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择校费本是为了家长少掏钱,然而家长并不领情,总是千方百计、花钱找门子挤名校。赞助费使家长哑巴吃黄连,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支出和经济负担,成为名校账外资金的黑帐,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另一方面,名校、重点学校的班级越来越大,60、80甚至100人的班级,屡见不鲜,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难以保障教学水平,只有采取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家长实际上只有掏钱的份儿,学校只有设立重点班、实验班,进行资源倾斜,为学校创牌子、争名气,名气就是学校的摇钱树。在择校的引领下,家长爷爷奶奶不得不背井离乡租房陪读,加大了家长的负担,降低了家长及老人的生活质量,“教育移民”成为城镇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名校附近的房租一涨再涨,房子越盖越多,越来越拥挤,环境越来越差,黑网吧趁机经营,家长千辛万苦将孩子拉出来上名校,结果成为了问题孩子,懊悔不已。
为了遏制择校现象,体现教育公平,政府推出了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可是却引发了市场对学区房的热炒,把择校变成择房。房子是否是学区房成为择房必须考虑的因素,成为了房地产商推销商品房的广告词和抬价的理由,当房价量缩价跌的时候,它依然热销,很少降价;当楼市开始回暖的时候,它率先涨价,涨幅居前;当市场量价齐升,日渐火爆的时候,它奇货可居,扶摇直上。这样,家里经济条件好些的孩子就近进好学校,条件不好的孩子只能靠边站。成为了一种变相的不公平。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小学,家长们不惜自己作出牺牲,要么放弃大房子选择小房子,放弃新房子选择旧房子;要么宁可自己上班绕远路,也要孩子上学方便。然而,即使上百万的付出,家长们可能最后也难以如愿以偿地把孩子送进希望中的学校,因为每个学校招生区域和政策在变化。明里买房和暗里交择校费,在结果上没有多大的区别,显然,这与政府当初推行就近入学政策的目的还是背道而驰。
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伴随着民办教育及自主招生的兴起、各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差异、教师向城镇集中而产生,当然人们收入的提高、交通的便利、独生子女、就业压力都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财力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之间资源配备的差异,这主要是硬件资源,师资资源差异是其次生因素。财力的不平衡有城乡、地区财力投放差异。由此看来,教育发展不平衡是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恶性循环圈,人人都知道其弊而又不得不钻,其治理非常困难,普通学校教学水平提不高,就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2010年伊始,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已经着手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最近,一些地方强行规定“教师下乡”,执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表面上看,能够解决教师不平衡问题,而实际上,这是强优秀教师之所难,他们并没有积极性,或者将他逼向了民办学校,况且此办法没有涉及教学硬件不平衡问题,因此,作用有限。对之,政府易解决的是硬件的不平衡,而软件的不平衡只能因势利导,通过现代科技,实现教学优质软件的分享,就是通过初教名师标准化网络教学,实现名师名教的均衡分享,本地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学生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辅导,这样,通过网络化教学解决硬件失衡问题,通过名师标准化网络教学解决了软件失衡问题,并且将软硬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了教育失衡问题,又可以突现本地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全国各地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名师授新课,破除名校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垄断,以彻底解决择校及择房问题,减轻家长及学生的负担,是学生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使家长们安心工作,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名师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教学评比、效果验证,公开公正选出,参与评比教师有权提出异议,一旦成为名师,就可以脱离具体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从事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经批准可以选取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对其教学成果可进行补贴,避免被个别学校高薪垄断,造就名校,演绎择校风。教学评比每两年进行一次,实行动态管理,教学能手、名师能上能下,此办法可以在一个地区进行,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过实践不断完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