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交流时,刘健翔说:“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不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关系,可立禅却不仅故意偏离生产关系只谈论生产力而且还是在拿生产力本来极其落后、在资本主义丛林世界里根本不可能按照一般正常的发展程序正常发展而是只能通过跨越卡夫丁峡谷形成的初生的极不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与发展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作比较。”
对此,我想说得是:社会主义不能只谈生产力,不讲生产关系,也不能只讲生产关系而不讲生产力。因为社会主义既是生产关系,也是生产力。
一,从生产力到社会生产力
关于什么是生产力?一般的教科书的定义是: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是有一定技术经验的人和劳动工具两个要素(另有一说是三要素,即加上劳动对象)构成。
这是一种抽象的生产力定义。
现实的生产力,总是社会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又总是可以更具体地区分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等等。
因此,当我们考察生产力时,要从具体的、现实的生产力出发。
另外,社会生产力总是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因此,考察生产力时,我们要从具体的生产方式出发来认识社会生产力的特点。而不能脱离了生产方式这个整体来看待生产力或生产关系。
任何生产力都是社会生产力。但是,社会生产力又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封建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等等。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要求。
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时他们也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
二,对社会主义也是生产力的理解。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当作劳动阶级社会来理解。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两句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根本区别:
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就是生产资料;活劳动是指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的劳动者的活动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生产实体是由两种状态的劳动一一过去的劳动或凝结状态的劳动与正在进行的劳动的结合体。
资本主义生产力是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一一即生产资料处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就是生产资料支配生产劳动的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则相反,它是活劳动一一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力就是生产劳动支配生产资料的生产力。
从这里我们看到,社会生产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力的劳动者与生产力的关系状态有时是不一致或者说相反的。从物质生产力的角度看,在使用价值的生产的劳动过程中,人是主动的一方,他使用生产工具和其它生产资料进行产品生产;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看,在价值生产的过程中,却完全可以相反,可以由物统治人,人处于从属地位。
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都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与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的主次地位不同: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力产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首先表现为一种生产力,一种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力,那就是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但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在价值生产方面,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方面已经一致起来,即不再是物统治人,而都变成了人统治物。
三,对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的理解。
我们再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
在这里,活的劳动即工人与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一一即生产资料的关系,这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这是生产力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和特点;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是一种生产关系。劳资关系是生产方式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这里表明了在资产阶级社会里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基本关系状态。把活劳动作为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手段。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生产过程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生产过程就是老板或股东用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产不断吸收劳动者剩余劳动而使资产不断增殖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在这里,涉及到的生产主体一一资产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生产目的(剩余价值)及其手段(剥削),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一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基本关系。
同样的道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在这里也表明了劳动阶级社会里报酬劳动与公有资产的基本关系状态。工人把生产资料当作满足生活消费的手段。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生产过程表现为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者用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不断形成新价值的消费价值生产过程。在这里,涉及到的生产主体一一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生产目的(消费价值)和手段(劳动投入),正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一工本与公有资产的基本关系。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比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而且是消费价值的生产为目的,以劳动投入为实现目的的主要手段。
四,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也是生产力?
在上面,我们讨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在许多人看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主要是生产关系的区别,而不存在生产力的区别。例如,人们习惯于把生产力分成石器时代的生产力,铁器时代的生产力,电器时代的生产力,而没有人把生产力区分为封建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显然只是因为人们机械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为生产方式整体的两个方面来理解,他们没有看到这矛盾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和互相渗透的关系。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事实上不仅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所有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的差别,从而使产权去了意义,为劳动所有权的体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公有制消灭产权主体和产权基础,从而确立了劳权主体和劳权基础,客观上也使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发生了主次地位的变化,生产资料由原来的支配地位转变为次要的从属地位,而生产劳动则由原来的次要的从属地位上升为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新的生产力结构状态,同时也引起了生产力发展要求从产权要求到劳权要求的转变。
由此可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不仅是生产关系的根本转变,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形成是同时发生的。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也是生产力结构与发展要求的转变和生产关系由体现产权关系到体现劳权关系转变的过程。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事实上就是一个旧的矛盾体的终结和一个新的矛盾体的产生。这种转变,既是矛盾整体性的转变,也是矛盾内在关系的根本性的转变。
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但如果却有产权企业和劳权企业的区分,那么,产权企业的生产必然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劳权企业的生产必然是消费价值的生产。在这里,消费价值与剩余价值体现的是两种企业生产关系性质的区别,而剩余价值生产力和消费价值生产力则是两种生产力的性质区别。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