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如何搞科学社会主义?马恩提出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钟建民 · 2024-10-17 · 来源:钟建民的理论思考|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苏联模式实际只是落后的国家在取得了暴力革命胜利之后,为实现工业化而形成的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经营模式,它性质上只是一种过渡经济模式。因此,以这种过渡经济模式的实现形成的理论也只是与社会主义国家过渡时期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理论,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

  近日在红歌网上看到了《对公有制的误解:只分配收益,不分配亏损》(2024-10-14 17:20:09来源: 红歌会网   :卫东方)一文。文章开头谈到:“如何搞科学社会主义,并不象通常的教科书的说的那样,马克思并没有给出如何搞科学社会主义的办法,完全需要后人去总结,认真研究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对于科学社会主义还是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指导原则的。”

  我认为卫东方先生的这个看法并不符合事实。

  事实上,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是明确了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的。

  一,《共产党宣言》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角度看,《宣言》是一个共产党组织领导劳动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纲领。而作为一个行动纲领,它本质是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及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一,在《宣言》的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叙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相互矛盾和斗争及所形成的必然趋势,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产生的客观规律。由此,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阶级的社会或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同上书第39页)。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特征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特征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2),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资产增殖);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扩大、丰富和提高劳动者生活)。

  (3),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性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

  (4),基于以上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a,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根本转变:即由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到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转变;

  b,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主体由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转变;

  C,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由体现资产所有者权利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制度向体现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的制度的转变;

  d,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到社会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很显然,这四种转变是相互关联的。随着生产资料由资产阶级私有制转变为社会公有制,自然也消灭了单纯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自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所有权成为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生产也必然产生了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的支配地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这些转变相适应,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产权制度向劳权制度转变。

  第三,在《宣言》的第二部分,说明了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在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做到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什么是传统的观念:那就就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观念:包括生产力观念;生产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文化观念等等。

  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者当家做主,也就是谁有钱谁做主;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当家做主。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实现从“谁有钱谁作主”转变为“谁劳动谁作主”的观念转变。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即生产成果按照投资者的资产量的多少进行收入分配,而社会主义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即生产成果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量差别进行分配。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权所有”的观念转变。

  “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主要是要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关系,即资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占有自己劳动力,从而劳动者不得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实现的这种所有制关系进行决裂。因此,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即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雇佣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在实践上正是要与这种所有制及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同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观念、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及制度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在提出了“两个决裂”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措施,并阐明了共产党人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处理策略等。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纲领?

  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和“两个决裂”,从而最终形成以劳动者利益要求的满足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相应的意识形态。

  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观中最重要的东西,即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抓住这一根本转变,才算是抓住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总纲,抓住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总纲,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的成败得失。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发展的、开放的。但是,它的根本目的和贯穿始终的基本宗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要实现由体现资产增殖为核心要求的生产方式到体现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核心要求的生产方式的转变。

  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我们就不必在公有制形式上纠缠不清,我们只需要认清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没有实现以上所说的“四个转变”,有没有实现“两个决裂”,由此我们也不难明白,苏联人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我们也不难明白,苏联模式的形成做到了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那个阶段,达到了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何种程度等等。

  三,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所有制概念。

  什么是社会主义所有制?

  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是这样说明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1975版本)。

  在这里,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三种不同的社会所有制:封建社会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

  “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即封建社会的私有制。

  “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即为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一个否定,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以各个劳动者与生产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而否定的否定,即第二个否定,则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

  对于第二个否定形成的所有制,马克思明确地给我们指明了它的基本特征: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第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第三,是重建立个人所有制。

  在这里告诉我们,1,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复封建性质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种个人所有制;3,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社会主义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那这里的个人所有制,就只能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或者说是劳动投入的个人所有制。

  四,在著名的《资本论》及《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明确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原理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对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作了部分说明;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比较系统地说明了按劳分配问题。这些说明主要可归纳为四点:

  1,马克思明确地论述了按劳分配的权利属性

  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它所体现的是“谁劳动,谁所有”、“谁劳动,谁受益”的权利,这与“谁投资,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资产所有权相对立的一种权利,即劳动所有者的劳动所有权。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不止一次地说明了按劳分配权利的性质:他说,“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财产”,“生产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象其它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例如在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做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做别的什么,把其它一切都撇开了。”很显然,在这里马克思指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按劳分配就是劳动所有者的基本权利--即劳动所有权!而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劳动所有权,同时也是对资产所有权--即资产所有者凭借生产资料占有权获取劳动成果的权利的否定。换句话说,劳动所有权和资产所有权是相互对立、互为排斥的两种权利,把按劳分配说成是资产阶级权利是十分荒谬的。

  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谈及按劳分配原理时,说的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资产阶级法权”和“资产阶级权利”是两回事,两者是不同的,而且在这里指的是“按照原则”,是指平等的权利实际上包含了不平等这点而言,“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两者主体不同,性质不同,但就平等中包含某种不平等而言仍然是相同的,这应该是马克思的原意,但人们却把这里的“资产阶级法权”误作“资产阶级权利”,形成了“按劳分配就是资产阶级权利的荒谬论点,因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发生了方向性的偏差。

  2,马克思论述了按劳分配企业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

  --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

  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用了很多文字论述了按劳分配企业生产结果--即”集体劳动所得“的分配模式,这就是集体劳动所得=生产资料消耗补偿+各种公共需要项目(含扩大再生产追加)扣除+个人消费品的分解。很显然这一模式与产权分配模式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已经是体现“誰劳动谁所有”的劳动所有权模式,而且其价值构成--即“生产资料消耗价值量+公共需要价值量+个人需要价值量”与产权模式的价值构成也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这里,劳动者的劳动要么是满足他不同范围的公共需要,要么是满足他个体消费需要,都是必要劳动,再无剩余可言。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生产方式,她不需要也不可能采用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一旦真正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以及对立的劳资关系也就自然消失了,在社会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将是劳动者相互关系和劳动者不同范围的利益关系。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一旦实现了按劳分配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公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消耗首先得到补偿,企业是不会也不应该发生亏损的;而且由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随着企业经营状况自然波动,企业也必然会有健全有效的经营机制和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但可惜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马克思着重说明的这一按劳分配模式,却未为人们理解和重视。

  3,马克思说明了按劳分配的过程与基本形式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一方面详细说明了按劳分配企业生产结果分配模式,说明了如何从企业生产结果中分解出“个人消费品”来,另一方面他又说明“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取和他们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比较完整地说明了按劳分配过程。

  对于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作了对比性的说明,指出这种形式“不是货币”“不流通的”而且是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纸的凭证”(《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二十三卷95-96页)。对此,理论界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形式适用于产品经济而不适合于商品经济,因此,我们现在采用货币工资的做法是正确的。这种观点恰恰是错误的。按资分配是与商品经济直接相联系的,而作为按资分配形式的的股份却偏偏就是一种“不是货币”的“纸的凭证”。这一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分配形式和经济形式并没有直接联系,关键是分配的基本形式能不能体现分配的基本要求。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过程和形式的说明连起来看,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决不应该是货币工资。因为工资是直接的货币量,工资预先确定,职工的收入也就预定,这种收入的预定性割断了劳动者收入与劳动成果的相互联系,从而也违背了“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要求。

  4,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规律的论述和说明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谈到按劳分配条件下劳动时间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劳动消耗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适当比例的调节。这无非是说,同一种计酬方式,不仅决定着消费品的分配,同时也决定着生产状态。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这一要点,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只把按劳分配当作个人消费品的一个原则来对待,而另一方面又把有计划按比例的要求当作另一个规律来对待。结果一方面在宏观上形成了所谓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微观上则形成了病态的公有制经济模式,这正是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重大挫折的关键所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主要规律,它既在分配中起作用,也必然同时在生产中起作用;既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也必然在宏观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离开了按劳分配规律的客观作用,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只是一种病态经济,又怎能不失败呢?

  五,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动所有的转变,而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它是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体现劳动者消费需要的生产方式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及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实现按资分配,那体现的是个人资产的私有制。这个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最后是大家为老板打工,因为资本的生产方式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大多数人注定是要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的。

  正是因为要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结果,即所谓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所以社会主义才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由此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这就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一是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者的劳动所有的权利得到体现。这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意义所在一一社会主义实现公有制不是为了体现产权,而是为了消除产权存在的依据,从而为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提供所有制基础!

  因此,社会主义实质就是用劳权主体取代产权主体,即让劳动者当家做主,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的权利;

  因此,社会主义实质就是用体现劳权的制度取代产权的制度,从而实现按劳分配,满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要求;

  因此,社会主义就是用消费价值(劳动者对消费需要的满足)的生产方式取代剩余价值(资产者对资产增殖的需要的满足)的生产方式。

  在这里的核心,就是从“谁投资谁受益”的资产所有经营方式转变为“谁劳动谁受益”的劳动所有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是基本制度的转变,也包括主体观念、权利观念、企业观念、制度观念的转变!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的学习中,我们不难了解到一系列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概念或观念:例如,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对应,劳动所有者与资产所有者相对应,劳动所有权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劳动所有者与资产所有者相对应,劳权制度与产权制度相对应,消费品或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相对应,等等。

  当我们说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它就是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动所有的根本转变;

  当我们说到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它就是探讨劳动者实现其劳动所有权的学说;

  当我们说到社会主义时,它是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的生产方式!

  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第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这个基本理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按劳分配理论等内容。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第二,要把十月革命以来的、以苏联模式的实践为基础形成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区别开来。

  事实上,长期以来,学术界都把以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当作了正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显然这是一种误解。

  苏联模式实际只是落后的国家在取得了暴力革命胜利之后,为实现工业化而形成的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经营模式,它性质上只是一种过渡经济模式。因此,以这种过渡经济模式的实现形成的理论也只是与社会主义国家过渡时期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理论,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2. 从A到B,仅仅一步之遥, 为什么不给台独一条死路?
  3. 陈先义:翻案不得人心!
  4. 朴扣东:若解放军发起大规模攻台行动,美军敢对大陆发动核打击?
  5. 关注几个异常
  6. 欧洲金靴:“千套房产”李传良,背后没有那么简单
  7. 轻罪时代:普通人只要活着就可能违法,而贪几个亿却不会死
  8. 解放台湾,不需要在乎敌人的意见
  9. 以色列总崩溃就在眼前!
  10. 延迟退休后的滑稽,东北人早就提前批了
  1. 井冈山观心|毛新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对不对?——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根本遵循
  2.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3. 小庄:危机前的一些征兆
  4. 毛主席会同意毛新宇说的话吗?——“对于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我相信毛主席会欣慰的”
  5. 王忠新:“翻案不得人心”!决不能放任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党基国本
  6.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7. 司马南:有人抱团控制舆论,没人觉得不对劲吗?
  8. 美国政府真的不做人了!
  9. 王希锐:是谁改变了中国
  10. 谭吉坷德|刀郎唱响的是一场文化革命
  1. 股市新政再次撕下伪经济学的画皮
  2. 井冈山观心|毛新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对不对?——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根本遵循
  3. 秦明|宋彬彬去世,卞仲耘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于天下
  4. 6件大事件,验证了一个事实,九月能否发生重大变化?
  5. 如此治理,不危险吗?
  6. 郭建波| 关于七二○事件的历史考察
  7. 欧洲金靴|“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
  8.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9. 农民要牢记1984年
  10. 天眸|毛主席的思想路线对当今的拷问
  1. 铁穆臻|毛泽东——世界军事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军事家
  2. 美国政府真的不做人了!
  3. 井冈山观心|毛新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对不对?——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根本遵循
  4. 井冈山观心|毛新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对不对?——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根本遵循
  5.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6.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