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重要口号是:让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人带领后富的人,共同致富。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实践,这一口号在富裕的“家庭”、“家族”中实现了,先富起来的兄弟姐妹、亲戚们,帮助后富的兄弟姐妹、亲戚们,大家“共同富裕”了。但从整个社会看,这一“口号内容”没有实现。先富起来的人除帮助自家的兄弟姐妹、亲戚、族人、有裙带关系的人、利益相关者富了起来之外,对于“不相干”的人,先富起来的人可以说是一点也没有主动去帮助。富则大富,穷则仍穷,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极大。
毛主席早在中国广大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即提出“共同富裕”的观念。毛主席认为只有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土地的合作化,实行集体所有制,对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教育,注重对广大农民进行“扫盲”教育,中国的封建意识、小资产阶级意识广大且深重的农村农民才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1955年7月31日,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写道:大家已经看见,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债,有些人出卖土地,或者出租土地。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继续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将要埋怨我们,他们将说我们见死不救,不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那些富裕中农也将对我们不满,因为我们如果不想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的话,就永远不能满足这些农民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人和农民的同盟能够继续巩固下去吗?显然是不能够的。这个问题,只有在新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解决。这就是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实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1955年10月11日,毛主席在《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一文中写道:过去我们同农民在土地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个联盟,现在农民不满足了。对那一次得到的利益,他们有些忘了。现在要有新的利益给他们,这就是社会主义。现在,农民还没有“共同富裕”起来,粮食和工业原料还很不充足。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就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找我们的岔子,向我们进攻。
毛主席在该文中还写道:在土地改革后,农民发生了分化。如果我们没有新东西给农民,不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不相信我们,他们会觉得跟共产党走没有意思,分了土地还是穷,他们为什么要跟你走呀?那些富裕的,变成富农的或很富裕的,他们也不相信我们,觉得共产党的政策总是不合自己的胃口。结果两下都不相信,穷的不相信,富的也不相信,那末工农联盟就很不巩固了。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只要合作化了,全体农村人民会要一年一年地富裕起来,商品粮和工业原料就多了。那个时候,资产阶级的嘴巴就被堵住了,资产阶级将发现自己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
以上就是毛主席谈及的广大农村的“共同富裕”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十分巨大、几近失衡的情况下,我们再谈“共同富裕”的话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
先看“改革开放”的设计师设定的“先富带后富”的口号为什么不能实现的问题。中国一直以来是个不信神、无宗教信仰传统的社会,能将中国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要么是宗亲力量,要么是基于共同改变现实的愿望的“伟大理想和思想”的号召产生的力量。普通老百姓,往往关注的是家庭、宗亲、人情世故,关于“天下兴亡”之类的事,普通老百姓在没有“伟大思想加上魅力十足的伟人”号召的情况下多不会去关注。“先富带后富”的口号,不能讲是种伟大的思想,所以,先富起来的普通百姓在致富之后除会去带动自己的家人、亲人、族人、裙带关系人、利益相关者的致富之外,“兼顾天下”的“共同富裕”的事,基本上是不会去干的。中国人的这一“人性”特征,《红楼梦》中描写的十分清楚,毛主席把握的十分透彻。所以,毛主席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人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进行理想和道德教育,树立社会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定期“整风”整人的私心、懒惰心、消极心,只有这样,“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在中国才有可能实现。
还要强调一个观点: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社会,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行古圣贤倡导的大一统体制,也就是毛主席成功实现了的社会主义体制。搞自由经济,也就是搞私有制的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实践已经反反复复地证明了,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