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关权:批判中国的理论,居然获得诺贝尔奖?

关权 · 2024-10-18 · 来源:红色文化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失败》一书只是制度决定论的一个极致的、荒谬的翻版。国富国穷并非某一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在历史特定性条件下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

 

一本被中国社科院批判过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经济学著作,在2024年竟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一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给的“定体问,气抖冷,我陷思”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权威背书。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看似推动人类进步的诺贝尔奖项如今已经沦为了西方政治家攻击其它国家的工具和武器?

中国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论述,为什么有的国家会贫穷,而有的国家会富有,他们认为,国家的文化,天气,地理特征都不是决定国家经济水平的主要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并且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还通过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大量证据来进行佐证。

书中更是煞有介事地说中国这些年取得的成功,表面上是因为中国有廉价劳动力,外国市场和资金技术,但是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从高度集中的经济学制度转向了更为包容的经济学制度。

而且书中还认为,中国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这种增长就不可持续了。

但是如果中国能够更为包容,那么中国的经济就会持续性地增长。

这些东西看似有理有据,把经济制度分为“包容型政治经济制度”和“攫取型政治经济制度”想要证明西方的“包容型政治经济制度”好于一切。

但是对于卡塔尔,新加坡,科威特,阿联酋,沙特,巴林等高人均收入经济体的存在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所以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马六甲海峡

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能够完全证伪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结论。

一些国家的富有确确实实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导致的,比如新加坡就是因为扼住了海运咽喉马六甲海峡,所以过路费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所有货物和能源的运输全部都要给新加坡交一笔过路费才能通过。

这本书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大航海时代结束之后,靠近海岸线,拥有天然港口的城市往往要比内陆城市更为的富有。

中国的崛起就是因为中国人的艰苦奋斗,而不是因为中国照搬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

总之,这三个人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理论能够给西方提供理论依据,用来攻击中国或者是美国敌对势力国家。

这就如同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会颁发给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样,两个经济学大作现在可以说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了。

众多经济学家怒骂哈耶克

在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颁布之前,中文互联网上早已经有人疯狂对剑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了。

哈耶克

很多人连这本书都没有看过,但是却把它当成经典推荐给别人。

但是这些人压根不知道,哈耶克有生之年在经济学领域的名声很臭。

哈耶克他有个梗,就是说假如这个哈耶克掉到水里的时候,谁也别去救他,因为他相信会有一只无形的手会去救他。

因为哈耶克的经济学观点就是:市场经济大于一切。

哈耶克一直是市场自由经济主义的开山鼻祖,排除一切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

凯恩斯

经济学家里边的大拿凯恩斯批判过哈耶克,说哈耶克写了一本书叫价值与生产,那简直就是一堆臭狗屎。

同时就包括哈耶克他自己的好朋友弗里德曼也评价说,他那本书根本就读不下去。那你像你的这些粉丝们介绍的那本通往奴役之路,在英国曾经找过三家出版社都被拒绝出版。

弗里德曼

在美国有一个叫赫尔曼芬钠的人,他看了之后说哈耶克的学识不足,阅读范围不全面,对经济进步的理解是错误的对历史叙述也是错误的,他的政治学理论根本不存在,而且他书中的用语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对英美的政治程序和精神状态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对平民百姓的态度充满了蛮横和权威主义。

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一直到1974年,他获得诺贝尔奖,他这本书销量是非常惨淡的这几十年当中,他一共收到的版权税收入不到5000美元。

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单从书名上来看,就已经能够看出端倪了。

共同点是《通往奴役之路》获奖时间是美苏冷战时期,而《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恰巧又是中美贸易战和金融战时期。

诺贝尔奖已经变味

如今的诺贝尔奖早已经违背了设立奖项的初衷。

今年众多的科学奖项莫名其妙的都颁给了AI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尽管AI现如今还没有对全人类的发展做出大的贡献。

但是美股需要利好消息的刺激才能上涨,所以无论是诺贝尔化学奖,还是诺贝尔生物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都颁发给了AI。

当然在利好消息的加持之下,美股如愿以偿的再次上涨。

至于文学奖项和经济学奖项更是暗藏祸心,只有背叛了自己国家的才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有赞扬自由经济主义的经济学家才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知道诺贝尔本人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会不会从棺材里爬出来,给评委会们一个大耳巴子,让你们败坏诺贝尔的名誉。

附文: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失败

杨虎涛

摘要:《失败》一书只是制度决定论的一个极致的、荒谬的翻版。国富国穷并非某一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在历史特定性条件下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问题的复杂性和关键的技巧在于,在不具备富国当初致富的内外部条件下,如何发挥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去创造最适合的条件,但可以确定的是,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成功方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与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罗宾森(James A. 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以下简称《失败》)自2012年3月出版以来,就被认为是一本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研究宏观社会发展的重要著作,尤其是其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分析框架,被视为提供了一种诠释国富国穷问题的新思维。梳理2002年以来的一系列论著,则会发现,《失败》一书其实是对之前观点的一场颠覆。

制度组合论的解释过于含糊

《失败》一书首先指出: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均存在包容性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和攫取性制度 (extractive institutions)。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组合构成良性循环:激励投资和创新,允许创造性破坏,从而带来经济繁荣;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组合构成恶性循环:投资和创新受到抑制,创造性破坏无法实现,经济发展停滞;攫取性政治制度与包容性经济制度的组合可以产生增长,但不可持续;包容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的组合则极为少见。

《失败》一书的这种制度组合论,并不是什么创新。尤其是包容性与攫取性的划分,与诺思、瓦斯利和温格斯特等人2006年以来所提出的“受限进入的社会秩序”(limited access social orders)、“开放进入的社会秩序”(open access social orders)、自然国(natural states)和稳定宪政体制(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的四个组合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失败》明确强调,不仅制度重要,而且政治制度是决定性的。这一观点,在《失败》一书的第二章就亮明了:“本书将说明,虽然经济制度对决定国家的贫穷或富裕极其重要,但决定国家经济制度的是政治和政治制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才能持续地允许包容性的经济制度存在。攫取性政治制度与包容性经济制度的组合之所以无法产生持续繁荣,是因为在攫取性政治制度下,当权者刺激经济只是为了更好地攫取资源或短期内实现某种政治目标,一旦当包容性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到统治稳定时,当权者就会抑制包容性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显然意识到,包容性政治制度不能只用“为大多数人提供政治参与机会”来刻画,至少国家需要有足够的施政能力。因此,又特别强调了包容性政治制度还需要“多元但足够集中”。但遗憾的是,由于对这个“多元但足够集中”的解释极为含糊,对不可持续的增长又缺乏时限的说明,《失败》一书就将“为什么国家会失败”和“为什么国家会成功”的问题引入了一种近乎诡辩的循环逻辑之中:如果遇到了政治包容—经济包容组合的例外(如海地、前独联体国家),《失败》一书就可以说是它们尽管多元,但却缺乏足够的集中;如果遇到了政治掠夺—经济包容型的例外(如新加坡、卡塔尔、沙特),《失败》一书就可以说它们不可持续,因为对于持续多久才算持续,《失败》一书从来就没有答案。

在《失败》一书所描述的政治包容—经济包容的良性循环中,政治包容要求政治有必要的集中,与之对应的经济包容则包含对私有产权的尊重。然而在《失败》一书所列出的“成功国家”的历史上,这两者却很少并存。

制度漂移的分析视角缺乏系统性

《失败》一书认为,成功国家,如英美等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包容性制度,并非必然,而是偶然的。关键的历史节点(critical historical junctures)上的重大事件和细小的初始差别(small initial differences)导致了这一结果。关键时期是指“一个社会中破坏既有政治与经济平衡的大事件”,如黑死病和大西洋贸易路线。借助于大事件,细微的初始差别得以放大,形成各不相同的制度,这就是所谓制度漂移。

为了论证这种制度漂移的观点,《失败》一书多次提到黑死病和南北美的发展差异。黑死病动摇了西欧的封建体制,使技术进步、人口流动和私有产权成为可能,使东西欧的发展路径产生了差异。南美有黄金,易于攫取,所以殖民者建立了攫取性制度,英国人没有这种偶然的幸运,反而成就了北美的经济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是偶然。

历史上的大事件的确存在,但观察大事件的视角应当是系统的和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以黑死病对东西欧的不同影响为例,《失败》一书首先忽视了东西欧地理和人口分布的差异。东欧的大部分国家是内陆国家,在相当长时间里没有类似西欧的商业中心,大宗贸易很难发展起来,这反过来导致大城市很少且人口密度低。而在西欧,多数国家拥有较好的可航行的河流和沿海水域,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西欧便于进行商业上的相互联系,使西欧的贸易网络早在12 世纪后半期便建立起来。在南北美的不平等发展上,《失败》一书均沿袭了“包容归因于偶然,攫取必然失败”的分析路径,但却忽视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某一国的包容性制度的建立可能与另一国攫取性制度的建立有关。

国富国穷不存在唯一的成功方案

在《失败》一书中,政治制度被视为启动良性循环的因素。但在2006年的另一部著作——《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一书中,阿西莫格鲁和罗宾森两人则更多地强调了经济结构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在该书中,他们指出,政治制度从攫取(专制)转为包容(民主)的过程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博弈过程,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是统治者选择宽容让步或继续专制的根本原因,而经济结构在成本收益的权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与《失败》一书相对,我们可以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家赖纳特、张夏准那里看到完全不同的国富国穷观。赖纳特指出,所有关于产权、民主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病毒细菌疾病决定经济发展的解释都没有触及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一国如何选择以及选择怎样的产业活动。产权及其他制度体系固然重要,但从因果关系上说,产权和制度本身并不创造国民财富,它们只是国民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支撑体系,私有产权与其他制度体系是经济活动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在赖纳特看来,经济活动与政治之间的确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但决定性的是前者。产业活动的选择决定了财富创造与分配的方式,进而决定了社会阶层的形成,从而形成了相应的社会权利诉求和表达。民主、市民社会、平等自由的诉求只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缺乏合适的经济活动时,它们无法生根。

《失败》一书只是制度决定论的一个极致的、荒谬的翻版。国富国穷并非某一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在历史特定性条件下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问题的复杂性和关键的技巧在于,在不具备富国当初致富的内外部条件下,如何发挥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去创造最适合的条件,但可以确定的是,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成功方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延迟退休后的滑稽,东北人早就提前批了
  2. 小庄:分配问题不解决,刺激又能起多少作用呢?
  3. 轻罪时代:普通人只要活着就可能违法,而贪几个亿却不会死
  4. 关注几个异常
  5. 欧洲金靴:“千套房产”李传良,背后没有那么简单
  6. 蔚严春|有感于三大纪念日恶劣表现
  7. 俄猛攻贝莱德,称其为现代东印度
  8. 刘继明:随想录(4)
  9. 浅析年轻人躺平与不婚不育的真实原因:和主流意识的分庭抗礼(2)
  10. 朝鲜重大声明!
  1.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2. 王忠新:“翻案不得人心”!决不能放任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党基国本
  3. 毛主席会同意毛新宇说的话吗?——“对于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我相信毛主席会欣慰的”
  4.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5. 延迟退休后的滑稽,东北人早就提前批了
  6. 谭吉坷德|刀郎唱响的是一场文化革命
  7. 从A到B,仅仅一步之遥, 为什么不给台独一条死路?
  8. 小庄:分配问题不解决,刺激又能起多少作用呢?
  9. 陈先义:翻案不得人心!
  10. 轻罪时代:普通人只要活着就可能违法,而贪几个亿却不会死
  1. 井冈山观心|毛新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对不对?——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根本遵循
  2. 股市新政再次撕下伪经济学的画皮
  3. 6件大事件,验证了一个事实,九月能否发生重大变化?
  4. 如此治理,不危险吗?
  5. 郭建波| 关于七二○事件的历史考察
  6. 欧洲金靴|“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
  7.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8. 农民要牢记1984年
  9. 天眸|毛主席的思想路线对当今的拷问
  10. 这次的“大放水”,到底有没有用?
  1. 铁穆臻|毛泽东——世界军事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军事家
  2. 美国从来不是什么“天选之国”
  3. 王忠新:“翻案不得人心”!决不能放任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党基国本
  4.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5.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6.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