,最终影响战役计划。
当时112师也南下参加会战,军长梁兴初命令他们占领松骨峰,可部队都出去作战了,师长杨大易急得不行。
就在关键时刻,负责诱敌深入的335团追上主力部队,相当于来了一只生力军。
行,就你们了。
杨大易命令团长范天恩:“敌人可能经书堂站逃窜,你团可直插松骨峰,在那里截住敌人。”
当335团赶到书堂站的时候,正好美国败军也逃过来了,1营3连做为先头部队,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做准备,直接爬上光秃秃的松骨峰阻击美军。
松骨峰阻击战,开始了。
这场战斗从清晨打到晚上,战况非常惨烈。坚守松骨峰的只有一个连,却要面对32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的轮番轰炸,还有装备精良的美军5次冲锋。
然而美军的逃命之心,终究没能摧毁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意志。
党员牺牲了战士上,连长牺牲了指导员接替指挥,武器不行就用命拼,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实在不行还能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指导员壮烈牺牲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冲啊。”
傍晚,美军组织了第五次冲锋。他们明明看到援军坦克上的白色星星,却怎么都突围不过去,最终没能汇合在一起。
整整一天的战斗,坚守松骨峰的3连只剩下7个人,却完成歼敌300人、封锁美军南逃路口的辉煌战果。
直到晚上,3连依然控制着松骨峰阵地,终究没让美军逃过松骨峰一步。
而击退美军第五次冲锋之后,335团也等来援兵,开始反击美军,最终完成司令部传达下来的作战任务。
由于38军奔袭敌后的战功,以及松骨峰阻击战的牺牲精神,彭德怀亲自拟定嘉奖电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
从此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而1营3连也被授予“攻守兼备”的锦旗,记特等功一次。
112师师长杨大易听说“松骨峰阻击战”的事情后,亲自登上松骨峰阵地,看到几百具美军尸体、散乱在地的破碎枪支,以及副排长王健侯身上的火苗。
这样惨烈的场景,让杨大易泪流满面。
3
战役结束不久,魏巍到了朝鲜。
他想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并且采访一些珍贵的素材,在朝鲜作战的同志们告诉他,去38军吧,尤其是112师335团1营3连,你会知道什么是抗美援朝。
魏巍去了112师,杨大易把亲眼见到的松骨峰阵地,一点一点的讲给魏巍听,随后又陪他重新登上松骨峰,让魏巍真正感受到,不久前的战斗多么惨烈。
听闻这种死战不退的故事,魏巍特别感动,便想采访3连幸存的官兵。
但他根本找不到。
因为3连的官兵大部分都牺牲了,活下来的7个人里,还有6个重伤住院,能接受采访的只剩下一名通讯员。
于是魏巍找到1营营长王宿启,请他讲讲前线、战斗和松骨峰。
王宿启几乎是哭着接受采访的,他对魏巍说:
“战斗持续8小时,勇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蜂拥而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仍然不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战后,机枪零件扔的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的,把敌人按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
“还有一个战士,手里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魏巍听着王宿启的讲诉,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他是从部队出来的,还做过团政委参加解放大西北,但他根本没想到,在国内很多人反对出兵、甚至对结果不抱希望的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竟然打的如此英勇,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这是一群什么人?怕不是地狱里冲出来收割灵魂的勇士吧。
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这就是英雄的中国军人。
魏巍终于明白,关于前线的文章到底该写什么。
他采访过王宿启,又到其他部队采访了3个月,直到1951年2月才回到北京。
魏巍坐在办公室,脑子里经常出现朝鲜战场的见闻,那些视死如归的战士、那些气壮山河的战役、那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军队,都让魏巍想到同一个词:
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保家卫国才牺牲的啊,不是最可爱的人么?
尤其是有个战士用雪就着炒面吃,魏巍问他苦不苦,他说当然觉得苦,但我在这里吃雪,就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想吃什么就做点什么。
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人民就可以走在马路上,想走路就走路,想骑车就骑车,那才是幸福的生活。
而这也是他们视死如归的动力。因为他们知道,因为自己的牺牲,祖国人民一定能过得好一点。
魏巍想到此处,挥笔在纸上写下一篇文章,标题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迅速风靡全国。
教员看到文章深受感动,命令把这篇文章印发全军,让中国的解放军官兵都知道,自己和抗美援朝志愿军一样,都是中国最可爱的人。
从此以后,“最可爱的人”成为中国军人的代称。
稍后一段时间,《谁是最可爱的人》进入语文课本,成为中国孩子的必读文章,陪伴几代人走过童年岁月。
直到70年后,当年的志愿军战士陆续去世,教员等领导人也离开很久了,但中国人民依然记得,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
正是解放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有了中国的和平环境,我们才能刷着手机吃着火锅,而不必和百年前的先辈一样,时刻担心炮弹从头顶落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解放军在替你遮风挡雨。
我们也没有生活在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有解放军的中国。
4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新闻稿,属于报告文学的一种,所以现在有人说,这篇文章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而且不符合现在的形势。
但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真的好。
它的好不在于文采优美、用词雅致,甚至和结构逻辑也没有关系。这篇文章好在传递了一种尚武的精神,以及宣传军人荣誉的导向。
我们现在崇拜解放军,很大程度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童年播下的种子。
这才是一篇文章最大的价值。
回顾历史就知道,军人没有荣誉感,人民不尊重军人,才是国家最大的危机之一。
比如唐朝初年的武德充沛,每次出兵都能屠城灭国,短短数十年时间便打下辽阔的疆土,大唐皇帝兼任草原部落的可汗。
每次战争结束不久,朝廷会很快收到阵亡名单,然后命令州县派人去烈士家里发放抚恤、表彰荣誉,甚至是各种优惠政策。烈士遗骸还没有回乡,所有的抚恤表彰已经落实到位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烈士家属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人,别人看到,也会心甘情愿的参军作战。
正是这种尚武精神和军人荣誉,才支撑起大唐的半壁江山。
但是唐朝做到万国来朝之后,军人却成为不受尊重的粗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
军人在前线牺牲了,朝廷都未必知道,即便朝廷和州县知道有人牺牲,也未必愿意派人去慰问表彰,毕竟死的人太多了,老爷们也很忙啊。
这样次数多了,烈士家属都知道,大唐人民做出的任何牺牲,朝廷和州县都不在乎,死了也白死。
那么请问,既然国家和人民没关系,谁还愿意保家卫国?
大唐武德至此衰落,国力也一落千丈。
后来的宋朝偃武修文,士大夫们辱骂将军为匹夫、老兵,代价便是国家没有尚武精神,送钱送地送女人,直到崖山亡国。
明朝前期武德充沛,但是“土木堡之变”以后,军人的地位越来越低,后期甚至有二品武将跪拜七品文官的习俗。
于是明朝士大夫们养尊处优,穷得发疯的军人为了活命,转身就投了入关的满情,然后以绿营的身份南下抢劫士大夫。
长达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中国军人屈辱史。
而军人没有地位,人民不尊重军人,结果便是国破家亡,两次神州陆沉。
直到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朝鲜痛击美国侵略者,完成中国武德崛起的成就。魏巍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员用领袖身份做背书,把这篇文章推向全军全国,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这两件事,其实是互为表里的一件事。
从此以后,中国的尚武精神回归。
军人有荣誉地位,愿意为国牺牲,守护生活在和平地区的人民。而人民尊重军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军人的付出,并且以成为军人为荣。
这种尚武精神,才是中国走出近代泥潭的核心因素之一,更是中国走向星辰大海的原动力。
所以侮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渣滓必须严惩。
如果因为在和平年代生活的太久,军人不再受人尊重,那么国家必然要走下坡路,我们又要重新面临敌国炮弹的威胁。
尊重解放军,重拾尚武精神,不仅是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的需要,同样是我们个人安全的需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