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工人理论学习组 · 2024-11-03 · 来源:工农兵大道|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化先于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

  社会的基本矛盾,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外,还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因此,为了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必须进一步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我们知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最后决定的作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但是,生产力不能直接决定一个社会形态的性质,不能直接决定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例如,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很高的,但是美国还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是由资本主义思想占着统治地位,因而美国的整个社会形态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可见,直接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的不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关系,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所谓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社会的经济基础。那么,如何理解生产关系的总和呢?现实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在某一具体社会中,往往同时存在着几种性质不同的生产关系。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外,有的国家还残存着封建的,甚至奴隶制度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是指这些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指某一具体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总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总和。其中包括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与工人的统治和服从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等等。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及其发展方向。所以只有把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看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才能确定一个社会形态的性质,把这一社会形态同另一社会形态区别开来。其他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或者是旧经济基础的残余,或者是未来社会的新经济基础的因素,都不能把它们看成是某一具体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经济基础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剥削的关系上的,因而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阶级社会一切领域中的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剧烈的阶级斗争,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都有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斯大林指出: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这就是说,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结成一定的经济关系,而且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政治关系和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关系体现在各种政治制度中,体现在政权、法律、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结构中。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政治观点、法权观点、道德、哲学、艺术、宗教观点等等。上层建筑就是由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这两部分构成的,而它们又是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都是以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为指导并与之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

  例如,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就是按照资产阶级的法律观点建立起来的,它直接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而一定的意识形态,也总是要求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同它相适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无论是政治的和文化的机构、设施通常都是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里,因而他们的意识形态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上层建筑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政治(包括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居于主导地位。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如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观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都是从属于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又是一定社会政治的反映。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之间意识形态的斗争,都直接地或间接地贯串着政治斗争的内容。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从来就是阶级的上层建筑,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在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之所以需要建立起一定的上层建筑,目的就是用其来维护、巩固本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为本阶级的经济基础服务。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竖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就是资产阶级手里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的剥削地位,镇压和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相反,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就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维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镇压地、富、反、坏、右和不法资本家的工具。抹煞上层建筑的阶级性是错误的!是反马列毛主义的。

  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就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区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由此就能够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古到今,人类社会已经出现过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它特定的经济基础和特定的上层建筑。任何经济基础以及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不是永恒的,因而任何社会形态也不是永恒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离开具体的社会形态而空谈什么“一般社会”,其实质就在于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的暂时性,为资产阶级的统治作辩护。

  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单纯的”社会形态是不存在的。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里,都有一种生产关系占居主要地位,它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规定着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同时,在这个社会形态里,还存在着前一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生产关系和旧的政治,思想的残余,也会出现即将产生的新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新的政治思想(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能产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物质前提,而不能产生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又使这个社会形态具有自己的历史特点。列宁在谈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时指出:“世界上没有而且也不会有‘纯粹的’资本主义,而总是有封建主义、小市民意识或其他某种东西参杂其间。”

  因此,同志们,要想正确地认识某一社会形态,必须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首先找出在它里面占统治地位的主要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又要注意到存在于这个社会内的旧制度的残余或新制度的萌芽。具体地分析一定社会形态的复杂情况,对于把握它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这个统一体中,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般说来,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性质,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全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人对人的剥削和因此而形成的阶级对抗,因此,像国家这样的社会组织是根本不存在的。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就是以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治为其主要内容。这是一切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般特点。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在经济生活中占居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就产生了以地主阶级的专政和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内容的封建主义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在经济生活中占居统治地位,就产生了以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内容的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基础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与此相适应,上层建筑领域中也包含着阶级对抗的内容,表现为对立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矛盾和斗争。

  其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当旧的经济基础让位于新的经济基础之后,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快或慢地为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即使在同一社会里,当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的变化时,也会引起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由于上层建筑各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它们的变化各不相同,有的早些快些,有的晚些慢些。如前所述,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的地位,它是阶级利益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因此,上层建筑的变革,首先就是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等的变革,就是按照一定的政治路线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如哲学、艺术、道德等观点的变化则比较晚些慢些。上层建筑的变革,不应理解为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实际情况是,新的经济基础形成之后,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旧的上层建筑的残余还会存在着。认为经济基础一经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就会立即彻底变革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还应当指出,上层建筑的变革,不是和和平平实现的,而是一场极其复杂、极其尖锐的阶级斗争。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才能逐步肃清旧的上层建筑的残余,使上层建筑适合于新的经济基础的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斯大林指出:“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 但这决不是说,上层建筑只是反映基础,它是消极的、中立的,对自己基础的命运、对阶级的命运、对制度的性质是漠不关心的。相反地,上层建筑一出现,就成为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促进自己基础的形成和巩固,采取一切办法帮助新制度去根除,去消灭旧基础和旧阶级。”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承认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而且承认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还可以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的发展,可能起革命的推动的作用,也可能起反动的阻碍作用。上层建筑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基础,帮助新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的时候,那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会发展就起着革命的推动作用,反之,当它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基础时,那就要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就起着反动的阻碍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还是先进的,为这利经济基础服务的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曾对生产力的解放,社会的发展,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腐朽透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为这种过了时的、腐朽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反动力量。例如,美帝国主义的上层建筑就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着强大的国家机器和宣传工具,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镇压工人运动;对外推行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破坏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腐朽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同样,当年处于内外交困的苏修叛徒集团,也是越来越露骨地依靠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首先是使用反革命暴力来维持他们的反动统治。他们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实行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他们疯狂地摧残和压制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而让糜烂透顶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到处泛滥!他们大肆宣扬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把文学艺术作为推行社会帝国主义的工具。这种上层建筑的反动作用就在于维护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腐朽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怎样为经济基础服务,怎样帮助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呢?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要依靠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来巩固和发展自己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更具体地说,就是统治阶级通过自己的国家政权---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以巩固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通过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来大力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对立阶级的思想观点进行斗争,以保证自己的思想统治。)建立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治,是建立和巩固经济上的统治的保证,是上层建筑帮助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的表现。显然,上层建筑的这种能动作用,和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阶级斗争是紧密相联的。如果统治阶级能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和政治、思想的影响,战胜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反抗和政治、思想的影响,就能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反之,如果在上层建筑领域的斗争过程中,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影响,逐步发展和强大起来,以至发动革命、夺取政权,战胜统治阶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影响,那就必然要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已经衰朽,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如果资产阶级还掌握着比较强大的国家机器,能够继续维持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如果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宣传还能够欺骗人民群众,那么,资产阶级就仍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它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暂时不至于崩溃。所以,我们拿美国举个例子,如果要摧毁美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美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美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在上层建筑领域开展斗争,大力宣传马列毛主义,造成革命舆论,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然后才能建立美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首先向旧的上层建筑开刀,造成舆论优势,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上层建筑,然后利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巩固或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

  如前所述,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是,上层建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地、绝对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总不可能立刻就充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且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不断变化的,即使在相对稳定阶段,也会发生量的变化和某些局部的质变,经济基础中的这种变化,不会立刻就在上层建筑中到反映。这样,就会不断地出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某些不适应的情况,发生某种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上层建筑维护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时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上层建筑某些环节上的缺陷。这种矛盾一般地不表现为激烈的对抗和冲突,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使的办法,之逐步完善加以来解决;另一种情况是,上层建筑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时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反动的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基本上不能同它相适应了,于是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而反动的上层建筑却竭力阻碍这种变革。这种矛盾表现为激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它不可能在旧制度下得到解决,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摧毁反动的上层建筑,才能解决!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产阶级以法西斯的政治统治来延缓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维护已经腐朽的经济基础,阻碍它的变革。经济基础正在走向崩溃,而其上层建筑却要求它永世长存,这种极端反动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之间发生了根本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对抗性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决。

  所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化先于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这就构成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个矛盾运动的规律是这样的:某种上层建筑的建立,在其初期是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当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上层建筑基本上不能再同它相适应。在这样的时候,就必然要引起根本性质的变革。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这个变革的过程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实现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钱学森的“错误”与李锐等人对毛主席的污蔑
  2. 再这么搞下去,老百姓还能信什么?
  3.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满屏:毛主席万岁】
  4. 双石|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5. 人设一旦崩塌,就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6. 越南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吗?(续)
  7. 出生(畜生)蒋中正日特典:蒋委员长用石子打掉花园口大坝
  8. 为什么有人总想否定前三十年?
  9. 动荡十一月
  10. 史愧不如
  1. 英雄已去世,毒蛇却高升!
  2. 说说喀山大会上“金砖币”被搅黄
  3. “其实,我早就是一个中国人了”——揭开修正主义者卑躬屈膝的灵魂
  4. 井冈山观心|从大字报与某干部子弟回忆录,看利益集团的形成
  5. 拆迁队大锤砸门持武器冲击拆迁户遭反杀,六村民获刑!
  6. 《中国狗血相声江湖》造谣污蔑新中国,谁是幕后黑手?
  7. 你还是不要炫耀自己的“功德”为好
  8. 一线城市人口大幅下滑
  9. 斯大林临终警告:如果在理论上犯错…我们就会死亡,死亡,死亡!
  10. 司马南|杀余华英是不够的,“废死派”在保护谁?
  1. 井冈山观心|毛新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对不对?——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根本遵循
  2. 郭建波| 关于七二○事件的历史考察
  3.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4. 毛泽东大传第四版 第八卷 乱云飞渡 第6章
  5. 多次辱骂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人,竟然被任仲夷说“坚持真理,坚持党性,坚持斗争,宁死不屈”,并被辽宁省委追认为“烈士”! 改革开放后,任何一个人如果公然对国家领导人进行那样的谩骂,会不会被判刑?会不会被评为“烈士”? 这个由读者来判断。 这也是为张志新平反、追认其为“烈士”的“任仲夷”们以及他们的后台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就是在可以公开批评根据领导人的美帝,一个美国公民大喊“绞死拜登”、“
  6. 欧洲金靴|“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
  7. 王忠新:“翻案不得人心”!决不能放任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党基国本
  8. 井冈山观心|林彪事件到底应该怎么看,他是毛主席忠诚的战士吗?
  9.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10. 被审判的戚本禹、造反派五大领袖等人,谁“拒不认罪”?谁“认罪态度好”
  1. 挖机侠,侠之大者,传递善良!
  2. 一线城市人口大幅下滑
  3. 你还是不要炫耀自己的“功德”为好
  4. 生育补贴作用几何?
  5. 一线城市人口大幅下滑
  6. 中国“币权”派与“税权”派的区别一览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