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艺术大军的命令[1]
老一辈人总在那
陈腔烂调里陶醉。
同志们!
到街垒去!
那是人类心灵的街垒。
只有断绝退路的人
才是名符其实的共产党人
未来主义者们,别再迈方步了,
向未来跃进!
建造机车这还不够——
安上车轮才算大功告成。
假如歌声不能震撼车坫,
要那交流电又有何用?
你们要汇集起千万种音响
歌唱着和呼啸着
向前进发。
还有许多可以使用的更好的字母!
Р,
Ш,
Щ,[2]
排成双人队伍,
把裤缝镶上红边——这还不成。
假如音乐家们不奏起进行曲,
劳动者代表苏维埃也无法命令大军前进。
把钢琴抬向街头,
用钓竿把大鼓从窗口挑出去!
别心疼碰坏大鼓
或是钢琴,
我们要使那雷鸣般的乐声
震天动地。
这是为什么——在工厂中下苦劲地干,
烟黑涂满脸面,
可是,在休闲的时候,
却用那茫然的目光
馋望着异己者的豪华糜烂。
别再侈谈廉价的真理吧。
洗刷掉心灵上陈腐的东西。
街路——我们的画笔。
广场——我们的调色板。
伟大的
革命编年史
还没有完成。
到街头去,未来主义者们,
鼓手和诗人!
1918年
丘琴 译
[1] 这首诗最初是作为《公社艺术周报》第一号(1918年12月7日)的社论发表的。该报是教育人民委员部的机关刊物,1918—1919年在马雅可夫斯基直接参加下在彼得格勒创刊。
[2] 俄文字母,读“爱儿”、“沙”、“夏”。
· 诗人—劳动者[1]
人们对着诗人大声叫喊,
“你到车床上来试试看。
诗算得了什么?
空话连篇!
要说干活儿——可就玩不转。”
也许,
劳动
对于我们
比任何职业更为亲切。
我也是一座工厂。
如果说我没有烟囱,
那也许是说,
没有烟囱
我的工作更困难些。
我知道——
你们不喜欢空谈。
你们为要工作砍伐橡树。
可是我们
难道就不是对木材加工的人?
我们把人们那橡木一般的头脑雕塑。
当然,
打鱼是受人尊敬的事。
拉起网来,
网网都是鲟鱼!
但是,诗人的劳动更应该受到尊敬,
我们网打的不是鱼,而是活人。
这是巨大的劳动——在熔矿炉前汗流浃背,
让嗞嗞叫的铁变得坚硬。
是谁竟然敢来责难,
说我们无所事事?
我们在用语言的钢锉琢磨人们的脑筋。
谁更高贵些:——诗人,
还是
引导人们向物质福利前进的
技师?
他们全都高贵。
心儿同样是马达。
头脑同样是灵活的发动机。
我们是同样的人。
是工人群众中的同志。
是既用体力也用脑力的无产阶级。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
才能美化世界,
才能使进行曲响彻天宇。
我们要用堤坝拦住废话的狂澜。
干起活儿来吧!
工泎火热而又新鲜。
那些空谈家们,
到磨坊去吧!
去做个磨坊工人!
用空话的水流
转起磨盘。
1918年
丘琴 译
[1] 这首诗最初发表于《公社艺术》周报(1918年12月22日)。
· 向左进行曲[1]
(给水兵们)
摆开队伍前进!
这里用不着说空话。
住口,演说家!
该是你
讲话,
毛瑟枪同志。
我们厌恶
亚当和夏娃留下的法律。
赶开历史这些瘦弱的老马!
向左!
向左!
向左!
喂,蓝衣水兵们!
开肮!
向大海大洋那边航去!
难道
停泊中的铁甲舰,
它的尖削的船底竟会磨穿?
就让那
头戴皇冠的大不列颠狮子
呲牙咧嘴地狂吼。
公社决不能被征服。
向左!
向左!
向左!
在那边,
翻越过苦难的大山,
是阳光照耀的福地洞天!
越过饥饿,
越过瘟疫的大海,
千百万人大踏步向前!
就让他们用那被雇佣来的匪徒,
用那烧红了的钢带将我们围困——
俄罗斯决不向协约国[2]屈服。
向左!
向左!
向左!
难道鹰的眼睛会不发光亮?
难道还怀恋着过去?
无产阶级的手指
掐紧
世界的喉咙!
挺起英勇的胸脯前进!
看无数旗帜满天飞舞!
谁在那里向右转?
向左!
向左!
向左!
1918年
丘琴 译
[1] 这首诗写于1918年12月。同月17日马雅可夫斯基在彼得格勒前近卫军人水兵剧院第一次朗诵。这首诗是特为这次和水兵见面而写的。关于这首诗的创怍过程,马雅可夫斯基回忆忆道:“前近卫军人给我打电话来,要我去给他们读诗,于是我在马车上写成了《向左进行曲》。当然有些段是早就想好了的,这时只是把给水兵的部分连起来罢了。”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法、俄三国的军事联盟。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协约国。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协约国是武装干涉苏联的组织者。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1]
我知道——
并不是英雄们
使得革命的火山爆发。
关于英雄们的神话——
那是知识分子的胡说八道!
不过,
谁又能抑止住自己
不来歌颂
我们的伊里奇的荣耀?
没有大脑指挥的双足——不可思议。
没有大脑指挥的双手
做不了什么事情。
世界如果没有大脑,光有一个空躯壳,
就只能
到处瞎碰。
当我们
被出卖任人宰割,
到处弥漫着战争的叫嚣,——
在世界的上空,
出现了
列宁,
巨大的头脑。
于是,
地球便稳坐在轴心。
问题也就不再伤人脑筋。
于是,
在混乱中,
截然地
形成了
两个阵营。
一个是
大腹便便体态臃肿。
一个是
岩石一般的坚定,
千千万万人打成一片,
它挺立着
仿佛是一座肌肉强健的山峰。
现在,
我们不会盲目射击。
我们知道,该把什么人除去!
双足也晓得,
将要踏过
什么人的
尸体。
这里不需要怀疑和吵闹。
打倒那蜗牛式的口号:“等着瞧”!
双手知道,
该向什么人掀起
死亡的风暴。
到处,
在人民遭受剥削的地方,
大地上烧起大火,烟尘滚滚,
像炸弹似地
轰响着
一个名字:
列宁!
列宁!
列宁!
这并不是
用诗歌把寿星佬
颂扬——
我
赞美列宁,
他是
世界的信仰
和我的信仰。
如果
我不歌颂
俄罗斯共产党的
嵌满五角星的无边天穹,
我就不配作个诗人。
1920年
丘琴 译
[1] 这首诗是1920年4月为纪念列宁诞生五十周年而写,1920年4月28日马雅可夫斯基曾在新闻大厦的一个“列宁晚会”上朗诵过,最初发表于1922年11月5日彼得格勒《红色报纸》。
· 马雅可夫斯基夏天在别墅中的一次奇遇[1]
(普希金诺,鲨鱼山,卢勉采夫别墅,在雅罗斯拉夫铁路线上,距莫斯科二十七俄里。)
落日燃烧着一百四十个太阳,
夏天滚入了七月,
大地上蒸腾着热气,
炎热无比——
这件事就发生在别墅里。
鲨鱼山高踞在
普希金诺山丘的背脊,
山下——
是一个小村庄,
树皮似的屋顶高高低低。
村后——
有一个大窟窿
太阳每天大概
向那里滑落,
缓慢,稳准。
明天
它依旧红光满面地
爬起来
照遍大地。
这情形
天天如此,
使我感到
十分烦腻。
有一天,我万分激怒,
吓得一切都发抖震颤,
面对着太阳我高声叫道:
“下来吧!
这么热的天气,别尽自游手好闲!”
我向它高声叫道:
“懒汉!
你坐在云端倒也自在潇洒,
可是,我在这里,却不知冬夏地
坐着,画着宣传画!”
我向它高声喊道:
“等一等!
金面人,你听我说,
何必老那样
无所事事,把光阴打发,
来吧,
还是到我这儿喝杯茶!”
我做了一件多么莽撞的事!
简直是该死!
太阳
果然心甘情愿地
向我这儿走来。
光芒四射,
大踏步地走过田野。
我不愿显出自已惊恐,
只是一步一步地后退着。
它的目光射进了园中。
它从园中走过。
进了窗棂,
门楣
和缝隙。
庞大的太阳驾临,
闯进了屋;
喘了喘气
打开它的低音嗓门:
“我乘着火焰回来,
这还是开天辟地第一遭,
是你邀请我吗?
拿茶来吧!
诗人!果酱也要!”
我满眼流泪——
热得几乎发了昏,
但我还是
指给他茶炊:
“好吧,
请坐,发光的巨人!”
天晓得是不是鬼迷了我的心窍,
竟粗声粗气地
向太阳大喊大叫——
我困惑地
坐在凳子的边上,
心里想——事情可不要再糟!
但是,太阳放射出
一股奇异的光——
竟使我
忘记了难堪,
坐着,慢慢地
和它拉起了家常。
谈谈这个,
谈谈那个,
讲到“罗斯塔”一片忙乱,
但是,太阳却说道,
“算了吧,
别发愁,
什么事情都不那么简单!
你以为
我就那么容易地
发光!
不信,你就试试看!
既然我要发光,
并且已经开始,
那就要用尽全副力量!”
我们一直谈到天色昏暗——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夜晚。
这里哪还有黑暗存身的地方?
我和他称兄道弟,
全无半点拘泥。
随后,
我就拍着他的肩膀,
毫不隐瞒我对他的友谊。
太阳也拍着我的肩膀:
“你和我,同志,
咱们俩,真是天生的一双!
来吧,诗人
让我们在那暗淡的宇宙间
高高地飞翔,
放声地歌唱。
我放射着太阳的光辉,
你就让自己的诗章
散发着光芒。”
两个太阳的双筒枪
摧毁了黑夜的牢狱,
黑暗的墙。
太阳和诗章的万道金光,
把一切东西照亮!
当昏庸贪睡的人们
懒倦地
想要
在夜间安歇,
那时我就突然地
放出我的全部光芒——
使白昼重又奏起生活的音乐。
永远照耀,
到处照耀,
直到那日月的尽头,
照耀——
不顾一切阻挠!
这就是我和太阳的
口号!
1920年
丘琴 译
[1] 这首诗与于1920年夏天。最初载在1921年初出版的诗集《竖琴》里。
· 败类[1]
光荣,光荣,光荣归于英雄们!!!
不过,
对他们
已经做了充分的贽美。
现在
我们要讲一讲
败类。
革命怀抱中的风暴已经平息。
苏维埃混合体上掩盖了一层青苔。
从俄罗斯联邦的背后
探出
小市民的
丑恶嘴脸来。
(请不要从字面上理解我的意思,
我并不反对小市民阶层。
我的赞歌献给
所有的市侩,
不管他是什么阶级出身。)
从整个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上,
从苏维埃诞生的第一天起,
他们就聚集起来,
很快地换了一身新的羽毛,
稳坐在所有的机关里。
五年来坐得屁股都起了茧,
他们坐得很稳,就像洗面枱,
他们比湖水还平静——
一直活到现在。
他们收拾好舒适的卧室和书斋。
到晚上,
有那么一个败类
眼睛盯着
正在练钢琴的妻子,
懒洋洋地喝着茶,
说:
“纳佳同志!
节日前增加工资——
按照工资率。
两万四
哎,
我得给自己做一条
太平洋式的裤子,
这样的裤子
会像珊瑚礁似地
引人注视!”
而纳佳说:
“我也要一身带有党徽的衣衫。
没有镰刀铁锤简直不能露面!
今天
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舞会上
我该
怎么打扮?!”
墙上挂着马克思。
镜框鲜红。
小猫卧在《消息报》上取暖。
而天花板下
恬不知耻的金丝雀
叫个没了没完。
马克思从墙上看着、看着……
突然
张开嘴,
大声喝道:
“庸俗生活的乱丝纠缠着革命。
庸俗生活比弗兰格尔还要危险。
为了共产主义
不要被金丝雀战胜——
赶快
把金丝雀的脑袋扭断!”
1920—1921年
余振 译
[1] 这首诗写于1920年底,或1921年初,最初发表于1921年4月《一个滑稽家的战斗队》杂志。
· 给艺术大军的第二号命令[1]
你们——
从亚当时代
直到如今,
在那号称剧院的下流场所,
反复唱着罗密欧与朱丽叶咏叹调的
营养良好的男中音们。
你们——
肥胖得好像马匹似的
大吃大喝怪声喝彩的俄罗斯骄子们,
躲在工作室里
依旧涂画着
花儿和裸体女人的
美术家们。[2]
你们——
盖着遮羞布的
皱紧眉头
陷在韵律蛛网中的
未来主义者们,
意象主义者们,[3]
阿克梅主义者们。[4]
你们——
用乱发蓬松
代替光滑发式的
用树皮鞋代替漆皮鞋的
在褪了色的普希金式燕尾服上
加缀着补钉的
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工们。[5]
你们一一
翩翩起舞的
吹奏芦笛的
公开浪荡的
暗地寻欢的
幻想自己的未来
是个领取巨额学者津贴的人们。
告诉你们,
我——
有没有天才又当别论——
抛弃了无聊的玩艺儿,
现在在罗斯塔工作。
告诉你们——
趁着人们还未用枪托来驱赶你们!
快抛弃吧!
快抛弃吧!
快忘掉
和唾弃
那韵律,
那咏叹调,
那玫瑰花,
和艺术武库中
一切无病呻吟的玩艺儿。
谁爱听那
“啊,我可怜的人儿!
他爱得多么深,
他又是多么不幸……”?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
巨匠,
而不是披着长发的传教师。
你们听着!
机车在呻吟,
寒风穿透墙壁和地板的缝隙:
“给我们运来顿河的煤!
派钳工和机械师
到机车库去!”
在每一条河流的岸边,
都僵卧着舷上带着洞眼的轮船,
它们的怨声回荡在船坞,
“给我们运来巴库的石油!”
当我们慢条斯理地争论,
探寻着奇妙的构思时,
到处都在高声喊叫:
“给我们创造新的形式!”
我们不要笨蛋,
他们只知道呆呆地伫立在“大师们”跟前
聆听教诲。
同志们,
创造新的艺术,
用它来
拯救共和国出于污泥。
1921年
丘琴 译
[1] 这首诗大约写于1921年末。最初发表于《作品》杂志(1922年3—4月)。
[2] 原字为法语的俄语音译。
[3] 1919—1924年出现在俄国文学界的一个形式主义的派别。发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是:狭隘的个人体验,色情,轻视诗的思想内容,认为诗就是一些费解的、歪曲的、隐喻式的形象的堆积。
[4] 俄国文学界的一个反动的派别,于1912—1913年形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创作是艺术真理的最高表现。
[5] 即无产阶级文化派,是十月革命前产生的一个文化启蒙组织。它的倡导者是波格丹诺夫。他是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参加者,但在许多理论问题上,却站在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在苏维埃时代,“无产阶级文化派”在波格丹诺夫的领导下,企图实行自己特殊的、与共产党不同的文艺政策,并宣扬要开办各种专门的(文学的、艺术的)工人训练班,以“实验”的方法,建立“纯无产阶级”文化(文学、艺术,甚至科学)的虚伪的理论。他们抛弃了过去人类文化的成就,离开当前工人运动的政治任务。实际上,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诗人们在创作上是无力的,没有独立风格的。甚至他们当中一些较重要的人物,还幼稚地去摹仿一些新起的资产阶级颓废派诗人的诗,摹仿古典作家的诗。无产阶级文化派方针的理论上的依赖性和政治上的毒害作用,曾被列宁揭露并加以批判。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