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资也是投资,不是消费
荷风网友认为贫道关于要直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来拉动消费,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有点“远水不解近渴”,只要政府投资公共设施等于拉动消费。因此政府这次选择属于“因地而异的优选方案”。贫道觉得不很合适。就来一起讨论一下。
荷风网友承认贫道说中国患了“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的病了。也同意贫道诊断的病根在低收入群体长期、大面积处于有消费欲望,没有支付能力上。下面就是治疗方案问题。
治病有几种治法。一种叫直指病根,标本兼治,药到病除。一种叫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有一种叫乱开药方,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最臭的办法是落井下石,加重病情。
那么,投资公共项目属于那一种疗法呢?
不属于标本兼治的办法。所谓治住本,就是让普通劳动者有一个与社会生产内容和水平相适应的,持续增长的收入能力。临时性的,短期的补助,让低收入群体暂时有支付能力,属于治标。比如提高粮食收购价,发红包等。投资公共项目,不仅没有给低收入群体一个稳定的高收入,而且连临时措施也不是。
其次,算不算治标的办法呢?严格来讲也算不上。因为这些钱并不是临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荷风网友说的投资医疗、体育设施,免费让低收入群体使用,则根本与此无关。因为现在并不缺医疗体育设施,缺的是“免费享用”。前者不需要投资,后者只是荷风网友的一厢情愿,并不在这次政府计划中。
要贫道看,政府这次的措施,更接近病急乱投医,瞎开药方,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因为所有药都没下到痛的地方。痛的是消费需求不足,拉动的是已经过剩的投资。这些投资传导到消费上(指形成工资)的数量有限,对象不明。难道不是头痛医脚吗?
贫道甚至认为这是听了庸医的话,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所谓4万亿投资,铁路高速项目本来就在十一五计划中,说法而已。9月还声称形势大好,10月还说基本面没问题。10月底才意识到会影响中国。11月7号就提出4个亿的投资,怎么安排计划?因此无非是给各省提出个花钱目标。口子一开,各省都急急忙忙提出一大堆“据说”属于产业升级,高科技的项目。每个省都是按千亿算的。这等于是在本来就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又增加一块产能。贫道太熟悉现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了,中央还考虑点全局,地方根本就是一根筋地GDP。什么产业省级项目,偏好项目而已。中央害病,让地方看病,恐怕没个什么好结果。
因此,根本不存在“因地而异的优选方案”。
标本兼治的方法,就是既用速效药,又用固本药,双管齐下,怎么叫“远水不解近渴”?
先说如何治标。各地按照已经在册的贫困群体对象,统计报上来,恐怕不用10天。这个群体大约8000万人。要求各省马上一人1200元发下去。告诉他们3个月后还有,下个月他们就敢把钱花出去三分之一。因为这个群体消费率在130%左右。当月增加100亿的最终消费需求。连续3个月直接拉动0.5%的增长,传导到上游产业,又增加拉动力。在第一次汇报前,要求各地扣除20%的高收入农民,再按40%比例把城镇低收入户具体家庭统计上来。总计花3个月时间报上来。3个月后,加上第一次发过的,每人按1200元再发下去。这样,总计花1万亿元,基本可以在1年内增加9500亿的消费。全年拉动GDP总计达到4.2%左右。这还不来得快?但这样措施只做1年。
同时,迅速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每年600亿补贴。只要补贴钱,合作医疗体系建立会在半年完成组建。这属于从一个角度治本。
最重要的治本措施,是以最低工资制度为中心的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分配机制。先提高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月工资要提高100-120元,并严格执行。财政第一年准备一万亿对提高最低工资的企业进行补贴或减免税收。按实际数全额减免。也就是企业多发给1元钱,国家少收1元钱。涉及最低工资的人数大约不到1亿人,国家第一年总计拿出1-1.2万亿用以实现略高标准的最低工资体系。第二年要求继续提高5%,但国家依然按原来标准补贴,其他的企业自己消化。第三年一方面要求各地小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按总数60%减免税收。第四年减少为30%,第五年减免政策取消。连续5年,最低工资想下都下不去,最终会在一次分配中解决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
同时,国家增加奢侈品消费税,高级饭店,宾馆,高档轿车,黄金首饰和各种高消费群体喜欢的东西全部增加20%的消费税。并且严格税法,立法严厉惩治透漏个人所得税的人。这样就在第二次分配中解决一部分问题。
花5年时间,我国基尼系数会下降到0.4甚至更低。这才叫标本兼治。
当然,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是恢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那才真是一劳永逸。
贫道很少写这么多建议性的东西,因为这都是专业部门玩的事情。专业部门只要目标正确,制定这些东西手熟得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