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伴我去战斗————昆明“房产保卫战!!!
图片点击链接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3&id=3374117
60年前, 昆明保卫战打了6天6夜
http://history.kunming.cn/index/content/2009-08/17/content_1945478.htm
1949年12月9日,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随后不久,国民党军队对起义军发动战争,著名的昆明保卫战打响。进步学生冒着危险和起义军共患难。昆明军民在随后的6天6夜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在解放军迅速驰援的震慑下,国民党军队撤退。
1950年2月24日陈赓宣布云南全境解放。
60年后的2010年, 昆明“房产保卫战要打几天几夜!!!
拆迁扩大化,昆明现“房产保卫战”!!!
http://www.ynzxb.cn/news/msmq/2010/47/1047155143KFC4KFFI9BH68156EGJ9.html
“东拆迁西拆迁拆得房价飞涨,左搬家右搬家搬得何处栖身,日子咋过”这是群众对当前昆明一些地方“城中村”改造扩大化的讽刺对联。
3月29日,昆明市召开城中村改造工作会,会议确定了今年昆明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目标任务,新开工面积达到840万平方米,年度竣工面积达到21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社会的质疑声也在增大。
“昆明城中村改造,在权与法的博弈中不断扩大化,使‘惠民工程’变成了‘害民工程’,引起了社会的不安……”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都有政协委员发出类似的呼吁。
记者就此调查发现,昆明近两年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扩大化”的现象,比较典型的有棕树营、潘家弯、下马村、大白庙等,政府若能找到其中的共性问题并加以解决,也许就能少制造些矛盾。
拆迁:项目经理驾车撞死人
3月24日晚,昆明市下马村凯益工贸公司住宿区大门口,六七位女老人坐在一条长凳上,你一言我一语,追忆着她们的同伴李书梅。
连日的高温干旱,已使昆明提前进入了夏天,这时,突然一阵北风吹来,卷起门外工地上漫天灰尘,气温骤然下降,有两位老人进屋加了外衣又回来坚守,一有陌生人进门,她们便闭上嘴巴,睁大警惕的眼睛,起身盘问。
记者就是这个时候走进她们中间的,三言两语后,出现了一位男老人:“她们说不清,我来说。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业主委员会代表,清楚整个过程。”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姓施,他先声明:“我们这些人大多是军转干部、**员,觉悟高得很,不会为难政府,只要求现在有个妥当安置,将来能够顺利回迁。”
朦胧的路灯下,他条理清晰地介绍开来:凯益工贸公司的前身是家国防工业,上世纪80年代初从马龙般进昆明,以每亩3万元的价格在下马村买了8亩土地,建盖了144 套住房,安置了离退休人员。“别看这房子简陋,为国家造原子弹的某某都住在里面。”施老自豪地说。
2009年7月16日,下马村城中村改造发布拆迁通告,凯益工贸公司的住户才知道自己的居住地也被列入了改造项目。政府向他们宣传说,该片区由艾亭房地产负责改造,拟投资24亿,拆迁总建筑面积约27.25万平方米,预计2013年交回迁房。改造后的下马村将建设成绿化率达到40%以上,集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并形成一个崭新的城市生活公园。改造完成后,还将在改造区域内考虑独立设置有18个班级的幼儿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生鲜便民超市、城市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及污水处理设施等,为片区居民提供完善有效的服务。
据施老先生介绍,去年11月份,有拆迁办的人来问他们,是想回迁还是想补偿?按“拆一赔一”的原则,多出的面积要补钱。而住在该楼的不少人是退休工人,年老多病,所领到的微薄退休金除了维持基本生活所剩无几。有的房屋面积不足40平方米,一室一厅,有的人家还要打地铺。这样的条件,贷款也成问题,更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交付回迁房屋多出的面积房款。就这些问题未能与开发商艾亭房地产达成协议,所以他们不愿意搬走。
2月21日晚,他们看见有人“偷偷摸摸”地到大门口贴了一张“3月1日要封路”的告示,第二早他们出门,看到一台推土机正推土堵路。眼看唯一的通道就要被封死,71岁的李书梅等几位女老人上去交涉,要求他们将拦了路的土移走。
“听到吵闹声,我赶紧跑出去看。”施老说,“看到推土机驾驶员是我的老乡,我叫他快跑。他跑了,众人要烧推土机,我正极力劝阻,一辆帕萨特轿车开过来了,李书梅上前阻拦,驾驶员看到车前有人阻拦,丝毫没有停车的意思,一脚油门就把车前的李书梅撞倒在地。发现撞倒人后驾驶员并没有下车,更没有及时对李书梅进行救治,直到警察来把他带走,我们才知道他就是项目经理。李书梅送到医院不治身亡,当晚,派出所和有关部门召集双方进行商谈,双方初步达成协议:由省建一公司向李书梅家属垫付10万元钱,用来处理善后事宜,但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未达成一致。警方的调查处理结果至今还未向社会公布。”
“我们把生命交给党,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漂泊了一生,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个安定的窝,现在又要拆毁,以后咋过!”女老人们既为李书梅痛心又为自己担心。
改造:一场权与法的博弈
记者了解到,类似李书梅这样的悲剧,早在两年前就险些演出。
2008年8月7日,五华区借棕树营村改造,擅自将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大观幼儿园、春城小学等数十个公共单位划入拆迁改造范围,限期搬迁。一场权与法的博弈就此开始,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较量,昆明市副市长陈勇向市政协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的汇报中坦承:在城中村改造重建过程中存在“连片范围过大,一些不需要划进改造范围的公共单位也被连片整合改造……”
随后,昆明市政府出台了《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文件》,明确要求:“涉及整合周边老旧小区的项目,在提出改造范围前必须逐一征求该范围内所涉及单位的意见,对小区住户进行入户意见征求,单位不同意改造或住户25%以上反对的不得自行纳入改造范围……逐一排查改造范围的划定是否履行了意见征求程序……及时调整改造范围和专项规划,重新进行审批…… 对改造范围内涉及国有土地的单位意见及住户意见,其同意率须达到70%以上。”
然而,在昆明的大拆迁中,这些政府自己的文件,却形同一纸空文,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抗议。
人民西路94号院居住着云南省广电局及云南省电视台、云南省广播电台603户居民1056人。这个小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直到1997年才陆续加建完工。现在水、电、煤气、绿化等配套设施及幼儿园、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
此地还是抗战时期的“昆明广播电台”(对外呼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在地,是当时世界上功率第四大的广播电台,并用10种语言对全世界进行广播,对宣传抗战起了很大的作用。解放后在电台的原址陆续修建了办公区和宿舍区。现在该电台所在地还被列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
对此,一些住户认为,该院并非“城中村”,对其拆迁属于城中村拆迁的扩大化。令他们费解的还有,94号院及附近的单位小区总面积达百亩,却被潘家湾这个只有30多亩的小村“绑架”,一并纳入改造的范围。
双方认识的分歧导致博弈的升级,动迁员开始频繁进入小区,老人们也开始了反击,动迁员被赶出家门,居民自发组织巡逻队,看到有陌生面孔就上去盘问。
进门右边墙上,贴满了相关法规、政策、标语、言论……新闻工所能想到的招都使出来了,结果还是未知数。他们现在只能寄望于新拆迁条例出台,但他们同样担心,条例的出台能否跑得过当地政府规定的最后期限——今年7月26日。
与94号院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金禧园,该小区始建于1997年,荣获过建设部颁发的“小康示范小区”称号,随着附近大白庙村的拆迁,金禧园小区也被列为改造范围。
1月13日,金禧园路边的商铺纷纷贴出搬迁告示,在街的中段,写着“没有今天旧房拆,哪有明天高楼起”等横幅,而在旁边的一些住户窗前,则悬挂坚决反对拆迁的标语。
“这个小区建起来才12年多,所有应该有的合法手续都有了。”业主余先生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时,有过一个拆迁公告,当时并未将自己居住的小区列入拆迁范围。而在11月份,突然来了又一纸拆迁公告,将该小区数栋房屋列入拆迁范围。业主们想不通,自己居住的小区并不陈旧,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完全不属于城中村改造范围,怎么一夜之间沦为城中村拆迁扩大化的牺牲品!”
“扩大化”:损害了公众利益
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被城中村改造“扩大化”了的业主都有怨言。
在94号院出生长大、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的朱晓阳,最近几年的研究课题就是城中村,他就带着几个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深圳、北京和昆明的城中村改造。
在他看来,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城中村是容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解决其住房问题的“蓄水池”;是未来数亿进城农民的“接待站”和“中转站”;是初级创业者的孵化基地和微观产业的发展平台;是保持城市发展活力和解决农村人口就业的重要途径;城中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流城区的和谐与稳定,在藏污纳垢的同时,也是某些城市阴暗因素的“收纳箱”,便于集中管理和合理疏导。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从根本上否定了城中村改造:“由于城中村的功能多样,形式灵活,包容力强,成本低廉等优势,使其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城中村不应该被消灭,而应该在其居民自愿和自助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增强、适度调整’使之有序存在。”
今年云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杜俊军、宁升功 、黄姗等11位委员通过对潘家湾项目的深入调研后联名提交提案,指出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存在扩大化的问题,建议政府尽快纠正。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在两会上的提案也是“关于《拆迁条例》废改之前停止对城中村突击改造的建议”。
这个提案还以昆明潘家湾城中村改造为案例,分析指出:在全国上下热议废改《拆迁条例》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将推出的背景下,过去一些年在许多地方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城市改造拆迁有所停滞,这是符合中央和公众意愿的一次逆转。但是,一些城市还在与这大趋势背道而驰,地方政府联合房地产开发商正试图抓住最后的机会,抢在《征收与补偿条例》推出之前进行突击拆迁。这些所谓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活动,打着“为了公共利益”旗号,将城中村改造的拆迁范围扩大化,明显违背《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和要求,不仅损害了被拆迁民众的利益,而且危及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设施。这种做法已经导致被拆迁户与地方政府间的对峙,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
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龙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所谓的跨越式发展,不能蹂躏了民主和法制!现在大家都在提倡依法治国,而许多人却未能完全理解这四个字,其精髓是:人民依法治理国家,而不是政府依法治理人民。”
金禧园一位王姓女士说,“城中村”改造,上海和广东的另一种模式:不是由政府出面拆除,而是由这里的居民自己讨论,怎样拆与留?怎样开发?如发展工商业、服务行业来改变这里的面貌,同时又使自己富起来,把原来是农民的,从经济到文化完全融合进城市之中……这才是民主的、合法的、和谐的发展方式。她举例说,美国有一大建筑是“凹”字形的,因为旁边的一幢建筑,业主不愿拆迁,为了尊重他的所有权和尊严,这大建筑才建成“凹”的,留下的房子就在“凹”中。“政府不要把我们看成是一件东西,想往哪里搬就往哪里搬,我们是人,是有尊严的中国人,是房屋地产的主人。”她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