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南方周末》里的“三聚氰胺”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9-01-19
牛奶里掺入三聚氰胺,一般消费者是难以发现的。同样的道理,往新闻里兑入“三聚氰胺”,很多善良的读者也不易发觉。上周末,《南方周末》记者叶伟民,就在他的《“山寨春晚”变形记》报道中,加入一捧“三聚氰胺”,读者稍不留意,或许就结石不小矣。
叶文刊登在三版、四版,文中说:“1月5日一个自称是记者的人硬拉着老孟(山寨春晚的发起人兼总导演施孟奇——引者注)开着印有‘叫板’的面包车到央视新大楼前拍照。这一多少具有挑衅性的行为,老孟竟也配合做了。回来之后,父亲斥责儿子‘太幼稚’。对于经历了太多风波的山寨春晚来说,一切正变得脆弱而敏感。”该报一版刊登署名“戴冰/摄”的大幅照片,并有该报编辑的图片说明:“1月5日,记者拉着老孟,开着印有‘叫板央视春晚’字样的面包车到央视新大楼前拍照。这一多少带有挑衅意味的留影,被老孟的父亲斥责为‘太幼稚’。”在三版正文前,该报也使用了戴冰摄的一张图片,而该报编写的图片说明为:“老孟时常开着他的标有‘山寨春晚’字样的面包车,在北京街头游荡,在经过央视大楼时,他又接到了一位记者的采访电话。”
《南方周末》所说“一个自称是记者的人”,其实是《北京日报》记者戴冰。而该报所谓“硬拉着老孟”云云,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记者戴冰接受采访报道山寨春晚的任务后,今年元旦前后有一周时间跟随老孟及剧组采访拍摄。1月5日上午,记者又到老孟北五环的办公室采访,老孟像往常一样要开车外出谈事,同意戴冰与《北京晨报》一位记者跟车采访。一路上电话不断,几位律师想要义务做老孟的法律顾问,其中有家律师公司在嘉里中心附近,老孟与助手老庄把车停在东三环西侧辅路上打电话约见律师。记者见到停车处背后恰好是央视新楼,便拍下打电话的一组镜头。照片刊登在1月11日《北京日报》第8版“光影叙事”摄影画刊中,照片说明文为:“老孟每天在京城四处奔波,选节目、看场地、谈赞助,日程安排得很满。几名律师主动找他要义务做他的法律顾问,老孟与他们相约在新央视大楼附近的路边只进行了5分钟的面谈。”
这么简单的一幅新闻照片和拍摄经过,经过《南方周末》的“高手”解读,变成了“一个自称是记者的人硬拉着老孟开着印有‘叫板’的面包车到央视新大楼前拍照”的“多少具有挑衅性的行为”。姑且不论老孟的“叫板”是否能够扣上“挑衅性的行为”的帽子,把一个新闻事实说成是《北京日报》记者“硬拉着老孟”,显然是在歪曲事实。
事实上,《南方周末》获得戴冰照片的手段也极不光彩。1月11日晚,戴冰接到一个男子的电话,自称是老孟工作室成员,希望把《北京日报》刊发的山寨春晚照片赶快发过去整理资料。《南方周末》并未与记者戴冰联系使用照片事宜,未经同意擅自使用照片并配以歪曲事实的说明文。戴冰后来获知,冒充老孟工作室要照片的是《南方周末》一位记者。据说,老孟对该刊的报道非常气愤,称之为“简直是胡说八道,根本是恶意炒作”。
“在这里,读懂中国。”这是《南方周末》的一句诱人口号,印在该刊的每一页上方。我们每一个读者都知道,知易行难,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就像我们不轻信那些承诺不生产害人产品的企业一样,我们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决不轻信那些歪曲事实的新闻。
(北京晚报 苏文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