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曾国藩会看人用人,值得学习,云云。
或曰曾国藩精通为官之道,值得学习,云云。
或曰曾国藩会打仗精通韬略,值得学习,云云。
或曰曾国藩呕心沥血忠君爱国,值得学习,云云。
... ...
书店中充满曾氏书籍,年前路边捡到一本图书版《曾国藩》,起先读起来没味。这两天打起精神一口气读完。原来号称“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不过如此。
我的评语是“虚伪、阴险、薄情、寡义、狠毒”的腐朽儒生。不过大多儒生都具备这些特点,只是成分多少不同而已。
这些特点特别适合于官场,所以当官的朋友需要多多效仿,或许另有境界。现如今大吹大擂“圣人”“孔夫子”,尤其利于学习“曾剃头”的为官之道:对付百姓要勇于“剃头”、斩尽杀就绝,对付部下又勇于“杀鸡儆猴”、可选亲人下手,对于“圣上”要善于伪装、多方打点,对于走狗要薄情寡义、用完即除,等等、等等。
对于他的军事谋略、不敢苟同,一碰石达开就要跳水自尽,屡屡中招被打得落花流水。论战争韬略没有什么可以圈点之处。和毛主席相比差得太远。和蒋介石晚年有些类似 -- 只要他在军营必然败仗。
正如他自己的评语“湘军胜太平军实乃天数”,太平军忙于内乱是自己打败自己的结果。后来的红军多次避免了这个结果,也许和太平军的教训有关。
曾国藩在外交上更是一无是处,处理“天津教案”一塌糊涂,足见善于谋官者未必能够处理什么大事。
曾国藩的一生中充满着“虚伪、阴险、薄情、寡义、狠毒”,也许和爱好下“围棋”有关系,所有的人都是棋子,即使是两次救他性命的恩人,也是一样的“薄情寡义”,从不曾想过要报答别人。下套害人的同时还不忘把别人的好东西骗来自己吞了。这些非常适合现在的官场和未来的战场。
像曾国藩这样子活一辈子,实在是太累!是心累!不过世上有不少这种类型的人 -- 自觉“有谋”。
远不如他的弟弟曾国荃那样敢做敢当,快意人生。
心累之人又焉能长寿?
曾国藩得其家祖坟有人指点,才勃然起飞,连跳四级。后来又得高人指点移坟“葬在大鹏口出将相”,从此兄弟多人突飞猛进。
我还没时间去他故居踏一踏、看一看,不过看见过其他人拿回来的照片,其家荷叶堂,格局狭小,屋前一片鱼塘曰荷叶塘,故其家叫荷叶堂。塘前即使山,堂局狭小,故而气量狭小,他几兄弟的小气性格这与这有关。所以才出这么一个“虚伪、阴险、薄情、寡义、狠毒”的腐儒。
同一天兄弟二人同时封侯赐爵确实是历史少有,在清代满人的天下里,作为汉人更是稀有,这个和“葬在大鹏口出将相”的父坟有直接关系。
当曾国华全军覆没的时候,曾国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派人回去查查是不是父坟被挖漏气了,曾家祖训“不信佛道,只读孔孟之道”,还好父坟没被挖,曾国华也没有真死,只是已经报给“圣上”了,曾国华必须消失,否则是“欺君大罪”。
这个故事和多年前些时候的某人大副委员长被警卫在家中杀死刚好相反,他家祖坟可是真的被盗外漏气、山体被河流冲垮。
人要成事乃“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并非自己谋算可成,再聪明的人时时刻刻都有,但成事者正如曾国藩所言“一半人谋、一半天数”。所以再心高气傲、聪明绝顶、谋算终生也未必有所收成,时运使然。
曾国藩的那些“会看人用人、精通为官之道、会打仗精通韬略、呕心沥血忠君爱国,等等”其实都不值得学习,江山代有人才出,也是时运使然。
曾国藩,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人物罢了。
像这种“五毒俱全”、极其负面性格的人都可以封侯拜相都是一个朝代到了后期的表现,所以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往往一个朝代中后期需要的不是正面性格、正面人格的“人才”。
我们现在这个朝代的特点已经开始向曾国藩这种“人才”转变,只是还没有到达“五毒俱全”阶段。我看看也就少了“阴险”和“狠毒”了,“虚伪、薄情、寡义” 是现在这个时期的“人才”标准。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符合这三个“人才”标准,如果不具备,你就不要幻想兴旺发达,但求能活就不错了。但是如果你的性格符合这三个“人才”标准,你就需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一定也能出人头地,风光一世。
这么直白的事,人们都是不会直说的,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符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为何说现代的“人才”标准是这三个?其实,一方面是这个朝代已经到了中期,正逐步向后期发展。另一方面,你看看现在的大大官是不是完全符合这个标准,所以这需要相当高的表演天赋,绝对是时代的“人才”,不要不服!
下一个十年的“人才”标准就要加上“阴险”和“狠毒”了,只要不符合这个“人才”标准的,必然出局。
如果你是大义凛然的早就出局了,千万不要不服。时代要求变了,“人才”的标准哪能不变?钱老讲的“人才”估计就是这一类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他自己就是要出局的过时“人才”。
不管哪种“人才”都需要学习,尤其是向历史学习,曾国藩是时刻都在看明代的历史。
要学为官之道,多看看《鹿鼎记》,向韦小宝学习即可,辅以《厚黑学》足矣。
要学将帅之道,纵横天下,多看看《三国演义》足矣。
要学起家之道,多看看《水浒》。听说毛主席青少年的时候爱看这个书。
据说要学统御、内斗之术,多看看《红楼梦》。不过,这个我也没看过。听说毛主席晚年爱看此书。
现代人需要多看的是《鹿鼎记》、《厚黑学》和《红楼梦》,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至于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就只能做“奴才”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