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有代表性的一次辩论

周承友 · 2023-02-02 · 来源:投稿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有代表性的一次辩论

  ——与一位特色社会高级知识分子及其学术成果的交流

  周承友

  罗教授与周民间的微信交流

  2022、11、17

  罗:

  拙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跟您那本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有一半同名。只是初步依照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了一下,一个人精力有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说。这个打算弄成一本书,先整理了几篇论文(属于第二部分的)。我是希望回到马克思,马克思跟恩格斯还是有些差异。这些论文,就是试图说明回到马克思的《导言》解读资本论,在整体性逻辑上跟传统教科书都会有差异。

  那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是恩格斯的,对此,马克思一直保持沉默,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是恩格斯理解的唯物史观,即用辩证唯物主义解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相符合,但不全面。就已经有的科学认识来说,自然辩证法是成立的。但人类对于自然,已知的太少太少,不能就此把握整个宇宙自然。马克思不玩抽象概念的推理。

  不能说恩格斯引导马克思,只能说马克思主义是后人在恩格斯理解的马克思基础上完成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跟马克思的思想还是有区别。并且,马克思主义还有多种。马克思自己说了,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个没人否认,问题是怎么对待历史发展规律、怎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奋战。恩格斯自己也有变化,晚年恩格斯就有许多反思。晚年恩格斯跟马克思是更加一致的。而恰恰作为苏联教科书基础的《反杜林》,马克思几乎没有公开肯定过,当然也没有否定过。以致不少人怀疑马克思是否看过该著作。恩格斯还在后来的再版序言中强调马克思是看过的,他还念给他听过,马克思还写了一章。马克思当然是看过的,但他保持沉默肯定是有原因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差异,涉及太多,我们肯定也难以达成共识。各自努力解读,不妨碍我们交流。

  恩格斯在理论思考上是极为佩服马克思的,觉得马克思是天才。所以,我个人认为,恩格斯晚年思想变化和反思,根源就是马克思对他1870年代的东西保持沉默,恩格斯是很敏锐的人,他应该感觉到马克思对他的作品有保留意见,所以,努力反省自己,使自己更好理解马克思。我的看法是,恩格斯晚年思想确实有“修正”,但不是修正了马克思的思想,而是修正了此前自己对马克思的理解,是自我修正,经过自我修正,晚年恩格斯更加与马克思一致了。

  不能完全这么说,这样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的影响过度放大了。

  周:

  马理论系统精深,也很大程度上归功恩格斯,特别是其哲学体系,包括《资本论》二三卷。

  我的《恩格斯引导马克思完成的马克思主义》,这文观点是国内外的新说,也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浅见!

  没有恩格斯的引导,马克思不可能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马恩的文献为证。马走上为无产阶级解放奋战之路!

  马恩的思想有差异,但却高度一致。

  1846年之前恩格斯引导马克思,其后马克思引导恩格斯!

  11、18

  罗:

  他们和而不同,得出唯物史观是从不同道路得出的。1846年以前,马克思是从批判继承黑格尔哲学得出唯物史观再走上经济学研究道路。恩格斯是从对民间故事入迷成为泛神论黑格尔主义者,再通过对英国社会的观察思考得出唯物史观的,因为他开办公司,对经济学的学习确实比马克思早。不过,马克思说“天才的”,并不意味着他会基本接受别人的东西。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因此他的思想形成是兼收并蓄的结果。马克思也说过蒲鲁东的《什么是所有制》是天才的,也说过魏特灵的《和谐社会的保证》是天才的,但不能说马克思早期主要受这两人影响。早期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康德,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的布鲁若(自我意识哲学)。他和恩格斯早年是殊途同归,达成了比较一致的三观。

  他之所以说恩格斯论文时天才的,有几个方面。1,恩格斯从私有制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危机根源,我估计这点对马克思影响最大。2,里面隐含唯物史观,马克思读出了不谋而合的东西,这点不能说恩格斯影响了马克思,其实这时马克思就比恩格斯深刻。3,对于古典经济学的定位,恩格斯说斯密是经济学方面的路德,马克思完全认同。4,恩格斯对价值的定义。马克思一度接受了恩格斯的说法,但相同定义,理解还是有差异,所以,马克思后来又抛弃了恩格斯的说法。

  是的,在现实生活方面恩格斯比马克思敏锐,马克思自己说过,他是跟着恩格斯的脚步走的。所以,您这个说法我完全赞同。不过,说思想路线有点过于理论化,应该说是在现实斗争的实践层面,恩格斯影响马克思。

  思想路线则是马克思的深刻理论跟恩格斯的实践把握相结合的产物。

  那些文章都是发表过的,欢迎质疑!

  欢迎质疑!马克思的东西很复杂,《资本论》出版以来争论一百多年,没有哪个人能够下个能达成共识的定论。拙作试图从各个角度达到一种整体性逻辑自洽,整体性逻辑越是自洽,可能越是接近马克思本人的意思。分开来讨论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式争论,任何解释学都能形成一套自我解释体系,分别讨论各个理论难题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基于不同出发点的争论没有意义。

  要从各个角度达到整体性逻辑自洽是很难的。如果不符合马克思的逻辑,各篇论文就可能自相矛盾,起码是逻辑无法连贯。

  我联系黑格尔理解马克思的思维方式,但反对陈俊明直接以黑解马,把终篇神秘化。

  恩格斯更多是历史实证,即便是自然辩证法,也是科学史的总结。

  周:

  我的文章以马恩足迹和文本为据。也是从他们的文本在新近改变我原来的认识!

  我们是两种身份、两个方向!

  您的也有道理!但要注意总观和关节点!

  恩格斯足迹和思想路线影响马,但理论性深刻性差于马。否则,就是恩格斯主义了。恩格斯的学历低!

  反传统,类似西马的路,但为资本主义张目。资本主义是暂时的,早期社会主义是幼稚的!

  就《解说》第二部分的几篇论文内容曾提出需要商榷的几个问题:

  1、国内学者长期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这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但以此来说明《资本论》的内在逻辑,似乎跟马克思的“简单纲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不相符,需要进一步探讨?

  2、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资本论》的首要主题,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运动规律的揭示从属于理论批判的任务和要求?

  3、《资本论》的首要主题和内在逻辑表明,这部著作尽管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却并非对资本和私有制的简单否定。简单化地把资本当作“革命”对象,这似乎与《资本论》的本意并不吻合?《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甚至强调了资本主义自我改良的必然性?

  4、资本及其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是有存在理由的,即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5、苏联教科书中,就是要求超越生产的社会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基本原理,片面突出生产关系?

  6、马、恩是思想差别问题: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恩格斯更多地重视人类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并从主客二分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理解主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反映性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只是作为“第二性”的东西。马克思则是从两个层面把握人类社会。除了在人类社会作为客体的发展规律方面跟恩格斯具有一致的见解外,他还从人们现实的实践出发,基于人与环境的矛盾关系把握人类社会的发生机理。正因为恩格斯更多地从人类社会一般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来把握社会规律,他所理解的唯物史观背后的社会发生机理没有得到阐明。为此,恩格斯晚年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唯物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似乎具有两种逻辑展开方式,除了历史发展辩证法之外,还可以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将特定研究对象的“生理结构”及其内在关系作为有机的知识体系从精神上再现出来。剖析“生理结构”的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恩格斯更多地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方面理解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与超越。他把握《资本论》的最基本原则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是1859年夏天提出来的。因此,他只能基于唯物主义的一般性认识论原则,而以此把握《资本论》必然存在一些局限。

  1、2两问题说明在对资本论自身逻辑的理解出格了。3、4两问题说明对资本论外意义的理解出格了(不合马意)。5的问题是强加而不合实际。6的问题有歪除之意。陈俊明的有关商讨意见有合理性。

  特色的用语可以沿用,但是承认客观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拓新,还是一条经德起历史梳理的路。

  提出三件大事:1、三农破落,投资外国,就是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民主化,还是中华民族没有迈过的大坎!3、中国还没有出现毛泽东那样智慧和气魄的世界性大人物!

  您对资本论的理解,关于它自身方法论的方面,论及基本上客观,但有改良!

  西马说恩格斯走科学实证主义路,你说马克思走科学实证主义路。

  11、19

  罗:

  前两件完全同意!第三条保留,时代不同了,那时整个世界属于重化工业时代,现在是信息技术时代,自主创新更具有决定作用。因此,老人家再世,那套也玩不转。何况,他那套做法也有让群众不满意的一面。高积累高投资,消费被挤压到极限,群众生活水平很低,我就是饿肚子长大的。那时是进口替代,可以抵制美货欧货日货,现在是别人卡我们脖子,不愿卖货给我们,不用抵制,他就不卖了。那时是保护国内市场为主,现在是欧美搞保护主义。作为马克思信徒,必须充分重视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

  我不否定那种举国体制取得的成就。但从1979年撒切尔主义开始,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技术时代。那种体制开始难以为继,这也是苏联解体的生产力方面的思考。当今,集权是必要的,但眼光必须向前。

  当今时代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资源整合,是自主创新。现在技术进步节奏太快。自主创新如果没有根本解决,什么方案都没有用。

  我以社会发展思路为主,涉及哲学。

  周:

  新中国建国初期日子苦,是历史的必然。76后现代化之路类似东亚其他发达国家地区。苏中建国初期工业化军事化和国民经济体系相当规模,就是特重视生产力的结果。

  毛泽东式的大人物,并不是说完全要毛泽东的那一套!

  类似于民主化后的总统制政体,也是集权式!

  所以我的劳动价值论述有所创新!(见我的《商品价值创造、价值转形与政治经济学重建》一文)

  12、16

  罗:

  给您发个东西,请多加指导!是对马克思《导言》的解说(即对《导言》本身的解说)。

  12、18

  周:

  解释:早期社会主义国家的迷团

  1、早期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矛盾的激化及其薄弱环节)和列斯毛等主要是列宁等主动创造的结果,早期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步建立及其优越性的第一次大显示,如其第一次社会主义产业革命(工业化)国防革命和二战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列斯毛等主要是斯毛等在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主动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功伟绩!

  2、受落后历史条件的限制早期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当斯毛等创造的产业革命国防革命而大大推进了社会发展时,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自我革命(消灭官僚主义者阶级或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滋生)和实现社会转形(传统的体制形式转换)。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走向成熟。按理,这是列斯毛等第一代革命者之后的历史任务。但毛却开创了社会主义自我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第一次大实践,这是毛高于所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的地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第三大阶段(毛泽东主义)的主要标志。

  3、早期社会主义社会的资化复辟,是历史条件的局限,早期社会主义社会的幼稚不成熟(它们是主要原因)和新修正主义者主动作为(直接原因)的共同结果。知道了主要原因,才能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当然,新修正主义者,有的还不知道早期社会主义社会有社会转形(社会类形态转形)的必要,如苏联从赫氏到戈氏之前的领导人和特色的华氏;有的知道社会转形的必要,如前南的铁氏、特色的邓氏和苏联的戈氏,但却走的是资化的社会转形。

  12、26

  罗:

  解说增加较多的地方,都加了括号。每句话都注明,太繁琐,很多人也会觉得难以卒读。所以,我折中一下,语义比较明确,内容减少的,就没有加括号。就像文言文对照阅读一样,注解得过细也让人读起来很麻烦。真想研究的人,肯定会对照阅读,因为马克思被人误读太多。所以,我采取了折中的做法。

  八条提纲,原文太简略,整个都是尝试性解说。那八条提纲如果只是从原文来读,根本没法理解。也没有加括号。但开始有点疏忽,没有在前言交代清楚

  1858.4.2马克思特意交代恩格斯如何理解商品与货币,恩格斯除了当时回一封信之外,后来再也没有提到。并且,恩格斯没有按照马克思的交代理解“商品和货币”。

  周:

  您的解说中的一个明显不足:您补充性文字较多,有的加括号说明了,还有很多(补充)没有特别说明。这样,让人读来,分不清哪是经典文字,哪是补充性文字内容,其学术性大打折扣!!增加阅读的大麻烦!凡补充,都应注明。有补充,是正常的。关键在点明。点明是否完全,这是态度。

  12、30

  罗:

  不管认识是否有不同,从《导言》出发理解资本论,回到马克思,这是一个原则。传统教科书都是从恩格斯的书评和反杜林论出发,以恩解马。

  我从来不看西马的东西,我是史学专业的,只是用史学的方法研读马克思的原著。我原来是思想文化史。都是用史学的方法独立得出结论。从来不看西马的东西。

  您受传统教科书影响太大。

  第二部分的七篇论文就是对以往教科书的全面反思。有一篇论文即关于研究对象那篇,有专门一部分反思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解说和论文,目标就是一个,反思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这个也是有很大分歧的学术问题,中国知网输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可以搜到不少论文。所以,这个领域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能互相尊重,要统一认识,估计也不容易。

  互相尊重,互相参考,没必要强求一致。我们都是面对读者,每个读者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准。社会科学就是如此,基础理论更是如此。我只是提出一孔之见,供参考。

  几句话说不清,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很可能都有一定道理,只是视角不同。

  对于苏式理论,我没有研究,只是大学教材读点皮毛。我主要看马克思的书,附带看点恩格斯。还看了列宁的《哲学笔记》。其他几乎不看。

  西马的东西,只看过阿尔都塞的《读资本论》,见田石介的《资本论的方法》,还有苏联伊林柯夫的一本书。

  不是不珍惜,是视角不同很难交流。并且,我讲授导言很多年,发现要跟别人沟通还是很困难。

  这是我授课的总结,有的地方从您专家的角度看是多余,对于研究生研读来说,则是需要进一步解释。

  周:

  我发给他关于《解说》的交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学习笔记)。

  您踏入了西马的陷阱。

  这是特色马研究的大趋势。

  您看看,我对《导言》的内容把握与评价与您有什么差别?从而想想对您有否助益。其他的,我们的思想是根本对立的。

  回答对《导言》的内容理解和地位评价,这是我们的可交流地方。

  看来,你不说交流的具体认识?

  我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一书的理论,其继承苏式理论的基本,又超越苏式理论。

  2023、1、1

  罗:

  谢谢!我有看看,只是觉得几句话难以交流清楚,因为我们认识的差异比较大。

  比如三段论法,马克思当然没有排除一般、特殊、个别的思维方法。但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有一般,有特殊,分配也有一般,有特殊。那些经济学,对于生产只谈一般,不谈特殊;对于分配只谈特殊,不谈一般。这样处理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是肤浅的,错误的!50年代末能否说成是一般特殊个别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中国人民大学编的一本书,就将第二部分马克思对简单三段论法的批判思想错误地当成了马克思本人的思想

  再如,您说马克思的思维方法不是两个思维行程相统一的方法。这个不单您这么认为,其他有些人也这么认为,我本人一开始也这么认为。拙作《资本论简论与导读》就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看成马克思的方法,只是没有明确排除第一个思维行程,把第一行程看成马克思方法的基础。说起来,第二部分论文有时还延续这个说法。(现在记起来了,前言应该对此交代一下,写前言时忘记这个问题了)。所以,单就这个问题,都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式争论。

  还有就是,很多人不清楚《导言》中“后一种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指的是什么,把“后一种”当成第二条道路。对此,我在解说中特意指出,错误的是指庸俗经济学方法,并且在脚注中注明:如果确定第二条道路才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那就暗含第一条道路是错误的,但马克思从来没有说第一条道路是错误的。《导言》中没有这个意思,《资本论》则是肯定古典经济学比庸俗经济学更科学,因为它揭示了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

  再如,交换居于支配地位。其实马克思本人就有类似交代,在1858.4.2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在解释为什么要假设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生产方式不存在时强调:在那些生产方式中,“交换还没有完全占支配地位”。参看附录一。

  我的社会发展主要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挖掘出来的。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第二章中,除了加了引号的部分是马克思原话之外,很多没有加引号的也只是对马克思说法的通俗化。在《手稿》中真的有大量材料,这些材料长期被忽视了。您说不合常理,确实与苏联教科书严重不符,但《手稿》中确实有很多材料。

  马克思在《序言》中介绍自己的思想发展时,是从1842年开始的。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他1843年写成、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中的两篇论文,思想已经是全新的思想,只是术语还是旧的术语,就是说,那时旧瓶里已经装了新酒。所以,我更倾向于1842年以后是不断走向成熟的,1842年以后没有根本性思想差别,前后是一体的,只是在表述方式方面有成熟度的差别。那种把1845年以前的马克思思想当做不成熟、不科学的基本判断,我是不同意的。

  如果说1842年以后马克思思想有转折的话,那也只是在具体思想的激进程度上有转折。比如暴力革命思想,1851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以后,马克思几乎就没有提到暴力革命,但我不同意德国专家认为马克思此后放弃暴力革命思想。其实,这个跟马克思的谨慎性格有关。1851年以前马克思明确有提到暴力革命,1852年-1858年,马克思虽然没有提这个词,内心还是盼望暴力革命时机的到来。1859年以后,从策略上看,马克思把暴力革命推到了遥远的未来,也没有放弃暴力革命,1878年《哥达纲领批判》阐明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就是暴力革命思想。但是,这个批判是一封密信,马克思交代只有李扑克内西等几个人可以传看,就是说,马克思明确指示不让恩格斯看。所以,马克思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暴力革命思想,但是,他确实是严格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原理出发。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发表当做一个标志,把1842年以后的马克思分为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单从思想理论的发展看,不宜把马克思区分为早期和晚期。真正的早期只能是1841年以前。

  但是,你不能说马克思1845年以前不是站在这个立场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不就是要求在德国首先实现人的社会解放吗?’我是史学的方法,就是严格从马克思留下来的材料阐明马克思的思想。我不同意把恩格斯,把苏联教科书,当做理解马克思的出发点。从马克思自己的材料来理解马克思。

  对于1842-1845年的马克思如何看,这个问题很大,不是我们这里能达成共识的。我只是把我的认识我的态度提出来。我的认识我的论著当然是我个人的看法。我只是强调,我是史学专业的,我的看法都是由材料和逻辑支撑的,不是主观先行的东西。我反对主观先行。

  恩格斯口口声声强调马克思是天才,强调马克思是第一小提琴手。如果说恩格斯引导马克思完成了马克思的思想,这个估计恩格斯自己就不同意。如果说后人根据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理解提出苏联的马克思主义,那倒是对的。但这样的话,就不能将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跟马克思的思想划等号。

  就唯物史观来说,1842-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是从不同道路得出同一观点的。这个马克思在《序言》有交代。

  就经济思想来说,恩格斯的著作在几个方面影响了马克思。1,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2,对于价值的定义(马克思接受了恩格斯的定义,但理解的内涵有根本差别,所以后来马克思扬弃了恩格斯的定义),3,对于古典经济学与货币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赞同恩格斯斯密是经济学中的路德的说法。文中的唯物史观则是不谋而合。

  所以,我觉得就是单就导言来说,我们都很难交流。马克思的东西本来就是千人千面的理解,互相尊重就行。

  您有您的道理,我也有我的材料支撑。任何人的东西都应该学习,但我不迷信任何人。

  回到马克思,从马克思自己留下的材料出发,这是我的基本立场。先入为主接受外在的观点去梳理材料,就是用外在理论支点去解释材料。任何外在的理论支点或思维习惯,都应该防止。我是史学的方法,不需要借助外在的认识梳理马克思的材料。

  周:

  我先发出《与一位特色社会高级知识分子及其学术成果的交流》(包括1月1日前的交流等)。

  看看关于《解说》的评论,有修改。或许能增加《解说》出版的价值。就《导言》本身而言,可交流。

  资本论中都突破了马克思50年代末的资本一般特殊个别的安排。研究的两种方法,都需要,我只是指出你那解释补充中,把马说的一种当作两种统一。

  总体上看马观点,个别处不合是有的。《解说》具体的方面较好,只是其哲学包装不好。你的社会发展理论三层,不合常理。

  特色主流都不敢说,马1845年前的东西是成熟。

  马理论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揭秘的,不是随便的。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等全人解放的立场上,才能科学理解和发展。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转折的开端,但又不是一下子完成的。

  认识问题都有前见指导。而这个前见是否正确很关键,又不是随意的。我的文章也是从历史时序而论的(《恩格斯引导马克思完成的马克思主义》)。

  1845或46年前:恩格斯引导马克思完成;其后马克思发展,恩格斯完善。

  我是以“大工业生产———无产阶级革命”为关键点而带来“两个转变”为主脉的。

  你看看好像河北大学宫敬才的经济哲学理论,就明确了。

  材料要梳理,你凭什么去办?

  1、3

  罗:

  这个问题分歧更大!西马普遍把青年马克思抬得很高!坚持苏联教科书的人往往贬低青年马克思抬高恩格斯。这里其实是各自从立场出发的。两者我都不认可。青年马克思(后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便是资本论,也还是有劳动异化思想,只是思维方式有点转变)是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但绝不是西马所说的抽象理性主义抽象人本主义,而是将它们历史化了,是用唯物史观来表达实践、理性和以人为本的思想。1858年之后,这种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阐述,又进一步跟社会有机体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因此,在术语的使用方面淡化了劳动异化。实质是一脉相承!就这个问题来说,居于各自立场的西马和苏联意识形态论述,我都不认同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有明确交代,他和恩格斯从不同道路得出了唯物史观。这个是很明显的。正像马克思指出的,恩格斯是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得出唯物史观,就是通过历史和现实的考察得出唯物史观。马克思是从黑格尔哲学批判中得出唯物史观。是殊途同归,不是谁主导谁,他们两人也是很有个性的两个人,不会轻易地接受彼此的思想。马克思“怀疑一切”,从来不会简单拿来别人的东西。

  1841年以前的马克思是真正意义的青年马克思,对于此前思想,马克思自己就把它摸了,所以《序言》介绍自己的思想发展从1842年开始。

  我也不同意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马克思自己的说法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从现实的人的实践出发,依照唯物主义原则,把握唯物史观。这只是一种社会发展理论。把它上升一种抽象的哲学体系,反而违背了马克思的真实的思想。

  我是只从马克思的思想材料出发,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不赞成过度解释。

  基本认同这个说法,但后半句还不够,不是泛泛的能动作用,更不是教科书说的第二的作用,而是决定作用。没有实践中人对自然的人化,就没有房子、铁路、飞机,这是决定性作用,不是泛泛的能动作用能说明的。没有自然人化,就没有机器。这是有没有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认识的问题。

  为什么现实的实践活动对人的认识和社会知识进步起决定作用,这是我重点挖掘的地方。也是我不同于西马又不同于苏联教科书的切入点。

  马克思当然承认自然存在,人首先也是一种自然。虽然马克思没有说自然第一,从先后顺序的角度理解自然是第一存在也没有错。但存在的先在性不会自动决定人的认识和实践,关键是要说明机器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从发展顺序区分第一第二。

  在火的发明、机器的发明过程中什么起了决定作用?这才是关键!简单区分自然是第一存在,火和机器是第二存在,没有意义!这是马克思超越传统唯物主义的地方。

  你说的都没有错,关键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怎么就转变了新冠疫苗,这种转变的一般历史哲学机理是什么?如果不深入探讨,基本就是停留于传统唯物主义,至多把辩证法跟传统唯物主义结合起来。

  你受苏联教科书影响太深。

  我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解是唯物主义的,所以,你说的原则我都赞同。但确实还存在如何真正超越传统唯物主义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的双重超越问题。

  是的,这个机理如何把握?其实,马克思有大量的这方面的回答,只是长期被忽视。

  书稿已经给出版社,正在申请列入出版计划,没法进行大的变动。少量修改估计到校对稿时还是可以的。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出发点不同,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作为方法论必须渗透在实证科学中。他没有传统意义的本体论,也没有反映式认识论。如果说马克思有认识论的话,他的认识论不是简单解答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是解答指导人们实践的各种人类知识是如何产生的。

  苏联教科书作为苏联意识形态,有它的现实导向,再加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认识在不同时期有差异,认识本身也有多大程度到位的问题。所以,存在反思的必要。

  并且,苏联解体30多年了,整个世界又是从重化工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苏联的经验在当今中国,多大程度管用也是一个问题。我的态度是应该作为一段历史来研究,来认识,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中国今天的实践。

  就像俄乌战争一样,如果认识没有跟上信息时代,就可能遭受挫折!(不用急着下结论,不妨先观察一下)

  先不用谈国际格局,这个明眼人都知道。只是愿不愿说的问题。从马克思基本方法出发,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重化工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时代差别问题。把握不住这个问题,再好的理念都只能是空想。

  这个基本思想符合马克思。对于高级化的理解比苏联教科书更符合马克思。苏联教科书不否认这点,但不突出,很模糊。

  周:

  我发出:宫敬才的《青年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影响》一文。

  实践唯物主义不成立。实践是人、人类社会客观性的存在方式。唯物史观的“物质”:就是人类社会物———人类的社会存在(物),就是指人类及其实践和他们存在的客观条件(自然条件)的总和。“资本”是一种社会“物人化”的情形或现象的概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东西。

  《导言》中“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这句话决定了,马克思的“五篇计划”或“六篇计划”都不可行,预示着《资本论》的诞生,或者《资本论》再补一卷《资本与国家和资本国际化或全球化》等体系。这可为你的解说多一个视角。

  唯物史观就是从总体上研究社会实践的。实践是人能动的生存和改造现实的实际存在的活动。

  马克思也承认自然存在、客观实在第一,人的作用肯定大,否则没有社会;但最大,也是第二位的。

  人的能动作用很大,但作用的原料、手段、成因、成果等等,都依赖客观存在。你只是看到了能动作用(是正确的),但没有看到其他,因而容易形成唯心论。这也是大多数人,表面的共识(包括我原来)。

  苏联教科书,继承了马恩的基本,构造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体系和经典。它当然有不足还需要发展,但基本的方面经得起历史和无产阶级实践的检验。

  就是毛泽东说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机理。

  参考我对《导言》内容点的提要和地位评价,丰富你对《导言》的解说,把《导言》树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哲学的一个里程碑和一块界标,就可以助力你在经济学界的名气!

  如:《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论》的总导言、总奠基、方法论核心和历史上一次经济学最深刻变革兴起的标志,《导言》全文在关于经济和经济学问题上特别是从其“一般历史关系”和“生命有机体”两个层面深刻地表现和应用着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

  你误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即生产资料公有与自主联合劳动或民主劳动相结合的而必然内生计划主导的公有制经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所以你的社会三形态历史与五形态历史之间的关系论述,是错位的。与我书中社会二重性发展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原理决定)是相矛盾的。

  与对手交往,还助力对手!

  你代表当代中国学界的相当一部分。

  历史运行是动态的,但大势和本质是铁定的分明的。

  马克思的思想有很多是发散式的(除资本论等),没有构成体系,恩格斯和苏式解释,构成体系,基本的方面与马同质同向,并扩大补充完善。但其他的并没有全尽马意,所以后来有马意的新解释和发展。而过份了,就是歪曲。

  这就是意识形态的立场、阶级性和党性!

  时代变化了,马理论必然要有新发展,不能刻舟求剑。但它还是适合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最科学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理论。

  俄乌战争,是世纪之交一种世界新秩序形成的造势运动,是俄与美欧对立矛盾解决的间接演示!

  我的社会二重性理论(合马意)说明,从生产力发展而来的社会类形态,不论如何高级,离开了其社会质形态一面,是不可能把握其社会本质的。社会类形态越高级,人类生活形式上也高级,按理越有闲假时间、越解放。事实上,不同的社会,社会主体究竟怎么样,只有在社会质形态上找原因!

  2023、1、3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看今朝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3.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4. 朝鲜领导落泪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与奴才的下场
  8. 历史的“魔镜”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0.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颜宁女士当选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难忘的伟人 永恒的颂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