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于轼的一则笑话,看毛泽东时代的教育路线
高山美
“普世价值”的推销者茅于轼,曾把计划经济时代所提倡的“无私奉献”批判为“逻辑不通,矛盾百出”。他挪揄地说:“听起来这是道德高尚的精神,其实是欺骗性的,因为每个人无例外地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话,请问这利益该给谁去享受?”“如果全国人都大公无私,那利益就得出口,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大公无私,那利益就得输出到月球上去。”
我曾经为此写过一篇文章:《一则笑话:茅于轼与军阀韩复蕖》,但是生活在人类社会有记载的历史已达2100余年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高等知识分子——如茅于轼这样的人,居然会说出这样一席无知的话,实在令人感到太离谱了。
至少茅于轼也在30年前的新中国生活过吧,真想不到他怎么像是独自生活在月球上似的呢?因为这实在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完全是人类社会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最普通的生活经验。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经验积累起来,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脱离了社会的人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在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人们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相互支持的。在艰难的生活中,互相关怀总比相互之间无原则的打架、斗殴要好,相互团结、互助友爱当然要比相互猜忌,漠不关心要好;而劳动人民内部的不团结、不和谐,只对压迫人民和剥削人民的人有利。这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劳动者所觉悟到的最基本的生活的经验,而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只是把这个经验上升为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并系统地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而已。虽然这种生活经验对于脱离社会生活,住在象牙塔里的人,会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识,而“无私奉献”就是对这种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合理调节。
回忆起来,在革命的集体生活中,一开始并不是通过理论学习来理解和学习这个真理的,而是通过革命的集体生活来感受它的存在。起初虽然在思想上我也想像老同志那样,做到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就是集体和自己的同志们,但是在实际中要做到却并不那么容易。在实际上往往是,等我想到大家时,老同志们早已把他们的关怀体现到我的身上了,而我却总是慢了一拍,成了被关怀的对象,处在这种“被动”的地位上,常常令我懊恼。一直要等到我也把关心大家变成了习惯,而且达到了一定的“速度”,这被动的局面才可能被打破。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绝不是如茅于轼想象的把温暖——“利益”送到月球上!而是让温暖体现了在我们每个同志之间,变成了革命大家庭的凝聚力,没有一个青年人不被它所吸引,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这恰恰是毛主席所创造的比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还要好一万倍的培养自觉的革命者的大熔炉!
茅于轼反对“无私奉献”,但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这个概念所创造的社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他的悲剧,也是“08”们的共同悲剧,因为他们已经远远的脱离了生活实际。他们推销“普世价值”,其实他们也并不一定明白“普世”的后果究竟是什么?就如当年俄罗斯的那群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苏联垮台了,他们呢?前途也未见得光明。只有他们的主子美帝国主义,才是这场游戏的最大受益者。
从今天已经出现的如茅于轼这种脱离生活、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无知的旧“知识分子”,再看看今天一些人正在提倡的尊孔复古的私塾教育,脱离生活的贵族教育,将会怎样的坑害着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们!他们还想要给旧世界培养出多少对现代社会生活无知的“小茅于轼”来为旧世界殉葬?!
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你究竟要走向何方?!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