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

记者 · 2010-04-2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
暨生态文明建设新闻人物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本报讯 2010年4月25日,“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暨2009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文台上将和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等领导及获奖者到会,多位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30余家媒体的总编、社长和50多家媒体的记者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2009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是于2009年12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新闻人物评选委员会”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推荐,通过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多种方式,评选出了“2009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和十大负面新闻”,在今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布了评选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千余家新闻媒体和网站转发了新闻。
获得“2009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的是: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文台上将、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获得“2009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安国通、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厅长王秉杰、晨鸣纸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洪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北京好利来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红、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浙江省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陈飞。
这次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主办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评选的另一个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不浮夸、不避丑。“十大负面新闻”的公布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了中国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这份负面新闻的名单告诉我们,类似事件仍有可能随时发生,甚至恶化。
“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暨2009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颁奖仪式”还以“生态文明的实践”为主题,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理念和方法。其中,由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成功研发的低碳汽油技术,将对中国城市现有车辆每年节油2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00万吨,此技术的成功研发可替代汽油30%,减轻国家能够原进口压力。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安国通、辽宁省环保厅厅长王秉杰分别发表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有林业改革中的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在辽河治理中的实践》的讲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地方政府近些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宝贵经验。
据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评选、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今后将每年举行一届,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绿色时报》社共同主办,中国环境报道网协办。


全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
时间:2010年4月45日9:00
地点:人民大会堂海南厅
   
    主持人:尊敬的司马义·艾买提副委员长、张文台副主任、翟惠生书记,纪玉祥秘书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新闻界的社长总编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鲜花盛开、春光明媚的季节,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绿色时报社联合主办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暨2009年全国生态文明新闻人物颁奖大会,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和实践生态文明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来对待,作为国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副委员长,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张文台上将戎马一生,从济南军区政委到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到担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关心、支持并亲身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他在08年2月倡导了生态文明记者行,3月又亲自带队到山西、河北、江苏、浙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地调研和视察,为我们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做前期的准备工作。09年在世界环境日又为我们组织了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亲自动员、部署和壮行,授旗。今年2月又亲自出席主持2009年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和十大负面新闻的评选和发布。还亲自写下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基本体系》一书,今天在十分繁忙的工作当中,出席我们的论坛,并将发表演讲,我们对张将军的到来和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翟惠生书记作为中国新闻界的掌门人,也是最高领导人之一,对我们生态文明的建设十分重视和支持。最近翟书记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北京和上海世博会,进行一线指挥部署世博会的新闻宣传报道,昨天夜里刚刚行色匆匆赶回北京,今天上午又抽空出席我们的论坛和颁奖大会,这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对翟书记在百忙之中出席我们的论坛和颁奖大会表示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还有: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纪玉祥同志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总编辑薛宝生同志
    中国绿化基金会办公室主任陈篷同志
    中国环境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杨明森同志
    中国绿色时报社的总编辑厉建祝同志   
    辽宁省环保厅厅长王秉杰同志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安国通同志
    国家环境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同志
    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苏同兴同志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同志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承梁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福州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导师陈泽峰同志
    山东鸣晨纸业集团副总经理王世宏同志
    由于青海玉树地震和上海世博会的原因,许多相关国家部委和企业领导都在第一线指挥抗震和筹备世博会的开幕工作,很遗憾,他们不能出席今天的高层论坛。
    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我们协会的副秘书长、卫生部保健时报社总编辑,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组委会秘书长张国发同志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产业经济部门、行业报社的20多家报社的社长、主编和各大主要新闻网站的负责同志,人民网和环球网将对今天的大会做同步直播报道!对上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和新闻界朋友们的光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文明形态的进步,又是社会制度的完善,既是价值观念的提升,又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党的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提出要基本形成既要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国、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学习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绿色时报社在张文台主任的倡导、组织和策划下,于2008年组织全国文明生态行这样的大型采访活动,后来由于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等重大事件,因此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向后推迟。当年由张文台主任亲自带队到山西、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区进行调研、考察,为下一步的记者行进行造势和准备。09年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环境报社牵头,组织了数十家产经行业媒体近百名记者进行了生态文明辽河行、分两段,历时近两个多月,从辽河的源头出发,途经内蒙、吉林、辽宁等省区,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出发,张文台主任亲自到会进行动员部署,并为记者行进行授旗和壮行。这一活动到达了辽河沿途各省区,特别是辽宁省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使整个记者行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经过媒体的传播,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大江大河大湖保护水系这一工作日益深入人心,得到了各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09年12月,在张文台主任的提议下,由中国产业报协会和中国环境报社等单位牵头,开展了2009年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十大负面新闻的评选活动。通过各有关媒体的提名、筛选、专家评议、网络投票和公示等公开透明的程序进行评选,于今年2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布,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新闻被上千千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络转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论坛就是在前两次重要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成果,使之进一步扩大深化与提升,十大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地、各行业、各领域干部群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行动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和阶段性成果!十大新闻人物分布于各条战线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岗位,有政府官员、有部门领导、有普通群众,有企业家,有农民,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大力、流大汗,默默的奉献。我们这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人物的评选活动不浮夸、不避丑,实事求是,特别是十大负面环境事件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了中国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入选的每一个事件可以说都是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金属污染、水污染、化学品爆炸、垃圾围城等等,究其原因都在于目前中国社会对环境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埋下了严重的环境隐患,威胁未来的发展,而且这些负面事件的名单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还在恶化,有的可能随时还会发生。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就是生态文明的实践与低碳文明的探索,把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紧密联系和挂钩,把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尽管目前尚未形成有关低碳经济获得普遍认同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在论坛正式开场之前,我们首先请领导同志为2009年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大新闻任务颁奖,下面请纪玉祥秘书长宣布2009年十大新闻人物名单!
    纪玉祥: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同志,我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会议主持者让我宣读一下2009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获奖名单,特别贡献奖:张文台、陈政高!十大新闻人物解振华、安国通、王秉杰、邹骥、董文标、陈洪国、罗红、陈飞、陈光标、廖晓义。
    主持人曹恒武:谢谢纪玉祥秘书长。下面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届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提高为张文台上将和陈政高省长的代表颁发2009全年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
    (颁奖)
   
    主持人曹恒武:下面请司马义·艾买提副委员长为解振华副主任的代表颁奖!
    (颁奖)
    主持人曹恒武:下面请张文台将军、翟惠生书记和纪玉祥秘书长分别为安国通、王秉杰和邹骥先生颁奖!
    (颁奖)
    主持人曹恒武:下面请主席台的全部领导为董文标、陈洪国、罗红、陈飞、陈光标、廖晓义颁奖!
    (颁奖)
    主持人曹恒武:同志们,颁奖活动到这里告一段落,由于司马义·艾买提副委员长和翟惠生书记还有重要活动,他们先走一步,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大家表示感谢并欢送!下面我们继续开会!首先请张文台将军发表获奖感言,大家欢迎!   
   
    张文台: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鼓励,我作为一个老兵,在生态环保上尽了一点微薄之力,受到大家的肯定,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也带着很大的压力,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态工作是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当中首先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对推动全世界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做出贡献,还有很重要的是社会价值。为我们国家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健康价值,现在健康问题与生态是有绝对关系的,现在联合国准备在上海召开一个健康论坛,其中给我出的题目就是要讲生态与健康,这个题目确实是非常荣耀的,我就不在这里讲了,搞好生态工作有若干个问题,生态工作是贯穿于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的东西,缺少哪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搞好生态文明,他们给我出的题目很认真,我专门写了一个生态文明的文章,比较长。有一个小册子,今天就免费给大家,这个书开始写了一个东西,讲了几次,大家发现不错,很多领导给予肯定,我就搞了一个东西,后来就停下来了,大家又鼓励我写,今天已经正式出版了,发给大家!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有若干个问题需要建设,但是从基本思想来看,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东西,领导都很明白,第一个就是考虑到发展战略规划,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发展规划当中。没有领导重视是搞不起来的。
    第二条,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靠文化引领,凡是有文化支撑的东西都是能够成功的,比如生态文化,包括生态,恢复生态各负其责,谁破坏谁恢复。另外利用生态,享受生态你也有份。一个思想不是靠文化支撑,要培养一种生态理念。
    第三条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靠科技支撑。发展生态经济,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经济,这种科技经济表现在,一个是资源消费供给,第二个是经济效益很好。第三是环境污染很少,第四个是推动就业工作,这就是生态建设当中必须把握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也非常明确,并不复杂,我最近到安徽去调研,大开眼界,很受鼓舞,中央20家媒体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报道,确实是循环经济,通过发展,通过生态发展。
    第四条,靠企业运作,现在来讲,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企业,像环保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生物技术的应用,生态产品的一些利用。这个包装,我看资料,现在超前消费不得了,我们光是包装,一次性的筷子、一次性用纸,一年需要2个大兴安岭的木材,得了吗?所以这些消费我觉得都不符合国情,将来都应该治理,浪费太大。生态产业,一系列的新能源产业等,都与生态有关系,而且有利,这些产业应该大力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运作。
    还有一条是靠正确激励。现在国家为了推动生态建设,搞好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比如说产经支持政策,每年都加大,第二是金融支持政策,这是非常大的力度了。
    再就是政府财政的补贴,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政府支持。互相交流,国内外互相之间推动交流,这些正确措施都有利于推动生态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是是靠法规保障。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人大立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各地市又形成了一系列的配套法规,这些法规现在看来已经开始或者正在开始发挥效应,变成领导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观念,变成实际的行动,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靠全民参与,全民保护生态,全民恢复生态,全民享受生态,全民补偿生态,并且全民实行节约,节电、节水、节能,这是保护生态的实际行动,让生态文明进入我们的实际生活,家家户户都要实现生态文明。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立方气,节约一立方水,是最重要的节约能力,这样生态就恢复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全民参与,13亿人,一人节约一吨水,节约一度电就不得了。
    还有一条就是靠循环经济的发展。我这次去安徽去看了,潜力无穷,前途无限。全市把每个资源都要吃干榨净,循环经济的发展,上游、中游、下游,最后没有一样的废料,变废为宝。废料成为原料,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环保效益。再一个是变消极排放为积极回收,现在污水有回收的,垃圾还有回收的,矿渣还有回收的,包括电厂的脱硫出来的硫,变消极排放为积极回收。现在的矿渣,过去没办法,现在变成了肥料。这些浪费了都是重金属污染,现在都变废为宝,以矿渣作为建筑材料,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是最生态的。我写了一个小稿子发给大家了,大家都是研究生态的,讲错了,你们就纠正,反正我是外行,讲错了你们也不要笑,讲对了供大家参考。
   
    主持人曹恒武:谢谢翟惠生将军的精彩讲话,下面请内蒙古森工集团总经理、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安国通同志发表获奖感言,也做生态文明建设在国有林业改革中的实践的演讲,大家欢迎!
    安国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真诚感谢组委会和各位领导、众位嘉宾如此高度关注生态,特别是森林生态。我认为关注生态就是关注国家、民族以及人类的未来,组委会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德无量的善举。今天接受这样的荣誉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感动,深为森林生态建设备受世人关注、支持而高兴和振奋。我是千万务林人的一员,组委会授予我的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奖励,更是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50万各族职工群众多年艰苦奋斗、守护绿色、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所做贡献的褒奖和激励。
    我所工作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其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量8.87亿立方米,均居国有林区之首。这片浩瀚林海有着厚重的生态文化积淀,是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发祥地、聚居地,被著名作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中华民族幽静的历史后院”。这片浩瀚林海有着十分独特、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大兴安岭主脉纵贯全林区,以省为参照,森林面积居全国第十位,天然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居第六位,森林年生长量达1200多万立方米,潜力在1700万立方米,对履行我国政府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0%-45%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具有重要作用。这片森林是我国最大集中连片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物基因库,地处高纬(北纬47°03′40″—53°20′00″)高寒(全年平均气温零下3-5℃,极端气温零下50.2℃),地下常年永冻,森林生态一旦破坏不可恢复,无法复制;境内1.1万平方公里湿地和779条河流是嫩江、松花江、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的水源涵养地,其森林生态是保障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降水等气侯条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祖国北方的生态安全,被世人称为“北疆绿色长城”,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1952年全面开发建设以来,来自祖国各地的工人、农民、复转军人和支边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在荒无人烟的莽莽林海扎根边疆、爬冰卧雪、艰苦创业,累计为国家提供了1.78亿立方米木材和大量林副产品,上缴利税16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3.8倍。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始终遵照周总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教导,坚持采育结合,累计造林1843万亩,为支援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保护森林生态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也逐步形成了相对封闭、对内全包全管、对外自成体系的特殊社会经济区域。林区在开发建设中长期实行“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生活”的开发建设方针,多取少予,基础设施欠账严重,生产生活条件简陋。随着林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先有林业,后有政府,大林业,小政府”的林区行政和社会事业管理格局。上世纪80年代后期,林区各种职能混淆、体制僵化的矛盾日渐显现,开始出现“两危”(经济危困、可采资源危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林业需求的多样化,国有林区的体制性矛盾逐步加深,由此带来的诸多弊端和困难凸显。表现在生态上,生态保护建设职能与企业经营、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混淆,投入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的需要。表现在发展上,经济结构单一,产权体制、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林业发达产业体系的需要。表现在社会事业上,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自办的社会事业不仅使企业不堪重负,自身也维持着低质量、低收入的尴尬运行状态。表现在民生上,职工收入长期低下,2007年,月均不足千元,社会保障缺失,加之职工居民劳动技能单一,又无任何生产资料,自然条件严劣,生活成本高,形成了新的贫困弱势群体,和周边城镇职工居民、农牧民在收入、公共服务、公益政策享受上形成了新的二元结构,成为最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这些问题长期积累,严重影响了林区职工的信心,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危及生态屏障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困境中,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做出了“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贡献”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又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为国有林区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因为我们主要面对如何保护好大兴安岭林业生态资源,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变革,进行改革。
    为了保护大兴安岭林业资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确立了“解放思想抓机遇,毫不动摇保生态,只争朝夕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的改革发展总体思路,从2007年底开始以强化生态保护建设职能,强化森工企业市场经营职能和理顺社会事业管理职能为目标,围绕保护建设森林生态、普惠民生两大重点进行了大规模、深层次的改革发展实践。
    全面改革了林区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属地的大力支持下,将林区承担的全部企业办社会职能一次性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将林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纳入属地投资发展计划,使林区社会职能完全由属地接收和实施,资金、编制,完全由自治区负责,所以自治区花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主要目的也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善了职工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林区12万名职工的社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全部参加省区和属地统筹,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我们原来所有社会保障都是内部运行,这次全部进入五险落实,从08年7月1日开始;同时推进了林区居民在社会保障补贴、救助等,公共服务、公益政策享受上的均等化,所有林区在当地按照政府所有政策全部享受,使林区社会事业职能全部归位于政府,全面理顺了社会事业职能管理体制。社会职能理顺后,我们抓住机遇,对196户辅业全部进行了产权多元化、股份制改革,所有多种经营,以林户为主,以股份为主,以林营为主,196家企业全部改制后,民营交属地进行管理,这项工作2008年年底全部结束,2009年全部理顺,没有出现不稳定和上访。改制涉及的1万1千名员工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改制后的企业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通过地方政府和主体企业积极扶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09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林业产业40%都停产,而且我们的改制企业无一家停产减员,经产业协会统计,改制的51家林产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4亿元,与改制前相当,实现利润2243万元,绝大多数扭亏为盈,实现了增收、增效、股东分红。精干了森工主体,激发了辅业活力。同步进行了大量的机构组织、生产布局调整和内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创新了管理模式,革除了机制僵化、政企事企不分的体制积弊。用全新的产权体制和机制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业、对俄开发等替代产业在新体制下强势发展,改变了单纯依赖木材资源的林区产业经济格局,为推进经济转型打下了基础。   
    改革中,普遍惠及了民生。移交到属地的近3万名社会事业人员工资和退休金增长2-3倍;企业改制涉及的1.1万名职工全部持股上岗,工资和股份分红大幅增加;由2007年的近1万元达到今年的1.6万元,历史拖欠的近4亿多元工资、养老金、医疗费全部偿还;企业每年配套3亿多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职工告别了几代人居住的“板夹泥”棚户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新林区建设,改变了林区职工居民“老旧穷”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了林区生态文明意识和整体形象;民生状况的持续大幅改善,重塑了务林人保护好生态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全面强化了生态保护建设职能,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责任,把传统的林业施业区定位为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确立了以生态为主的战略定位,做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脊梁,树林业生态文明形象,成为广大务林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全面改进和创新森林管理模式,健全了覆盖全林区的森林管护网络责任体系。我们的目的是让大片的森林没有人居住,没有人为进行扰动。
    改革中,全面强化了生态保护建设职能。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责任,确立了以生态为主的战略定位。全面深化对林区生态地位重要性的认识,把传统的林业施业区定位为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做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脊梁,严守林缘,扩大林区腹地无人区,全面改进和创新森林管护模式,大量减少森林资源消耗,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确保了生态功能区的完整性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快速增长。我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林业和森林生态,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改革的阵痛换来了新生,践行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使林区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一切的改革改制和民生改善、经济转型都为保护好、发展好森林资源,建立林业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天保工程十年森林面积净增长67万公顷,就是1千万亩以上,平均每年增长百万亩,活立木蓄积净增长1.2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00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到78%,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活立木蓄积总量恢复到开发初期的水平,这在所有的国有林区,恢复到建国初期水平的,我们是第一位。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持续增长,生态效益、碳汇能力不断提高。几代务林人的艰辛奉献换来丰硕的成果,艰辛的改革迎来了林区科学发展的春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开始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以昂扬的斗志迈入新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初步确立了到2012年林区开发建设60周年,初步建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创新发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奋斗目标。也请领导、嘉宾和新闻记者到我们那儿去实践、考察、检验。在生态建设上主动担当起重点国有林区的主要责任,到2012年,到2020年,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为实现我国政府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做出应有贡献。
    国有林区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诚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社会各界朋友们,关注森林,关心支持国有林区,共同携手呼吁全社会崇尚自然、守护绿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恒武:谢谢安局长的精彩演讲!大兴安岭林管局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我去年去过那个地方,感受非常深,他们在条件非常艰苦、非常简陋的居住和食宿条件下,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让每一个到过那里的人,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们这两年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归功于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安局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下面50万员工做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请辽宁省环保厅厅长王秉杰同志演讲,他的题目是《生态文明建设在辽河治理中的实践》,大家欢迎!
   
    王秉杰:尊敬的文台将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能走上这个讲坛,又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应该说是我们辽宁4200万儿女不懈奋战、治理辽河的结果,也是我们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家各部门、各兄弟省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为辽河治理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新闻界对辽河治理的关注和支持。有了辽河治理今天的实践,我相信沿着这条实践的路走下去,辽河的明天会更美好!生态文明在辽河治理的实践,给了我们四个方面的重要体会:
    其一:践行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无节制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的生产模式,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让生产行为与自然环境实现良性互动。
    辽宁是全国重化工业基地,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工业企业管理粗放,能耗高、污染重、排放强度大,使得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辽河治理的过程中,我们立足污染减排,从对资源浪费严重、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企业入手,提出“治污先治厂,治厂先治造纸厂”,走出了一条“减排促发展”,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之路。
    辽河治理的第一场“攻坚战”就是整治流域内的超标排放企业,尤其是造纸厂。对多年来狠不下心、下不了手的一些大企业、老企业动了真格。两年多来,全省上下用“铁石心肠、铁的手腕、铁的决心”,打了一场治污减排的人民战争。全省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实行停产治理,无一例外,并彻底关闭了285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造纸企业。以如此大的力度针对一个行业开展彻底整治行动,不仅在辽宁省历史上前所未有,就是在全国也属罕见。我们还开展了糠醛、酒精、医药、钢铁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关停了钢铁企业300余家,糠醛企业20余家,制止了环境违法行为。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率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在打击环境违法企业的同时,我们也深知,“关”不是目的,以“关”为手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在造纸企业整治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上大、压小、提标、进园"的造纸行业发展思路,支持大型、现代化的造纸企业发展,支持造纸企业向造纸产业园区集中。目前已经有6个市规划了造纸产业园区,鞍山还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绝缘纸厂、卫生纸厂,有效推动了辽宁造纸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了行业发展,减少了污染排放。
    我们还开展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试点,加强以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布局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抚顺市开展了以环境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了新抚钢整体搬迁改造、大乙烯资源整合、西舍场矸石山生态恢复等10项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也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环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二、践行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行政体制,用制度的权威性来克服人为的随意性,让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在制度框架下的良性运转。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目标,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创新管理体系。在辽河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在政策制度、机制体制创新上下了功夫、动了脑筋,探索了一些长效的、基于利益引导机制上的措施。实践证明,我们在管理体制、管理思想、管理手段上的与时俱进,推动了辽河治理重点工作的落实,对不断推进辽河流域水质持续快速改善,确保长效治理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体系。探索完善了建设项目从源头控制、入口把关到全过程监管的管理体系,将环境因素提升到整个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实施规划环评,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通过项目环保审批,实现科学把关调控;通过开展环境监理,实现全过程监管,确保新建项目符合总体规划、符合环保要求,确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两年来,全省共否定不符合环保要求、违反产业政策项目近300个,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建立一整套针对辽河流域污染治理的监测、管理、考核的"全防全控"的污染防治体系。一是实行河(段)长制度。明确各市(县)的市长、县长是本辖区内河流的河长或段长,对河流治理和河流水质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对治理不力、水质不达标的河流和断面,河长或段长将受到警告、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二是实行水质月分析制度。从2008年5月开始,每月定期召开水质月分析会议,分析辽河流域干流的26个断面及其主要支流水质变化趋势,查找水质变化原因。这项制度的实施,使污染问题在第一时间得以发现,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三是推行红色警戒制度。把河流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100mg/L定为红色警戒线。首次超过警戒线的,通报所在地市政府;连续两个月超过警戒线的,进行媒体曝光;连续3个月超过警戒线的,实施流域限批。这个制度,有效地强化了属地政府的责任意识,促进了辽河支流与干流的同步治理,支流污染强度明显下降。四是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出台了《辽宁省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以地级市为单位,对主要河流出市断面水质进行考核,水质超过目标值的,上游地区将给予下游地区补偿资金。去年,全省8个市32个断面共收缴了1650万元。省财政每年拿出2个亿,对东部水源涵养区予以补偿。
    建立严格的标准体系。为全面改善辽河流域水质,出台了严于国家的地方排放标准,规定允许往地表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COD最高浓度由100mg/L提高到50mg/L,整整提高了1倍,此举大大减轻了辽河流域的纳污压力。
    其三、践行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辽河治理是民心所向。2008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集中整治辽河流域,三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超五类水体(按化学需氧量考核),五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观化。”为此,我们在整治重点源的同时,启动了三大工程。
    一是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从2008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全省投资100多亿元,新建了99座污水处理厂。随着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目标的实现,辽宁省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将由8.6%一举跃升至82%,而且随着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处理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二是启动干流城市河段景观化建设工程。治水的终极目标是要让百姓亲水,水治好了,要让百姓受益。在辽河治理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注重加强城市段景观化建设,使水环境融入城市市民的整个生活环境中,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亲水环境。目前,沿河各市的城市段已经全部实现了景观化。
    三是启动环保攻坚惠民工程。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建设饮水工程1307处,解决1132个村1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展饮用水源地污染综合整治,建立大伙房水库保护区的环境监测、监管体系,解决沈阳等7城市2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解决农村垃圾对辽河的污染问题。建设生活垃圾处置示范村72个、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8个、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示范村20个,全省仅2009年就新创建20个环境优美乡镇和200个环境优美村。
    经过三大工程建设,不仅改善了水质,而且推动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
    其四、践行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用人文关怀来治水治污,走生态治理之路,让河流得到休养生息。
生态文明要求,人的价值导向要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要建立起生态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物作为有生命的“主体”去关注,赋河流予生命。辽河要重现“母亲河的生机”,单靠关企业、建污水厂还远远不够,要让流域生态得到彻底恢复才行。为此,我们探索了一条让辽河休养生息的新路子,在全流域开展生态治理工程,提高辽河流域水体自净能力。用生态理念治水治污,这是我省在辽河治理上的新突破。
    一是建设湿地处理系统。辽河上游铁岭在原莲花湖湿地基础上,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每天接收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水5万吨,化学需氧量由进入湿地前的70 mg/L左右,降到30mg/L以下,生态效果日益显著。今年,我们又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条子河上游湿地处理系统,处理上游来水,加上了双保险。
    二是全面启动河道生态治理。全面启动了“乔、灌、草、水面”相结合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已经完成生态恢复的河流面积达到了64.7多万亩;启动了60多条河流(河段)的整治,整治总长度已达到了120多公里。在今明两年,我们还要在东辽河、招苏台河入辽河干流之前,建设两个河道湿地处理系统;在辽河干流河道内,建设11个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三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辽河流域自然生态,这是让河流休养生息的根本保证。通过加大保护力度,盘锦双台子河口等流域重点湿地得到有效恢复,沈阳卧龙湖湿地面积已经由几近消失扩大到48平方公里。2007年12月,铁岭市政府又正式批准建立了辽宁汎河湿地与水源涵养市级自然保护区。下一步,按照省政府的指示,我们将研究建立辽河干流全河段自然保护区,让辽河从根本上得到休养生息。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更是现实的目标。我们在辽河治理上的生态文明实践,不仅收获了经验,也带动辽河流域水质持续好转。按国家对辽宁的化学需氧量考核标准,辽河干流已经消灭劣五类水质,提前一年完成国家辽河治理的“十一五”规划目标。辽河、浑河和太子河全河段COD浓度同比上年下降5.5%~59.4%;41条支流,COD浓度同比上年下降17.3%~84.5%。沈阳、抚顺、本溪等市已建成的沿河景观带初具规模,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新景点,铁岭市莲花湖湿地已经成为铁岭新城的名片。
    这是我们在治理辽河实践当中的体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恒武:谢谢王厅长的演讲,他的发言确实使我们感到辽宁全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环境保护和辽河治理方面,真正是动真格的、办实事、出实招,在这方面使整个辽宁的生态环境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辽宁省的省长和下面环保厅的领导同志以及下面整个环保战线上的广大辽宁人民群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保,是分不开的,因此我认为他们省长受到特别贡献奖,和王厅长作为2009年的生态文明的新闻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下面请中国产业报协会的副秘书长、保健时报社总编辑、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组委会的秘书长张国发同志演讲,题目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实践。

    张国发:我简单介绍一下记者行的整体过程。2008年3月起,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上将的带领下,记者行组委会对山西、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调研。调研前,记者行组委会提前派遣记者对这些省份进行了暗访。所谓的暗访就是走访当地的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查看污染企业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每到一地,记者行人员都与当地领导交流经验,对记者所发现的问题也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很多当地群众反应强烈,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使一批污染企业受到了处理,污染问题得到明显遏制。如在山西省政府的生态文明调研对接会上,山西省主管省长对记者组提出的众多焦化厂对山西境内河流、大气的重度污染问题做了认真记录,时任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做了真诚的表态,并当场责成山西省环保厅等有关部门进行查处。事后编写了专门的材料,用以通报查处情况。在江苏省调研期间,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亲自接见了调研组全体人员,并针对太湖治理对生态文明的实践作用进行了座谈。对于记者提出的太湖沿岸城市出现的污染情况,马上做出了反应。第二天,江苏省政府召集发改委、环保厅、水利厅和农业厅等职能部门进行了有关“记者提出的太湖沿岸城市出现的污染情况”座谈会。记者回到北京后就收到了相关部门查处的函件。当地群众也来信反映,一些企业上了新的设备,原来可以直观看到的污染没有了。
    尤其是2009年6月至11月间,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组委会组织开展了“辽河行”采访活动。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兵分几路,沿辽河发源地东辽河、西辽河分别顺流而下,沿途分别实地查看了各地生态保护现状、企业污染情况,采访了各地政府、企业、民众,组织专家论证,对辽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展开深入调研。活动结束后,组委会组织采访骨干记者撰写了《辽河生态调研报告——辽河上游总体堪忧,辽河下游初现生机》,并和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0集电视专题片《辽河》,现已基本摄制完毕,拟定于今年的七八月份开播。“辽河行”采访活动对于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推动及其经验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华社以此次“辽河行”活动所获得的数据给党中央和国务院写出了内参,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在“辽河行”活动过程中,记者发现:辽宁省海城市几个小印染厂和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矿山开采,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虽然没有对辽河造成直接影响,但当地群众意见很大,因为地域偏僻,省里有关部门并不知晓。在记者把情况反映给鞍山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并未能引起重视的情况下,记者把问题反映到辽宁省环保厅和陈政高省长那里。一星期后,王秉杰厅长亲自带队前去查处。陈政高省长在作出批示后,还亲自前去视察,使这两个县市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当地群众赞不绝口。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为了力求真实反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在活动方式上独树一帜:先安排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暗访,摸清真实情况,然后同当地政府、企业进行情况反馈,沟通交流,力图促进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当地政府保护环境出谋划策,促进企业践行环境责任。同时记者行活动还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进行了大量报道。
记者行活动中,组委会一直严格秉持中立、公正、独立和准确的新闻准则,以记者的笔和镜头真实记录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探讨了问题的解决之道,发挥了新闻媒体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监督违法事件中的独特作用。
    此外,记者行组委会对群众反映强烈而当地政府领导久拖不决的问题,通过在报刊和网络中进行报道的手段,进行了不留情面的公开批评。如在“辽河行”中记者发现,吉林省辽源市东辽河发源地,大量的工业和医疗垃圾充斥河道,不仅污染了辽河,也直接污染了当地居民的水源。记者行组委会在报刊和网络同时报道后,由于十几万网民参与留言和建议,吉林省环保厅领导、辽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来到现场进行考察,使这个困扰当地环保部门多年的难题得到了重视和初步的解决。
    “辽河行”记者团在赴吉林省四平市采访中,发现该市条子河(辽河流域主要的支流之一)沿岸垃圾遍地、危险废物未能得到安全处置、沿岸部分化工企业存在较大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红嘴钢铁集团和昊华化工有限公司是四平市的支柱企业,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随意直接排污。随后,活动组委会联系四平市政府交流意见,市政府当即表示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整改。交流会的第二天,市政府决定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刚刚上任的四平市环保局局长刘伟忠,带领联合调查组对其境内的辽河流域主要支流进行了实地踏查和调研,就污染情况进行了取样检测,并进行了拍照录像,之后形成了调查报告上交四平市政府。目前专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记者行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最典型事例。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在“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的促动下,许多年没有解决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改进乃至最终解决,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为人民”的作用。例如,在“辽河行”的调研报告上,吉林省副省长马俊清做出了“此事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动,尽快彻底解决”的批示。吉林省环保厅也马上做出了“加强长效机制”的措施,杜绝了治理后反弹的现象。此后,吉林省环保厅副厅长专门到北京向记者行组委会秘书处通报了工作进程。通过以上的努力,记者行组委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闻舆论宣传的功效。
    在“辽河行”过程中,记者也采访到了一些存在极大争议的问题。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从西拉木伦河向老哈河的调水工程上,很多专家都指出:“把西拉木伦河的水,从海拉苏拦河闸引入沙地,建设一个11公里长,7000万立方米的蓄滞洪区的项目是不合适的。”因为辽河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西辽河下游处于无水状态已将近6年,而西辽河上游却把有限的水资源用来灌溉沙地和农田,这又将造成辽河大段的河段干涸。凡是干涸的河段都是沙尘暴的源头。此外,由于西辽河下游缺乏稀释和自净能力,已经逐步变成了臭水沟。如果任凭这样的地方小观念发展下去,西辽河治理就会前功尽弃,因为辽河已经被过度开发达到了顶点。我们把这个问题也写入了“辽河行”的调研报告,但内蒙古相关方面未有准确回复。记者行组委会准备今年的5月份再次前往内蒙古翁牛特旗现场进行采访,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座谈,同时组织新闻报道,让全社会来讨论该项目的得与失。
    记者行还对个别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件和问题组织了小规模的采访。对地方政府推诿的问题组织集中、公开的批评报道,最典型的发动过200余家网站进行讨论。例如,河北大厂县水污染群众致病事件,因为网络上十几万网友的持续关注,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批示,最终得到很好的解决。记者行活动不是以报道揭短为目的,而是为了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记者行本着“问题被政府有关部门有望解决的不报;敏感问题,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不报”的原则,以重要情况的反映形式向有关部门领导报告。例如: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群众长期反映金矿、铁矿污染的问题,就是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该地已经发生多起村民打砸污染企业的群体性事件,愤怒的村民还将前来调解的公安干警打伤。所以组委会没有公开报道,而是以《情况反应》的方式报送河北省政府,在时任河北省省长胡春华同志批示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同时,记者行组委会还和走访过的地方群众保持定期联系,有污染问题还将再次前去采访,使群众放心、当地政府担心、企业小心。
    2009年底,记者行组委会又启动了“全国造纸行业调研”活动,并对山东、河南、广东等省进行了前期调研,调查报告将于下半年出台。
    目前,“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活动正在策划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行和黄河行等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力争为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记者行活动,我们领悟到,好的执政理念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得不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单单依靠各级政府的推行往往事倍功半。有的县市的污染非常严重,但因为污染企业和个别地方“有关系”,使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环保部门束手无策。通过形式多样的媒体监督,一些官员收敛了,人民群众高兴了,作为记者,也充分感觉到我们不仅是为党工作的,更重要的是要为人民服务。从这些事例中,我们领会到,实践生态文明就是和人民群众走到一起,实现公众参与,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使人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让中国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谢谢!
   
   
    主持人曹恒武:张国发副秘书长是我们协会分工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闻宣传和组织有关活动的副秘书长,这两年他在文台将军的亲自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负责生态文明记者行的大型采访活动和有关人物、新闻事件的评选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也得到了全国各个行业和各个产业、各地区环境部门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我们在这里表示感谢!还要特别感谢安局长对这项工作的全力的支持,还有辽宁省、江苏、河北、山西等等这些地方给予我们的支持。这项工作要长期地坚持下去,而且要形成品牌,把它作为我们协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力求造福于人类,迎接我们的子孙后代。谢谢!由于时间关系,论坛就不休息了,下面一些专家有演讲发言,我们想大家能够控制一下时长,每个同志的发言希望不要超过10分钟。下面就请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同志进行演讲,他的题目是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   

   
    夏光:谢谢主席,谢谢大家!这是一个高层的论坛,所以既有实际经验的介绍,也讲一点点认识性或者理论性的问题,供大家参考。我来谈一下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识,我的题目叫做重要的治国理念。我本人也很有幸,在十七大报告准备的过程中,作为这个部门的代表之一,起草了向十七大报告提供建议的材料,那个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我们给党中央提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要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列入报告,并且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列,后来我们看到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有这么一个建设生态文明,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我们觉得也非常好,因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提出生态文明也非常有意义,而且能够写入党的报告,最后写入党章,我们感觉这是中国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治国理念的新发展。
    我想讲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我们怎么样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
    现在对生态文明的解读有两条线,一条线是讲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再过渡到生态文明的一个角度来认识它,把生态文明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另外一条线是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来认识,对生态文明这四个字是发生了两种理解,一种是作为社会形态来看待,一种是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治理方式来看待。我们说,这两种方法都有它的价值,生态文明特别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认识,这一般是学者、研究人员的看法,也是很有价值的,反映了人类发展的阶段性。但是十七大报告在使用生态文明这个概念的时候,究竟是在哪个角度上来理解?我觉得还是可以需要辨析一下的,我个人的基本理解,主要还是从治国手段、治国的方式角度来看待的,我们叫做治国理念。党的报告明确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现在把生态文明并列,我们就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国家所提到的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治国理念合理地构成一个体系。我们国家的最高治国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下有发展第一要务、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就是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和谐世界建设等理念,同时也有用于指导生态、环保等等从这个角度做的治国理念的安排。
    所以我们说物质文明建设解决的是人类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问题,精神文明主要是解决人类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政治文明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社会关系,而生态文明的提法主要用于指导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几个文明建设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治国理念体系。当然了,以后党的大会还会开,是不是开会增加其他的提法,现在有人提出有社会文明的概念,至于这怎么样,都是以后的发展再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文明是我们国家治理国家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所统帅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的领域,在这个概念之下,我们可以谈到两型社会的建设、新兴工业化等比较具体一点的治国制度安排。
    第二,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它体现了高度的国家意志,是一个国家意志的体现。生态文明的提出说明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长期发展的一个短板,一个瓶颈问题,靠一般性在政策上做一些小的调整或者是对原有的政策加大力度,都难以解决问题,必须要上升到治国的基本价值理念的高度上来。对我们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实现我们国家的稳定、长期的发展。所以十七大写入了这个生态文明,实际上是宣示了国家的态度,我们把它叫做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就是国家的权力系统,包括执政党、人大、法院、政府等等权力系统对于环保的新的态度。由于它是国家的治国理念,所以对国家发展的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
    任何统治集团从历史上来看,都会在它的统治国家过程中提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来指导执政行为,比如古代既使是皇帝也有很多执政理念,包括以农为本等等,因为他也知道要以农业为他的执政的稳固基础。我们国家当前的最高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执政为民,怎么样具体把它体现出来呢?生态文明就是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保等各个领域具有共同指导作用的一个治国理念。我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非常大,但是资源环境代价也非常大,这样一种模式之所以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确实跟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国家的发展、执政理念中缺少生态文明的要素有关系,我们的执政理念不完整,只是强调了物质和其他方面,没有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国家尽管以前也提出来环保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等一些理念,但是作为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讲,更完整地体现在执政理念的程度上还是一种新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科学发展观体现层面上比较实在的做法,而生态文明更具有价值的理念。
    通过提出生态文明这么一种概念,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种积极的压力,这就是刚才几位领导在介绍实践中所提到的,生态文明可以促使我们实现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如果说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模式到现在是必须要更换,更换到哪里去呢?就是要转变到以保护环境来优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上去。很多地方按照环保的要求,关闭了很多落后的企业,虽然对当时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家迅速地适应了这种新的形势,马上去寻求新的发展项目,所以新建的一批发展项目更加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再把我们的发展变得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最后我想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治国理念,所以它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国家行动。所谓国家行动就是说,上层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具有中央强大的领导能力。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改变我们的执政理念,还有很多地方是谁把GDP搞得快一点,把财政收入搞得快一点,他就提拔快一点。谁去搞科学发展,谁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更换我们的干部激励制度,所以现在中央出台的以科学发展观为准则的干部任用考核体系至关重要,是生态文明在国家执政方式体系中的重要体现。
    其次说国家行动之重要,是因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大量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在这方面,国家的行动是指导地方行动的一个准则,目前,中央也正在积极地制定各种各样的实现生态文明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说生态补偿等等。
    社会也会要为建设生态文明承担我们的责任,并不是说国家的责任包含一切,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有一个责任问题。什么叫做责任?就是生态文明是要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个最终目标,它是一个比较高的公共利益,为了这种公共利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我们要节约资源,就要提高对资源使用的成本。比如水价、天然气的价格、汽油的价格等等,这种资源类产品从长期趋势来讲,都是要趋于上升的,只有通过价格调节,才能改变我们的行为。当然,低碳经济的发展更会作为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同人员系统实现革命性的变化,这也需要每个公民来参与其中,不光是享受它的好处,也想到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恒武:谢谢夏光主任的精彩演讲,下面请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副会长、福州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导师陈泽峰。
   
    陈泽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在这里把我们所认识的情况,跟大家进行报告和解释,我想介绍一下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我国垃圾在07年超过了美国成为全世界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现在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是三种,一种是填埋,一种是焚烧,一种是堆肥。我国垃圾处理的方式是非常落后的,90%以上都是用填埋方式,这是最简单的处理。只有7%来科学焚烧,其他3%左右是用制肥处理的。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我国大概600多个城市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已经被垃圾包围了,一半的城市没有任何的处理措施,只是简单地堆放,所以垃圾对社会的困扰和对生态的破坏已经是困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了。国家在这几年来对垃圾处理是非常重视的,从2006年,从国家建设部、发改委以及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和鼓励垃圾的科学处理。
    下面我谈一下垃圾焚烧和低碳经济建设的关系,垃圾在其他发达国家都得到了非常科学的处理,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部分国家垃圾是用来转化成其他能源的,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利用。欧洲大部分城市都有垃圾焚烧设施,因为欧洲工业文明发展比中国早了很多,所以他们已经把垃圾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在中国,5吨垃圾相当于一吨煤,在欧洲跟美国这些发达地区是2吨垃圾相当于一吨煤,垃圾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利用是非常好的能源。我们国家现在一年的垃圾产生量大概是1.8亿吨,加上县城乡镇的垃圾,总共是2亿多吨,折合成美元,可以代替4千万吨煤,也是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指标。这4千万吨煤,一年产生的碳大概是9400万吨,垃圾经过科学处理和堆放,太阳的暴晒,产生了大量的甲烷和丁烷,在大气里不能造成循环,导致地球变暖,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我们每年的垃圾排放出来的碳总量大概是7200万吨,这两个数字一加起来,就是垃圾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利用,每年的碳就减少1.6亿吨以上。现在国际社会对垃圾的处理和焚烧利用给予大力支持,已经列入了CDM排放的鼓励措施,大概在中国建立一个垃圾焚烧厂可以获得CDM补助1千万人民币。去年垃圾焚烧处理社会上争议很大,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新闻炒作,后来经过很多调研证实,这是给民众一些错误的信息,有些报道说垃圾焚烧是国外的夕阳产业变成中国的朝阳产业,现在全世界都在进行垃圾焚烧的处理,一些国家像日本之前建的比较小的,比如两个合并成一个大的,数量上看来是减少了,但是总量上都是每年都是在推进。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宣布了对填埋要增加填埋税,欧洲很早就禁止了填埋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我们从2006年开始有大力鼓励垃圾焚烧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各部委到国务院,我们国家出台的政策是非常严肃的,我们国家的政策或者我们国家发布的一些措施是要推荐一个夕阳产业于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给我们群众造成了非常大的误导。
    第二,大家非常关注的,垃圾焚烧会不会导致大量的二恶英致癌,这也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是非常少的,国外大量有焚烧厂建设,所以对二恶英的产生和对社会的影响有非常多的研究和报告,整个社会,像日本超过1千座垃圾焚烧厂,二恶英总产生量只占整个日本大概1%-2%,98%是来自于冶金、化工、汽车尾气(14%)。98%的二恶英的吸入是通过食物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垃圾在固体状态二恶英是非常高的,德国和日本、美国都有大量调研,垃圾在固定状态下二恶英的含量是千倍或者万倍,德国和日本已经得出结论,垃圾焚烧的高温对二恶英是一种有效的分解,对人体危害更加有限。欧洲还有很多调研报告,欧洲和日本那么多的焚烧厂,里面的工人是不是比其他的人吸入二恶英高?垃圾焚烧到现在已经有110年了,没有任何证据说垃圾焚烧和人体的致癌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这些都是错误的宣传。
    第三,去年很多城市在反对垃圾焚烧,在这样的错误宣传之下导致群众有非常大的误导,认为垃圾焚烧厂应该建得很远,其实不是这样,我长期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各地进行合作,很多垃圾焚烧厂就建在市中心,日本东京一个城市就有24座垃圾焚烧厂,所有的焚烧厂都是在市中心,很多的焚烧厂旁边都是五星级酒店。在欧洲更是这样,欧洲有非常多的城市,如巴黎,有两三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建在城市中心的地底下,地上是非常大的停车场,也得到非常有效的处理,甚至巴黎整个城市三分之一的热能和电能来自垃圾焚烧产生的电能。所以我国的垃圾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时刻,也是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我们要借鉴国外非常好的经验和技术,特别是媒体对垃圾焚烧有错误的报道,这可能是一些人别有用心的炒作,我们经常说,一个城市的垃圾处理厂跟污水处理厂就相当于每个家庭的卫生间一样,能够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房子,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卫生间,这个房子怎么住?这是必然的措施,所以大家应该理解。有的专家说,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产生废物的生物,其他各种生物产生的废物都会被自然界转化,确保整个生态平衡和发展,但是现在人类所产生制造出来的废物自然界无法自然消纳,也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200年来的这一代人是地球上的强盗,我们拼命挖掘地球的资源和矿藏,制造太多的废物,把空气、生态弄得一塌糊涂。事实上我们这代人也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废物进行科学的转化,我们这个国家经过30几年来的经济建设,在国际社会,我在全世界各地跑,真的是扬眉吐气,我们已经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但是我们非常希望这个国家不但经济非常发达,而生态文明非常好,环境非常优美,为子孙带来一个非常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也有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媒体要加大宣传,公众要积极参与,我们应该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大力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恒武:谢谢陈教授的演讲,下面请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苏同兴先生演讲!他的题目是低碳能源对中国城市环保的影响,大家欢迎!   
   
    苏同兴: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们,各大媒体的朋友们,你们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苏同兴,化学博士,我很少在这种场合露面。现任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环球瞭望(北京)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今天我们大家谈论的主要话题就是绿色生活低碳经济,因为我本身是学化学的,我就从化学角度结合我们研究院的工作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们院在低碳经济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对绿色生活、低碳经济的认识与体会。
    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主要是从事节能减排科技方面的研究,主要的研究课题有新能源的开发、钢铁电力企业的节能降耗、造纸厂等污染企业的废水废渣的有效治理、油田落地油的污染治理等等,正好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政策方向与促进人类低碳生活方式的思路。前几年听到科学家宣称“奶牛放屁”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首要原因之一,有调侃回应“难怪奶牛都疯了,都是让科学家挤对的”。近来形式更为严峻,打开电视无论经济还是时尚或娱乐,言必谈低碳,就连放一个牛奶广告都不忘一句“低碳的”。网络上、印刷品的“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等话题铺天盖地。今年两会“关于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列为一号提案,一时低碳狂潮全面来袭。到底何谓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到底如何实现?
    关于节能减排的话题,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的创新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在中国成为汽车消费第一大国,汽车能源的消耗和尾气排放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
    本次论坛想重点就我们研发成功的低碳汽油情况作简要介绍和使用该低碳汽油使我们实现低碳生活第一步。
    首先,在这里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是低碳汽油。
低碳汽油从三个方面讲:1、尾气排放低碳化;2、油耗降低减少碳排放;3、动力增强热效率转化高。低碳汽油是由基础汽油与低碳汽油组分进行混合而成,其中基础油占成品油的70%,而低碳汽油组分占30%。基础汽油实际上是炼化厂裂解的没有或经过调制的汽油,低碳汽油组分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氢氧丰富。当两者混合,其中氧含量比普通汽油要多,因此燃烧充分,热效率提高,尾气排放减少。在一年多的大量车辆行驶试验中,动力提高和尾气排放降低尤为明显。根据环境科学研究院对使用该低碳汽油和京标汽油对比试验的检测报告显示,二氧化碳减少6%-8%、一氧化碳减少30%、氮氧化合物低于国家规定、硫排放同等条件下减少20% ;热效率提高,主要表现在节油方面,环科院报告表明与京标油相比油耗降低 3.2%,与国标油品相比油耗降低5%左右,这是因为低碳汽油组分与基础油在发动机内燃烧同步,而且充分燃烧,瞬间爆发力增强,所以汽车动力好,动力性检测报告显示在高挡时提速比京标油快1.07 秒,提速提高5%。
    汽车动力性高,汽油燃烧靠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助燃剂,我们的技术突破点是在汽油中加了氧和氢,加了氢的目的是使汽车的热值不降低,加氧是汽油本身的含氧量和空气中的氧得到叠加,使氧浓度提高,对碳燃烧就很充分,热量就提高,有效率就提高,汽车动力性就好,就节油了。这是我们的研发路线。研究一个新的能源,使新的能源必须适应新的发动机,我们现在的工作我们是做不到的,国家想把这一批全部更换掉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就要原来车的基础上不改变原有车的性能基础上和构造的基础上,研发的新能源怎么适应它,这是中国目前减排最直接、最简洁、最方便的途径。所以还要用原来的基础油,如果搞一个好的能源,但是和现有发动机不能匹配也是不能用的。举个例子,我们本来是感冒,我们用感冒的药,结果我们非常用治肝炎的药是不行的,低碳现在已经研发和实用的已经代替基础油30%,原来中石化所研发的乙醇汽油在10%-12%的含量,低碳汽油是利用多种化学成分组成,主要特点是氢氧丰富,两者混合,其中氧含量比普通汽油多,燃烧充分,热值高,尾气排放少。      
    综上所述,所谓低碳汽油就是经过添加低碳汽油组分的基础油,其特点主要是:1、尾气排放减少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不但降碳而且减少大气污染。2、节油。3、动力提高。
    在我们在近一年中,大量的车辆行驶实验中,动力提高、尾气排放尤为明显,我们经过实验测试,二氧化碳减少8%左右,我们的碳一公斤汽油中所含的碳的摩尔数比传统汽油一公斤中含碳的摩尔数少8%。五
    在实际应用中,我大体做了一下测算,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大概在6千万辆左右,2009年中国国内汽车汽油用量是6500万吨,2010年大约在7200万吨,研发中能够代替30%,也就是说能够代替汽油近2000多万吨,就减轻了我们中国能源进口的压力,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原油进口压力形势很严峻,为了和其他国家能源国家搞好关系,我们要贷给人家款,做大量工作,买人家的油,如果能够代替30%的话,中国有2000多万吨汽油的原油可以不进口了,能够替代汽油,减轻国家的能源进口压力。经低碳汽油组分改性的低碳汽油,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内对石油的迫切需求,减轻我国对原油进口的压力。同时也能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而且成本低,性能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京标汽油对比,按每吨汽油产生3.08吨二氧化碳计算,据统计每年全国用汽油量约7200万吨,产生2.2176亿吨二氧化碳,按照低碳汽油排放二氧化碳减少8%,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58.4万吨;同时按低碳汽油油耗降低3.2%,每年节约汽油230.4万吨(每吨汽油生产成本约为278元)计算,二氧化碳减排783.36万吨。上述两项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741.76万吨。此项有效减轻了我国在发展中碳排放的压力。在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达到低碳生活方式。
    以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我做了一下调查,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汽车拥有量大约在40万辆,如果按照一辆车每天的耗油两4-5公斤来算,能够跑七八十公里,北京一天的耗油量大约在1.6-2万吨,一年的耗油量在600-700万吨,采用这种技术以后,不改变任何情况下,一年可以节油2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万吨,每天减少二氧化碳6000多吨。我做了调查,北京常住人口大约1200万,流动人口大约500万,每人每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大概是每人每天1.14公斤,也就是说节约下来的碳相当于首都人民600万人的一年的呼吸节余下来了。这是对城市和全国所带来的直接性的效益。节约掉的230万吨汽油,生产需要耗能的,运输也需要耗能的,这一块我们没有计入减碳的成绩里面。
    根据我们国家前段时间的资料,4月22日国家能源委关于中国替代能源在2020年要提高15%,如果说在交通行业要采用这个技术的话,不用2020年,现在30%已经超过了。我们的理想目标和工作目标在30%的基础上,可以向着35%-40%的技术迈进。35%的技术已经进行了,我们又进行了柴油的低碳和取代方面的研发,也正在进行实验。
    对绿色生活及低碳经济的几点体会:
    1、绿色生活不能等:要改变现状,就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如一些老大难问题:造纸厂的污水及污泥的处理问题,就可以利用环保技术进行改造,使之变废为宝。
    2、低碳经济不能只有口号:要立足于行动,一针见血地针对每个问题。重要的是要解决每个实际问题,低碳汽油解决了诸多问题如能源紧缺问题、节能问题、排放问题等。
    3、绿色生活、低碳经济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声势。包括发现问题——研究课题——成果应用推广。发现问题,如咱们的媒体生态文明记者行,他们所发现的问题正是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搞科研的,既搞科研又搞推广,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很难培养的。总之,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国家减排40%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恒武: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邹骥先生演讲!他的题目是《关于低碳经济的若干问题》

   
   
    邹骥: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确低碳经济的概念,我理解它的影响,它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深刻的革命,这个革命涉及到发展观,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体系,而且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刚才前面很多人士的发言,很多方面我都有共鸣,但是低碳经济的概念,一方面反映普适的价值,反映国际公认的概念,比如低碳生产力的概念,同时又必须要和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和不国情紧密结合起来,低碳经济的概念只是一种空泛的口号,不能落到实处,就好像当年中国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过程中,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今天我们建设低碳经济更要有这样的一个原理,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理,把低碳经济的国际、世界的潮流和中国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
    说到这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就是实践,因为中国的人口占到世界的20%左右,中国的产值到今年很可能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起的作用日益上升,所以我们必须要看到世界的这个部分有什么具体的情况,我们的文章大家都拿到了,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要正确判断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正确判断我们自然资源的禀赋特别是能源以煤为主的禀赋,正确判断我们的技术体系,正确判断我们的政府能力和公民的意识。在这篇文章里我还谈到了技术路线图的问题,说到技术路线图,包括我在前两个星期中美双方的闭门会晤中,我以前不知道,只是做了人民大学的研究组的研究,从六大部门的388种技术里筛选出62种技术是我们必须要依靠的骨干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要拥有它,而现状是什么呢?大概还有42种技术我们目前不掌握核心技术,这就给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里,直接支持低碳经济的技术领域,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在国家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更长期的科技研发的路线图的设计或者研发计划的设计中,我们要重点攻关,攻关这42种技术,这42种技术如果我们拿不到手,不可能大规模推广使用,不可能有新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我们在国际上也要向发达国家提出技术转让的要求,在中美的对话中,我听到解振华主任在跟美方的交谈中说到,当时在哥本哈根、跟瑞典的环境大臣会谈的时候,把我们的课题组研究的技术清单提交给对方了,现在也没有消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明确无论是国际合作还是我们自己制定研发计划,都要非常明确我们自己的技术需求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想简单谈一下,要建设低碳经济,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来支持,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体系的话,我们再清洁的技术,我们知道什么技术最好,前位专家讲到了汽油的技术,是非常有希望的技术,这些技术由于体制的障碍,由于政策的障碍,你不能迅速地推广、普及,这样它还是实验室里、图书馆里的东西,所以我们说政策和体制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刚才在最开始的时候,张将军也谈到,他现在在人大常委会工作,组织立法工作、组织政策的监督执行的工作,也谈到了政策的重要性。
    今天时间非常有限,我就谈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科技研发。因为低碳经济最终要靠第一生产力,就是靠科技,最终落到科技上面。我觉得不仅仅是低碳经济,整个国民经济要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在低碳经济的建设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介入政策的制定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有关政策的制定中,不仅仅是一些政府官员、职能部门的人或者不仅仅是一些专家作为核心,至少他们写出的稿子要和企业有充分的交流,很多政策应该充分倾听企业的呼声,这样政策才能有效落实,反映企业面临的实际。
    另外在很多公共财政政策里,比如支持企业的研发,可以通过担保、研发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等方面,加强力度。
    二是在科技研发方面提高公共财政研发投入的效率。过去一直都在强调增加投入,环保的投入、研发的投入,随着这些年我们财政的盘子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研究者,我经常和美国和欧洲的教授去比较,我发现中国所谓的首席专家、院士、领军人物等等所拥有的科研费,从一个单个课题来讲,已经不算低了,但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这个效率怎么样?包括软课题和硬课题,研发以后对国民经济产生的直接贡献和直接影响怎么样?我认为从政策和机制上是要保证和促进这种效率的提高,否则的话,我们对不起纳税人,因为这都是纳税人交上来的钱。我特别要强调透明,投招标过程或者确定资金分配的过程中,不是几个政府官员一分就完了,或者几个院士、几个所谓的领军人物一分就完了,而是要有一个更加透明的过程,要加强社会的评估,第三方的评估,做完以后到底怎么样。另外就是要更加倡导学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有公开的辩论、交流和竞争。我有一个困惑,刚才我谈到技术需求评估的问题,我们这个课题组做了将近十年的研究,我参加气候谈判,在没有政府投入的情况下,我们利用社会资金,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做的。做完以后国家也在用,后来我才听说,某主管科技部门现在又要重新花巨资做这个工作,我就觉得有点重复了,尽管我们过去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后来花的巨资也不是我们来做,谁做其实都可以,我并不在意谁做,但是是否要重复做?这是我的问题。这是我从自己的工作体会中看到的,现在科研投入的机制还是有问题的,而且因为我们的信息向所有部门都报告了,最后为什么还要重新做?而且还要找另外一家?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是在政策体制的改革中,加强能力建设依然是当前的一个重点。为什么要有能力建设?它的主要内容一是立法,二是加强排放的监测、核查。三是加强执法的能力。今天张将军在这个地方,包括环资委组织记者的万里行,都是非常好的措施,这种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包括我讲的帮助政府的决策机制更加公开透明,促进竞争,我们的媒体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这种能力建设还有一个用意,在低碳经济里,就是为更多地引入经济手段来提供条件,引用经济手段,我们有一个初步的路线图,现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也希望媒体朋友加入到这个研究和交流的行业中。在前不久的几个论坛里,我都谈到,我们提出一个初步的设想,来落实张将军提出的要求,在经济手段方面,短期内我们觉得中国可以考虑进行税制的调整,进行税收结构的改革,这个税收结构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循序渐进地征收综合的环境税,它的目标包括二氧化硫、COD、颗粒物、重金属等等这些污染物,也包括二氧化碳。把这些污染物用税收的手段,给企业提供一个明确的信号,刺激企业节能减排,同时又给他们提供一个选择的自由,他们把自己的减排成本和税率做一个比较,让企业来选择他怎么做。但是这个信号是由国家提供的,你可以调整税率。
    另外,近期内我们的主要问题还是要控制减排的成本,而环境税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企业的减排成本的,企业不会把高额税率的成本的减排措施给落实的,只能是它的减排措施成本是低于税率的,这是企业的选择。我们通过这样一种信号来调整企业投入的强度。另外,我们通过税收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调整要素比价,要让稀缺的能源、资源的价格信号更强烈,价格更高,因为它稀缺。但是我们要注意中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有繁重的就业人物,要让就业的价格不要太高,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有一个具体的设想,一方面提高环境税、碳税、硫税等等,一方面要降低企业特别是支付社会保障、社会保险金方面的额度,企业税负已经很重了,不能都是加税,有加就得有减,减什么?我是主张减企业提供社会保险的这部分的额度。然后要有转移支付,你收上来的钱,环境税,有一部分要转移到社会保障里面去,另外一部分要转移到研发清洁技术里面去。再一个税制改革,综合起来要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的起点,最主要是为了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减少他们的纳税负担。但是在环境资源方面我们要加重赋税,这样的综合调整,有利于让我们的税制更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相协调,这是在近期我们认为中国在政策上、在体制上改革,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也是初步具备这样的条件的。
    从中远期路线选择上来看,我们认为中国要逐渐地引入循序渐进的总量控制与排放贸易的体制。因为经济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花比较少的费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实现既定的目标,而排放贸易的体制已经在国际上有了很多很好的实践,特别是在美国的二氧化硫的控制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的主要的功能是控制排放总量,我们想随着中国的发展,从中远期来看,排放总量的控制要求会越来越严,现在创造条件,为中远期引入这样的制度来试点,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当然现阶段,我觉得大面积铺开,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我们应该允许去试点,在发达地区、条件成熟的地区,要大力试点,积累制度的经验,包括在市场交易的规则、立法方面的积累,都是眼前可以干的。
    一个迫于眉睫的问题,我们国家提的减排的40%-45%的目标怎么去分析?基于前面的政策路线图的考虑,我们在这次十二五期间分解指标的时候要有所改革,相对于十一五的方法。在这里我们要加强行业的考虑,按照排放者来分配原则,这里特别重要的是要重新定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定义他们的作用。中央政府设定了国家的目标,要给出政策的指导和国家政策的框架,过去我们把减排责任都给地方政府了,刚才辽宁环保厅的厅长也在这里讲他们这么努力去实现,但是效果怎么样?一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有两个潜在的挑战我们要应对,一是减排成本如何,因为未来减排任务越来越重,这个成本越来越高,由地方政府承担责任,我们觉得就缺失了一个关心减排成本的主体,因为地方政府是不对企业的成本负责的,它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减排指标。第二就是我们担心有个别的一些情况下,数据会发生策略性的编译肆偏移,实际上企业报给地方政府的数,地方政府报给中央政府的减排的绩效数据,真实性是否会受到影响。我们的想法是重新定义他们的角色,让地方政府去当裁判员,不要下场踢球,踢球的运动员就是企业,就是排放者。这里要做更细致的划分,比如像垄断性的行业、竞争性的制造业就得去当运动员,节能减排的责任直接分解到他们头上去。有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供热、供水、给排水包括城市建筑、公共建筑的耗能、减排,包括一些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的责任是地方政府的,我们可以把这类的减排责任下达给地方政府,这样,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和责任就统一起来了,这样就要求我们重新反思和创新减排指标的分解。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恒武:谢谢邹院长的精彩演讲。下面请山东省的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承梁先生发言,他的演讲题目是《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黄承梁:最近我们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生态文明理论实践与比较研究》,我把它定义为中国生态问题建设的信息库,它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从基本上涵盖了从1985年生态文明这个词最早被引入中国以后到现在将近20多年间快30年间的这期间关于中国生态问题的一系列数据。我发现一个新的数据,从07年十七大以后,目前全国写到了生态文明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文章将近6000多篇,目前关于生态文明的专门论述和著作有37部,中央领导包括总书记、几个常委也包括主要的环境保护部的部长、林业局的局长,他们发表的各种类型的生态文明方面的讲话,我的统计数据是143篇。坦率来讲,这篇文章写完以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我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还远远没有破题。为什么没有破题呢?今天上午环保部政策研究室有一个项目讲的时候,我内心很沸腾,我觉得他讲到了一些我们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人民大学教授讲各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我觉得今天的演讲既有来自企业界的、政界的人士,也有来自新闻媒体包括民间的一些环保结构,大家来,生态文明需要人人有责,生态文明匹夫有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谁都没有错,谁都需要对生态文明做出研究,只要人人做出一份贡献,最终肯定是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但是我觉得确实需要向公众明确传达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还是我们确实需要在当前,尽管有三年时间了,写了这么多的文章,包括刚才的人大教授讲的,我们要提高它的社会效益的问题。去年我也看到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这样说,获得了国家最高社科基金,编纂了一本书叫做中国的生态文明排行榜,我也有反对意见,我说不能拿着国家那么多钱最后搞出来一个排放榜,说北京的生态文明就是第一。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确实要静下心来,对什么是生态文明问题要说清楚,但是生态文明的话语权问题,特别是随着去年应对国际气候变化问题以后,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权,提高我们在绿色经济、绿色能源、绿色产业和绿色文化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获得绿色的博弈权和话语权明确得到提升,反过来讲,如果让我在这个地方讲什么是生态文明,我觉得这是我们剥夺了它的话语权问题。我想谈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果我们要破解什么是生态文明,必须还要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寻求到它的最终的答案,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这样一种体系建设。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简单谈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最近形成的一个基本结论,我们也在加强对胡锦涛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生态文明的确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来,而且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国家领导人逐步向前推,我们觉得的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治国理念,只有明确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系列的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然后我们才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我想针对这样的基本结论,谈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胡锦涛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问题可以用三个方面来说明。我们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里面谈到了关于人与自然统筹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自然界是第一位的,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关于人与自然的统筹是五个统筹的大前提,所以科学发展观里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问题。
   第六届四中全会的时候我们谈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和谐社会里面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
    第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时候,党明确写明要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友好的两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就是人与自然两者关系的一个最好的形象的描述。三个阶段依次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就认为它是一脉相承的体系在十七大报告中,用生态文明,对人与自然两者关系进行了统筹。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到现在,不需要把生态文明扩大化,比如扩大化到很多学者认为我们马上要迎来一个共产主义时代,我们要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我觉得不是这样,而且我们限定在生态文明就是在谈人与自然之间的两者关系。如果你不确定这样的关系,目前我们确定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国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指导思想,如果你不确定这样一种思想,你可能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所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还是要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定位。
    第二,十七大里对生态文明概念怎么讲的?讲的是我们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有效树立,这样一段论述里,已经涉及到八个方面的概念,就是我刚谈到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消费模式,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改善生态文明的观念。这样的理论体系表明,生态文明不单纯或者说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这样一个概念,它具有非常丰富的体系概念。因为十七大报告写入生态文明,才掀起了对历届20多年来很多学者研究的生态文明问题,把它推向了一个高潮。胡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还是一个理论体系,他在第三个阶段,特别是在以后的历次讲话中获得了丰富和发展。如果我们很好地研究他的一系列讲话,比如07年12月17日的讲话中,有一段很长的话,很多人都注意到十七大报告中的谈话,但是没有注意这个谈话,系统谈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总书记说是关于生态文明的实质,08年1月份,我们现在谈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概念最早就是在08年1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谈到这样一种概念。从一系列来讲,我们目前已经具备进行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构建的一个基础框架。
    时间关系,我不能谈了。我想我们确实需要面对生态文明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静下心来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只有当我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我们当年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那样,只有形成一个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理论体系的时候,可能才有助于我们在宏观上把握这样一个概念,只有大的战略确定以后,我们行动起来,包括我们在谈到的低碳经济也好、绿色经济也好,才有一种明确的概念,如果不对这样的理论体系进行非常清晰的定位,我觉得我们再研究三年,包括很多学者也好,再继续写上三年,对这个概念还是说不清。
   
    主持人曹恒武:下面请山东鸣晨纸业集团总经理王世宏。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山东鸣晨纸业集团是目前拥有A股、B股、H股的集团。
    经济领域,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建设绿色主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实现生态文明方面有一些经验和成绩。适用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首先,加强源头控制,减少污染负荷。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一水多用,减少废水排放。其次,加大环保投入,增强治污能力。几年来,累计投资20多亿元,上马了碱回收、中段水、厌氧系统、中水回用等环保项目,并做到了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其中,仅寿光本埠环保方面累计投资就达6亿多元。“中水回用工程”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该成果在2009年12月国家环保部组织的"全国造纸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宣贯暨治污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第三,加强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打造了多条循环链。一是林-纸-再生纤维"循环链。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建设了湛江年产70万吨木浆项目,在湖北、江西等子公司所在地发展原料林基地200多万亩,实现了木材原料供应由自然状态向集约化、基地化方向的转变。加强废纸回收利用,年废纸用量达130万吨,年可节约木材300多万立方米。植树造林属低碳事业,废纸回收是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绿色纸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二是煤-电-建材循环链。电厂配套上马了年产30万吨水泥厂和8万立方米新型建材厂,年消化煤灰、煤渣21万吨,创效益500多万元。三是造纸废弃物-制肥-发电"循环链。将造纸污泥无害化处理后,生产适合于不同农作物的专用复合肥。利用中段水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脱硫发电,使沼气中硫化氢的浓度由20000ppm降到100ppm,日最高发电量达到8.6万kWh。采用"石灰石(白泥)-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利用白泥对电厂煤粉炉进行脱硫改造,每年减少SO27000吨,消化造纸碱回收白泥17000吨。投资4800万元上马了130t/h循环硫化床垃圾焚烧炉,配套12MW单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将造纸废弃物焚烧发电,年供蒸汽40万吨、发电8780万kWh,使原来难以处理的废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社会领域,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以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在文化领域,我们树立了生态文化意识,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意识。
    鸣晨集团作为一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晨鸣集团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强化污染治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努力将晨鸣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造纸企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恒武:最后把这次机会留给女士,廖晓义女士,她是一位民间的环保守望者,1996年创办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在2000年获得了欧洲的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奖苏菲奖,当选为我们2001年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妇女十大人物,受聘参加奥组委环境顾问,廖晓义女士对环境方面情有独钟,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她想给大家讲几句话,大家欢迎!
   
    廖晓义:谢谢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我本来都不再打算接受什么奖,但是生态文明奖我说一定要来的,昨天才从山上下来,在5.12以后,我在那里建生态乡村,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生态文明的乡村模式。我只是讲两句话,争取在三分钟之内讲完,一是我认为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环保的最佳表达。我是追随西式环保很多年,我认为西式环保有很多很好的经验,环境执法、工作参与等等,但是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比较碎链性的,中国式环保应该是个整体,所以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狭义的环保概念,是一个文明的概念。所以生态文明基本上是把一个文明的五大功能体系涵盖在里面的,一个是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社会建制、生态经济发展、生态保健养生、生态伦理教育,是五位一体的。所有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是自我为中心造成的,人类中心主义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我是学哲学的,生态恰恰是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从生态文明漓江就是共生的概念,也是共产主义理想今天的表达,讲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共产,包括环境上的共存、文化上的共融、社会的共治,经济上的共赢,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个共同体的概念。所以我们党的理想仍然是我这样的民间人士的理想,我余生就是要让这样的理想变成落地的模式。
    第二点,乡村是生态文明的最佳生长地。今天我也邀请说两句,就是因为很多朋友们在关注城市,城市当然很重要,现代化就是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当乡村往城市化方面走的时候,如果不能找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的话,中国的环境资源是承受不起西方的城市化问题,它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就业问题都是很重的。我们如何把乡村变成一个生态文明的生长地,如何变成一个7亿农人安居乐业的地方,这是大家应该要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乡村情结,我们40年走过了西方400年的道路,我们造就了上半截是小资下半截还是小农的人,我们不指望下一代喝着可口可乐上着网就还会有乡村的回归,但是我们这代人还在,我们怎么样把五大共同体系落实在地,这就是我在40年学哲学、搞环保20年以后终于走进了乡村,从5.12灾后重建做出来的一个模式,我想跟大家简单分享,这个模式有五个方面,第一是生态环境管理。在城市知道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建筑是很难的,但是在乡村很容易村民就接受了生态建筑,建出了生态建筑,而且能源基本是沼气,垃圾分类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完整地从建筑到生活的环境管理系统已经在那里做出来的,但还不是很完善。
    第二叫做生态社会建制。就是要从分散式的沙粒状的社会变成有机质土壤的共治社会,原来的每家每户村民形成一个生态协会,这样的工业组织或者社会企业就和地方政府以及村民的生态协会形成一个共治机制,就是生态社会的雏形。
    第三,生态经济发展。把过去的化肥农药产业转化为生态的五大生态产业的转型,现在正在转型当中,而且很有希望。
    第四,就是生态保健养生。乡村有一套生态保健体系、非药物治疗的系统,在那里也有一个雏形。
    第五就是生态伦理教育,顺应自然,中国式环保何其简单,顺其自然而已。这一套系统逐渐正在成为村民的一种意识。我们从低碳角度来讲,它是可计算的,光是生态房子,减碳60%,石油农业向有机农业是减碳80%,非药物依赖型的养生方式还没有计算出来,但是整体的可测量的低碳乡村模式也是可以创造的,也正在创造当中。感谢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这样一个时间还听我讲述乡村。我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乡村,如果乡村还是走上那种不可持续的路,我们是承载不起的。如果我们把乡村变成安居乐业的地方,把它变成一个具有城市化的元素,比如它的公共教育、它的经济发展、它的基础设施、它的医疗保障,同时就可以避免一些城市对于环境的过度压力,我想中国就可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给人类创造一个典范!
   
    主持人曹恒武:非常感谢廖晓义女士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亲身实践,给我们讲述了她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理论创新,对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谢谢!上午有11位领导和同志们都进行了很好的演讲。今天上午的论坛圆满结束,取得了成功,通过上述10多位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企业家的环保等方面的有识之士,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一些观点和意见,我相信这对我们今后包括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安全,刚才廖女士讲的,今后的共生、共长,关系到子孙后代,这是以人为本的最根本的重要的体现,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治国理念,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志都能在这方面尽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后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在这个领域里能够获得特别奖,或者贡献奖。我们也把这项工作长期地坚持下去,这个论坛以后每年都要召开,还要形成一个品牌,目的就是要推动中国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子孙后代,为国家的经济服务,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生态文明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2.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3.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4.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5.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6.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7. 《邓选》学习 (十)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10.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