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居士:从中国航天技术的惊天秘密看改革开放的效率
——从东方网对叶永烈的采访看中国航天技术在“自力更生”时期的高效率
伏牛山居士
题记——忘记历史,意味背叛,这句话是谁说的,能称作是至理名言吗?或者忘记历史真的意味背叛吗?
70年代的航天员和航天服
这几天神州七号、航天英雄到了香港和澳门,再次引起媒体的追捧,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回想数月前,中央主要领导亲临发射现场,重视程度之高,令我等小民多少有点意外,不知道航天工作人员什么感觉,如果我参与其中,一定会“受之若惊”,诚惶诚恐。看到发射成功俺是激动的,看到航天员走出飞船,太空漫步,俺是热泪盈眶的,听到航天员说一句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时,俺是血脉喷薄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可是偏偏会有一些倒胃口的事情,东方网采访叶永烈,居然说杨利伟、翟志刚等是我国第三代航天员,第一代是1971年培养的,第二代是1979年培养的,甚至1979年的时候,航天服都已经制造好,颜色是橘黄色的,没有现在的白色好看。这信息对于俺而言是惊天秘密,不是说载人航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吗,怎么1971年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就有航天员,就已经研制出了飞船?
于是,我立即考证历史,以免别人骂居士是“忘记历史”。初步考证主要的结论有了,理出了一个头绪来,贴在下面: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重量达到 183kg ,比苏联和美国的“石头、鸡蛋大点的星星”更像是“人造卫星”了。
1971年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开始培训;
生物火箭发射初步掌握了太空生命支持内容;
2只小狗送上了天;
之后不久,我们就完全掌握了返回式卫星技术;
林彪出事之后,载人航天接到新的指示,暂时停了下来。
1979年中国第二代航天员开始培训;
80年代初对载人航天的争论,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出现问题,(从有关资料得知由于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同时又要补贴城市居民,加上进口急剧上升,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可参加居士二刻拍案惊奇)载人航天计划再次封存。
从对叶永烈的访谈中,可以知道如果当时我们决定继续按照既定方针办,则最迟中国的航天员应该是在80年初就能上天。或者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期,我国具备了载人航天的技术能力。
实际上,居士俺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个小展览馆看过,那里摆放着70年初第一个返回式卫星,那样子和神舟5号一模一样,只是更小一些罢了。
对于载人航天的评论,许多媒体评论(联合早报网登载亚夫文章)指出,“首先,“神七”升空,中国人开始以完全自主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此举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其工业体系与技术装备已经基本齐备,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有条件进入新的飞跃阶段。尽管目前的中国,其经济结构还在调整中,产业结构还在升级中,但是,当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培养方式,独立自主地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时,接下来的发展,将是更高的标准、更多的自主创新、更大的社会进步,以及更加注重整体效率的经济增长。”
按照这样的评价,30年前我们伟大祖国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实力。对比改革开放30年,那个“闭关锁国”的自力更生的29年,那个效率高,用肚子想一想,也会有结果。看到有报道说上海松江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的40%,俺去参观后,才发现不过是一个组装基地而已,达丰电脑有10万工人,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的农民工,这也是高科技吗,居士难以相信?设计不是自己的,产品不是自己的,主要部件不是自己的,一句话核心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完全是一个简单劳动,看了几个所谓电脑和线路板生产企业后,我惊奇发现,为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亿万农民工,作出巨大牺牲的是下岗的国企职工和千千万万中国普通劳动者的福利。我们依靠低成本战胜了其它国家,可是我们自己也把自己从社会主义福利拽了下来。
近来读到邋遢道人几篇文章,有些道理,如果考察一下上海的高科技企业,我们就会知道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结构不断劣质化同步进行,与贫富分化同步进行,与政府部门腐败合法化同步进行,与国民经济的拉美化同步进行,总之,四化实现了。
当我再次看到翟志刚走出飞船时挥舞国旗的镜头时,我由衷地喊出了“毛主席万岁”、人民万岁。
附录:
期盼早日公映“航天绝密电影”
http://www.labour-daily.cn 2008-9-24 劳动报
本报讯 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他讲了中国一段不为人知的航天
秘闻。原来,早在30年前,叶永烈就曾进入了中国航天员培训基地,并进行了拍摄。但由于
种种原因,这部影片至今未公开。
钱学森特批进入基地
“1979年,我受命担任影片《向宇宙进军》的编导,这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分为三
辑,即《飞出地球去》、《卫星的应用》和《载人航天》。”叶永烈表示,在拍摄第三部时,
自己去了当时的主管部门第七机械工业部,获得了很多美苏载人航天的资料片。
“如果仅仅靠这些资料片进行剪辑,太没意思了。”叶永烈透露,当时他就有一种想法,
能否拍点真实性的东西。
叶永烈不知道的是,他的拍摄提纲转到了七机部副部长钱学森手里。后来钱学森到上海
来,就让秘书约叶永烈到延安饭店见面,两人整整谈了一晚。
“钱学森对我说,中国从1971年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宇航员了。”叶永烈听到以后非常兴
奋,马上提出了要求,说能不能去让他拍宇航员训练?“让我意外的是,钱学森爽快地表示
没问题,并称这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结果叶永烈就带着摄制组到航天员训练基地拍摄,这一拍就是半个多月,也拍出了中国
第一部真实记录宇航员工作生活的电影。
最早见证中国宇航员
由于得到了批准,叶永烈在这片常人眼中的“禁区”里拥有了出入自由的权利,他可以
近距离观看宇航员的训练,可以拍摄冲击塔、太空舱等,甚至还能吃到太空食品。
即便已经过去了30年,当年的许多细节还是给叶永烈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拿宇航服来
说,并不是现在的白色,而是橘红色,并不是十分好看。”
有意思的是,叶永烈还透露,当时中国宇航员基地的工作人员清一色的绿军装,拍进电
影里显得“太单调,不好看”。叶永烈动了下脑筋,干脆在上海设计定做了一批“上衣蓝色,
裤子镶白边”的服装,让这些“演员”们全部进行换装。
期待影片早日公开
让叶永烈一直扼腕的是,《向宇宙进军》的前两部后来公映,但是最后一辑《载人航天》
却不得不入库成为“保密片”,只在内部小范围放映。
“如今,中国神舟七号都快要上天了,而这部最早描写中国宇航员的电影却至今还在沉
睡中。”叶永烈不无遗憾地表示,如果能找到的话,他甘愿放下所有的工作进行重新录音制
作。
好在当年在拍摄中,叶永烈收集了不少《载人航天》的废片。这些废片,叶永烈不舍得
处理掉,他把它们仔细地收藏好,放上干燥剂。就这样,一保存就是30多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