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人们爱把乌审旗的乌审召人民公社叫做“牧区大寨”。
这个公社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大沙漠中,面积约二百五十多万亩,其中寸草不长的流动沙丘占一半以上。只占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天然牧场,被大小沙丘分割成一万多块,植被稀疏,牧草不好。这里风沙、干旱、水涝和醉马草等是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沙害尤其严重。
解放前,乌审召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王公的统治下,广大贫下中牧生活极端困苦。解放后,乌审召广大贫下中牧做了草原的主人,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积极发展牧业生产,生活越来越好。
一九五八年公社成立后,特别是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他们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力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平沙丘,垫碱滩,兴修水利,栽沙蒿、沙柳和种草,积极建设草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开展,使这个公社草原建设的步伐迈得更快。他们每年在草原基本建设上投工三十万个,长年坚持绿化沙漠。
现在,绿化面积已达十八万多亩,上万个沙丘披上了绿装,其中近八万亩寸草不长的沙丘变成了草木丛生的牧场。解放前,乌审召只有几个大庙附近有九十二棵老树:现在队队有林,户户有树,全公社有树八十多万棵。
在以牧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基本草牧场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全公社有各种类型的草库伦(草园)五十七个,另外,各群点还有小型草库伦一百一十四个,总面积有七万三千多亩。
由于进行草原建设,有了可靠的饲草饲料基地,乌审召公社就大大改变了过去靠天养畜的那种被动局面。十五年来,这里发生过两年大涝、六年大旱,但畜牧业生产仍然不断发展。从一九六九年春到一九七二年夏连续三年遭到严重干旱,去年牲畜总头数仍然达到十万零三千多头,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一倍多。与一九五八年相比,去年全公社交售给国家的牲畜头数增加两倍多,交售的绒毛增加四倍半,全公社的总收入增加将近五倍。社员平均收入增加两倍半。
十五年来,全公社向国家交售了大量的牲畜、皮张和绒毛,价值总额达四百六十七万多元,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乌审召公社在沙漠草原上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成就给内蒙古广大牧区树立了榜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战线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单位。
思想革命推动科学放牧
长期受封建反动统治阶级压迫的乌审召人民,解放后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是在一九五八年以前“神权”仍然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人民公社建立后,广大干部和社员在进行大规模的草原建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思想冲破“神权”的牢笼。
大规模的草原建设是从铲除醉马草开始的。这个公社有很多草滩遍地丛生着醉马草。这种草耐旱怕涝,一遇大旱,百草枯萎,醉马草反而长得旺盛,牲畜吃多了,就会出现“醉酒”状态,日久瘦弱而死。过去,人们把这种草叫做“神草”,没人敢触动它。醉马草多的草场就成了放牧的禁区。
一九五八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布尔都大队二十岁的共青团支部书记、贫牧的女儿宝日勒岱挺身而出,组成一个有六十人的青年突击队,在草场上带头铲除醉马草,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说明“神权”的虚妄。这件事对大家震动很大。党组织积极支持宝日勒岱的这一革命行动,并且号召广大群众铲除醉马草。
全乌审召出动一千三百多人,连续奋战二十四天给四十二万亩草滩铲除了醉马草,大大减轻了醉马草的危害,这一年牲畜总头数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二。铲除醉马草的胜利,第一次沉重地打击了“神权”,革命实践使广大群众看到自己改造沙漠建设草原的巨大力量。
后来,这个公社的贫下中牧年年都坚持铲除醉马草,使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得到充分利用。近两年来,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广大群众激起巨大的革命热情,决心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设草原,更快地发展牧业生产。有的牧工在精心放牧中发现,马吃了一定数量的醉马草后,不但不“醉”,反而能催膘;就是刚刚“醉”了的马,换吃别的草,还可以解“醉”。这一发现,进一步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公社党委便立即在布尔都大队组织有经验的牧工用醉马草对牲畜进行分群饲养试验,探索利用醉马草的经验。内蒙古草原科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说,乌审召人民对醉马草从怕它到敢于铲除它,现在又要研究利用它。一旦利用醉马草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打开许多放牧的禁区,增加大面积草场。这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科学放牧的新发展。
向沙漠进军的新速度
这里的沙害,过去一向被认为是不可抗御的。每年沙随风动,黄沙滚滚,任其吞噬草场,掩埋房屋。一九五八年铲除醉马草的胜利,使乌审召人民解放了思想在风沙面前挺起了胸膛,直起了腰杆。他们响亮地提出:向沙漠要牧草,要林木,要饲料。要改造沙漠,绝不当沙漠的奴隶。
在全公社流沙面积最大的布尔都大队巴格柴登生产队,共产党员桑如布要摸摸沙龙脾气。他从远处背来沙蒿,登上了门前的一座大沙梁,挖坑栽沙蒿,几天工夫栽满了一坡。可是,一场大风之后,满坡沙蒿只活了三棵。
有迷信思想的人说:“栽了一坡才活了三棵自古‘神沙’动不得。”桑如布坚定地说:“说沙漠是‘神沙’那是骗人的鬼话。今天能活三棵,将来就能绿满坡。”公社社长韩朝格拉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群众:“我们一定要绿化乌审召,制服流沙。旧社会给我们留下沙漠,我们一定要给后代留下草场。”
当时,这个公社人口还不到三千,只有劳动力一千多个。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公社针对这里地广人稀、缺少劳动力的特点,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来绿化沙丘。一九五九年,他们组织七百多人,一鼓作气,栽了近三千亩沙蒿,使八个白茫茫的沙丘披上了绿装。
头一年栽的沙蒿虽然只活了百分之六十,但是,增强了人们征服沙漠的信心。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终于总结出一套种草和栽灌木相结合的绿化沙丘的有效办法。以后,每年都集中一千多人,在沙丘上栽种沙蒿、沙柳,绿化一万多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激起了乌审召人民更大的革命干劲。
他们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积极探索高速度地绿化沙丘的新办法。一九七〇年,乌审召公社的科研小组进行了“乔木上沙”的试验。他们第一次在寸草不长的沙丘上用高杆树木造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近三年来,仅仅用了二十人在公社以东公路两侧的大小沙丘上栽了七千多亩高杆柳树,现在已经枝叶密茂,象是给沙丘打起一把把绿伞,控制流沙面积一万多亩。这些柳林还提供了大量树叶作优良饲草,群众高兴地把柳林叫做“空中牧场”。
“沙丘上栽树”成功的经验,很快地传遍了各地。全公社各生产大队积极推广用乔木造林的经验,去年植树四万七千多株,相当于一九六五年的八倍,成活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过去绿化一个沙丘要花三年多的时间;改用“乔木上沙”的办法来绿化,要比原来单纯以草和灌木固沙的办法快两三倍。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乌审召公社的牧场是沙漠草原,牧草稀疏,遇到自然灾害,牧民就得“走场”(远走外地放牧)。一九五八年公社建立后,很快就出现了兴建草库伦的高潮。十几年来,草库伦的规模越来越大,面积最大的有两万多亩。草库伦的类型也有多种,有“草、料、林”三结合、全面发展的草库伦,有放牧场草库伦,有打草场草库伦,等等。过去建设草库伦用草坯和柳笆作围墙,比较费工;近几年来改用铁蒺藜(带刺的铁丝网),加快了建设的速度。仅去年一年新建的草库伦面积就有三万一千多亩,等于过去十几年基本草牧场建设面积总和的百分之八十一点六。
在建设草库伦的同时,这个公社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目前,开挖的大型排水渠道总长已达二百多里,使几个较大的草场的排涝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过去饮水井很少,大部分牲畜饮泡子里的水,容易得寄生虫病;现在全公社有了五百多眼饮水井,大部分饲料饲草基地有了机井,牲口都饮用清洁的井水。
乌审召公社已经建成的五十七个草库伦大部分实现了农林牧相结合,近三年来总共种植苜蓿、草木樨等优良牧草六千多亩,建成水浇粮田一千六百多亩。
去年大旱,还打草二百一十多万斤,收获粮食和饲料二十二万斤,收储树叶十多万斤。一九五八年以前这里还不会种粮食,社员的口粮和牲畜的饲料完全靠国家供应,每年要到百里以外去运粮。现在粮食和饲料的自给程度大大提高。过去从来吃不上新鲜蔬菜的蒙古族牧民,现在可以吃上自己生产的白菜、土豆、黄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了。
查汗庙大队还发展了养蜂业。草牧场的建设,不仅为牧业高产稳产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这里的以牧为主、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了更好地发展牧业生产,对国家多作贡献,乌审召公社一成立,就引进了新疆细毛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一年,改良羊只占全公社羊只总数的百分之七,现在已占百分之六十三。全公社五百多群牲畜都有了棚圈,各个畜群点还为牲畜安全度过风雪严寒的冬天,总共建成暖棚四百七十多间。
为了做好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全公社建立了三级兽医网,有兽医和“赤脚兽医”五十多人。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个公社逐步实行机械化。现在,全公社已经拥有汽车,以及拖拉机、柴油机、剪毛机、打草机等机械八十多台。
公社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在旧社会,贫下中牧住的是阴暗潮湿的“棚棚”房。现在,他们都住上明亮的平房,平均每户有三间。公社有一所中心医院,大队有了医疗所,生产队有了“赤脚医生”和接生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这个公社的蒙古族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将近一倍。
解放前,广大贫下中牧无权读书。现在,公社有中心小学,大队有民办小学。由于居住极度分散,国家对住宿上学的儿童的食宿给予补助。十五年以来,乌审召小学毕业生已有五百多人。现在在职的七十一名社队干部,都是这些学校的毕业生。
目前,乌审召公社的广大干部和社员,正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大文件,落实十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他们决心以批林整风为纲,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加快草原建设的步伐,努力把乌审召公社建设得更加繁荣兴旺。
新华社记者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三日新华社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