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成为第二个恒大已经板上钉钉了!
宇宙级惊天大雷来了
8月份,碧桂园预告可能要违约。9月份,压哨支付了两笔美元债利息,避免了违约。本以为是度过了难关,没想到是最后的挣扎。
10月10日,碧桂园官宣暴雷,表示无论是到期时间点,还是30天宽限期后的时间点,都没钱还债了。所以,准备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最新一笔是尚未支付9月17日到期的1500万美元的美元债利息,也就是说碧桂园将在10月17日首次出现债务实质违约。
曾被评为“示范房企”的碧桂园,最终还是选择走上了恒大这条路。但是,作为“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园的雷比恒大更大。
恒大暴雷时,全国在建项目是778个,而碧桂园现在是3121个,数量是恒大的4倍。恒大的项目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而碧桂园却在三四线城市,这意味碧桂园的平均单价更低,背后未交付的房子套数可能还不止恒大的4倍。
碧桂园到底欠了多少钱?怎么就走到了暴雷这一步?
其实,自从三条红线出台后,碧桂园在境内几乎融不到钱,而在境外,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债利率持续走高,“借新还旧”也玩不下去了。所以,为了保证现金流,碧桂园选择放弃利润。
2020年-2022年,碧桂园全国折合均价持续下降,分别为8402元/平方米、8033元/平方米、7886元/平方米。尽管如此,2022年碧桂园销售额仍然大跌38.81%,减少了近3000亿元。
就如碧桂园总裁莫斌所说:2022年,碧桂园在利润表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打赢了关乎企业生存的铁原保卫战。
如果2023年楼市开始回暖,那碧桂园一定能挺过去,但没想到是更加艰难。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继续大跌,巨亏514.61亿元。一年到期有息负债1087亿元,剔除受限资金后为约1011亿元,已经无法覆盖有息负债。
碧桂园和恒大都是2015年后,通过疯狂加杠杆而快速崛起的房企巨头,本质上来说,这两家房企没什么区别,走上同样的道路,也没什么惊讶。但作为连续6年排第一的房企,也宣布躺平了,那给房地产带来的将是宇宙级惊天大雷。
碧桂园结局已定
主动摊牌,碧桂园接下来的结局会怎么样?能够扭转局面吗?
其实,对于房企来说,保证不违约,不只是对债主负责,还是为了自己。因为一旦暴雷,意味着信用的崩塌,这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于购房者来说,房企没钱,就会担心房子烂尾。所以,在销售端将面临毁灭性的狂跌。8月碧桂园预告可能违约,9月市场就给出了反应,只卖了61.9亿元,同比暴跌80.7%,要知道这可是房地产的金九银十,属于销售旺季。
更麻烦的是碧桂园的项目高达69%位于三线城市,随着二线城市全面放开限购,一线城市区域性放开限购,大量的购房者将从三四线转向一二线,这将让碧桂园面临更艰难的去化。
公开违约,必定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碧桂园的供应商们不但会要求现款合作,还会要求支付欠款。此前,媒体报道已经有近50家上市公司开始采取行动,有的直接停止供货,有的采取法律手段。
接下来的情况更不妙,这无疑会增加碧桂园的资金困难,也会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是停工的可能。
没有钱动工,那会出现恒大一样的情况,在各地的土地被无偿没收。如此一来,碧桂园的资产也会持续缩水,最终导致出现资不抵债的局面。
在公告中,碧桂园表示希望通过债务重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使得公司能有机会用实际行动努力经营,化危机为生机,重回良性发展轨道。
没有外界输血,想要化危机为生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提升销售。但降价都已经卖不动了,这条路还行得通吗?
在官宣暴雷之前,碧桂园的高管企图模仿恒大的高管,进行“乾坤大挪移”资产隔离。
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清仓式减持股份,套现2800多万元。杨惠妍减持碧桂园服务20%的股份,将价值64亿的股份捐给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还有提前分红。
如果欠债还钱不再是天经地义,而是一种发财的捷径,欠的越多越是爷,甩锅给国家和老百姓就是了,那么一切有权有势的人就都会效仿恒大,国破家亡那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