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捉了张辉瓒——批驳利用张辉瓒被杀搞历史虚无主义问题——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启迪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
王志刚
原编者按:本文系军界著名理论家大作,以反历史虚无主义精神,旗帜鲜明地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者炮制的张辉瓒被杀案,还原了张辉瓒被杀案的历史真相,澄清了历史史实。
[摘 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瑞金,我们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探索。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过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重读毛泽东的光辉诗篇《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回顾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胜利,批驳关于张辉瓒被杀问题上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对我们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启迪。本文围绕批驳有人利用张辉瓒被杀搞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从“前头捉了张辉瓒”是对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的形象表述、经验概括和辨析考证出发,阐述了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现实启迪: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保证中国行稳致远的根本,在未来战争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才能继续取得“前头捉了张辉瓒”那样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次反“围剿” 张辉瓒 历史虚无主义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1931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后写下的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把张辉瓒这样的反面人物写进诗词,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前头捉了张辉瓒”,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当年红军战士威武勇猛、奋勇杀敌、一往无前的身影,成为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然而,有一篇挂在网上多年的文章却绘声绘色地说:何长工紧急请示毛泽东。毛长叹一口气,说,杀吧,天不留张。最终,张辉瓒被当众枪决。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因为无论是从国民党的历史档案和报刊宣传,还是共产党的历史档案和书刊,都找不到杀掉张辉瓒是毛泽东同意的记载。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回顾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胜利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对毛泽东同志的抹黑,认识第一次反“围剿”的历史意义,对现实也有着深刻的启迪: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保证中国行稳致远的根本,在未来战争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才能继续取得“前头捉了张辉瓒”那样的伟大胜利。
一、从“前头捉了张辉瓒”是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的形象描述,看张辉瓒被捉的过程,毛泽东同志不存在同意杀张辉瓒的可能性
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对毛泽东同志的抹黑,首先要弄清张辉瓒被捉的过程。1930年10月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立刻调集十余万兵力,以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法,对赣西南根据地“朱毛”红军(红一方面军)4万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这次大规模 “围剿”是蒋介石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行动,敌人作了充分准备,与以往一省“进剿” 和几省“会剿”的局部行动完全不同。敌军调来三个航空队,配备了新买来的飞机,是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企图在3至6个月内彻底消灭红军。10月30日,获悉敌军已开始对红一方面军和根据地进行“围剿”,毛泽东同志在罗坊主持召开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紧急会议。会议确定:对敌军的大举进攻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把主力红军开到赣江以东根据地广大区域作战。11月1日,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罗坊签发命令,令红一方面军“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并决定将主力移到赣江东岸,相机夺取樟树、抚州,发展新干、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崇仁、南丰、南城各县工作。6日,各路敌军向红军原驻地清江至分宜的袁水两岸地区进攻扑空。12月16日,国民党军各路由北向南,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开始向根据地中心推进,至28日,鲁涤平命令所属各师向红军发动总攻。前线总指挥、一向骄横的第一纵队司令兼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得知红军内部发生“富田事变”,以为正是大举进攻的好时机,急于出兵进而邀功请赏。
12月30日浓雾笼罩,5时,敌十八师开始由龙岗向君埠进犯至五门岭之间。9时,大雾渐渐散去,敌先头第52旅在龙冈以东、小别山以西登山时,突然遭到埋伏待敌的红三军第七师的迎头痛击。敌人为摆脱被动局面,拼命向红七师疯狂反扑,均被击退。中午,红三军全部投入战斗;红十二军则回到敌之侧后,占领表湖及附近各山头;红四军和红三军团一部亦沿龙岗北侧迅速插到张家车,截断龙岗同东固敌人的联系,并发起猛攻,迅速占领了龙岗西北至上固一线的有利地形,把敌人四面包围。下午4时发起总攻,红三军团利用打长沙后新建的山炮连摧毁敌迫击炮和重机枪阵地多处,打死打伤敌几百人,重机枪集中火力猛烈扫射,红军各部如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扑向敌人,漫山遍野杀声震天,敌人全线崩溃,我军与敌人激战至黄昏,前后8个小时,全歼敌第十八师师部和第五十二、五十三两个旅近万人。敌前线总指挥、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化装逃跑,被搜索连队活捉;该师代参谋长周纬黄、旅长王捷俊、团长李月峰等亦被俘虏,缴获各类武器 9000余件,反“围剿”第一仗取得伟大胜利。
张辉瓒是在往后方押解途中,与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迎头相遇的。毛泽东同志忙令战士给张辉瓒松绑,张脱口而出:“润之先生,久违了!”他与毛泽东同志确实早就相识,二人同为湖南人,第二次北伐后在广州有过来往,只不过张投靠了蒋介石,成了国民党中将,而毛泽东同志成了共产党领导人。张辉瓒虽然知道共产党不杀俘虏的政策,但自知罪孽深重,提出捐款、捐药、捐枪弹,请求毛政委免其一死。毛泽东同志不但告诉张不会杀他,而且考虑到张辉瓒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旅德国研究过军事学,并任过北京军需学校总队长兼军事学教员, 还特意问张愿不愿意到红军学校当教官,张表示求之不得。毛泽东同志特别交代要看管保护好张辉瓒。接下来朱德同志又见了张辉瓒,不过,这时的张比较嚣张,傲慢地问:“出多少钱就放我?”朱德同志郑重地回答:“我不是做生意的。我们要在你自己的部队面前,以及我们的一支被你在赣西北清剿过全家的部队面前公审你。”张辉瓒的气焰被压下去后,朱德同志也说了让张辉瓒当教员的事。以上可知,毛泽东怎么会同意杀张辉瓒呢?
张辉瓒师主力被歼,对敌震动很大。敌第五十师谭道源部闻风丧胆,仓皇从源头向东韶方向逃窜。总前委立即命令分左、中、右三路乘胜追歼谭师。红三军团为左路军,经头陂直向东韶追击,胜利之师士气高涨、所向披靡。当部队看到肥头大耳、留八字胡、挺个大肚子,头戴纸糊高帽写着“张辉瓒”的敌十八师长狼狈滑稽的样子,更增添了胜利后的欢乐,鼓舞了斗志和信心,大家加快步伐,奋勇追击。1931年1月3日晨,敌谭道源师正向洛口方向逃窜,红三军团追上逃敌,随即展开猛攻。同时中路红十二军也追上了敌人,发起了攻击,两路大军互相配合。激战到下午3时,歼灭该师一半,俘敌3000余人,缴获2000多支枪。其余各路敌军纷纷溃退。五天内,红军连续打了两个大胜仗,共歼敌15000多人,缴枪12000余支,宣告了蒋介石第一次大“围剿”的失败。毛泽东同志兴奋之余,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前头捉了张辉瓒,”就成了对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的形象描述。提起“前头捉了张辉瓒”,人们就不由地想起痛快淋漓粉碎敌人第一次反革命“围剿”的场景,就想起红军的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英明指挥和彪炳千古的历史功绩!从“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过程来看,毛泽东同志完全不具备同意杀张辉瓒的可能性。
二、从“前头捉了张辉瓒”是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的经验概括,看张辉瓒被捉后的情况,毛泽东同志不存在同意杀张辉瓒的必然性
“前头捉了张辉瓒”,标志着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这是红军建立以来对国民党军队取得的巨大胜利,胜利后的红军,在总前委书记毛泽东领导下总结经验,准备迎接敌人的第二次大围剿。总结中,大家从毛泽东 “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提出到周密部署,再到“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有效实施,看到了毛泽东高超的领导指挥艺术及与众不同的军事思想。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总结,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成为必然,这一必然中包括毛泽东不会同意杀张辉瓒。
自1927年8月“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1927年9月“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和取消军衔军饷、实行官兵一致的军队民主制度,运用平等观念改造思想改造人,包括大量改造俘虏为我所用,到1929年12月“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再到“前头捉了张辉瓒”粉碎第一次大围剿,新型的人民军队迅速成长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是蒋介石所没想到的。在蒋介石眼里,毛泽东就是一个小学教员,“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大大小小的军阀,几十万的兵马都不在话下,一个个俯首称臣。上井冈山不过七八百人、下井冈山不过三千多人,趁军阀混战之机搞了个赣西南根据地。红军只是拿“烧火棍”的区区四万乌合之众,国民党十余万正规军其中还有张辉瓒、谭道源两个鲁涤平的嫡系师,飞机加大炮,裹挟着中原大战的余威,对付红军是碾压式进攻。在蒋介石看来,“朱毛”就是“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逃不出他的掌心。
蒋介石哪里知道,毛泽东同志跟他打的是哲学,用的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分清了敌友,“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1928—1930年的三年间,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建军原则,把纪律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作战方针和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得以实践检验进而完善发展。
1930年12月上旬,针对蒋介石到南昌召集高级官员“剿匪”会议,加紧对根据地进犯的新形势,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在罗坊会议确定“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基础上,讨论反“围剿”作战方案,毛泽东同志认为:敌军各路、各梯队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有利于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在这些敌军中,张辉瓒第十八师和谭道源第五十师为鲁涤平的嫡系,是“围剿”的主力,消灭这两个师,敌“围剿”便可基本打破。张谭两师各约一万四千人,而红军四万余人,一次打一个师,占绝对优势。12月下旬,毛泽东同志在小布主持召开苏区军民反“围剿”誓师大会,并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列举了克敌制胜的六个有利条件:我们军民一致,人民积极援助红军,这是最重要条件;我们可以主动选择有利阵地,设下陷阱,把敌人关在里面打;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一部分,一口一口地把敌人吃掉;我们可以察明敌军行动,摸清敌人行动规律,从而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拣弱的打;我们可以把敌人拖得精疲力尽,然后再打;我们可以造成敌人的过失,乘敌之隙,加以打击。毛泽东为大会题写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对联,还以这副对联为题,对敌必败、我必胜的六条逐一分析,具体解释了“诱敌深入”的必要性和好处,大大增强了苏区军民反“围剿” 的决心和取胜的信心。
“慎重初战”。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初战必胜,一定要有充分把握才打,开始选中的是离红军隐蔽处最近的谭道源师。1930年12月27和28日,红一方面军主力接连两次冒着严寒在谭师将要开到的小布地区设伏,准备出其不意地将该师歼灭于运动之中,但因谭道源不敢孤军深入又缩了回去而没有打成。红军立刻撤出阵地待机。夜里,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一起商议作战行动时说:“机会总是要来的,我们还得耐心地等一等。”部队转移至龙冈,此地群山环抱,中间是狭长的盆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能帮助严密封锁消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于此设伏,终于等来了骄横冒进的张辉瓒师自投罗网。
“前头捉了张辉瓒”,检验了“诱敌深入”方针的正确性,也为古田会议前夕首提克服“左”倾“错误思想路线”加了注脚。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宣告了“立三路线”的破产。当时一些人受“左 ”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 ”的影响,把退却看作“保守路线 ”,一味鼓吹攻打大城市。一些地方干部,担心退却会失去民众的支持。罗坊会议期间发生了激烈争论。时任红四军团政治委员的刘亚楼曾回忆说:“为了向红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群众讲清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作了深入艰苦的教育、说服工作,大会讲、小会说,条分缕析,晓以利害,着重说明‘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毛泽东同志用许多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的道理。他指出:‘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时地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最后,这个正确的作战方针终于被大家认识和接受了,这就保证我们掌握了反‘ 围剿’战争的胜算。”第一次反“围剿”前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已在三十四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人口二百余万,并已开展分田运动。分得土地的贫苦农民积极支持红军和苏维埃政府,许多县、区、乡、村分别建立起赤卫军、赤卫纵队、赤卫大队和赤卫队。这就为红军提供了民众全力支持的广阔战场和充分的回旋余地,这是以往红军同国敌人作战时不曾有过的。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乘胜转入战略进攻,消灭了广昌、宁都、永丰、乐安、南丰等县境内一些地主武装,解放了几十万群众,扩大了苏区。此后半年内,毛泽东同志又组织指挥革命根据地军民连续打破了蒋介石发动的第二、第三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人口达2二百五十余万,进入了全盛时期。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中央苏区、中央红军名符其实,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局部执政的历史新篇。自此,毛泽东同志才有了“毛主席”的称谓。
李志民回忆说,“我们身经这场战斗的同志都知道,取得‘活捉张辉瓒’的辉煌战果并非易事,这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的结果”。红军指战员在总结第一次反“围剿”的经验时,都说这一仗打得真过瘾,“诱敌深入”才能打大胜仗,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战略方针从心里信服了。苏区群众也纷纷说“红军里头有能人,毛泽东赛过诸葛亮,能掐会算,把敌人装进苏区的口袋里来打,真了不起!”多数群众庆幸自己听红军的宣传坚壁清野,损失很少;而少数不愿坚壁清野或坚壁清野不彻底遭受损失的群众,也吸取教训,受到了教育。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毛泽东军事思想为群众所接受所掌握,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形成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就没有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就谈不上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也就没有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就谈不上共产党局部执政。前三次反“围剿”,尤其是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才有了红军指战员在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战役失败中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伟大,才有了遵义会议毛泽东同志挽救革命、挽救党的重大转折,才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前头捉了张辉瓒”概括了第一次反大“围剿”胜利的经验,证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活捉了张辉瓒再杀他,不符合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丝毫不具备必然性。
三、从“前头捉了张辉瓒”为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提供的辨析考证,看张辉瓒被杀的逻辑,毛泽东同志不存在同意杀张辉瓒的现实性
“前头捉了张辉瓒”,《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同志在反第二次大围剿之前写的,此时张辉瓒早已人头落地。要是毛泽东同意杀张辉瓒,这在逻辑上都说不通。说:“何长工紧急请示毛泽东。毛泽东长叹一口气说:杀吧,天不留张。最终,张辉瓒被当众枪决。”这样的说法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需要加以辨析。
首先,应正确辨析张辉瓒当不当杀的问题。张辉瓒,字石侯,因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积极反共受到蒋介石的重用,率部开赴前线。此前,他是江西省“剿匪”总指挥兼南昌警备司令,杀人如麻,被称为“张屠夫”,被他杀害的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有1000余人,将多名同志装进麻袋沉入江中。曾任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书记的张世熙被张辉瓒抓捕,遭惨严刑拷打后枪决。张辉瓒杀人不讲证据,即便是清白无辜,他也能罗织罪名杀害,有一次抓到一个腰系红绳子的人,审讯时才知是哑巴,手下动了恻隐之心想放人,却被张辉瓒一枪毙命,其残忍程度可见一斑。张辉瓒担任前线总指挥后,口出狂言:“吾党与共匪势不两立,此番不踏平赤区,剿灭共匪,誓不生还。”并煽动士兵:“朱毛主力猬集于东固,那里有赤匪的银行”“打进东固,金子银洋任你担。打到东固去,发财归自己”足见其反动本性。张率部进入苏区后,搞“三光”政策,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发现一家有人去当红军,即满门抄斩、并焚毁其房屋,群众对张辉瓒恨之入骨。张还克扣军饷,关在一起的部下为泄心头之愤,都冲上去打他。可以说,张辉瓒恶行累累,反动透顶,民愤极大,罪该当诛。
其次,应正确辨析张辉瓒能不能杀的问题。张辉瓒这样的反动分子当杀,但不能杀,因为他已是俘虏。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经三湾改编上井冈山后,就制定了关于俘虏的纪律,每当打了胜仗他都要强调对俘虏,一不准打、二不准骂、三不准搜腰包,有伤病要治疗,愿留下的当红军,不愿意留下的发路费放人。对被俘虏的反动军官也是采取教育、改造的政策。优待俘虏成为红军发展壮大和瓦解敌军的“秘密武器”。“古田会议”后,优待俘虏成为更严格的纪律。“前头捉了张辉瓒”这一仗,俘虏众多,张辉瓒成为众多之一。张是在化妆逃跑时被捉,继而被部下认出。毛泽东已表态不杀张辉瓒,怎么能出尔反尔,破坏自己制定的优待俘虏纪律,同意杀张辉瓒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查遍军史也找不到一件毛泽东破坏军队纪律的事。
最后,应正确辨析谁该对杀张辉瓒负责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都不同意杀张辉瓒,但张仍然没有保住性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须知,毛泽东同志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是在“左”倾错误路线的压力下进行的。当时的东固地区,AB团与“立三路线”纠结在一起,造成了“富田事变”。张辉瓒正是看到“富田事变”有机可乘而带部队贸然进攻的。李立三下台后,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上台,实行了一条比李立三还要左的错误路线。1931年1月10日项英来到根据地,同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汇合,在小布组建周恩来任书记的苏区中央局,在周没到之前由项代书记,贯彻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在项英到的这天,红一方面军召开全军祝捷及欢迎新同志参加红军大会,张辉瓒第一次被拉出来示众。张原来的部下,几次冲上台去,骂张喝兵血,不把士兵当人看,抽他的耳光,要将其打死,被及时制止。针对执行“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人主张杀张辉瓒,说留下张有百弊而无一利,杀了可震慑敌人、鼓舞士气、振奋民心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同志据理力争:“优待俘虏是红军的一项重大政策,实践证明,这是瓦解敌军的有效方法,张辉瓒充当‘剿共’急先锋,实行‘三光’,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之不利。”毛泽东同志还专门跟何长工提出了保护张辉瓒的要求。
然而,在“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一些人将毛泽东同志的话当作耳旁风,甚至出现了“毛泽东同志包庇张辉瓒这个老乡”的说法。1月28日,东固召开公审张辉瓒大会,也是张第二次示众,当张被五花大绑押上来时,群情激愤,一片“张屠夫”“剥皮”“抽筋”“血债血偿”的叫喊声,会场秩序大乱。何长工面对群众怒吼,十分着急,一面向主持大会的地方领导人说明“保护”张辉瓒的重要性,一面让警卫排长将张弄走。大会主持人却不屑一顾,公然宣布枪决张辉瓒。数名农民赤卫队员闻声而动,窜到台上抢人,硬是从红军战士手里夺走了张辉瓒,把张辉瓒拖拉到场外的水田边枪毙,并砍下脑袋,绑在一块木板上,丢入赣江冲到南昌,以向敌人示威。杀掉张辉瓒是地方领导的擅自决定,不存在何长工请示毛泽东同志的问题,而且以当时的情况,何长工即使要请示也来不及!斩首张辉瓒跟造成“富田事变”的原因一样,是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结果,与毛泽东同志无关。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优待俘虏,改造俘虏。张辉瓒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多次批评,更加注重要求部队做好俘虏工作,特别是遵义会议回到统帅位置后,强调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同时,对优待俘虏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的“瓦解敌军”,取得了重大成效。要是毛泽东同意杀张辉瓒,他还用批评别人,早做自我批评了。在某种意义上讲,国民党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被瓦解的。因此,所谓张辉瓒被杀,“开了我军枪杀俘虏的先河,损害了红军的形象,煽动了国民党官兵们的仇恨情绪,对工农红军分化瓦解敌军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到1948年10月,经过“三整三查”后,“溶化了大约八十万左右从国民党军队来的俘虏兵,使他们变为解放战士,掉转枪口打国民党”据统计,整个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共起义投诚改编177万余人,其中高级军官273人这对于加速蒋介石集团的崩溃、加快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减少我军伤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俘虏的高级将领作为战犯,也都改造成了新人,到1975年毛主席签署了最后一道特赦令,全部释放。至于有人说“杀了张辉瓒,为蒋介石 ‘匪化’红军之始”,就更不符合实际了。蒋介石从“四一二”大屠杀开始就称“共产党”为“共匪”,中国共产党亦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蒋匪”。怎么能说因杀张辉瓒,蒋介石才开始“匪化”红军呢?这不是在美化蒋介石,抹黑共产党吗?当年和张辉瓒一块被俘的官兵,参加红军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绝大多数牺牲了,其中活下来的有王诤(吴人鉴)中将、刘寅(刘达端)部长,从中也可以看到优待俘虏政策体现出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从历史逻辑看,毛泽东不存在任何同意杀掉张辉瓒的现实性。
四、从“前头捉了张辉瓒”为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提供的历史史实,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端正思想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信息化战争的精神准备
“前头捉了张辉瓒”,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回过头来看,人民军队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经过22年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成立了新中国,都是因为有了“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中国革命的突出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在于他最早认识到了这一点。“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接着率领秋收起义失败后不足800人的队伍,经过“三湾改编”,把支部设在连上、实行无军衔无军饷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人民军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带着部队上井冈山建立第一块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同志成为军事家迈出的第一步。1929年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鲜明提出了红军性质和基本任务等重要思想,通过“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集中解决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使红军成为实现共产党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正是因为有了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的洗礼,红军才真正成为一支适应中国革命斗争需要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在人民军队发展、定型的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不断发展成熟。从1928年1月中旬毛泽东同志面对赣敌二十七师的进攻,总结了袁文才、王佐“打圈圈”的战法,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后来又加上“敌疲我打”,成为游击战十六字诀,到第一次反大“围剿”“诱敌深入”,打运动战、歼灭战,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发展;从四渡赤水牵着蒋介石的鼻子走,扭转了长征中被动局面,到从抗日战争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位置,以开展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为主,把传统的游击战同人民战争、运动战、速决战、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建立根据地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毛泽东军事思想丰富发展;从解放战争时的守势战略,“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到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实行战略进攻,进而进行战略决战,“天翻地覆慨而慷”,解放战争摧枯拉朽,毛泽东军事思想进入全盛时期;从抗美援朝战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到“气多钢少”战胜“气少钢多”,逼迫头号帝国主义签字停战协定,毛泽东军事思想炉火纯青、志愿军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游刃有余。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和现代化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其理论精髓是军事辩证法。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核心是人,一切战略战术都建立在一定条件下人是可以转变、私心是可以克服、觉悟是可以提高,能够解决为人民当兵为人民打仗以及怎样打仗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一生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读了最多的书、搞了最多的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结合的最好,形成了最优秀的军事文化并通过启发式教学灌输到军队之中。毛泽东最讲实事求是、最懂实事求是、最能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第一人,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第一人,是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紧密结合的第一人。毛泽东同志读《共产党宣言》百遍以上,一生不离《共产党宣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取“阶级斗争”四个字为我所用,老老实实地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每当遇到不解的问题就向《共产党宣言》请教,结合实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战争这个阶级斗争最高形式中产生的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迸发出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是符合共产主义需要觉悟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本原理。理想信念高于天正是如此。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产生的战略战术人民能用、敌人不能用,也是如此。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抗日战争时,毛泽东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歼灭敌人的游击战思想,共产党运用自如,国民党怎么也用不了,不但创建不了敌后根据地,而且是降将如毛、降兵如潮。如果没有打退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就不是光汪精卫投降的问题,恐怕连蒋介石也投降了。
战争是国力与国力的对抗、军力与军力的对抗,更是军心与军心的对抗。对垒的是血肉之躯,打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延安整风”到“新式整军”,从“一化三改”到落实“五七指示”,都是通过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两个互相改造,实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通过“两个彻底决裂”,深挖人的自私性与私有制这个产生阶级的根源来提高人的觉悟;提高了觉悟的人和武器结合得越紧,战斗力就越强。毛泽东同志上井冈的800人,最终战胜蒋介石的800万;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佬;中印边境横扫印军稳定五十年,珍宝岛战役打出了三足鼎立,西沙之战争得了南海主权;都充分证明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是人的政治觉悟。军队现代化,首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一百块现大洋、二两大烟土”,用枪逼着冲锋与为共产主义信仰,党员干部带头冲锋;鸠山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孰高孰低当下立判。当毛主席亲自参加张思德的追悼会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当毛主席亲笔给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毛主席语气平缓地对彭德怀说,岸英只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把他和其他牺牲的志愿军同志一样,葬在朝鲜的土地上时,战争的胜负就已经注定不可改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边境反击战的胜利,都是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武装,端正思想政治路线,是人的现代化之本。在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大办民兵师,核武器加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民皆兵,任何强大的敌人奈何不得。这就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在2005年5月访华期间参观了“杨根思连”后,专门写下留言:“希望中美两国永远不要兵戎相见。”这就是抗美援朝给美国的教训。强国先强军,强军先强心。今天的人民军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新古田会议精神,彻底肃清郭徐房张刘的遗毒,“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臝能力。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确定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比重在增加,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在加快,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在增强,战斗力正在不断增长,现代化的人与现代化的武器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只要还有战争这个人类阶级社会互相残杀的怪物,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保证中国行稳致远的根本。只有战,才知道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谁敢跟中国兵戎相见,一定会重现“前头捉了张辉瓒”!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