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失业率,当务之急是抓紧组建国营企业
金融危机之后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最为直接的恶果,莫过于失业。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因此失业的直接恶果,就是导致贫困甚至衣食无着。何况,经济还没危机的时候,中国已有下岗职工数千万,如果危机一旦来临,其情景可想而知。
因此,如何抑制失业是亟待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是头等大事。那么解决这等大事,根据理论指导来讲,当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选择:一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另一种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方法。用前一种方法因需要实际上的试验过程,不太适合眼下即将来临的紧急情况;而按后一种方法就比较对症了:不必拘泥于形式,而只注重结果即可,只要降低失业率就是好方法。
在就业方面,我们过去其实已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那就是全国都是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没有失业的现象,或者即便以国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体的情况下,失业现象也并不突出。另外从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字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如2007年城镇就业人数2935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19836万人,增长了2.08倍,年均增加684万人,年均增长约4%。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按照正常的逻辑,就业的增长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步才对,然而4%的就业增长与9.8%的经济增长实在相去甚远,那么这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即国营集体企业的锐减导致了就业增幅小、而失业居高不下甚至持续增长的结果。因此,抓紧组建一大批国营企业也许是扼制下岗失业的不错的选择。
当然,组建国营企业最大的困难无疑是经费问题和科学计划问题,后者自然不成问题,毕竟计划手段本来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老本行,怎么样全国一盘棋,怎么样有效配置资源、产品,怎么样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等等,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的成熟技术,因此拿出一整套包括企业分布、分类、规模、招工等科学、合理、详尽的计划,是有把握的。而前者本来应该困难很大,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资金紧缺是其重要特征,不紧缺就不是金容危机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及时出台政策和措施,并推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以及全国各省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信心百倍,几乎一夜之间便出台了1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最多的甚至一个省就作出了投资3万亿元的计划。因此,资金也不成问题了。
而从目前的计划安排看,4万亿也好,18万亿也罢,因主要准备投资于电力、铁路、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方面,对拉动经济增长率也许有效,但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就相当有限了。如果能及时纠正这种思路,将这22万亿元直接用于建设国营企业,而且重点建设一些与百姓吃饭穿衣等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必需品的工厂,或者建设一些国营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必将对就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每一亿元建一家企业,可以建设22万家,每家企业招收500人,就可以解决1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这种就业相当稳定,长远,能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当然,还可以用更间捷快速的方法,直接收购因金融危机而濒临倒闭的民营或个体企业,并将其转成国营企业,而成为国营企业后所解决的就业人数要比原有企业的人数要多很多,因为民营或私营企业是一种资本家的经营模式,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工人死活,延长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三天的活一天干,三个人的活一人干。当然由此也造就了中国的许多廉价产品,比如衬衣,袜子,皮鞋,玩具,家电……,等等,却白白让外国人享尽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果转成国营企业那情况就不同了:就会有计划、按比例、可持续地生产产品,而产品主要供应本国国民,工人就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就可以正常的生产和休息;产品就会保质保量,而不会造成积压、过剩和廉价。还有更好的一方面是广大工人可以拿到比较合理的工资报酬,当然企业的经理或厂长也就只能拿到比工人多不了多少的工资了。
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比重。目前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约只有20%左右,而且还在不断缩小。如果立即叫停国有企业改制,并将其再恢复为国营企业,加之不断组建新的国营企业,相信不需太久便会使中国经济恢复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到那时,再有点零星的失业之类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