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找寻在迷失的路上

木点 · 2010-05-31 · 来源:
富士康暴露资本真相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找寻在迷失的路上

    富士康,一次次匆忙的坠落,一声声悲凉的哭泣。在那一刻开始觉悟心无所托飘渺理智的真实,淡化如洪流涌动击打感觉的虚无,这是为时已晚的悬崖勒马,这也是为时不晚的救赎。


    世界混沌无常的过于频繁,为了让零星混杂变得井然有序,亚里士多德们开始为天地万生分门别类,以此理清我们对短暂的恒长,对狼籍的明晰。当局者迷,我们在用理智帮世界过家家的时候,殊不知世界也反过来在和我们捉迷藏。偶尔,人类用理智来塑造外在的感觉,可常常,更多无力地被感觉来颠覆内心的有条不紊,或者更极端一点,活在理智中的我们就只形同捕风捉影的迷离一刻,生命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靠着感觉存活,从未理智过。不是我们不想,只是我们不能。就像吃饭,到底是我们在吸收米的营养,还只是任由其消耗我们蠕动的胃酸,玩弄我们舌尖咀嚼的快感。人总会麻木,当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忍受着。

    社会就是一个内心的框架,而内心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日积月累的制度规矩,潜移默化穿行在身体的走廊,钻进灵魂的夹缝,长此往复,一幅看似无坚不摧却弱不禁风的宏伟蓝图早就根深蒂固。

    理智总是把我们越带越深,远没有感觉的安慰来的直接自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用理智适应感觉,而不是把理智作为感觉的飞跃,马克思所坚信的从第一次往第二次的飞跃,正在反其道而行之,或者这本是另一种聪明的理智,隐藏的深邃,表现的晦涩,但说到底就成了莫大的讽刺,本我疯癫而糊涂的自娱。但无论怎样,表面上我们还是被感觉驱使着。因为它欢呼雀跃,也因为它唉声叹气,因为它,为生命渲染灿烂的光明,也应为它,把蔚蓝的天空涂上灰暗的阴霾。

    也许真正触碰到理智机理的时候,只是我们闭上眼,封上耳的那即闪而逝的一瞬,难道那只是梦境中我们自己编织的一场神话?到底是属于我们的理智,还是属于理智的我们。碰到了世界,我们才敢问心无愧地确认,那是世界,一切的一切,就只是为下次条件反射时做好的经验准备,而我们自己,从没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追求与想往。

    内心深处秉持的高尚洁净一旦碰到见所未见的现实,也就只剩血脉喷张了,准绳好像象征性的安慰剂,触发神经的那一刻才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求,前者仅仅成为了禽兽的衣冠。不知是理智的悲哀,还是胜利。自然,我们内心的呐喊和持守是脆弱的,轻轻一碰,就灰飞烟没,无踪可循,完全沉浸在那物质陈杂的混世。

    白天的丑在黑夜的遮拦下变得深邃而迷人,黑夜的美在白昼的照射下显出不可思议的相形见绌,从此,不相信内心的真理,而更耽于现实的真切,就算是残酷,也远没有多此一举的内心默念动摇心中上帝的轻而易举。

    现实把我们逼的太紧,机器在侵蚀我们,房子在束缚我们,金钱在堕落我们,内心的高贵开始一点点瓦解,不明显,但病入膏肓之时却也骇人。柔软的灵魂在渐渐蒸发也在慢慢固化,飘去九霄云外,堕为世间陈腐。手臂触摸着钢筋水泥的厚实,眼中填满横流不绝的物质饕餮,感官之坚硬感开始浇筑内心,形塑出一套铠甲般的外套,穿上了就难脱下,里面的肉体在密不透风中开始腐烂,血流成河,肉烂成山,化为一片废墟,没有恶人的腥味,只剩更摄人心魄的铜臭。

    跳下,像落叶般的飘影,如雷声似的沉闷,与其说是生命的轻狂颂歌,倒不如看成摆脱心魔的理智一刻,在那无法自拔却超凡脱俗的一刻,才是真正清醒自在的时候,可惜,一切才刚刚开始就意味着结束。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以何种方式完结,只是需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才不会用最高亢也是最惨痛的生命悲歌去吟诵最后那属于我们自己的壮烈与激昂?

心跳无声

    无远虑,必有近忧。警句总像浑浑噩噩的幽灵一样在心中久久驱散不去,未来模糊迷离的光影吞噬着当下可触可及的存留。不以历史为镜,不可正衣冠。同警句一样,古语成了板上钉钉的标准,如今的价值底线在过去的道德准绳捆绑下束手就擒。过去不去,未来不来,前方的恐惧和背后的惆怅,为唯一真实的现有笼罩上了一层雾蒙蒙,脚步有跨向前方的惯性,也有退回昨日的趋势,但重力却把我们留在原地,在展望中失落,亦在回首中消沉,忘了,真正的自己其实是和时间并驾的自己,记住的,只有虚无遥远的天边,和那个不堪回首的海角。

    大脑给了我们太多想象,灵魂赋予了我们太多理性,想象中理性的揣测,揣测中的人心惶惶。梦想像一条死尸横在远方的终点,沉重而让人感到悲痛,因为遥不可及,因为惨不忍睹,揉揉眼,看到的到底是成功,还是坟墓,一次次的自我恐吓,一回回的鼓足勇气,为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相比起梦想的伟大,逝去的经历渐行渐远,唾手可得的点滴却更似含有血色的鲜红,留下的倒影,黑白的是非,像夜魔般按部就班的惊吓,尽管心中有数,还是免不了面容失色。

    以前的以前,心跳活在我们身体里,现在,身体活在我们的心跳里。就像呼吸一样,不去刻意地感知,谁关心又会有谁知道它的存在,心跳同样如此。因为我们和自然贴的很近,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忘记冥冥中天人合一的忘我与无我。未来冗杂的一次次鞭策,过往悔恨的一声声嘶喊,沉浸在三个时空里的矛盾,心跳砰砰声愈发强烈,愈发明显,开始明白,原来自己也有心跳,原来这就是活在心跳中的感觉。

    还没有从现有中超脱的我们,是不是该考虑在未知和已过的炼狱中觉醒,挣脱束缚,回归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被未经历的和已经历的困在虚无的五指山下,我们可没有大闹天庭的十恶不赦,何必把自己捆绑起来,打入大牢,这是否定自己,是抛弃自己,更甚毁灭自己。

    在以前,我们的的确确做过一些本不该做的事,但这不能被理所当然认为是拷问内心,折磨思想的理由,而应当把这当做理所当然的在以后更好地维护自己,保护周围的告诫。相比起辗转反侧的焦虑,扪心自问后的胸有成竹不是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今后吗?在未来,我们的的确确必须面对一些现在还没有面对的事,同样,这不是让自己心跳加快的充分理由,既伤身又伤人,倒不如等待船到桥头自然直。说得容易,没有对桥头了如指掌又如何驾船前行?道理如此,但到底是桥重要,还是船珍贵,踏踏实实地珍惜现有,体会现有,才能在“未来”成为“事实”时变得自然而然。单单活在明日的恐惧中,如果在神魂颠倒中翻了船,又去哪里再找一艘划到所谓梦想的彼岸。

    每个人都有未开发的潜力,应该在当下的平静中慢慢释放,而不要被未来和过往蒙蔽后毁灭,做回自己的目的因,随波逐流只会把你催眠到脆弱易碎,而不是在教训和希望中成长。

    感受到心跳的时候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节奏,但要记住,你最能聆听自己心跳声音的时候,往往也是世界对你最无声,你在世界中最寂寞的时候。

 
客体依旧,主体何存

   每个人都是一个唯物论层面上的客体,但每个客体所需抽离其本身的,正是对立面的主体性,这样才是人之为人。当然,客体的物质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但显而易见,主体性的地位同样与其平起平坐,少了前者的铺垫,势必没有后者存在的意义,而少了后者的升华,前者存在的意义也就仅仅是存在本身,完全抹杀了人所为人的本性。

    用社会学的观点,可以将我这里所说的主体性等同为社会性,对立于自然性,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克制原始的冲动,创造自己的幻象,选择世间的机遇。灵与肉的争论总是没完没了,时过境迁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到底是二元地各自孤立,还是合二为一地形影不离,始终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和波涛一同翻涌,与浪潮一齐起伏,若即若离的本质,若隐若现的内涵,像云雾缭绕背后的山峰一样深不可测。

   但犹抱琵琶半遮面终究可以让我们窥见一斑,我想就从此说起。就二者的存在来说,主体性似乎显得更加重要,这是于人。如果仅是于自然,那就无关紧要了。因为面对这样一个纯粹由自然打造,但其实是被我们眼睛塑造的世界来说,是什么对于我们比是什么对于宇宙更加重要。世界是我的表象。

   如果说客观是风景,那主体性就是变换色彩形态的画笔,我们用思想为白板上色,用灵魂为混沌造型,用逻辑为周遭素描。与其说我属于世界,倒不如把世界看做是自己的,有些自私,细细想来,也就不过如此。

   那有人就会问,如果脱离了肉身的客体存在,主体性不是就理所应当灰飞烟灭,的确如此,但反转一下,如果主体性不复存在,那仅存的肉身客体也就是造物主手中的一颗动物棋子。而主体性一旦存留,就算与主体本身相距甚远,也无关大碍,因为存留的客体足以继承这种看似飘忽不定,实则坚韧不拔的气质与灵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藕断丝连,星火不灭。

  也难怪西方生命巨链思想中把世间分为上帝,天使,动物,人类四个等级,正因为有主体性,我们不能被称为动物,正因为有主体性,我们成为了人类。

  理性,创造,能动,控制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主体性的一笔一划,或笼统的化之为自由,尽管我们也同样受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被动驱使,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自觉的,能自决的。

  事情会变,人却不会。这是含在骨子里的固执和坚定,可正是主体性的妄自尊大,让客体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只剩下客体的时代,那些虚幻的追求变得真实,那些真实的渴望变得虚幻。被异化的你我在柏油路上穿行,成功是唯一的选择,发展是唯一的创造,规则是唯一的克制,主体性除了逐渐的客体化,我没有看到任何反抗崛起的契机。福柯说,人死了。

  这样的死,不是盖棺掩埋,归于尘土,却为死无葬身之地,不是找不到,而是躯壳未朽,内心先亡。主体的缺失当然找不到一个具体的客观来埋葬,捕风捉影的事无非天方夜谭。

  科层式的社会,行政的权力取代了政治的民主,结构型的世界,整体的运作剥夺了个体化的行径,机械性的运作,万劫不复的异化,永无止尽的千篇一律。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为主体的主体性渐行渐远,渐消渐逝,是该寻回,归于自我,还是放逐,否定本身。

 
文思激扬

    如果说思想是灵魂,那文字就肉体。血肉之躯给了我们承载梦想的翅膀,展翅高飞的能量。

    屋宇广厦,留下人类物质文明的足迹于大地,文句字符,划过理性精神文明的彩墨填苍穹。土地的厚实感是一种存在的表征,而天空的飞翔欲却为一次挣脱重力的表演。台幕缓缓落下,琼宇间只见清一色的白云朵朵,淡雅得太过平凡,但在千百万化的姿态里透出的曼妙婀娜,让慢慢逝去在天空里的回忆历历在目。文字就是云朵,天空亦为思想,天空给了云朵翩翩起舞的广阔,而云朵留下了天空存在的印记。少了浮华无限,少了深刻闭塞,此时此刻的水乳交融:云朵为天空,天空是云朵。

    记得初中上历史课的时候,说文字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当时一听,一头雾水,现在一想,恍然大悟。不单单因为文字记录了人类生活存留的点点滴滴,更为可贵和重要的是,其上散发着思想的清香与跳跃,表面上的纹丝不动,笔墨下万古长青的思潮涌动,像要挣脱形式的束缚。还记得《阴阳师》里的一段情节,静默的夜里书中的文字闪起金光跳动起来,飞绕于书页之间,与其说是神乎其神地被下“咒”,倒不如看做文字背后思流的蠢蠢欲动。

    文字实在为一个奇妙的外壳,没有套住本质,反过来让其发扬光大,这也正是其精妙可敬之处。可似水流年,大浪的冲刷终究让我们忘却了一些本该记住的东西,这包括文字没有镌刻下的思想,更指的是那些被文字记录,却反过来忘记了文字本质的作为。

    最近在李XX(我觉得他很像韩寒第二)的博客上看到一篇关于“质疑小学语文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的博文,看完当然觉得有醍醐灌顶之感,但笑而不语之后,却觉得这种文字游戏未免玩的有些可笑,更甚可悲,到了极致也许就成了可怜。

     在这里摘下这篇博文以供参考:

《飞机遇险的时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①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②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③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④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⑤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质疑之处:
一.第二段前面说到“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但是这一段的结尾又说“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既然机身都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那么机械师又怎么能打开舱门呢?舱门不是被“厚厚的冰甲”冻住了吗?机身上有厚厚的冰甲,那舱门又怎么打得开呢?
二.如果舱门真的被打开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在空中,机舱内的气压比机舱外的高。如果打开舱门,由于气压的原因,高气压就会向低气压流动,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那么,机舱内没有固定的物体都会飞出舱外去,包括人,这是很危险的。另外,因为是在寒流中打开的舱们,冷空气会迅速进到机舱内,人就会在短时间内被冻僵,很难活动,时间长了甚至会被冻死,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如何能安全地走到小扬眉面前并自己解下身上的伞包呢?
三.跳伞是一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动作要领和技术规则不要说一个小孩,就是一个大人在短时间内也绝对不可能学会。这一点经验常识,周恩来不可能不知道,就算是他,没有经过长期正确规范的训练他也不会用降落伞。所以,即使周恩来把降落伞伞包给了小扬眉她也不会用。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把伞包给了小扬眉呢?如果是要安慰小扬眉的话,他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然后告诉她准备和叔叔一起跳不是更能安慰小扬眉吗?他这个成年人使用降落伞不是比一个小孩子更可靠些吗?
四.按照中共对高层核心领导人严格的保卫制度,周恩来坐的飞机上怎么可能少了一个伞包?事先警卫人员没检查吗?如果多个炸药包呢?即使是检查疏漏了,是不是也反映了某些人一贯漠视儿童生命安全的冷酷态度?


我的一句话评论:

小时候抱怨语文教材里缺少神话,现在才知我们天天都在读神话;小时候以为教材是真理,现在才知道教材其实是真理教;小时候以为领袖在困难面前大义凛然,现在才知领袖其实是在大义灭亲;小时候以为我们搞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现在才知我们其实搞的是九年贻误制教育。

                                                                                    此致

     敬礼

    希望你能耐下性子来看完这篇文章,因为这足够能引起你的兴趣和好奇,毕竟里面的一些观点和措辞实在是让人啧啧称道,但除了惊奇,还有什么。这完全变成了一场闹剧,就像是进行了一次宗教仪式,充斥着对文字把戏的膜拜与称颂,别无其他。

    文字本身没有错,但正是这种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让其变成了千古罪人,上文我言,文字本是拿来追求思想本质的渠道,现在的事实摆在面前,思想没了,只有对框架形式的定量钻研,实在是对科学精神追求的孜孜不倦。

    不可否认,真知灼见倒是隐藏在这种形式手腕中,但现世的人可没有耐心听其娓娓道来,只把它当做小品娱乐一笑而过。这无非就等于生活闲暇的谈资有了,但维持生活的工作却没有,你说孰重孰轻,孰优孰劣。

    我不是说这种形式不好,简明易懂,风趣诙谐,但如果权衡不力,不仅容易让沉迷其中者无法自拔,更容易让其蔑视社会的一切,因为这种形式本身就含着对社会对国家的嘲讽与挑逗,而当人们忘却了嘲讽背后的根源,牢记嘲讽其本身时,过犹不及的悲剧也就悄然降临了。

   文思激扬的背后,到底是文字寄托着思想,还是思想映衬着文字?顺序不同而已,却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方圆内外

   规则有时是完全忽视个体特殊性的,不管你偏离规则的轨道是远亦或近,只要没有与其吻合,你就是违规者。就像分数线,差一分也是差,差100分也是差,纯粹的以五十步笑百步。尽管规则是死的,人终究是能动的,但令人悲叹惋惜的是,人性化也常常沦为规范的奴隶,所谓被规范化了。本就是人性造就的框条,现在却反客为主倒过来束缚人性,不知是理性的胜利,还是自由的悲剧。

    规矩确实幸福了一大批人,但却迫害了一小撮人。之所以幸福,是幸福规矩之幸福,得益于此,心照却不宣。之所以迫害,也是迫害规矩之迫害,受害于此,呐喊仍彷徨。说起本质,二者都实为迫害,只不过前者潜移默化,后者明目张胆罢了,一个平心静气中被动接受,另一个在忍无可忍中自生自灭。又是本质上,二者都实为遵守,只不过前者中规中矩不敢怠慢,后者无心插柳触犯天条罢了。不可否认,表象后面总有本质,但有时候表象之错误,不能直接推得本质之错误,这是每一个马克思唯物主义者坚守的信条,但在这样一个把唯物主义视为上帝的国家,却看不到内心默默虔诚地刻画十字的痕迹。

    外部特殊性太繁杂,品种不一,五花八门,如果一口否认其不具本质的外在表达性,那不是等于扼杀了所有人的外在个性,没了个性,又何来人性,没有人性,又何来本性。规矩面前的大活人,被硬生生压倒在地,含冤而死,就算有妙手回春的能力,也不会是为你而准备的,完全一个活马当死马医,颠倒是非不说,还强词夺理,据理力争,非让你心服口服不可。就像你是一个伪娘,但别人偏不承认你是男人,反倒说你自欺欺人,你吞不下这口气,坚定地要让大家验明真身的时候,却被普世规矩告知,你没有权利这么做,因为你已经被认定了,你说这气人不气人,证明自己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外的异己。

    刚才里面所说的一小撮人当然有置规矩于不顾的反叛者,但不意味着没有无辜而受迫害的人。这里面,蕴藏的本质就是对人性的否定以及信任的危机,那一小撮人中的一小撮人,本来是善民,但在所谓权威的压制下,也就自然而然变成了恶棍,不去反抗,是因为力量太小无法反抗,除了怨声载道,还会被鄙视唾弃。因为面前的三座大山:规矩,规矩制定者,规矩受益者足以让你在无力的挣扎下永世不得翻身,没有人会为你打抱不平,至多假惺惺嘘寒问暖,只不过理所当然把你作为牺牲品,埋藏在心安理得中,毕竟子弹生产出来就要制造流血事件,不然断了因果联系,动机就显得太平白无故了。

   这不禁让大家觉得既然做不到,还不如不去做,既然不能百分百遵守,还不如不去遵守,二者只是在量上的区别,质上无异。所以社会越轨行为频繁也就无需大惊小怪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有了,方圆圈好了,问题是,决定你行走于圈内圈外的,是从长计议,还是一念之间?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2.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3.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6.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7. 《邓选》学习 (十)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7.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