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赶考论”与“造福论”的一点比较
1949年春,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即将从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手中夺取政权的前夜。在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京的途中,毛泽东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赶考论”。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主流媒体上经常看到官员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豪言壮语”,即“造福论”。
“赶考论”的提出者,是将工农劳动大众当作了审察考卷的对象,而将党的各级干部的所作所为,当成了任由劳动人民评判的考卷,所以,便时时处处不得不小心谨慎地猜摸工农大众的意图。于是,便很自然地产生了密切联系工农大众,甚至到了与工农大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程度。就这样还怕工农大众不能满意,于是,又采取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甚至整党、整风的方法,力图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尽量能使工农大众这个主考官满意。这便很容易能从根本上保障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以及使各级干部都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造福论”的提出者,是将他们自己当作了能够主宰工农民众命运的英雄,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便自然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把手说了算”、“不争论”等等,就是“造福论”者的“理论”基础。在这种“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哪里还容得下“密切联系工农大众”及“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一旦离开了“密切联系工农大众”及“批评与自我批评”,又何谈民众的监督?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不仅能干出买官卖官这种严重背叛共产党宗旨的罪行,而且也已经犯下了很多严重违犯宪法和伤天害理的罪行,以致到了这些罪行迟迟得不到清算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人民的权力?
两者相比,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但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几十年来,在不问姓“社”姓“资”、即“不争论”的理论指导下,国人至今并不明确我们今后到底是要按“赶考论”办事呢?还是继续按“造福论”办事?
乌乎!我们这些小民。
秦川牛
2008.12.14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