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一个公式 二种危机 三项措施

赵跃 · 2024-01-12 · 来源:投稿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企业在为市场提供商品的同时,也向市场提供购买力,然而在企业盈利状态下,它为市场提供的商品大于其购买力的提供,形成购买力缺口,也正是这一缺口的存在,使市场产生供求失衡状态,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生产过剩的产生。

  凡事都有规律,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也不例外。市场中所谓“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掌握这一基本规律,那么在调节市场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就会被“两难”矛盾所限制,就会被“看不见的手”所操纵。如果掌握了这一基本规律,那么“看不见的手”也就自然可以由人来随心所欲地进行控制了。其实,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非常简单,它就包含在一个最基本的企业利润计算公式之中。掌握了这一基本公式以及它的内在含义,也就掌握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就可以对商品经济进行良好的双向调节和控制。

  一个公式

  所谓“一个公式”,就是生产企业在计算利润过程中所使用的公式,即“产值-成本=利润”。虽然这一公式是用于生产企业的,但是它适用于非生产企业、事业单位和整个国家。见公式

  商业的实质:商业产值(0)-商业成本=商业利润(-利润)

  商业的实际:销售收入-成本支出=商业利润(吞吃生产企业利润)

  

  事业单位的实质:产值(0)-成本=事业利润(-利润)

  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消耗生产企业利润)=事业利润(0利润)

  

  服务行业的实质:产值(0)-成本=服务利润(来源于个人消费)

  服务行业的实际:服务收入-服务支出服务利润

  

  国家:全国产值(生产行业)-全国成本(生产和非生产行业)全国利润

  商业和事业单位都不生产产品,因此它们的一切费用都要从生产企业那里进行获取。商业从生产企业那里购进产品,之后加价在市场上销售,并从中获得利润。服务行业从服务对象(民众)那里获得收入,并从中获得利润。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于政府,政府收入来源于税收(企业支出),它们都将吃掉企业利润。商品经济的运行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而不是以收入和支出为目的的。但是,非生产行业都是社会中的负担行业,这种行业的规模越大费用越大,它吃掉的企业利润就越多,国家的整体利润就越少。因此,要保证国家有较高的利润收入,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压缩非生产行业的规模和它们费用支出。

  目前是用GDP(全国产值)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其实应该以全国利润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想想看,如果生产的东西都消耗掉了,没有获得较好的赢利,那么生产的越多社会消耗就越大,资源消耗就越大,浪费就越大,人们未来的财富来源就越少。这是违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要求的。利润是积累,成本是消耗,而GDP不但可以扩大利润空间,以可以扩大消耗空间。如果将GDP利用于扩大利润空间,那么它就会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将GDP利用于扩大成本空间,那么对经济发展将起到负面作用。经济发展要看社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多少财富,而不是消耗了多少财富。

  二种危机

  在以上的企业的利润计算公式中存在着两种差额,这两种差额隐含着两种经济风险,这两种经济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两种危机。由于这两种差额在公式中是同一数据(在通货膨胀起点于成本的情况下),因此它们彼此也就形成正比关系,即在不加入外界因素的情况下有生产过剩的存在就有通货膨胀的存在。一般认为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是两种相互矛盾的经济现象,其实不然。生产过剩指的是商品供给过多,与它相对的是商品供给不足,而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贬值,与它相对存在的是货币升值,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互矛盾的关系。

  (一)生产过剩

  市场经济是围绕“产值-成本=利润”这一公式来运行的。如果把一个国家看成是一个企业,那么该公式就会体现另一种含义。这种含义是:公式中的产值构成市场供给,成本构成市场需求,利润构成供求差额。见公式

  产值(供给)-成本(需求)=利润(供求差额,正值为生产过剩)

  从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出,在利润为正值的情况下市场形成供大于求,在利润为负值的情况下市场形成供于求,只有在利润为零的情况下市场才会形成供求平衡。由于商品经济的运行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因此在有利润的情况下产值大于成本,即市场商品供给大于市场购买力需求。这样在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生产过剩是必然的。有了利润市场经济将能够得以发展,但是同时也导致了生产过剩。没有利润可以实现供求平衡,但是市场经济将不能得到发展。利润越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越迅速,但同时生产过剩也越严重。这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在生产过剩状态下,企业产品销售量大幅度减少,生产受到严重限制。这样,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大幅度下降,于是也就出现了劳动力的过剩现象。另外,商品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减少亏损,自然要将大量的劳动者进行辞退,这就必然导致大量的劳动者失业。劳动力是智慧和力量结合体,是一种具备高度智慧的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中最宝贵的特殊财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劳动力,造成劳动力的巨大浪费,那么也将是人类的一个重大损失。另外,大批劳动者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必然要以任何可能的手段来求生存,这必然导致社会中犯罪现象的增加,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进而导致政治危机和引起严重内乱事件的爆发。

  在生产过剩状态下,市场上商品大量积压,销售时间大幅度延长。由于很多商品都具有一定保质期,不能在市场上积压过长时间,因此过长的市场停留时间必然使很多商品失去使用价值。这就造成了商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的大量浪费。过去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过剩危机中,就曾经有过牛奶经营企业将大量超过保质期的牛奶倒入大海之中的事情。市场中的任何商品的生产都要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商品的大量损失同时也是资源和劳动力的巨大浪费。这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在生产过剩状态下,科学技术的利用空间将被大幅度压缩。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产品开发,它将增加市场中的商品品种,同时也增加市场中的商品数量;二是提高现有商品的生产效率,它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加市场中的商品供给数量。在生产过剩状态下,提高生产能力只会造成更多的积压,导致企业更严重的亏损,因此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激烈竞争,所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竞争的基本手段,一旦某种技术开发出来,它必然成为开发者的所有财产,不会在社会中普遍推广使用。这就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另外,在变化无常的市场中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困难的,而企业生产规模与科学技术的应用规模及企业生产效率又是成正比的关系,因此这就限制了高效率科学技术的使用和发展。

  (二)通货膨胀

  在“产值-成本=利润”这一公式中,“产值”是价格,“成本”是价值(虽然理论界对价值概念有争议,但是这里的价值概念指的是成本,与理论界的争议不发生关系),它们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见公式

  价格(产值)-价值(成本)=利润(正值为通货膨胀)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的起点是市场原有的商品价格。其实,通货膨胀的起点是商品的生产成本,而不是市场原有商品的价格。由于商品生产成本是由劳动力和生产过程中的商品消耗所构成的,因此在产值大于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商品价格就被提高了。这就形成了隐蔽的通货膨胀,即成本通货膨胀或价值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包括两种:一是商品价格上涨,即价格通货膨胀;二是商品成本下降,即价值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价值通货膨胀包括价格通货膨胀,大于价格通货膨胀;价格通货膨胀小于价值通货膨胀,不包括价值通货膨胀。我们一般所讲的通货膨胀单指商品价格上涨,而不包括成本的降低。比如,提高商品价格与降低工资都可以使利润增加,都可以使工资获得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相应下降,因此它们都是通货膨胀。

  商品交换的实质就是劳动于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换。由于在劳动与劳动产品的交换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利润,因此也就存在不公平的交换方式。当然,如果利润属于社会公共财富,那么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累部分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如果利润被个人所占有,那么就导致了侵犯他人财产的经济犯罪现象。社会资本是劳动者创造的,但是它被资本家通过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所占有着,并用它来进一步侵犯劳动者的财富,使他们变的越来越富有,劳动人民越来越贫穷。商品经济经济理论认为,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资本的拥有者——资本家就应该获得全部的企业利润,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勉强维持生活的微薄收入。其实,资本家的资本并不是由资本家所创造的,而是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使资本家占有了大量的资本,并利用这些资本进一步剥削劳动者,使其获得更多的不合理收入。其实,资本家只是占有了资本,而并没有创造资本,资本完全是由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者创造了资本,并利用资本和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自从政府发行信用货币以来,通货膨胀就随之出现了。尤其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一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传统市场理论认为,物价波动可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并且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可以使物价趋于稳定。这样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物价自由波动不但没有使市场供求关系达到平衡,而且还导致了物价的持续上涨,导致了严重通货膨胀的产生。为什么现实中的物价波动趋势与传统市场经济理论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呢?因为只有一个,就是依靠物价的自由波动不能解决市场供求平衡和通货膨胀问题。这也说明传统市场市场经济理论与实际的物价波动情况相违背。

  虽然在物价放开的情况下物价波动会受到市场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但是在政策锁定物价的情况下小比例的市场供求差距并不会造成物价的波动,这就说明市场供求状况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并非是绝对的。在供求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政策放开物价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政策锁定物价就会保持物价稳定。但是,在供求差别巨大的情况下政策对物价的控制将失去效果,物价将随着市场商品供求比例同方向而不同比例地进行波动。

  在物价自由波动的情况下,其波动幅度与商品供求比例并非等量关系,既在供大于求50%的情况下物价不一定会下降50%,在供小于求50%的情况下物价也不一定只上涨50%。为什么物价波动不能与市场供求比例的变化同步进行呢?因为物价波动不仅要受到市场供求状况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到商品经营利润的限制。这就使物价波动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商品供求状况来进行。因为物价波动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追求市场供求平衡,所以物价的波动与市场供求比例之间不能保持同步的运行状态。物价按照利润最大化波动是实质,按照供求平衡波动是假象。企业经营追求的是最大化的利润,而不是市场供求平衡。在利润与供求平衡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利润就会对物价波动起着绝对的控制作用,市场供求状况将不能控制物价的波动方向,这就是在生产过剩的姿态下仍然会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原因。物价自由波动不但不会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反而会破坏市场供求平衡,因为在生产过剩状态下的危机上涨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

  从收益角度讲,物价上涨可以使商品经营者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物价下跌将减少商品经营者的利润,而且跌至成本以下就会导致亏损,使商品经营失去意义,这必然限制了物价下跌的幅度。从时间角度讲,在市场上畅销商品可以得到及时的确定,物价会及时随之上涨,而在市场上确定滞销商品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这就使物价上涨和下跌不能在相同时间内进行。从空间角度讲,物价上涨具有无限空间,而物价下跌的最低点为“0”,这同样不能保证物价上涨与下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从资源角度讲,供给不足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是导致物价单方向波动的一项重要原因。

  通货膨胀不是商品供求状况的问题,而是货币信用的问题,它是由于商品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所造成的。货币是政府发行的赎回商品的信用凭证,它具有商业合同的性质。如果这种赎回不能按照原来的数量进行,那么就说明政府发行的货币丧失了一定的信用。如果政府带头不讲守信用,那么企业和个人信用又从何谈起呢?欠债还钱,这是常理,无论借钱者是否有钱都是如此。不能说借债者有钱就多欠、多还,没钱就少欠、少还。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同样如此。货币是商品负债,不能说商品少了就少给,商品多了就多给。货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债权与债务之间的借贷关系,而不是货币持有人的货币数量与商品持有人的商品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也不是债务数量与债务人的经济状况不发生关系。由此可见,通货膨胀不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而是货币发行者债务信用的丧失,是商品经营者对劳动力出卖者财产的侵犯,是一种违反私有制财产保护法的经济犯罪行为。

  三项措施

  既然在现有市场经济的运行下难以解决双重危机的问题,那么就应该考虑通过改变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和运行方式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市场经济是通过物价自由波动来调节商品供求状况的,那么就可以考虑通过固定物价,通过调整商品供求量的方法看实现市场供求平衡。其次,企业的大部分经营资金来源与银行贷款,那么就可以考虑以正常的商品销售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这样,债务经济就变成了债权经济双重危机才能得到彻底根治。具体措施如下:

  (一)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稳定的物价,那么在扩大市场购买力需求的时候不但会引起通货膨胀。有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其实并非如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市场购买力将被大大削弱,企业产品将大量积压,其效益也难以实现,因此说通货膨胀只是起到了限制经济发展的作用。事实上是货币投放在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通货膨胀在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扩大货币投放的同时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使人们误认为是通货膨胀在促进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受到法律的控制之后,物价也就摆脱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这样在扩大货币发行时候市场购买力就会获得同比的增长,社会经济效益也将获得同比的增长。

  目前主要是通过压缩市场购买力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但是在压缩市场购买力的同时也就扩大了生产过剩,扩大了失业队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并不是控制物价的理想方法。过去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大多是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虽然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得以实行——因为政府没有权利给别人的商品制定具体的销售价格。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法律来稳定物价。虽然这种方法很少使用或不曾使用,但它的确是一种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之所以说它合理,是因为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侵占广大劳动者财产的犯罪行为;之所以说它有效,是因为政府通过法律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了最严格的禁止。

  其实,通货膨胀并非市场经济运行的合理行为,也不是平衡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正确有效的方法,而是商品经营者非法投机的结果,是投机者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付出劳动,领取的是工资,之后再用工资去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劳动者工资购买力的信用保证。如果物价上涨,那么就说明代表劳动者财富收入的部分工资被抬高物价者所剥夺,进而使劳动者受到一定的财产损失。因此,允许物价上涨就等于是允许侵犯他人财产,等于允许犯罪。想想看,在一个国家中允许和纵容犯罪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另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但需要劳动者为创造利润,同时还需要他们向市场提供购买力。但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劳动者的购买力将相应下降,这必然给企业的商品销售造成困难,使企业效益难以实现。由此可见,通货膨胀即使对企业也同样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即使用私有制的法律来进行衡量,通货膨胀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因为私有制规定私有者之间不能侵犯对方的私有财产。既然要禁止犯罪行为,那么就不能通过调整市场供求关系这种和善的经济手段来进行引导,只能通过严格的法律来强行禁止,否则将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虽然法律保护私有者的经济利益,但是它对因通货膨胀而受到严重财产损失的广大劳动者却不给予任何的法律保护。这就是私有制法律的一种严重缺陷。建立新的物价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它的这种严重缺陷。新“物价法”规定: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有国家物价部门进行统一制定,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无权制定商品价格;一旦价格确定,将作为商品的“法定价格”,没有特殊情况不再对其进行更改;所有私自制定和更改商品价格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并根据消费者的损失情况给以相应的法律制裁。这样,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就可以长期保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水平,广大劳动者的财产就可以得到应有的保护。既然商品价格摆脱了市场商品供求状况的控制,那么就可以将市场商品供求状况调整到接近社会实际商品供求状况——供小于求的水平。这样,社会的商品生产就具备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发行货币

  根据什么发行货币和应该发行多少货币,这一直是理论界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过去曾经根据国家金银储备的多少来发行货币,后来通过实践证明这并不能满足市场商品流通的需求。再后来根据市场商品流通的需求来发行货币,但是,由于大量货币债务的发生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掩盖了市场真实的货币需求量, 因此,货币发行始终不能与市场真实的货币需求相匹配。从表面看货币供给十分充足,而实际上货币供给却存在着的巨大缺口。目前市场经济中存在巨大货币债务就是存在巨大货币发行缺口的有力证明,比如庞大数量的国债、企债、银行贷款等等。既然存在巨大的货币供给缺口,那么就应该通过货币发行来进行弥补,就应该通过货币发行来偿还国债、企债、银行贷款。除此之外,货币发行要根据社会整体“商品效益”的多少来进行。所谓商品效益,就是产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见公式

  商品效益=产值-成本.

  产值是市场商品供给总值,成本是市场需求总值,商品效益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因此该公式还包含着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见公式

  商品效益(供求差额)= 产值(商品供给)- 成本(商品需求).

  当产值(商品供给)大于成本(商品需求)时,企业将获得商品效益,但此时商品供给也大于商品需求,这就必然造成与商品效益相等数量的商品积压。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向市场补充同等数量的购买力,即创造“货币效益”。所谓货币效益,就是新增加的货币投放。见公式

  货币效益=市场货币收入-市场货币支出.

  在不增减货币数量的情况下,市场货币收入与市场货币支出是完全相等的。增加货币投放之后,市场本期的货币收入大于货币支出,因此也就产生了本期货币效益。如果在后期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不投放新的货币,那么后期的市场货币收入与市场货币支出仍然是完全相等的,但是后期的市场货币收支数量要大于前期。其实,创造商品效益货币效益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销售收入与成本支出之间的差额。见公式

  经济效益=销售收入-成本支出.

  社会经济效益是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实现的:一是创造商品效益,即创造大于商品消耗的商品产出;二是创造货币效益,即扩大的货币投放量。创造商品效益是企业的职能,企业只负责生产商品,不负责发行货币;创造货币效益确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只负责发行货币,不负责生产商品,这就需要企业和政府在创造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紧密的配合。否则将阻碍社会的经济发展。如果商品效益大于货币效益,那么就会引起生产过剩。如果商品效益小于货币效益,那么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在商品效益等于货币效益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供求平衡。这就说明,经济效益的增长取决于商品效益和货币效益的双向增长。

  以往发行货币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这就使货币发行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货币只能起到扩大国民经济总成本、降低国民经济总效益和降低政府未来税收的作用,因此这种被动的货币发行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主动的货币发行情况就不同了,它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场购买力,增加商品销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商品,以保证市场的商品供应和充分满足生产、生活的正常消费需求。同样是货币发行,但其效果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以往的货币发行只局限于针对个人消费的小面值现金货币(1元——100元),而没有发行针对企业经营的大面价值货币(1万元——100万元)。由于这种货币的面值较小,不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大额经济往来,所以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大部分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来进行。由于银行转账省略了现金交易环节,因此对现金的需求量也就大大地降低了。由于在货币资产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大部分依靠债务的方式来进行。货币债务与货币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不同,货币债务在使用上有额度、期限和利息的限制,而货币在使用上则不存在这些限制。扩大货币债务一方面不能满企事业单位巨大的和永久性的货币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它们的经济负担,导致其经济效益的大幅度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发行一种大面值的企事业单位专用货币企业货币发行之后,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事业单位在彼此之间大额经济往来方面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化解企事业单位巨大的债务危机。企业货币是一种大面值的专用货币,除面值和流通范围之外,它与现有的小面值现金货币完全相同。

  在生产过剩状态下,市场经济需要通过不断扩大债务的方式来扩大购买力。目前用于扩大市场需求的方法是五花八门的,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类:一是真实的扩大需求,即货币债权的发行,它可以起到增加货币供给总量的作用;二是虚假的扩大需求,即扩大货币债务(比如国债及企债发行和银行贷款等),它可以起到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货币债权是发行者的商品负债,货币发行是商品负债的发行,商品负债必须用商品来进行偿还。货币发行之后将永久地流通于市场。只要市场中有商品存在,其商品负债就可以不断地得到偿还,货币信用就会得到保护。货币债务是负债人向债权人的货币借款,它需要负债人用货币来进行偿还,而不是用商品来进行偿还,否则将违反原来签署的货币借贷合同。这就是货币与货币债务之间的本质区别。

  虽然通过发现货币债务可以提高现有货币的流通速度,可以扩大动态的市场需求,但是货币负债需要偿还。一旦偿还,由它所创造的市场需求也就会随之消失,市场需求将出现更大的缺口。比如银行贷款是一种货币负债,偿还银行贷款必须用货币来进行偿还,而不能利用商品来进行偿还,否则将造成金融风险。另外,货币债务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利润,造成企业经营上的巨大负担,阻碍企业生产发展。因此,扩大需求应该采用扩大货币发行这种真实的需求扩大方式,而不易于采用扩大货币债务这种虚假的需求扩大方式。

  (三)储备商品

  企业货币发行之后,政府可以通过它来收购企业生产的质量良好和用于维持人们基本消费需求的产品。一旦政府就掌握了大量的生活必须品,那么它的货币信用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了。不仅如此,政府收购商品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好处。对于企业来讲,政府收购它的产品可以商品销售难的问题,将生产企业从烦琐的销售工作中解脱出来,全力进行商品生产,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另外,企业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商品销售费用和借贷费用,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劳动者来讲,企业产品产量的增加将使其对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效益的增加还将使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讲、企业商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普遍增加必然使社会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宏观调控经济来讲,政府通过对企业产品的定向定量收购来控制整个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种类、数量和质量,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有力的控制,将社会经济发展的发现和进度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受中。对于金融机构来讲,由于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贷款额度极少,存款额度较大,因此金融风险自然就不存在了。政府定向定量收购企业产品之后,那么企业的商品积压变成了政府和社会的商品积累。这样既解决了企业产品积压的问题,又解决了基本生活用品积累不足的问题,进而弥补了市场经济缺少积累环节的缺陷,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

  货币是政府发行的赎回商品的信用凭证,因此它的信用必须由政府来进行承担。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商品都是由私人来进行生产的,属于私有商品,因此就出现政府发行货币让私人来兑现商品和承担货币信用的弊端。一旦私人拒绝用自己的商品兑换政府发行的货币或兑换原来约定的兑换数量,那么政府的货币信用也就要大幅度地丧失,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存在也就是政府货币信用丧失的体现,这就说明商品所有者,即商品生产和经营者没有履行承担政府货币信用的职责。政府用保证自己发行的货币具有良好或完整的信用,它自己就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商品。这样,在其他商品所有者不履行承担政府货币信用的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商品来维护货币信用。这样,通货膨胀问题就不存在了。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看今朝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很多专家不如小姐,有八大理由!
  2. 吴铭|我很担心那些被美国人领养的中国孩子
  3. 又一国武装加入围攻,以色列欲哭无泪
  4. 内部有坏人:“大内鬼”频繁露头拨弄是非,值得反思警惕
  5. 说改开的基础是“中国五千年打的基础”,什么逻辑?居心叵测
  6. 司马南|聊聊舆论场上的一位老工人,如何看待“铁饭碗养懒人”的宣传口号?
  7. 破局胜负手——抛弃房地产,拥抱制造业?
  8. 赞歌吹不完的肉喇叭
  9. 房价下跌老百姓损失最大?
  10. 吴铭|杂说节日
  1. 春晚为什么越来越烂了?
  2. 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就要来了
  3. 半岛局势突变,多个信号突现,战争已逼近中国!警惕!警惕!
  4. 朝鲜半岛,为什么脱离中国?
  5. 一帮窃贼
  6. 很多专家不如小姐,有八大理由!
  7. 张志坤|高材生流落美国街头究竟是谁的失败
  8. 俄罗斯不愿意再忍了,将事态扩大到国际社会
  9. 王厅长,你说该如何破局?
  10. 怀念周总理!逝世后发现,他扣下了毛主席最高指示,人们哭声一片
  1. 孔庆东:向毛主席汇报——在纪念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 张勤德:清算胡锡进们应抓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这个要害——在纪念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3. 这是明目张胆地要抢班夺权
  4. 王光美:看今天的社会,毛主席当年是对的
  5. 张志坤|“毛泽东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6.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7. 事闹大了,老爷们经不起扒了!
  8.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9. 举办纪念130周年座谈会: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0. 一帮混蛋
  1. 纪念130周年新鲜事:西沙老战士照相馆冲印和毛主席的合影,老板悄悄退还冲印费
  2. 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就要来了
  3. 一帮窃贼
  4. 罗援:人民为什么呼唤周恩来精神
  5. 吴铭|我很担心那些被美国人领养的中国孩子
  6. 市容给谁看的?你们究竟想让谁满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