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离开中国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但是,关于她此次访华的一些议论,仍然在舆论场余波荡漾。
耶伦是来谈经贸问题的,而民间舆论场议论的焦点,却是她的“平民化作风”。
耶伦下飞机第一餐,就选在了北京三里屯的一家云南菜馆“一坐一忘”。
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在“一坐一忘”吃饭,遇到了耶伦本人,“去洗手间时经过她们的餐桌,放缓脚步撇了一下桌上的菜品……很云南、很家常”,“耶伦有安保陪同,但没坐包间,只是画出了一块区域,去洗手间就会路过,并没有封闭。”
该网友还写道,“她餐后离席经过我餐桌时,我对她点头微笑,她也回应了我明媚的笑容。”
如何看待耶伦的“平民化作风”?
常征要指出这样几点:
第一,耶伦是美国选举政治熏陶出来的政客,她深知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的一举一动都是宣传。在自媒体短视频时代,她甚至无须支付宣传费,自然会有人把她的“亲民形象”传到网上去;
第二,虽然只是一顿晚餐,但耶伦的行为无疑是政治性的,即一方面是为美国政治做了一次形象广告,另一方面,也对自己做客的国家进行了一次不动声色的嘲讽,且让对方有苦说不出;
第三,耶伦的行为当然具有虚伪性。这是她抵达北京后的首次亮相,无疑经过精心设计,对可能产生的舆论效果也做了仔细评估。在她“平民化作风”的另一方面,则是她作为美国政府高官所享有的特权与高薪、家族拥有的巨量财富、以及不为公众所知的豪华生活。
在指出了这样几点后,常征也要强调另一点:无论耶伦的行为是否刻意,但至少表明,美国政客对二十世纪以来被广泛接受的一条政治常识还是心存畏惧的,这条政治常识就是:人民才是主权者,政治人物是人民公仆,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
心存畏惧当然有可能导致虚伪,但仍然好过肆无忌惮。
在常征看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耶伦的所作所为,无非西方政客的小伎俩而已,何以会在中国人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优良传统,丢得太干净了。
新中国本是诞生于人民革命之中的,她自成立之日起,就并非现在一些人鹦鹉学舌的所谓“民族国家”,而是一个“人民国家”,是一个由人民建立,人民做主权者,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夺取全国的胜利后,的确存在干部脱离群众的可能性,毛主席对此一直高度警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两个务必”,以后又反复强调干部不能脱离群众,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并从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干部(无论级别高低)必须参加体力劳动,从劳动群众中直接选拔干部,以后又创设了“五七干校”制度。
那个时候,干部下基层,要和社员、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走的时候要交伙食费和粮票,短期出差,往往自带干粮,也就是在挎包里装两个馒头,再带一壶开水,午饭就解决了,像耶伦那样动不动就下馆子,即便不被当成腐败,也会被看成是搞特殊化而受批评。
阳和平老师的父亲阳早老人,是一位参加中国革命的美国人,虽然政府按照外国专家的标准给他很高待遇,但他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把这种“自带干粮”的作风保持了一生,直到新世纪初去世。
遗憾的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历史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干部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肚腩也越来越大,一看就不是下田劳动的样子,群众要见他们一面也很难了,以后更是越来越高高在上,一切都要人伺候,甚至发展到连像耶伦那样到普通餐馆自掏腰包吃顿饭都不会了。
显然,如果干部队伍能一直保持不脱离群众的作风,耶伦在中国搞这一套,就只能贻笑大方。
耶伦吃了一次饭,给中国官员小小上了一课,也许他们能从中悟出点什么?
但愿!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